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示踪成矿流体来源,明确铀矿化成因类型,对哈毕力格地区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的铀矿化石英岩、石英岩、花岗闪长岩和大理岩进行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铀矿化石英岩样品的ΣREE为11.69×10^-6~165.86×10^-6,稀土配分模式呈微弱的轻稀土富集右倾型;无矿化石英岩的ΣREE为2.09×10^-6~10.97×10^-6,稀土配分模式呈“平坦型”;花岗闪长岩的ΣREE为141.50×10^-6~204.02×10^-6,稀土配分模式呈典型的轻稀土富集右倾型。石英岩、矿化石英岩和花岗闪长岩的ΣREE、LREE、HREE以及LaN/YbN、SmN/EuN、Y/Ho等参数表明花岗闪长岩与铀矿化具有成因联系。结合矿物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指出古元古代乌拉山群区域变质作用使铀发生了初步富集,主成矿阶段的成矿作用与晚古生代花岗闪长质岩浆分异出的富铀岩浆流体有关。  相似文献   

2.
青海泽多桌肉地区花岗闪长岩中发育大量暗色闪长质包体。通过对花岗闪长岩(寄主岩石)与暗色包体的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花岗闪长岩(寄主岩石)的SiO_2含量为w(SiO_2)=61.61%~68.80%,A/CNK=0.91~0.99,属于偏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特征;暗色包体中发育针状磷灰石,暗色包体的SiO_2含量为w(SiO_2)=52.66%~66.99%,碱度率AR=2.08~2.26(大于1),里特曼指数σ=1.89~8.67,固结指数SI=16~24.74,属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稀土元素分析显示,花岗闪长岩稀土总量w(ΣREE)=117.44×10~(-6)~265.68×10~(-6);暗色包体稀土总量w(ΣREE)=184.05×10~(-6)~342.11×10~(-6),总量高于寄主岩石;暗色包体和寄主花岗岩有着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的特征。微量元素分析显示,暗色包体微量元素的分布型式与寄主岩微量元素特征基本一致,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Hf相对亏损,反映了岩浆混合作用的特征。在花岗闪长岩中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02.49 Ma±0.63 Ma,属晚三叠世。表明泽多桌肉花岗闪长岩属于晚三叠世以来的造山带伸展崩塌造成岩石圈较快速减薄以及幔源岩浆底侵作用的发生,并导致地壳岩石接近熔融温度产生壳源岩浆而成岩。  相似文献   

3.
对尕尔勤铜矿床花岗闪长斑岩及其锆石的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成矿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稀土元素总含量变化范围不大(ΣREE=48.64×10-6~78.12×10-6),LREE/HREE=8.67~11.68,所有样品都呈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型分配模式;δEu由弱负异常→弱正异常演化,这是因为地幔底辟作用引发地壳部分重熔形成长英质岩浆的过程中,逐步消弱了结晶分异导致的负Eu异常进而出现弱的正Eu异常。锆石具有典型的振荡环带,稀土总量较高(ΣREE=735.78×10-6~6792.10×10-6),相对亏损轻稀土,富集重稀土,正Ce异常明显,并呈现弱的负Eu异常,这是因为在地幔流体作用下,重稀土元素及Ce较其它轻稀土元素更容易进入锆石晶格所致,Eu呈弱的负异常则是成岩后期岩体受氧化淋滤所致。综合分析,揭示出地幔流体作用导致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壳幔混染甚至成矿特征,同时还能透过岩浆与围岩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导致变质砂岩成矿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4.
向阳坪铀矿床是桂北苗儿山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花岗岩型铀矿床,对该矿床矿石矿物REE开展了微区原位研究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表明铀黑∑REE介于689.12×10~(-6)~869.31×10~(-6)之间,LREE相对富集,HREE相对亏损具强Eu负异常及Ce正异常,TE_(1,3)值介于1.26~1.33之间,具典型M型四分组效应;沥青铀矿∑REE介于569.73×10~(-6)~3 373.83×10~(-6)之间表现出两种特征:①LREE富集,HREE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大具强Eu负异常和弱Ce正异常,配分曲线呈右倾型;②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小,Eu负异常明显弱Ce负异常,配分曲线呈海鸥型。围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Y/Ho值范围狭窄,指示具有相同物源;矿石矿物稀土元素与围岩存在较大差异,亲缘性不明显。成矿作用伴随围岩发生蚀变及围岩高铀背景;成矿流体具多阶段、富U-Y-REE特征,铀主要来自深部热液,围岩贡献不显著;矿床定位受构造-岩体联合控制,矿体规模、形态受构造规模、产状控制。  相似文献   

5.
