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经过多年来矿产资源粗放式开发,赤峰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已逐步显现且亟待解决,主要表现为采矿活动引发了地质灾害及隐患、影响了地下水资源、影响了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了土地资源、产生了废水废渣等。本文对赤峰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总结,并从转变矿业经济发展理念、严格要求矿山企业开展地质环境治理、各级财政加大无主矿山治理投入力度、严格规范矿业权设置等方面提出了赤峰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必然趋势。矿产资源是经过地质成矿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矿物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它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家的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矿产资源在实现综合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将对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并对矿产资源在综合开发利用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有效的对策,促进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推动矿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汕头市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实践,根据汕头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当前汕头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意见。这有助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落到实处,有助于汕头市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充分收集分析了辽宁省成矿地质背景概况、矿产资源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状况、矿山地质环境、采矿权设置和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等资料,在此基础上,以国产卫星遥感为手段,获取最新客观基础数据,及时、准确、客观地开展全省2017年新增的矿山恢复治理面积、在建和生产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等遥感调查与监测,为国家绿色发展指数统计、矿山地质环境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丰富,矿山开采类型多样,开采历史悠久,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我区的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矿山开采规模不断扩大,也产生了许多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致使矿山所在地的地质环境不断恶化,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给矿区本身及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为了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促进全区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矿产开发所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从2000年至今,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相关的政策措施及重点调查项目,并于2010年配合国土资源部启动了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上报机制。本文围绕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现状,浅谈未来我区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工作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伴生的重要问题。随着"十三五"的开局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全面调查了解并及时解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本文对锡林郭勒盟境内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总结及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针对贵州省清镇市铝土矿猫场矿区0-24线外围红花寨、白浪坝矿段开发利用后的环境治理与矿区土地利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矿产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越来越多,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相应的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是我们不断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重要知识前提,也是决定矿山是否适合开采及矿山地质环境维护与防御的主要根据。本文根据矿产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对其原理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强调了矿产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曾志林 《西部资源》2013,(4):119-120
本文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结合详细的现场调查,对青洲水泥厂石灰石矿地质环境进行了现状影响评价和预测影响评价,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和监测措施,为减少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是矿产资源大区,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有色金属资源基地。矿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内蒙古的矿业资源开发利用上还面临着总体上还比较传统粗放,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生产矿山累计占用、损毁土地面积大,固体废弃物堆积存量大情况,因此,全面建设绿色矿山,是实现矿业转型发展、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实现内蒙古矿业经济转型升级、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困境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业城市是指由于矿业资源的开采而形成的城市。长期以来,矿业城市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矿产资源的耗减和体制改革的深化,矿业城市在目前发展中普遍存在资源衰竭、污染严重、管理体制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矿业城市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确保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文章对矿业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目前出现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矿业城市摆脱困境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徐州市贾汪矿区1986、1996、2006和2016年4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CLUE-S模型,在传统Logistics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空间自相关因子形成Autologistic回归模型,选取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空间约束等因素,对贾汪矿区2016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模拟以检验精度。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2026年趋势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3种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Autologistic回归模型在土地利用情景模拟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反映真实的土地利用格局;2)研究区2016-2026年不同情景下,建设用地在3种情景下均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经济发展情景下建设用的增幅最大,生态保护用地情景下建设用地增幅最小,在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耕地等生态用地受到保护,建设用地的扩展速度被抑制。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CLUE-S模型;Autologistic回归模型;情景模拟;贾汪矿区  相似文献   

13.
兖滕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地的动态演变规律与综合整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兖滕两淮地区作为全国19个近期国土综合开发重点地区之一,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能源基地,煤炭长期超强度开采对缓解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紧张局面做出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此引起的土地塌陷衍生出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及深层次经济社会矛盾,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依据开采沉陷理论和流体力学理论,在探讨采煤塌陷地动态演变规律基础上,实施限制性煤炭开战略和多元化协调开采方式,推行政府,企业  相似文献   

