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矿山地质灾害链及其断链减灾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山地质灾害链是由采空区灾害链、矸石灾害链、矿井水灾害链、矿井瓦斯灾害链和高温热害灾害链等组成,它是由煤炭开采活动引发的灾害链,结构上属于树枝状灾链。分析了矿山地质灾害链的链式效应特点以及地质灾害链之间的协同作用、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复杂多样性以及承灾体类型的多样性等。矿山地质灾害链的承灾体随着灾害链的延伸类型趋多,在其减灾措施中宜在上游的链环上采取措施,以便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针对矿山地质灾害链的特点提出了控制灾害链源头的发生和危害、切断灾害链等措施,并在平顶山煤矿山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前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一直在不断增加,由于过去对矿产资源开发时,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开发现象,导致矿山地质灾害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针对贵州矿山地质灾害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对贵州省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进行了阐述,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采矿引起的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不仅威胁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矿山地质环境变异特征和演化规律,对于有效地防治这些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各类资源的开采,我国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正急剧变化,矿山地质灾害正成为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工程建设施工会不可避免地找遭遇到矿山地质问题,防范和治理矿山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工程施工中的必要工作。本文开展典型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分析,根据各类矿山地质灾害的特点,分析其对工程施工的影响,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 0286-2015)为基础,提出对应的灾害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矿山地质灾害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矿山地质环境,而且会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预警非常重要。针对矿山开采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在介绍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现状和常用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体系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应用案例高川磷矿矿山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进行了分析,为其他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措施设计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促使矿山开采工作不断扩展,开采深度也在日渐加深。不仅增加了矿山开采难度,而且还造成严重的地质灾害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矿山开采活动的稳步进行,同时还给人民、企业、环境等方面带来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而矿山地质灾害发生过程当中,不稳固岩层是引发矿山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常常造成矿山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矿山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下文针对不稳定岩层开采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研究主要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介绍了有关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充分结合对应采取的对策。参照类似矿山地质灾害实例,提出不稳固岩层前期新技术预测和治理相结合的反馈体系模型,为控制和减少不稳固岩层矿山地质灾害,起到有效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推进,矿山企业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近年来矿山地质灾害事件时常发生,对矿山资源的开采工作造成困难,导致采矿经济效益降低,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降低了矿山企业的工作效率。本文基于我国矿山的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全面性和针对性相结合地提出防治灾害的措施,降低矿山灾害的负面影响,对促进我国矿山采矿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今后矿床规划和开采矿山资源提供生产安全指导,以供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采矿活动较为活跃的昆明市为研究区,高精度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3S技术的支持下,对昆明市的矿山地质灾害进行了遥感监测调查研究。通过ENVI5.1对遥感影像进行了预处理,建立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矿山地质灾害的遥感解译标志,开展了昆明市矿山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工作。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4类矿山地质灾害,以崩塌灾害为主;区内共解译了矿山地质灾害193处,野外调查验证了168处,遥感解译精度为87.05%;昆明市的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并且开发活动较为强烈的安宁市和东川区境内。  相似文献   

9.
孟昕卓 《西部资源》2019,(2):124-125
当前,社会上的一些公司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过度地开采矿产资源,不顾对环境的影响而对矿山的地质结构造成较大的破坏,从而导致多种地质灾害的发生。本文主要对矿山地质的灾害防治以及地质环境的保护进行研究,具体叙述了矿山地质的主要一些灾害,以及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保护地质环境的建议,以此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魏家地煤矿发育地质灾害有崩塌4处、地面塌陷1处、泥石流沟1条。预测新建工业场地引发崩塌灾害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属较轻,面积21.2hm~2;预测引发地面塌陷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属严重,面积约878hm2;预测加剧N1泥石流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属较轻,面积约18hm~2;预测地表变形加剧T1地面塌陷的影响程度严重、加剧B1-B4崩塌、N1泥石流灾害的影响程度较轻;对公路、矿区专用铁路的影响程度较严重。预测遭受4处崩塌灾害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属较轻,面积计约0.065hm~2。本文针对矿山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研究结果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疆天山山地自然灾害垂直带谱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熊黑钢  刘耕年 《地理科学》1998,18(3):227-233
分析天山山地由气候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分布的垂直带谱,主要灾害类型有12种,可分为3个带:(1)基带(暴雨-塌方带):主要是由中、低山突发性的降雨引起的各种灾害。此带灾害频发时期与最大降水期是同步的。(2)中带(融水-冰冻带):其灾害大多同温度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3)上带(风吹雪-雪崩带):由积雪运动造成的灾害多集中在这里。山地坡向和高度对自然灾害垂直带谱的组成和灾害出现的频率影响很大。由于温度和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矿山泥石流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友宁  何芳  陈华清 《山地学报》2007,25(6):729-736
矿山泥石流的形成与发生主要是因山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废石弃土不合理堆排造成的,以其物质来源亦称矿渣型泥石流。矿山泥石流具有人为性、易发性、重发性、危害集中性、可控性特点。截至2005年底,西北五省区发生矿山泥石流灾害247次,直接经济损失3.84亿元,造成426人死亡。小型泥石流占其总数的73.17%。煤矿区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小型企业矿山泥石流总数最多,危害最为严重。1994~1998年、2001~2005年是矿山泥石流的高发时期,其中2004年达45次,为历史之最。年内6~9月是泥石流的高发期,亦是防治重点期。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然灾害的区域组合规律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中国自然灾害多种多样,按直接致灾因子划分为20个基本自然灾害类型,其中旱灾、洪灾、涝灾、地震灾、滑坡和泥石流灾为主要基本自然灾害类型。宏观地貌格局及其引起的自然环境的分异对大多数自然灾害类型的区域分异有决定性影响。自然灾害的区域组合规律反映在自然灾害地域差异上。本文根据地学区划的一般原则,以及孕灾大环境与自然灾害类型宏观区域组合,将中国划分为东部委风平原山地重度灾害大区、西北干旱高中山盆地中度灾害  相似文献   