对粤北长江铀矿田赋矿花岗岩、蚀变花岗岩、铀矿石、沥青铀矿、黄铁矿、方解石和萤石开展了系统的REE,U与Th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各类样品表现出类似的LREE相对富集、HREE相对亏损和Eu负异常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样品REE特征具有一定的继承性,继承了赋矿花岗岩的REE特征。成矿早期钠交代作用对花岗岩中REE迁移较小,但对U有预富集作用,成矿期热液蚀变对花岗岩中REE迁移较明显,尤其是HREE,而Th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征。从成矿早期到晚期方解石ΣREE逐渐降低(ΣREE平均值由48.86×10~(-6)→43.52×10~(-6)→28.40×10~(-6)),Eu负异常趋于减弱(δEu均值由0.23→0.31→0.39),表明成矿流体向相对氧化环境演化。成矿热液中REE,U与Th活化、迁移具同步性和同时性。热液沸腾和去气作用是造成沥青铀矿、方解石和萤石相对富集HREE的原因。由成矿早期到成矿晚期,成矿热液向相对氧化的酸性流体演化。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粤北扶溪地区花岗闪长岩角闪石、黑云母矿物化学组成,全岩岩石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年龄。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中角闪石属镁角闪石,黑云母属镁质黑云母。岩石硅含量较高,w(SiO_2)为63.86%~66.19%;富碱,w(K_2O)为4.07%~4.71%,w(Na_2O)在2.42%~2.76%;铝质量分数中等,w(Al_2O_3)为14.27%~15.02%。稀土元素总量w(ΣREE)为183.22×10~(-6)~283.31×10~(-6),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右倾,中等强度负Eu异常(0.62~0.80),富集Rb、K、Th、Sr、Pb、Nd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h、U、Zr、Hf、Nb、Ta、Ti等高场强元素。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40.7±3.3)Ma(MSWD=2.4,n=18)。上述分析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为I型花岗岩,是早志留世岩浆活动产物,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在温度777~802℃、压力316~442 MPa和氧逸度约lgf(O_2)=-14条件下侵位结晶。  相似文献   

7.
泥堡金矿床含Au最高的容矿岩石是玄武安山岩,其Au品位含量高达32.5×10~(-6),稀土总量高达176.78×10~(-6)~431.98×10~(-6),均值为237.4×10~(-6);轻重稀土比值为5.36~10.19,具有中基性岩浆岩稀土配分模式平缓右倾的典型特征。稀土总量高的样品均位于火山旋回的顶部,含Au最高的样品稀土总量也较高,金矿体的品位还与玄武安山岩的厚度略呈正比关系。按照岩浆上涌时同化混染规律,从早期至晚期,火山岩逐渐由基性向中基性演化,金与稀土元素逐渐富集,代表着火山旋回末次残余岩浆活动富集成矿特点。因而泥堡金成矿作用与峨眉山玄武岩残余岩浆相关,属于滇黔桂金成矿区内与火山作用相关的大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郑杰 《地质与勘探》2015,51(6):1096-1106
小红山铜矿位于阿勒泰塔拉特-大东沟-莫尤勒特金属成矿带中,是与英安质-流纹质火山活动相关的铜矿床。文章利用黄铁矿中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组成示踪了该矿床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的来源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小红山铜矿黄铁矿和霏细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黄铁矿ΣREE总量均值为168.81×10~(-6),霏细岩略低,ΣREE总量均值为154.10×10~(-6);黄铁矿和霏细岩样品稀土配分模式均为明显右倾的轻稀土富集模式,轻稀土分异较强、而重稀土元素分异较弱;黄铁矿具明显δEu负异常、而δCe无明显异常,表明该矿床产出于具还原性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并在后期遭受变质热液的叠加改造。