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在提出了“碟形弹簧-橡胶隔震垫”和MR阻尼器组合而成的智能复合隔震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智能复合隔震系统对多层建筑结构“水平剪扭-竖向”地震反应控制的设计计算方法。提出了智能复合隔震系统对建筑结构水平地震反应的模糊半主动控制策略和对建筑结构竖向地震反应的被动控制方法。以一个五层框架结构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智能复合隔震系统是一种十分简单和有效的隔震系统。它可克服建筑结构常规隔震系统的两个主要缺点,有效地抑制多层建筑结构的多维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罕遇地震下复合隔震村镇建筑的地震响应特征及设计参数,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复合隔震结构、滑移隔震结构、砂垫层隔震结构以及传统的砌体结构四种模型,通过对比4种模型在不同滑移层摩擦系数及不同地震烈度下的加速度、位移及底部剪力等动力响应差异,得出复合隔震体系的地震响应特征及主要设计参数。结果表明:复合隔震体系具有最优的隔震效果,且滑移层摩擦系数越小,地震烈度越大,隔震效果越好。根据预设40%隔震率的要求,确定出不同抗震设防烈度区的滑移层摩擦系数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SMA(shape memory alloy)绞线-叠层橡胶复合支座的工作原理,将结构控制理论中的结构状态空间法应用到该复合支座隔震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中。建立了普通框架、安装叠层橡胶支座和安装SMA复合支座框架的结构状态方程,应用SIMULINK工具箱建立结构仿真模型,得出不同条件下框架结构的时程反应曲线。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SMA-复合支座能很好地改变结构的隔震效果,应用状态空间法进行SMA-复合支座隔震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简单准确。  相似文献   

4.
基础隔震单层偏心结构扭转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分型滞回恢复力模型模拟隔震支座的恢复力特性,对基础隔震单层偏心结构的扭转地震反应进行分析,研究隔震系统偏心距和上部结构偏心距对结构扭转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可以显著降低隔震结构的扭转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5.
基础隔震高层建筑地震响应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对某高层隔震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三维地震响应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对比了隔震结构及其相应非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给出了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层间剪力,层间位移等,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对复合隔震结构的重要参数之一摩擦承压比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摩擦承压比对复合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影响很大,并且存在合理取值范围.合理的摩擦承压比取值可以使复合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比橡胶支座隔震结构小.因此复合隔震结构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某六层砌体橡胶隔震支座与摩擦滑移支座的并联复合隔震结构为例,运用有限元分析程序,对该建筑的一般抗震结构和并联复合隔震结构分别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有限元时程分析,结果显示:并联复合隔震结构能够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有明显的隔震、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8.
隔震装置的设计参数与结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永林  章熙海 《地震学刊》1997,(3):14-17,23
由于地震动在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差异,决定了隔震装置需要按各向异性性质设计。以新西兰的铅芯橡胶支座和专用于浮放设备的隔震支座为例讨论了确定隔震装置的设计参数的要点,隔震装置结构形式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结构偏心对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本文对基础隔震偏心结构在不同场地上的地震动作用下的反应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上部结构偏心、隔震层偏心、场地条件等因素对于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选取了能反映结构偏心特性的参数,以便将分析各因素对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转化为分析参数的影响。通过大量的数值计算与分析,得到了一些对实际工程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复合隔震结构是将夹层橡胶支座与摩擦滑移支座并联组合在一起作为隔震层的基础隔震结构。文中对复合隔震结构的高宽比限值进行了研究,推导出了简化的计算公式。同时分析了摩擦系数、摩擦滑移支座承载系数、地震动强度、地震波特性等因素对结构高宽比限值的影响及其规律,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复合隔震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地震干涉技术被动源地震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动源地震成像是基于地下反射波响应和透射波响应之间的关系,通过在地表接收由地下非人工震源发出的透射波响应,利用互相关运算来合成反射波响应的方法.合成的反射波响应,又称虚炮集记录等价于地表地震剖面记录.本文研究了由地下随机分布的被动源发出的透射波记录来合成虚炮集记录的基本原理,推导了反射波记录和透射波记录的关系公式;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被动源成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利用被动源地震信息进行成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选取乌兰浩特地震台记录到的典型天然地震事件及爆破事件,根据断裂带分布及波形记录特征,分析地震及爆破事件的震相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近震波形Pn、Pg、Sn、Sg震相及Sm面波较清晰,Pg、Sg波走时差一般不大于23 s,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MS震级间的偏差一般小于0.6级;远震P、S、pP、sP震相可较清晰识别,Pm、L面波记录较明显,P、S波走时差一般不小于25 s,震级偏差一般小于0.4级,且通过震相特征及实地考察发现,爆破多为霍林郭勒区域爆破事件。  相似文献   

