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据库静校正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模型法静校正原理和数据库方法,提出了数据库静校正,并开发了DBRSC数据库静校正系统。利用实际资料进行了浅层折射静校正与数据库静校正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数据库静校正能提高基准面静校正精度,尤其能提高长波长静校正精度,提高计算效率并节约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2.
张宝发 《吉林地质》2013,(4):134-136
为了了解隧道工程地质概况,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及浅层折射法,进行了标准贯入、动力触探试验、声波测试、工程地质钻探、室内试验和工程测量等手段。根据隧道工程地质特征,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法,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3.
浅层折射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浅层折射法静校正的原理和解释方法,分析目前在使用的浅层折射法静校正解释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其解释精度的方法。并且,应用正演模型模拟的方法,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简述CGG公司处理系统折射静校正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优势及适用条件,讨论了包括折射基准面在内的几个关键事项对折射静校正的影响,并通过在山地、沙漠、戈壁等复杂地表地区的应用实例分析了折射静校正所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推断近地表构造的首波旅行时间反演的新方法.沿折射线相遇段所计算的旅行时间被用来重建地下第一个折射层的形状以及得出沿该界面的折射速度变化.所得信息可作为进一步处理的基础,比如说,用来进行近地表的静校正的计算.该方法优点之一在于确定折射界面的形状与确定折射界面速度互不相关,该方法可绘制多次覆盖时折射界面的几何形状或速度的急剧横向变化图.本文还给出了该反演技术的两个实例.其一利用了合成数据集;另一个利用了在沉积充填的深地堑上方爆破而得到的野外资料.利用合成数据集得到的结果对该方法予以证实并验证了误差分析的结论,其中,利用炮点左侧和右边接收记录来确定的折射界面速度误差符号相反,因此,真正的折射速度应位于这两个估值之间.一组野外数据反演得到的折射图象与常速反射迭加非常吻合,并说明了射线反演方法可处理折射速度或折射界面形状的剧烈的横向变化.  相似文献   

6.
以二连盆地齐哈日格图凹陷为试验区,开展基于锤击震源的小折射地表调查试验研究,得到了一套适用于该区的锤击小折射法的观测系统参数,并开展了实际地表调查工作,锤击小折射解释结果与井炮小折射记录的解释结果、钻孔资料、高密度电法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精度较高,同时锤击小折射法可提高地表调查工作的效率,使工作更加便捷,成本更加低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工程反射地震常规的多次覆盖系统、排列和炮点的同时滚动,导致了施工效率的低下。为解决这个问题,从共反射点原理出发,详细探讨了非常规的移动炮点的多次覆盖观测方法,并与常规的多次覆盖观测方法进行了对比。认为这种方法在提高野外施工效率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数据的信噪比和速度分析的精度,并且可兼顾折射法和多道面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折射初至同相轴自动拾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折射波的处理、解释,以及地震反射波勘探的折射静校中,都是以折射初至的资料为基础的。因而折射初至的拾取方法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效果,而人工拾取需要大量的工作量,所以研究自动拾取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对实际资料进行试验后,我们发现,在某些地区波的初至特征有较大的变化,或干扰较严重,用目前所发表的自动拾取方法[1],或常用的相关法,拾取的初至都不够准确。本文提出一种“同极性能量比值法”,取得了好的效果,该方法不但对初至波敏感,而且抗干扰能力较强,因而它能适应复杂地区的情况。本文最后给出了用该方法对某地区实际地震记录中相邻6炮的初至拾取结果的例子。  相似文献   

9.
岩石流变性质的构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利用地质构造特征获取岩石流变信息的方法,包括就变折射,劈理折射,膨缩石香肠构造和能干层褶皱作者利用石香构造求得北京西山方解石石英脉的应力指数在3.06-7.69之间,与云母大理岩的粘度比在8.74-20.27之间;而硅质条带的应力指数在2.25-3.93之间,与白云岩的粘度比在2.38-4.26之间。  相似文献   

10.
荣立新 《地质与勘探》2002,38(Z1):106-108
常规折射资料解释的原理依据是折射波的相遇时距曲线,一般利用时距曲线的斜率和截距时间求取折射层的速度及厚度,基本的假设是要求地表水平及地下折射界面为平界面,当这种假设不能满足时,解释将出现误差,甚至错误的结果.基于这一情况,提出一种新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技术,它利用在反射波记录上的初至求出折射层速度及厚度,该方法不受地表地形及折射层起伏的影响,特别适合地表条件复杂地区的金属矿地震勘探等资料.  相似文献   

11.
温春德 《物探与化探》1990,14(3):238-240
在江河回水地段及湖底,常沉积有泥质粉细砂或淤泥之类,这些细颗粒沉积物的波速远较水层波速低,因而,在折射地震勘探中存在着中间层速度倒转问题。按传统观念,不能使用折射勘探,但折射法具有能根据界面速度确定界面的地质性质的独  相似文献   

