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沙冬青种子萌发期抗逆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和NaCl溶液处理沙冬青种子,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叶片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强度增加,沙冬青种子萌发能力下降,幼苗叶片电导率上升,MDA含量上升。PEG浓度由5%升至15%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上升,超过15%时,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 NaCl浓度在0到1.5%范围内,沙冬青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随NaCl浓度增大而上升。对两种胁迫条件下生长及生理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沙冬青在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有较强的抗旱和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 298 K下三元体系NaCl/KCl - PEG400 - H2O的相平衡关系,绘制了相应的相图、密度-组成图和折光率-组成图。研究发现:298 K下,两个三元体系均无分层现象,只存在固液相平衡关系,其平衡相图由不饱和液相区(L)和一固一液区(S+L)构成。PEG400对NaCl、KCl有一定的盐析作用,随着溶液中PEG400含量不断增加单盐溶解度减小。  相似文献   

3.
基于PEG胁迫响应的不同地理种源沙拐枣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真静  李毅  种培芳  苏世平 《中国沙漠》2011,31(5):1231-1237
以甘肃省3个地理种源沙拐枣幼苗为试材,采用PEG模拟胁迫方法,研究不同浓度PEG胁迫处理对沙拐枣幼苗的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生理指标的影响,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3个地理种源的材料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地理种源幼苗各项指标在不同强度PEG胁迫处理下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各指标在3个地理种源间增加幅度排序分别为Pro含量是武威>酒泉>张掖,SS含量是酒泉>张掖>武威,MDA含量是武威>张掖>酒泉,SOD是武威>张掖>酒泉,而POD活性则是酒泉>武威>张掖。对沙拐枣抗旱性分析发现,3个地理种源沙拐枣的抗旱性顺序为武威>张掖>酒泉。不同地理种源沙拐枣的耐旱机制虽存在差异,但保护酶系统调节机制是其对生态环境适应的生理反应共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我国鸳鸯的种群分布及研究现状,也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运用文献计量与综述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检索并分析了1979年至2018年8月的文献共247篇。结果表明:鸳鸯种群分布和居留状况调查文献151篇(60.82%),鸳鸯生态学文献96篇(份)(39.18%),包括种群结构、生境选择、越冬及繁殖生态研究的32篇(33.34%)和一般习性观察的39篇(40.63%)。近40年来,有关鸳鸯调查研究的文献数量逐年增加,较多集中于种群区域性分布与居留情况调查方面的报道,而专注于鸳鸯生态学研究的并不多,且涉及的研究内容较为粗浅和分散,特别是对鸳鸯微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报道鲜见。与国外相比,国内鸳鸯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及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还处于初步阶段。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当前或今后值得关注的重点:(1)国内鸳鸯研究的内容还有待深化与拓展;(2)鸳鸯种群与生境关系的长期监测与量化研究有待加强;(3)结合现代鸟类监测方法与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关注鸳鸯微生态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首次使用MODIS/AVHRR的后继VIIRS产品,依其每日地表反射率产品(GIGTO-VI1~5BO)计算NDVI,结合每日陆表温度产品(GMTCO-VLSTO),计算新疆农七师125团2015年6月29日~7月10日的TVDI结果,利用同期地面实测土壤含水率进行验证,R^2=0.846,两者之间不相关的双尾检验值<0.001。结果表明,构建的土壤湿度模型对农田土壤含水率有较好的反应,并将该模型推广到全天山北坡经济带地区。利用VIIRS数据构建的TVDI特征空间表现优秀,拟合结果良好;该数据因其自身幅宽、高时间分辨率等优势,应用于新疆农田土壤湿度监测,具有一定优势,可弥补VIIRS产品在我国该领域使用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水菱镁矿是一种新开发的高镁矿,可以作为阻燃填料使用。水菱镁矿作为单一填料时,阻燃效率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使用海泡石(SEP)为协效剂,水菱镁矿(HM)作为阻燃剂,制备SEP-HM/EVA复合阻燃材料。对材料进行了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锥形量热(CCT)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海泡石对该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水菱镁矿和海泡石总添加量为60%,其中海泡石为9%时,相比于未添加海泡石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增加了51.59%,断裂伸长率增加了67.54%,LOI上升了3.5%,垂直燃烧等级均维持在V-0级别,热释放总量(THRR)降低了16.65%,烟释放总量(TSP)降低了22.93%。总的来说,在显著提高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同时,海泡石也能较好的提高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通过该研究能够对水菱镁矿作为阻燃填料方面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南极研究》是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管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是国内集中反映我国南极多学科综合性考察成果的学报类刊物。它是南极科学工作者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的园地 ,也是对外进行国际南极考察学术交流的媒介。  本刊分中文版 (Antarctic Research(Chinese Edition) )和英文版 (Antarctic Research)。中文版为季刊 ,每年 3、6、9、1 2月出版 ,英文版暂为半年刊 ,每年 6,1 2月出版 ,两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所设栏目有学术论文、研究记录、研究综述、科技简讯、会议报道、学术讨论、新书简介等。内容包括有关南极洲 (包括北极地区 )…  相似文献   