矿床黄铁矿富集LREE,亏损HFSE,Hf/Sm、Nb/La和Th/La比值小于1,推断小红山铜矿床成矿流体为富Cl流体。黄铁矿杂质元素Co/Ni比值表明,矿床成因以变质热液为主,矿床形成于中温。Y/Ho比值示踪成矿流体表明,矿床成矿流体与弧后盆地的成矿热液相似,黄铁矿与霏细岩Y/Ho比值的高度相似性也为围岩(霏细岩)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或两者都受到了相同成矿热液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笔者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铀矿田的典型矿床——纳岭沟铀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铀矿体及围岩岩石地球化学、电子探针及稳定同位素测试等方法,综合分析了东胜砂岩型铀矿田的铀源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主要含矿目标层中侏罗统直罗组在同生沉积过程中,铀预富集达212.45×10~(-6),围岩达41.34×10~(-6);预富集铀主要来自于盆地北缘蚀源区;铀矿体及围岩REE配分曲线总体具一致性,右倾,个别δEu正异常,富集重稀土,两者铀源具一致性;含铀砂岩δ~(13)C_(V-PDB)=-9.7‰,δ~(18)O_(SMOW)=18.9‰,黄铁矿δ~(34)S_(v-CDT)=-27.46‰,经历了强烈的有机地质作用;铀石围绕炭屑、星散状黄铁矿产出,被胶状黄铁矿肢解,铀富集于成岩作用后期。由此认为,直罗组同生沉积过程中预富集的铀为主要成矿铀源,东胜铀矿田属直罗组预富铀重新分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哈毕力格位于华北陆块北缘中段四子王旗-正镶白旗岩浆岩带。铀矿化发育于新太古界乌拉山群第2岩段灰黑色石英岩中,矿化体主要受区域性褶皱乌兰哈达-猴儿山背斜和区内断裂构造控制。白云母化、电气石化、黄铁矿化和黄铜矿化等与热液作用有关的蚀变类型发育。铀矿物以晶质铀矿为主,主要发育于黄铁矿脉或黄铁矿晶体边缘及裂隙中,少量以矿物包裹体的形式发育于石英和钾长石矿物颗粒中。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U与Bi、 W、 Re、 Mo等典型的岩浆热液型元素密切相关。结合区域岩浆活动认为,哈毕力格地区至少存在两期铀矿化,早期区域变质作用使石英岩和变粒岩原岩中的铀发生了初步富集,后期花岗闪长质岩浆侵入作用促使铀进一步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对江西省全南县青龙山萤石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探讨,通过对青龙山萤石矿区矿石和围岩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分析,青龙山萤石矿矿石的∑REE平均含量为88.186×10-6,δEu为0.23~0.61,δCe为0.78~0.91;围岩的∑REE平均含量为184.52×10-6,δEu为0.31~0.69,δCe为0.85~1,萤石矿石和围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相似性和同步性,呈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型,Eu中等亏损,Ce弱亏损。矿石与围岩的稀土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萤石矿床至少存在两个成矿期次,为岩浆热液成矿,成矿环境为稳定的较还原条件,成矿流体温度在200℃左右。  相似文献   

12.
桂北沙子江铀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沙子江矿床的区域地层、赋矿围岩、成矿各阶段方解石及铀矿石进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各类样品具大体类似的LREE富集及Eu负异常的稀土配分模式,表明它们之间稀土元素特征具有继承性,赋矿花岗岩与区域地层稀土元素特征指示两者具有共同的陆壳沉积物源区;方解石及矿石中稀土元素主要继承了赋矿花岗岩的特征。成矿各阶段方解石Y/Ho值范围狭窄,在28.86~38.22之间,显示它们具共同的源区,且从成矿早阶段经主成矿阶段到成矿晚阶段,Eu负异常趋于强烈,δEu均值由0.34→0.26→0.25,表明成矿流体向相对还原环境演化。铀矿石具最高的稀土元素总量(ΣREE=259.88×10-6~869.31×10-6),且与铀矿石的品位存在正相关关系,暗示稀土元素与铀的迁移具同步性。铀矿石(以原生铀矿物为主)中Ce负异常的形成可能与铀源岩中分散的U(Ⅳ)被活化为在成矿流体中易迁移的U(Ⅵ)的氧化过程相伴;而铀黑的Ce正异常则是由表生作用过程所导致。  相似文献   

13.
