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对新邱露天矿不同风化程度的煤矸石在不同固液比条件下溶解释放污染物的规律进行了浸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溶解释放的主要污染物为总硬度(CaCO3)、硫酸盐(SO42-)、钠(Na )、总溶解性固体(TDS)、氟化物(F-)、耗氧量(OC)和总铁(Fe)等,氯化物(Cl-)、锰(Mn)、锌(Zn)等少量,其它重金属和砷等微量。pH值接近中性。煤矸石风化程度越高,溶解释放的无机盐类污染物量越多,新鲜混合煤矸石溶解释放出较高的氟化物(F-)、耗氧量(OC)和总铁(Fe);固液比对煤矸石中污染物的溶解释放有重要影响。固液比越小,浸泡液中污染物浓度越低,越有利于煤矸石中污染物的溶解释放,单位质量煤矸石溶解释放的污染物量越多,煤矸石中污染物的溶解释放规律受扩散控制;在同一固液比条件下,各污染物浓度变化与浸泡时间成对数曲线关系,即Ct=a bLogt。  相似文献   

2.
绿岩中金淋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玉山  田军 《地质学报》1992,66(4):362-370
在200—550℃和60MPa条件下,以氯化物溶液对绿岩中金进行了淋滤实验,部分实验控制了氧逸度。实验结果显示,金的淋滤率与温度、溶液成分、酸碱度及氧逸度有关。在氧化和酸性溶液的实验中,淋滤率达50%以上。已查明金的淋滤作用受岩石中金溶解形成氯络合物的反应制约。因此,笔者认为花岗岩浆活动派生的酸性氯化物溶液话化迁移了绿岩中的金并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3.
评价Hisar市地下水质量,目的是检验该市的饮用水是否适宜饮用。分析采自水井(部分采自城市供水系统)和手动泵提水的分散式供水井的水样的物理化学参数,包括pH值、电导率、总溶解盐、总硬度、总碱度、钠、钾、钙、镁、碳酸盐、重碳酸盐、氯化物和硫酸盐,结果表明,镁、钠、钾、硫酸盐特别是氯化物的浓度都高于WHO饮用水标准。此外,对哈里亚纳邦各个城市和城镇的地下水中的氟化物(F)的浓度进行对比发现,地下水中氟化物的浓度较高,增加了氟中毒的风险,因此,在饮用之前,必须进行处理。本文讨论了选用本地材料防治氟中毒有前景的降氟技术和方法,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评估,以寻找有助于监测地下水质的界限。  相似文献   

4.
矿物吸附金的实验研究及其在红土型金矿形成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Au(Ⅲ)-氯化物和Au(Ⅰ)-硫代硫酸盐被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针铁矿、褐铁矿及黄铁矿的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矿物对AuCl4^-的吸附作用显著大于Au(S2O3)2^3-,粘土矿物对金的吸附能力,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含铁矿物中,黄铁矿>针铁矿>褐铁矿。矿物对金的吸附作用与矿物结构和金的存在形式有关,即受矿物表面基、金组分的稳定性和位阻的影响;天然雨水中所含微量H2O2是Au、黄铁矿等不同矿物氧化-还原的催化剂,可加速地表岩(矿)石的风化氧化过程和Au的溶解与迁移。雨水对红土中的Au具有一定的淋滤浸取能力。红土型金矿形成于富Cl^-、SO4^2-的酸性、氧化的水化学环境,含金黄铁矿等硫化物的氧化不仅直接导致了Au的溶解和酸的释放,而且其反应产物Fe^3 、S2O3^2-等为Au的氧化、溶解和迁移提供了氧化剂和络合剂,并促进Au的溶解和迁移;Au主要以硫代硫酸络合物、氯化络合物及其水合物的形式进行迁移;硫代硫酸根的氧化和风化壳下部的还原作用是导致金络合物失稳、Au被其他矿物吸附和沉淀富集的主要因素。矿物对金的吸附在红土型金矿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针对不同条件下石英的溶解特征及机理,设计了一系列石英于不同温度与不同p H值溶液反应的水热实验,总结了石英溶解的电镜形貌特征,对比了不同条件下石英的溶解特征并给出溶解发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石英的溶解机理。通过对实验样品的扫描电镜观察、样品的质量及反应液离子浓度测定发现石英溶解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6.
黑云母与氯化物热水溶液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500℃和1×108Pa条件下,利用冷封口高温高压水热系统和焊封金管技术实验研究了黑云母和Na-Ca-氯化物溶液的相互作用,着重考察反应不同时间的黑云母表面和溶液化学的变化。黑云母中的K、Fe和Si不同程度地进入溶液相,而溶液中原有的Na和Ca含量降低;SEM/EDAX和EMAX研究表明,反应后的黑云母边缘部分明显失去K和Fe,应得到相当数量的H2O和一些Ca。黑云母中Fe活化的控制反应可能是H+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地球化学动力学这门新兴学科的产生与发展,评述了国内外矿物-水反应的地球化学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矿物-水反应的溶解动力学及地球化学动力学模拟的新成果及应用领域。低温条件下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与水的反应得到高度重视。硅酸盐矿物的溶解速率与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温度及有机酸的含量等密切相关。碳酸盐类矿物的溶解速率主要取决于温度、GO2分压、酸碱度及相关离子的活度等因素。氧化物、硫化物、及氟化物等的溶解沉淀的动力学研究开始得到关注。矿物-水反应的地球化学动力学模拟已成为一个很有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笔者重点介绍在22 MPa、在25~400℃范围的钠长石在水和KCI溶液里溶解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并试图应用这一实验结果解释水热蚀变的形成机制。钠长石与水溶液反应动力学实验是在开放体系的流动反应器(叠层反应器)里进行的。钠长石在水中的溶解反应经常是不一致溶解作用,只在近水临界点(374℃)的300℃出现一致溶解过程。由25~300℃,钠长石溶解反应的不一致溶解表现为钠和铝  相似文献   