8.
《南极研究》是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管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是国内集中反映我国南极多学科综合性考察成果的学报类刊物。它是南极科学工作者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的园地 ,也是对外进行国际南极考察学术交流的媒介。  本刊分中文版 (Antarctic Research(Chinese Edition) )和英文版 (Antarctic Research)。中文版为季刊 ,每年3、6、9、1 2月出版 ,英文版暂为半年刊 ,每年 6,1 2月出版 ,两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所设栏目有学术论文、研究记录、研究综述、科技简讯、会议报道、学术讨论、新书简介等。内容包括有关南极洲 (包括北极地区 )…  相似文献   

9.
《南极研究》是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管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是国内集中反映我国南极多学科综合性考察成果的学报类刊物。它是南极科学工作者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的园地 ,也是对外进行国际南极考察学术交流的媒介。  本刊分中文版 (Antarctic Research(Chinese Edition) )和英文版 (Antarctic Research) ,中文版为季刊 ,每年3、6、9、1 2月出版 ,英文版暂为半年刊 ,每年 6,1 2月出版 ,两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所设栏目有学术论文、研究记录、研究综述、科技简讯、会议报道、学术讨论、新书简介等。内容包括有关南极洲 (包括北极地区 )…  相似文献   

10.
VIIRS-TVDI法反演干旱区农田土壤湿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首次使用MODIS/AVHRR的后继VIIRS产品,依其每日地表反射率产品(GIGTO-VI1~5BO)计算NDVI,结合每日陆表温度产品(GMTCO-VLSTO),计算新疆农七师125团2015年6月29日~7月10日的TVDI结果,利用同期地面实测土壤含水率进行验证,R~2=0.846,两者之间不相关的双尾检验值0.001。结果表明,构建的土壤湿度模型对农田土壤含水率有较好的反应,并将该模型推广到全天山北坡经济带地区。利用VIIRS数据构建的TVDI特征空间表现优秀,拟合结果良好;该数据因其自身幅宽、高时间分辨率等优势,应用于新疆农田土壤湿度监测,具有一定优势,可弥补VIIRS产品在我国该领域使用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南极乔治王岛南端的菲尔德斯半岛被认为是研究南极生态与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本研究从该半岛全岛范围采集了3类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采用传统最大或然法(MPN)对其所含氮循环各类群微生物的总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常规Griess试剂、纳氏试剂等显色法初步估算了各菌群的功能活性强度,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和采样点生态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目的是对该半岛土壤氮循环微生物进行先期初步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它们的其他特性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3个土样中所含氮循环微生物总量趋势为氨化菌反硝化菌硝化菌和固氮菌(活菌数),除极个别样品外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硝化、反硝化、氨化活性。其中,所有土壤样品均具有比较高的氨化菌含量及氨化活性强度;丘陵山坡土壤的反硝化菌含量与反硝化活性强度要高于动、植物区土壤(极个别样品除外);动物区和植物区土壤的硝化菌含量较少,但硝化活性强度较高,预示着可能存在高效功能菌株;而丘陵山坡土壤的硝化菌含量及硝化活性强度则表现得高低不一。本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地区氮循环微生物提供了前期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近年来我国植物内生菌研究成果,综述了我国植物内生菌的研究与开发进展,主要包括内生菌的分类方法、多样性、分布、生物学作用,以及内生菌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等,并展望了我国内生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前景,以便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植物内生菌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Organisms living in the Arctic terrains such as Greenland have to deal with 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s.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bacteria resist to low temperature are largely unknown; however, a well-known survival strategy of the microorganisms inhabiting the Arctic is spore forming. Moreover, halophilic bacteria are often resistant to various stresses. We have attempted isolation of spore-forming halophilic bacteria from Arctic terrains. We isolated 10 strains of spore-forming halophilic bacteria from th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a glacial moraine in Qaanaaq, Greenland in July 2007.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16S rRNA gene sequence similarities showed that the isolate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eanobacillus, Ornithinibacillus, Virgibacillus, Gracilibacillus, and Bacillus genera. In addition, the 16S rRNA sequences of some isolates were extremely similar to those of strains from the desert sand in China (100% identity, near full length), the source of the so-called “yellow dust.” Previous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yellow dust had been transported to Greenland by the wind. Our research implies the long-range transportation of these microorganisms to locations such as the Arctic.  相似文献   