万宝源斑岩型钼矿流体包裹体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建潮 《地质与勘探》2009,45(5):539-548
万宝源斑岩型钼矿位于辽东裂谷内,产于石柱子花岗闪长岩体及其后侵入的石英斑岩内。矿化类型可以分为浸染状、细脉充填状和石英脉状三种。为了解决该钼矿的成矿流体来源及矿床形成机制问题,我们从流体包裹体、REE、S、D-O同位素入手进行了研究。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测试数据揭示:钼矿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高温阶段、中温阶段和低温阶段,以中温阶段为主。REE分析表明,成矿物质起源于花岗闪长岩体,后经分离结晶作用,最终与花岗闪长岩体表现出不同的REE配分模式;S同位素分析显示,S来源于岩体与地层,是一种混合硫;D-O同位素研究则说明,成矿流体是以岩浆水为主,后期有天水加入的混合流体。最后建立石柱子成矿系统,对石柱子花岗闪长岩内外接触带上的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刘丽君  王登红  代鸿章  侯江龙 《地球科学》2017,42(10):1673-1683
四川甲基卡新三号(X03) 超大型锂矿脉是近年发现且价值巨大的锂矿化伟晶岩脉,但相对缺少地球化学的研究,利用ICP-MS测试手段对该矿脉ZK1101钻孔中44件样品进行分析测试,发现该矿脉稀土总量很低(∑REE为0.180×10-6~8.613×10-6,平均值为2.543×10-6),配分曲线呈右倾斜型,相对富集轻稀土,总体表现铕负异常.围岩的稀土含量与一般片岩相近(∑REE为160.134×10-6~265.881×10-6,平均值为230.718×10-6),稀土配分曲线总体呈右倾平滑趋势,富集轻稀土,铕为负异常.铕的分布具有特殊性,表现为铕在伟晶岩脉的边部具有显著的正异常.∑REE与Li呈负相关性,δCe与Li则表现为弱正相关性.这一首次发现的低稀土总量和矿脉边部Eu显著正异常的特殊性,对于甲基卡伟晶岩的含矿性评价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湘西—黔东是我国重要的铅锌成矿区,具有类似的成矿地质背景。但是,贵州境内铅锌矿化的规模远不如湘西,何种原因导致这种差异性成矿尚不清楚。本文开展黔东卜口场、嗅脑和克麻铅锌矿床成矿期热液方解石稀土元素(REE)研究,并与区带上(花垣、牛角塘)和国内典型超大型铅锌矿床(会泽、金顶)进行对比,为认识成矿物质来源提供制约。卜口场、嗅脑和克麻矿床方解石具有一致的REE_(SN)配分模式,其ΣREE含量低(1.6×10~(-6)~22.5×10~(-6)),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有弱负Ce异常(δCe_(SN)=0.62~0.81)和正Gd和Y异常(δGd_(SN)=0.78~1.23;δY_(SN)=0.99~1.78),指示成矿流体中的REE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寒武系第二统清虚洞组碳酸盐岩。花垣和牛角塘矿床方解石ΣREE含量较高(平均为28×10~(-6)和24×10~(-6)),暗示富REE流体加入或者成矿流体与REE含量高的基底岩石发生过水岩反应。金顶和会泽矿床方解石ΣREE最高(平均为78×10~(-6)和73×10~(-6)),具有正Eu异常(δEu_(SN)平均值为1.11和1.55),指示成矿流体在地壳深部或基底经历过高温水岩作用。综合分析认为,黔东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自赋矿的碳酸盐岩地层,而花垣、牛角塘、会泽和金顶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或与富REE的基底岩石发生过强烈水岩反应,这可能是超大型-大型铅锌矿床形成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6.