9.
将混入污染物和杂质的地热尾水直接排向地表水体,会造成水、土环境污染,也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为高效减少地热尾水中污染物,实现供暖地热尾水的无害化排放,以林甸县花园镇供暖地热尾水为例,通过混凝沉淀、超滤、纳滤工艺开展供暖尾水处理的室内实验和中试试验研究,连续监测获取地热尾水各处理工艺运行参数,组合工艺稳定运行期间监测到溶解性总固体浓度由5 824.7 mg/L降为432.40 mg/L、氯化物浓度由3 010.13 mg/L降为194.16 mg/L、氟化物浓度由1.57 mg/L降为0.31 mg/L、硼浓度由4.04 mg/L降为1.62 mg/L。确定该区地热尾水处理的最佳组合工艺为采用超滤运行压力为0.1 MPa,纳滤膜为陶氏NF90,操作压力为0.60 MPa,进水量为0.8 m3/h。室内实验溶解性总固体去除率90.21%~92.49%,氯化物去除率91.63%~93.02%,氟化物去除率96.81%,硼去除率55.20%~55.69%。中试试验溶解性总固体去除率为92.62%;氯化物浓度200 mg/L,氯化物去除率为92.57%;硼浓度1.77 mg/L,硼去除率为55.7%,以上实验结果均达到相关规范标准。试验证明本工艺处理松嫩盆地北部林甸地热田供暖尾水是可行的,解决了供暖尾水处理中资源浪费和尾水回收利用的技术性问题,为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应用界面化学理论与实验方法分析了膨润土在酸性水溶液中的溶解反应特征,进而探讨其反应机理。膨润土在酸性水溶液中的溶解受到矿物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和解吸附等界面化学过程的制约,与溶液中的酸度、反应时间及温度有关。处于粘土结构单元中不同位置的离子溶解趋势不同。探讨了膨润土在不同条件下Ca2+、Mg2+、Fe3+、Al3+溶出的特征,Ca2+的溶解是吸附控制过程,Mg2+、Fe3+、Al3+是吸附和反应控制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氢化反应条件下原子发射光谱同时测定锗锡砷锑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列平  袁玄晖 《岩矿测试》1999,18(3):220-224
研究了不同氢化反应条件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同时测定锗,,锡,砷,锑和铋的方法。主要对锗,锡的氢化反应酸度,缓冲溶液的选择,动态线性范围,氧化剂的选择,共存元素的干扰及其消除进行实验。方法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矿物的溶解和分解是矿物风化的重要过程,因此探明矿物的溶解和分解过程将有助于揭示其风化机理。古玉在长期的埋藏过程中,处于土壤及土壤水的溶解反应体系中。本文初步模拟古玉埋藏的酸、碱性土壤环境,通过对不同材质玉料的粉末形态在酸、碱缓冲溶液中的浸泡实验,初步探讨了不同材质玉料在酸、碱环境下的风化机理。  相似文献   