14.
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与跨世纪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西藏自治区国土规划》为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的跨世纪发展制订了宏伟的蓝图。在经济发展方面,《规划》重点突出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的双重目标;提出了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着力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方针。我们结合西藏自治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资源背景和产业结构现状,详细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演替与投资、科学技术、资源、环境支撑条件之间的关系,认为从目前国家和西藏自治区的财力及区域人口、资源、环境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规划中提出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双重目标的同步实现是较为困难的。建议西藏自治区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稳步发展第一产业、有重点地发展以区内资源为依托的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5.
采矿业已经而且还将继续在宜兴山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 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将严重阻碍宜兴市山区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其存在的主 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地理学视角下的独立工矿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倩  张文忠  王岱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7):1092-1101
独立工矿区是因矿产资源开发而兴起, 以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 矿业职工及其家属为居民主体, 远离人口集聚区, 经济社会功能相对独立的区域。独立工矿区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供给地, 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现在却成为当前全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本文按照“从实践中总结理论”的思路, 基于实地调研资料和既往研究成果, 结合现有界定标准和相关概念的差异, 对独立工矿区的概念进行辨析;并应用经济成长周期、地域生产综合体和演化经济地理等相关理论, 分析了独立工矿区形成和发展的特征和规律, 认为其本质上是资源丰富地区内部与外部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协调的结果;独立工矿区未来需以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为目标, 立足其自身属性, 实现多元化发展或特色发展。最后, 对独立工矿区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主要包括独立工矿区界定标准的量化、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地域功能演化机理研究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秦岭-大别地区矿产开发与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秦岭-大别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区域经济环境进行了分析,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提取价值 以及经济效益进行了测算,提出了该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5条措施:即强化矿产勘查工作,保证矿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综合性矿物原料基础和加工产业基础;综合开发、综合回收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实行统筹管理、保护性开采利用;重视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Rare earth elements (REEs) that are key to new technologies and green innovations are critical to life in modern societies. China continues to dominate the global REEs market despite several international trade disputes and market fluctuations. Pressured by an increasingly difficult situati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been carrying out industry restructuring and has introduced regulatory reforms in recent year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rare earth industr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are earth industry and analyzes the reform policies, combining this with an analysis of relevant macroeconomic data. It discuss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ina's rare earth industry, the progress of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the main problems the rare earth industry face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of rare earth policies from that of "open production and open supply" to that of "limiting low quality development but encouraging export of high quality rare earths" and then to "integrating rare earth resources trade". Six key policies, including those for export quotas, export duties, environmental laws, resource utiliz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consolidation and stockpiling,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Policy suggestions based on this discussion are put forward concerning the treatment of small rare earth mines in China: firstly, robust efforts to prevent illegal mining must always be maintained; secondly, it is certain that the formation of large-scale conglomerates should be accelerated in the near future; thirdly, the management of key sections should be reinforced; fourthly, support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pplications industry should continue; fifthly, specific rare earths laws and regulations should be greatly improved. The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revisions to improve mineral resources law: firstly, China must increase the market access threshold and suppress low-end excess production capacity; secondly, the new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erification must be developed for all rare earth enterprises; thirdly, minimum required indica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are earths resources must be implemented in China. These recommendations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effort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are earth industry.  相似文献   

19.
The last 50 years saw a dramatic increase in living standards and improvement in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many of the world’s poorest. Mortality rates fell, life expectancy rose and per capita incomes swelled. That improvement has been underpinned by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ubiquitous use of metal and mineral resources. To maintain such progress while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and a rising world population, sustainable sources of raw materials will be required, in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Delivering the UN Agenda 2030 with its sevent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nd implementing the Paris Agreement of December 2015 will require technologies that consume both traditional and new minerals. Metal recycling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will contribute, but mining must continue and grow for the foreseeable future. Of the 200 or so countries in the world, 60 are open to large-scale mining but 140 are not. New resource governance linkages are needed between existing institutional frameworks so that continuity of global mineral supply is assured over coming decades. Such arrangements would oversee responsible sourcing of minerals, directions of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of mining and ore processing, raising of consumer awareness and sharing the wealth generated by mining more fairly.  相似文献   

20.
国外典型矿业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矿业城市空间结构受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影响明显,是基于自然资源与产业转型的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研究对象之一。文章选取国外四个典型矿业城市美国休斯敦、德国鲁尔区、法国洛林和美国匹兹堡,对其转型战略与空间发展战略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对我国矿业城市的借鉴与启示:制定城市与区域统筹发展政策;制定促进矿业城市转型的产业调整政策;规范矿业城市转型的环境保护政策;城市空间结构为城市的转型和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创建企业创业园或产业基地作为转型的空间载体,重点关注对外交通联系的构筑以提升区位条件,以物质景观改变实现文化转型,负责处理和解决衰老矿区遗留下来的土地污染闲置场地的重新有效利用问题,将国土整治规划与城市转型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