乐红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是滇东北铅锌(银)多金属矿集区中的典型代表。通过不同中段典型矿化-蚀变样品中白云石、方解石、重晶石及闪锌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灰黑色白云岩、脉状-团块状白云石、斑团状-脉状重晶石、脉状方解石和各世代闪锌矿的∑REE均较低,均值分别为6.44×10-6、5.62×10-6、4.66×10-6和8.88×10-6,S1:1.12×10-6,S2:0.35×10-6,S3:2.75×10-6;δEu分别为0.72、0.80、68.27和0.65,S1:2.08,S2:3.78,S3:0.75;稀土配分模式为LREE富集-HREE亏损的右倾型。白云石、方解石和闪锌矿在REE配分模式、Eu和Ce异常及La/Ho-Y/Ho图解上的分布等均与未蚀变白云岩接近,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地层中的循环水;而早阶段重晶石稀土元素特征差别明显,可能与早期深部流体有关。综合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具多源性,可能为源自于深部流体沿构造带运移至有利部位与碳酸盐岩地层中循环水发生混合。Eu、Ce异常特征表明,从成矿早阶段到成矿晚阶段,成矿过程经历了早期高温、氧化→成矿期中高温、弱还原→晚期中低温、还原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老君山锡多金属成矿区是滇东南锡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矿化类型多样等特征。为约束成矿区内不同类型矿化的成矿流体来源,本文选取老君山成矿区内不同类型矿石及其对应的简单夕卡岩、复杂夕卡岩和花岗岩等围岩为研究对象,进行稀土元素含量分析和配分模式对比研究。全部样品总稀土含量较低(ΣREE=14.3×10-6261.7×10-6),并具有轻稀土富集特征,其中简单夕卡岩的ΣREE=14.3×10-6261.7×10-6),并具有轻稀土富集特征,其中简单夕卡岩的ΣREE=14.3×10-671.49×10-6,具有Eu正异常(δEu=1.0671.49×10-6,具有Eu正异常(δEu=1.061.36)和Ce负异常(δCe=0.841.36)和Ce负异常(δCe=0.840.93)特征,其对应的矿石ΣREE=48.7×10-60.93)特征,其对应的矿石ΣREE=48.7×10-662.94×10-6,δEu=3.0162.94×10-6,δEu=3.013.74,δCe=0.803.74,δCe=0.800.87;复杂夕卡岩的ΣREE=25.14×10-60.87;复杂夕卡岩的ΣREE=25.14×10-6261.7×10-6,δEu变化范围为0.54261.7×10-6,δEu变化范围为0.542.68,δCe变化范围为0.822.68,δCe变化范围为0.820.97,其对应的矿石ΣREE范围为77.95×10-60.97,其对应的矿石ΣREE范围为77.95×10-6243.2×10-6,δEu=0.52243.2×10-6,δEu=0.522.85,δCe=0.892.85,δCe=0.890.96;花岗岩的ΣREE含量变化范围较窄(69.42×10-60.96;花岗岩的ΣREE含量变化范围较窄(69.42×10-6152.8×10-6),具有强负Eu异常(δEu=0.20152.8×10-6),具有强负Eu异常(δEu=0.200.36)和弱正Ce异常(δCe=1.010.36)和弱正Ce异常(δCe=1.011.15)特征,其对应的矿石ΣREE=54.04×10-61.15)特征,其对应的矿石ΣREE=54.04×10-678.31×10-6,δEu=0.3478.31×10-6,δEu=0.340.76,δCe=0.950.76,δCe=0.951.01。可见不同类型矿化的稀土含量及相关参数特征与对应的赋矿围岩极为相似,暗示不同类型矿化成矿流体中稀土可能来自对应的赋矿围岩。此外,简单夕卡岩及其相关矿石的稀土元素特征与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岩类似,而复杂夕卡岩及其相关矿石的稀土元素特征具有海相火山喷流沉积与花岗岩叠加改造的双重特征,进一步说明老君山锡多金属成矿区内锡多金属的矿化存在多种成矿作用共同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18.