13.
金,铀,硅溶解性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正义  张家富 《铀矿地质》1994,10(4):212-219
在PH2O为150MPa,pH为10的Na2CO3溶液中混合花岗岩的金、铀、硅溶解实验表明,温度350—400℃时有利于金的溶解,200—300℃时有利于铀溶解,而硅的溶解随温度的增加呈线性增长。在PH2O为150MPa,350℃状态下,铀、硅的溶解随Na2CO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用HCl调节Na2CO3溶液的pH值时,金偏向溶于碱性介质,铀偏向溶于酸性介质。在PH2O为150MP。,350℃不同的碱性溶液中,金与硫化物、氯化物,铀与碳酸盐或碳酸盐-硫化物关系密切,表现金的亲硫性和铀的亲氧性。“焙烧”实验表明,构造、岩浆活动等热事件对金、铀、硅溶解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分布在咸阳秦都、渭城、兴平、武功等十一个县(区、市)的45个地下水监测井所得水质总硬度、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六价铬、硫酸盐及溶解性总固体七个重要污染指标数据,得出每一类污染物的具体空间分布,从水文地质、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几个方面对地下水污染严重地区进行具体原因分析,结果得到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污染物尤其是工农业生产污水对地下水水质影响最大;采用模糊综合分析法计算每个监测井水质对于五级水分类标准的不同隶属度,得出研究区内地下水质呈现南部普遍差于北部的结果;进一步总结硝酸盐、溶解性总固体与氯化物、总硬度几个污染指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及水质pH呈弱碱性有利于氟化物浓度升高等关系,为之后的地下水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牧区是我国的绿色生态屏障和畜牧业生产基地,牧区水环境质量的优劣不仅事关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更涉及饮水安全问题。以典型荒漠型草原牧区达茂旗为例,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分别进行水质评价,首先通过单因子评价直观判断,评价结果显示总氮和氟化物是地表水环境中的主要污染因子,而地下水中的普遍污染因子有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氟化物,局部地区氯化物、硫酸盐超标;通过灰色聚类综合评价法评估水污染程度,结果显示达茂旗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受污染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16.
黄俭惠 《矿产与地质》2007,21(1):103-105
利用四价锡的氯化物沸点较低的性质,将锡挥发除去,并用硫脲络合银离子,以消除银和锡对铅测定的干扰。制定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银锡焊料样品中微量铅的分析方法。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快速,完全适用于银锡焊料中微量铅的检验。  相似文献   

17.
Sm-Nd同位素被广泛地应用于萤石样品的定年和示踪。萤石样品Sm-Nd同位素测试的化学分离中,一般采用酸溶解样品,但氢氟酸和硝酸与萤石反应不完全,由于萤石(CaF_2)特殊化学结构导致氟离子会和稀土元素离子形成难溶稀土氟化物,易导致Sm-Nd亏损,因而对于Sm、Nd含量较低的萤石样品,Sm-Nd同位素测试需要较大样品用量(100~200 mg)。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利用HNO_3+HClO_4+H_3BO_3溶解萤石样品的消解方法,在萤石溶解过程中加入H_3BO_3可有效提高Sm-Nd回收率。实验表明,利用5 mL浓硝酸和0.015 mL高氯酸溶解萤石样品过程中加入1 mL 0.49 mol/L H3BO3效果最佳,结合高灵敏度热电离质谱仪(Triton)可实现微量萤石样品高精度Sm-Nd同位素测试。较先前已有的溶解方法,本方法大大降低萤石样品用量。  相似文献   

18.
锡石溶解度和锡迁移形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笔者用RA-2A-1型巴恩斯容量热液装置实验测定了锡石在H_2O,NaCl和KF溶液中的溶解度。实验结果显示,锡石在纯水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很低的,但锡石在KF溶液中的溶解度较高,且随KF的浓度增加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400℃时测得的溶解度达4.43mg/L,超过了成矿溶液所需的最低金属浓度。氟羟基络合物Sn(OH)_4F_2~(2-)是Sn(Ⅳ)在高温氟化物溶液中存在的主要形式,因此也是锡在热液成矿过程中主要的迁移形式。氟在锡的成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酸性火山岩类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氯化物和醋酸盐体系中,pH=3—9的不同介质条件下,粘粒组分对某些稀土元素的人工吸附实验,其结果得出:粘粒组分对稀土元素不存在明显的选择吸附;pH=3—6氯化物体系中最利于吸附RE^3 ,pH=3—4醋酸盐体系中最利于吸附RE^3 ;铈族稀土的水解能力较钇族稀土更强。稀土元素在风化过程中有逐渐向铈族稀土相对富集方向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云南的锡矿床与花岗岩类在时空分布上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世瑜  颜以彬 《云南地质》1994,13(2):149-157
本文从锡(钨)矿化与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来阐明云南的锡(钨)矿床与花岗岩类的宏观关系;锡(钨)矿床分布于花岗岩体的周围;矿床与花岗岩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具有一致性;成矿单元与花岗岩建造单元在等级上具有一致性;不同花岗岩—构造旋回和不同花岗岩建造单元具有矿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