14.
Arctic sea ice in the polar region provides a cold habitat for microbial community.Arctic sea ice microorganisms are revealed to be of considerable impor- tance in basic research and potential in 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This paper in- vestigated the culture condition and extracellular hydrolase of 14 strains of different Arctic sea ice bacteri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ptimal growth temperature of strains is 15℃or 20℃.The optimal pH is about 8.0.They hardly grow at acid condition. 3% NaCl is necessary for better growth.These strains have different abilities in pro- ducing amylase,protcase,cellulase and lipase.Pseudoalteronomas sp.Bsi429 and Pseudoalteronomas sp.Bsi539 produced both cellulose,protease and lipase.These results provide a basis for further developing and exploiting the cold adapted marine enzyme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5.
伊朗盐湖广泛分布,具有丰富的盐湖矿产资源和盐湖生物资源。综合文献资料,重点分析了伊朗盐湖的分布、研究热点、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等现状。伊朗盐湖主要为乌尔米耶湖、Meyghan湖、Fesendooz湖、马哈尔卢盐沼和Tashk湖;干盐滩为Houze Sultan干盐滩、巴赫泰甘干盐滩、Gaav Khooni干盐滩、纳马克干盐滩、Khur干盐滩和Haj Aligholj干盐滩;伊朗南部沿海盐类资源集中分布;盐沙漠为达什特坎维和达什特鲁。分析得出伊朗盐湖研究领域论文呈整体增长态势,伊朗盐湖主要的研究内容为盐湖生态环境、盐湖地质、水资源以及盐湖生物,涉及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最多的研究领域为盐湖微生物。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数字高程模型与数字地形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汤国安 《地理学报》2014,69(9):1305-1325
数字高程模型是最重要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于GIS的数字地形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是当今地理学、地貌学界,特别是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DEM的数据模型、数字地形分析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尺度效应、高性能计算方法以及地学应用等方面,对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情况,特别是研究成果进行较全面的梳理与分析。综述显示,我国具有一批从事数字高程模型与数字地形分析的高水平研究力量,研究方向紧跟国际前沿,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部分研究内容具有显著创新,年轻一代科学家正加速成长。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区域数字地形分析方面更彰显我国科学家的优势与特色,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旅游是人们应对过快生活节奏、舒缓压力、放松身心的休闲行为之一。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者增多、旅游活动范围扩大,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渐显露出来。生态环境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部分旅游目的地由于缺乏对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与规划,旅游开发模式相对单一、粗放,导致地方一时难以应对大量人口的涌入,自身内部系统受到一系列的干扰,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在危及旅游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当地居民的生存质量也受到了威胁。旅游-环境问题成为旅游领域的研究热点。生态学理论为旅游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学者们开始致力于研究旅游活动对植被、动物、水、土壤等具体要素及整体环境的影响。通过收集1990-2020年国内外生态学理论相关的旅游文献,梳理生命周期、景观生态学、承载力、生物多样性、生态位、生态足迹等生态学理论在旅游领域中的应用现状。研究发现,这些理论在旅游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上,对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较少。在实证研究方面,研究方法缺乏创新。因此,未来的研究应重视生态理论在旅游领域的理论研究,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加强研究方法的创新,并对生态理论在未来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可达性度量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可达性一直是地理学、土木建筑工程设计、交通运输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已有的各 种可达性度量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交通网络与城镇发展研究、交通基础设施的区域经济效应 评价、选址分析、园林景观规划、社会文化等多个研究领域。随着应用需求的持续加大和技术研究 的不断深入, 可达性度量方法也在快速发展, 其度量体系正在形成。本文首先从两个层面对可达 性的涵义进行全面阐述; 在此基础上, 从网络特性的角度对拓扑法、距离法、累积机会法、等值线 法、重力模型法、平衡系数法、时空法、效用法等目前常用的可达性度量方法进行系统分类, 并且 从可达性影响因素入手对各种度量方法进行综合比较与评述; 然后, 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 对各 种度量方法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详细论述与剖析; 最后, 对可达性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讨论 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提高生态浮床系统脱氮除磷效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浮床系统处理技术因具有投资少、易操作、无二次污染兼具良好景观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污染水体的治理。生态浮床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工程系统,其对污染的去除机理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填料、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微生物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概述生态浮床系统的发展状况、脱氮除磷机理、限制因素及存在问题;重点概述以细菌固定化技术和曝气等方式的外在法和以改进生态浮床系统构造形式、筛选优势浮床植物等方式的内在法,来提高生态浮床系统脱氮除磷效率;展望了生态浮床污水处理系统未来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行为地理学围绕空间与行为间的关系这一学科核心,不断完善理论基础、深化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议题,逐渐走向多元化和社会化,发展成为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方法以及相应的成果也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中。论文首先对行为地理学研究在理论、方法和应用方面的跨学科基础进行梳理,进而从城市规划与设计、移动性规划与管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与治理3个方面阐述行为地理学与不同学科相结合的应用,试图探讨行为主义思想对于地理学和相邻学科产生的影响,厘清围绕行为地理学开展应用研究的学科交叉脉络,进一步推进行为地理学的跨学科发展,探索未来的研究与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