14.
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环境灾害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实地调查和收集到近四十年资料、分析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环境灾害成因、类型及成灾方式,阐明了陆桥新疆段以洪水、风沙灾害为主要类型的灾害特点,通过对不同灾害类型的时空强分布的统计分析,揭示了灾害过程春季3~4月以盐碱土不良路基、风沙灾害为主,夏季6~7月份以洪水为主的灾害时空活动特点和区域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滑坡、崩塌,并诱发了多种地质和生态灾害链式发生.2008-2009年期间,在汶川地震震区开展了野外调查与试验,研究了各种不同的灾害链的形成条件及其链生机制.识别出了4种类型的灾害链,并重点研究了7起灾害链事件.发现灾害链中,每一级灾害事件都由其前一级灾害事件诱发.各级次生灾害造成的物质搬运量都远小于其上一级灾害所造成的物质搬运,灾害性沿灾害链呈现逐级衰减的趋势.由此定义灾害链衰减率为灾害链中某级次生灾害所造成的物质搬运或者灾害影响区面积与其上一级灾害所造成的物质搬运或灾害影响区面积之间的比值.汶川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链衰减率在2%~30%.采用底栖动物作为指示物种,评价次生灾害链对震区河流生态造成的影响,发现受灾害链影响的河道中,底栖动物物种数急剧降低,生物多样性下降.  相似文献   

16.
嘉陵江中下游地区近30年土地利用与 覆被变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喀斯特石漠化问题是存在于喀斯特区的一种重要的地质-生态灾害。石漠化灾害的预警分析包括设计警标、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和预报警度等;而石漠化灾害风险评估是在喀斯特石漠化预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灾害危险性评价,结合易损性分析,进行期望损失评估,目的就在于评估和监测石漠化的演变状态与引起的不良环境效应。要构建一个具有操作意义的石漠化灾害预警与风险评估模型库系统,首先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喀斯特石漠化灾害预警与风险评估概念化模型,据此来辩识石漠化的发育度,诊断潜势度,预警危险度,核算易损度和评估危害度。本文在于揭示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环境系统的演变过程及其引起的石漠化灾害系统的成因机理与致灾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喀斯特生态安全预警和石漠化灾害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利用GIS技术与空间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建立石漠化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为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预警和灾害防治评估与不同类型石漠化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岳迅 《西部资源》2023,(1):38-40
通过简要介绍霍邱县马店镇芦山废弃石料矿山的地理、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现状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和霍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地质环境治理设计方案,使治理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一定程度上消除环境视觉污染、矿山地质灾害及相关安全隐患,达到恢复矿区自然生态环境,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共赢的目标,为今后此类露采矿山的治理恢复提供了很好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灾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通过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常见灾害类型的分析,建立了灾害管理系 统框架模型,为降低和消除旅游灾害,提出了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9.
1990年以来中国小麦农业气象灾害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朝  王品  陈一  张帅  陶福禄  刘晓菲 《地理学报》2013,68(11):1453-1460
利用1991-2009 年中国农业气象站点记录的灾害及物候资料,首先对小麦各类气象灾害发生的频次及所在生长发育期进行了时空特征分析;然后通过对比较暖10 年(2000-2009)与其前10(1990-1999)年两个时期的灾害时空变化特点,探讨气候变化对灾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是小麦发生频率最高的灾害类型,其发生频率高达79.21%,冰雹、干热风、大风、连阴雨等灾害类型也在小麦生产过程中有较多发生。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典型气象灾害发生频次有所增加,并且主要发生在生殖生长期。空间上,灾害类型增加较为明显的有:山东半岛的干热风、西北地区东部的干旱、暴雨及冰雹。分析表明:不同灾害种类的发生及变化的空间分布与中国气候变化特征有很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暴风雪天气是内蒙古草原牧区危害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为了更确切的了解暴风雪灾害天气的特征,分季节对暴风雪天气进行了类型,即秋末初春暴风雪天气、隆冬暴风雪天气、春末初夏湿雪冷雨型暴风雪天气;通过因子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对三种类型暴风雪天气进行分析,发现上述三种类型暴风雪天气都为风、雪、寒潮灾害群天气;每个季节最主要的影响因子不同,导致的灾害程度不同;因此掌握各个季节暴风雪天气的特征对预报员提高预报预警水平很有实际意义。尝试使用BP神经网络法、支持向量机对暴风雪灾害等级进行评估,通过与根据灾情评定的灾害等级对比分析,发现SVM方法的评估效果优于BP神经网络法,因此,基于数值预报产品通过SVM方法做暴风雪灾害预警产品成为可能,可为暴风雪灾害预报预警业务提供客观参考依据,能够提升预报服务效果,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