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施工工艺出发,分析沉管灌注桩经常出现的断裂、缩径、离析与上浮等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并应用一维应力波理论分析了桩身存在质量通病时应力波的传播特征.发现它们在波阻抗、相位、频率与幅值等方面存在差异.且差异的大小与质量通病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利用反射波法正好可以作出定性判断.然后对症下药.提出了10条预防措施、3条防治方法。实践证明.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切实有效.沉管灌注桩质量可以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2.
罗良华  陆苗娥 《安徽地质》2007,17(2):143-144
夯扩沉管灌注桩作为一种成熟的桩工工艺,在许多地区被广泛采用,但其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往往由于区域地质条件的特点,而使这一桩工工艺在这一地区有着固有的质量通病.本文通过对蚌埠市淮河北岸夯扩沉管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技术措施,避免了类似质量问题的发生,收到了良好的放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厦门市典型海相软土地区某工程沉管灌注桩桩身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所发现的质量问题,结合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分析得出厦门海相软土地区沉管灌注桩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为断桩和缩径,并对成因作出了分析,同时提出合理的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秀玲 《江苏地质》1998,22(1):50-52
通过对镇江开发区某工程振动沉管桩基础施工方法的总结,系统地论述了沉管灌注桩施工中发生缩径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邹进昭 《探矿工程》2004,31(11):28-29
对河南省焦作某校区工程振动沉管灌注桩桩身缺陷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齐云 《探矿工程》1992,(3):27-29
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设备简单,噪音低,成桩速度快,桩孔圆度好,超径系数小,节省材料,经济效益及成桩质量好,现场整洁,文明施工。而且适应地层广泛,凡承载力在200—300kN/m~2,N值(标准贯入)在30次以内的地质条件均可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桩属于地下隐蔽工程,抓好施工质量十分重要,我们在施工中为防止质量通病做了一些工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针对振动沉管灌注桩的特性和施工工艺,提出了从开工准备到成桩的过程中,参与工程的有关单位的工作范围及程序,重点阐述了成桩过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并对沉管桩常见质量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进行了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沉管灌注桩在软弱土层中易发生缩径的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技术措施,以提高沉管灌注桩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锤击沉管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易产生缩径的成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技术措施,以提高锤击沉管灌注桩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0.
罗晓斌 《地质与勘探》1991,27(4):64-64,F003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振动沉管淞注桩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地基处理和基础施工.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设备比较简单,其成孔、混凝土灌注、成桩都处于隐蔽状态.如不进行桩的质量检测,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我们自1987年在南昌市施工振动沉管灌注桩2060根,经过静载荷和动载荷对比检测;有些桩达不到设计要求.现将造成桩质量低劣的原因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宁波北仑花园新城住宅小区的振动沉管灌注桩工程为实例,介绍了提高振动沉管灌注桩工程质量的关键技术措施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砂层等不良条件下施工钻孔灌注桩容易出现断桩、缩径、桩头缺损等质量通病。分析了苏丹尼罗河边松散砂层中旋挖钻机施工的钻孔灌注桩桩头达不到设计标高和缺损等事故,逐一分析了事故发生的过程、产生的原因及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范振英 《吉林地质》1991,10(3):84-87
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施工方法之一的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具有多方面优越性,在某些软弱地层地基处理中发挥越来越大作用。本文以这一施工技术为要求,从设备选择,施工地层,沉管,灌注混凝土和拔管,振动沉管应注意的问题等作了较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薄壁筒桩是一种新型的部分挤土沉管灌注桩,在一些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处理中获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对薄壁筒桩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岑卓玲 《广西地质》2002,15(4):62-64
文章总结了梧州市常用的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桩在以花岗岩残积土为桩基持力层时施工中的特点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一个工程实例,初步分析了部分沉管灌注桩上浮的原因,并用小孔扩张理论解释了该场地的挤土机理,指出在淤泥质粘土分布地区沉管灌注桩的桩间距要大于7 ~ 11倍桩半径,否则必须采取跳打法或大循环作业法,避开塑性变形区.同时,提出了应用静压法处理上浮桩的思路.实践证明此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唐庆华 《岩土工程师》1995,7(3):34-38,48
本文介绍了扩头静压沉管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分析了其受力机理及特点,并与普通沉管灌注桩进行了比较,表明该型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李荣再 《云南地质》2007,26(2):264-269
简要介绍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以及质量事故控制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工程实例说明工字形护坡桩的优势,重点介绍工字形沉管灌注桩的成桩模管试验、施工工艺,并针对工字形桩钢模管刚度小、沉管过程中抗变形弱的缺点,提出了沉管变形控制对策。模管试验表明,全长工字形截面模管因整体刚度小,易受挤土效应影响而发生大变形,不适宜用于较长的沉管灌注桩的施工;而底部加翼的矩形截面钢模管以其巧妙的结构而使模管刚度得到提升,抗变形能力强、超静孔隙水压力低且易消散等优点,使工字形沉管灌注桩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桩基施工工艺,桩型及桩身缺陷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常用的3种桩型(预制桩、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及施工方法为例,研究了其施工工艺引起的桩身主要缺陷及桩身主要缺陷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