12.
艾德生  曾荣树 《地质科学》1999,34(1):123-128
原子折射度与其电子构型密切相关。元素在周期表中按最外层电子数可分为s、p、sd、df4个区,原子折射度的变化在各个区内是不同的。原子折射度可表示为主量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的函数,根据这个函数计算出来的值与文献给出的值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3.
折射静校正技术在宣东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地震数据中存在较大的静校正量时,利用模型道与各道互相关求取时差的反射波静校正方法往往不能奏效,其主要原因是得不到好的模型道,当原始资料的信噪比很低时,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必须首先解决好野外一次静校正。近年来,针对复杂地形和地表结构的折射波静校正,总差分折射静校正方法和基于速度模型的反演静校正方法被广泛应用。在静校正问题严重的宣东地区为例,综合运用了这两种折射静校正方法进行三维地震资料的处理,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静校正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静校正解欠佳,不仅影响地震资料后续各阶段的处理质量,也会导致欠优化或完全错误的解释结果.利用折射初至计算静校正量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提出一种折射初至波静校正的新方法,既能求出低频静校量,又能获得高频静校量.首先,在CMP道集内,根据折射旅行时方程求出CMP点低频延迟时间和折射层速度,获得各个炮点和接收点处的低频延迟时间,并把这些低频延迟时间换算成基准面长波长静校正量;然后,从初至旅行时中减取相应的低频延迟时间和折射滑行时间,获得高频剩余折射旅行时,再把剩余旅行时分解成各炮点和接收点的短波长静校正量.该方法被应用于沙漠地区的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良好静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15.
白恶统红层强烈风化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下,基础处理采用静压预应力管桩,可能出现管桩长度难以控制“超长桩”现象,广州和平花园施工实践表明,局部管桩长度难以控制,主要与持力层度剧烈变化及有上硬下软或硬夹层的工程地质条件有关。“超长桩”现象为一般管桩通过硬夹层折射;断桩在某软弱部位堆积造成。  相似文献   

16.
不对称鱼嘴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对称型鱼嘴构造和不对称鱼嘴构造的形成机制,建立鱼嘴构造类型与剪切作用方式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剪切作用方式是产生对称和不对称鱼嘴香构造的外在原因。运用应变分解的原则,提出计算不对称鱼嘴构造纯剪切应变和简单剪切应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不对称鱼嘴构造的剪切应变计;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分析了不对称鱼嘴构造的应变折射现象,认识到基质与能干层的粘性差异是产生不对称鱼嘴构造的内在动因,提出了计算相邻介质的粘度比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对称鱼嘴构造的应变折射流变计。  相似文献   

17.
皮金云  段云卿  康平 《地球科学》2007,32(4):487-490
在表层结构调查资料的约束下, 利用大炮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反演出精确、合理的表层结构模型, 进而求取炮点、检波点静校正量.选定柴达木盆地北极星工区04314测线进行地震模型数值模拟, 并对模型数据和野外地震资料进行多种静校正方法对比分析研究, 综合折射静校正方法的误差最小, 叠加效果最好.表明综合折射静校正方法结合了模型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的优点, 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影响剖面信噪比的短波长静校正问题, 同时也能解决产生虚假构造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8.
山区三维静校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山西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二矿390水平九采区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及山西阳泉五矿首采区老资料研究二个项目进行资料处理,以攻克影响勘探精度和分辨率的静校正问题。通过对二区块地震资料分别采用绿山折射静校正、综合折射静校正、层析静校正,发现综合折射静校正相对于绿山折射静校正,可以较好的解决静校正的短波长分量、长波长分量问题,更加准确的刻化出地质构造情况,而层析静校正能够更好地解决近地表横向速度变化大、地表没有同一稳定折射层、地表存在高速体等复杂地形的静校正问题,保证同相叠加和正确成像,提高资料的分辨率及勘探精度。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腹部沙漠地区低降速带厚度和地表沙丘起伏较大,静校正问题突出.FOCUS折射静校正技术结合微测井解释成果能较好地解决陆西高分辨率攻关二维LH200602的静校正问题,相比准噶尔盆地地震勘探中通常使用的绿山折射静校正软件,FOCUS折射静校正技术无需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和重新定义观测系统,工作效率高,为该区解决静校正问题提供了另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检波距是浅层折射地震勘探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检波距的合理选择是资料解释结果可靠性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在二元和多元地形条件下的折射地震勘探资料解释中,选择平距或斜距来计算检波距在不同行业和单位是不统一的。这里从理论上探讨了在二元地形条件下,浅层折射地震资料解释中用平距和斜距二种方法计算检波距对表层有效速度的影响和误差大小,明晰了实际工作中二元或多元地形条件下,不同检波距计算方法所引起折射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结果的差异和误差大小及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