包古图斑岩铜矿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是区内规模最大的斑岩型矿床,成矿作用与晚石炭世中酸性侵入体密切相关。Ⅲ-2岩体位于矿区南部,该岩体全岩矿化,但品位较低,是探讨成矿岩浆性质的理想对象。本文结合岩石学和角闪石、锆石等矿物成分分析,通过与典型斑岩铜矿进行对比,探讨了成矿岩浆的氧逸度。研究表明,包古图Ⅲ-2岩体以石英闪长(玢)岩和闪长岩为主,少量辉石闪长岩,主要由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和钾长石组成,含少量钛铁矿、榍石和磷灰石。石英闪长岩中早期结晶的自形角闪石属于钙质闪石,Mg~#较高(0.72~1.00),成分分析指示成矿岩浆的氧逸度为:△NNO+1.4~△NNO+2.6,位于斑岩铜矿含矿岩体的分布范围。从中分选出的锆石REE含量高(338×10~(-6)~959×10~(-6)),具有左倾型稀土配分模式,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显示强烈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Ce~(4+)/Ce~(3+)比值为29.55~89.50,Eu/Eu~*比值为0.32~0.47,分布于斑岩铜矿含矿岩体和未矿化岩体的叠加部位。研究结果显示,包古图斑岩铜矿Ⅲ-2岩体成矿岩浆氧逸度较高,有利于成矿元素的溶解和迁移,对斑岩铜矿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皖南宁国竹溪岭钨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古陆斑岩-矽卡岩型钨矿带的东部,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钨矿床。矿体主要产于燕山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与震旦系兰田组灰岩接触带。与矿化关系密切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具有似斑状结构,斑晶主要由更-中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组成,基质由更-中长石、石英、钾长石、黑云母和少量角闪石组成。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岩石具有高硅、富钾、低镁的特征,A/CNK 1. 0,Mg#=35. 2~37. 2,P_2O_5的含量为0. 17%~0. 21%,为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花岗质岩石;富集Rb、K,亏损Nb、Ta、Zr和Ti;为90.4×10~(-6)~168.6×10~(-6),LREE/HREE为7.15~15.2,值为10.9~35.1,呈现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配分模式,具弱的Eu负异常,δEu=0.54~0.81。以上特征说明竹溪岭花岗闪长岩为I型花岗质岩,原始岩浆以壳源为主,可能有幔源物质混入。矿石中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40.4~142.7Ma,等时线年龄为140.2±1.5Ma(MSWD=0.50),与区域成岩成矿年龄基本一致,与北侧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燕山期斑岩-矽卡岩型Cu-Au-Mo矿可能为同一构造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大湖塘钨矿地处江南造山带中段,为一大型钨-钼-铜多金属矿田,由4个矿床组成,其中石门寺矿床规模最大.文章利用LA-ICP-MS对石门寺矿床石英脉型钨矿中的白钨矿进行单矿物原位微区分析,以揭示成矿流体演化过程.研究表明,石英脉中的白钨矿可划分为2期,其中,早期白钨矿与黑钨矿、黑云母及石英共生,而晚期白钨矿在石英大脉中仅与石英共生.前者表现为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而后者则显示平坦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两者均具Eu正异常.此外,早期白钨矿较晚期白钨矿具有较高的ΣREE、Mo、Sn、Nb、Ta、Y含量,但Sr含量较低.早期白钨矿表现出LREE富集型和较高的ΣREE、Nb、Ta含量,说明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热液,从早期到晚期成矿流体中Eu由Eu2+为主转变为Eu3+为主,表明流体演化过程中氧逸度升高,暗示成矿晚期有氧化性大气降水加入.早期高LREE、Sn、Nb、Ta含量的白钨矿的沉淀以及辉钼矿结晶显著改变成矿流体的组成,导致晚期白钨矿具平坦型REE配分模式和低Mo、Sn、Nb、Ta的特征.此外,在流体演化过程中,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中斜长石因为蚀变分解持续为成矿热液提供Eu和Sr,造成白钨矿Eu正异常和晚期白钨矿中Sr含量的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