13.
选取乌兰浩特地震台记录到的典型天然地震事件及爆破事件,根据断裂带分布及波形记录特征,分析地震及爆破事件的震相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近震波形Pn、Pg、Sn、Sg震相及Sm面波较清晰,Pg、Sg波走时差一般不大于23 s,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MS震级间的偏差一般小于0.6级;远震P、S、pP、sP震相可较清晰识别,Pm、L面波记录较明显,P、S波走时差一般不小于25 s,震级偏差一般小于0.4级,且通过震相特征及实地考察发现,爆破多为霍林郭勒区域爆破事件.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近震三要素计算、体波与面波震级计算,以及形变前兆数据校正批处理等程序设计依据和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1TheuseddataTwocopiesofChinaEarthquakeCatalogueseditedbyProfesorGONGXUGUwereusedforthedatabefore1979;ChinaEarthquakeCatalogu...  相似文献   

16.
Basic reasons for different kinds of failures of record synchronization of the independent seismic stations, operating as elements both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eismic arrays, are established. Proceeding from it, software and hardware are proposed for ensuring reliable and precise synchronization of stations. Their operation is based on periodic fine tuning of the station’s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ADC) sampling cycle by an exact time signal obtained from the GPS receiver. This procedure is executed with minimum or even no additional load on the controller of the seismic recorder. Such an approach allows not only matching each ADC sample to astronomical time, but also to provide simultaneous ADC sampling of all stations in the seismic array with an accuracy of 10 μs, which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solving a number of geophysical problems.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and trial operation of the created equipment are carried out. High reliability of the equipment and compliance of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to the purposes of the development are confirmed.  相似文献   

17.
Delineation of potential seismic sources for seismic zoning of Iran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A total of 235 potential seismic sources in Iran and neighboring regions are delineated based on available geological, geophysical, tectonic and earthquake data for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of the country. In practice, two key assumptions are considered; first, the assumption of earthquake repeatedness, implying that major earthquakes occur preferentially near the sites of previous earthquakes; second, the assumption of tectonic analogy, which implies that structures of analogous tectonic setting are capable of generating same size earthquakes. A two-step procedure is applied for delineation of seismic sources: first, demarcation of seismotectonic provinces; second, determination of potential seismic sources. Preferentially, potential seismic sources are modeled as area sources, in which the configuration of each source zone is controlled, mainly, by the extent of active faults, the mechanism of earthquake faultings and the seismogenic part of the crust.  相似文献   

18.
地震信号的复地震道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颖  刘洪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5):1538-1543
复地震道分析又称三瞬分析,该分析方法可将反映地震信号局部变化情况的地震波的瞬时振幅、瞬时相位和瞬时频率等信息分离开.本文应用Hilbert变换求解虚地震记录,用复地震道分析方法求取"三瞬"信息,并用该方法计算了理论合成地震记录的瞬时振幅、瞬时相位和瞬时频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本文也利用该方法对某区块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复地震道分析方法获得的"三瞬"信息可反映地震信号的局部变化,有助于进行地震薄互层分析,并能提高数据的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9.
脉冲编码震源的匹配冲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健  王忠仁  刘瑞  陈卫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4):1384-1389
常规Vibroseis可控震源Chirp扫描的地震响应存在明显的旁瓣效应,二元m-序列伪随机扫描的解码地震剖面中存在严重的相关噪声,而基于伪随机编码的匹配扫描方法可有效压制解码地震剖面中的相关噪声,提高了地震记录的信噪比.为了将匹配伪随机编码方法应用到冲击式震源中,提出了基于脉冲编码震源的匹配冲击技术.以匹配扫描方法为理论基础给出了匹配冲击信号的编码与解码过程,以有限元差分法对匹配冲击技术和常规线性扫描冲击技术进行了地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匹配冲击的综合解码地震剖面中,不存在线性扫描冲击解码地震剖面中能量较强的相关噪声干扰,剖面具有很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地震波激发采集对比实验验证了匹配冲击技术在压制相关噪声及远偏移距地震道随机噪声方面相比线性扫描冲击技术所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地震子波估计是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子波估计的可靠性会直接影响反褶积和反演的准确度.现有的子波估计方法分为确定型和统计型两种类型,本文通过结合这两类方法,利用确定型的谱分析法和统计型的偏度最大化方法,分别提取时变子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得到估计的时变子波.这种方法不需要对子波进行任何时不变或相位等的假设,具有对时变相位的估计能力.进而利用估计时变子波进行非稳态反褶积,提高地震记录的保真度,为精细储层预测和描述提供高质量的剖面.理论模型试算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应用,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取出子波时变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