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宋文玲  李文俊 《吉林地质》2023,(1):74-79+89
本文通过对芹菜沟水泥用灰岩矿的地质环境条件的综合研究,从地层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三个方面的叙述,认定芹菜沟水泥用灰岩矿工程地质条件属于简单类型。进而对评估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综合其评估情况,提出了评估结论和防治措施,总结了岩溶地区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新江  王广辉 《地下水》2012,(2):171-173
通过分析评估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确定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由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结合建设项目本身重要性确定该地质灾害评估级别。在分析评估区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及评估区地质环境的条件下,依据工程项目的类型、规模,分析工程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进行现状、预测评估,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对评估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分区,并提出了合理性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于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几个主要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为原则,结合工作实践,尝试对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进行了强调与细化,对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的关系、评估范围的确定方法、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的划分方法、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评估标准等几个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主要技术问题作了若干探讨。对提高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质量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GIS支持下的地质灾害实时动态预测评估系统架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对基于GIS支持下的地质灾害预测评估系统的架构进行了研究。将数学方法与GIS技术相结合,以目前拥有的大量区域自然环境、地质环境、社会条件、地质灾害信息等基础资料为依托,利用GIS的叠加分析、空间统计分析等模型进行区域地质灾害实时动态预测评估。并通过对灾害点所在区域的评估,获取灾点所在区的基础环境条件,结合灾点特征信息,对正在发生的地质灾害点进行评估,为防灾、救灾提供快速支持。  相似文献   

5.
滇藏公路类乌齐-俄洛桥段地质灾害发生频繁,长期以来一直严重影响了该段公路的正常通行。经实地调查研究发现,沿线存在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7类地质灾害,共有各类灾害点48处。为使该段公路改建工程的顺利进行,减少地质灾害对改建后公路的危害,文章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和灾害特征等对全段地质灾害进行了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运用灾损率法和风险性区划法将评估区划分为7个区,并对这7个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建设场地适宜性和防治工程重要性分级。经综合评估发现,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地质条件差的高山峡谷地带,危险性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地质条件好的宽谷和山岭地带。最后提出了目前青藏高原地区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已依法被作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本文以诸永高速公路为例,介绍了公路工程建设场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工程分类、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的内容与方法。对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发育、工程类型繁多的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邢岩  张琦 《化工矿产地质》2004,26(4):245-247,252
依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选择积分法对工程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结果认为: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中等类型,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有崩塌灾害—种类型7处,属危险性小的级别,对其危险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地形条件、地层岩性、构造与地震和人为活动。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地源热泵系统地质条件评估工作浅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北京地区地源热泵系统地质条件评估工作的相关背景,详细阐述了地质条件评估的本质是把客观真实的地质、热工技术认识与项目可研工作的要求结合起来,深刻分析了地质条件对地源热泵系统项目应用的适合性,风险性和可行性的影响,提出地源热泵系统技术具有典型的双刃剑特征,仍有许多技术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理论上对政府与企业矿业权评估博弈模型进行了探讨,主要分析了博弈模型的构成要素、模型的建立条件及模型表述、模型得益因素分析及数学表达、模型的数学表达及博弈均衡分析.用博弈论的思想进行矿业权价值评估问题研究,充分考虑了各方的互动效应,对矿业权价值评估方法的完善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已依法被作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本文以诸永高速公路为例,介绍了公路工程建设场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工程分类、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的内容与方法。对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发育、工程类型繁多的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高异常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贝东 《矿物岩石》1995,15(1):58-62
本文通过分析川西坳陷20多个含气构造的主要地层压力资料,对川坳陷高异常地层压力的分布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认为川西高异常地层压力在纵向层位上主要分布于侏罗系和上三叠统,压力分段明显,相同的力段在不同的构造既不等时也不等深;在平面上高异常地层压力分布广泛,超高压区刚分布于川西北地区,并形成两个超高压中心,整个高异常地层压力的分布虽然总体上基本一致,但在不同层位,不同时期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2.
云南川西地区地震地质基本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玶  汪良谋 《地质科学》1975,10(4):308-326
云南川西地区是多震的地方(图1),从公元前116年到1974年6月,据记载共发生M≥4.75级的地震481次,其中6≤M<7的99次,7≤M<8的14次,M≥8的3次。震源深度一般小于30公里,均为浅源地震。本区强震多发生在深大断裂带上,而且都有一定的地质标志可循,与近代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在成因上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基底及深部地质结构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对近年来区域地质、多种地球物理资料和深钻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四川盆地属扬子板块,岩石圈巨厚,最厚可达200km。川西高原属青藏板块的东缘,同时位于中国南北构造带中段,软流圈呈北东向上隆,岩石圈减薄,其最薄处厚度约70km左右。四川盆地的基底由结晶基底与沉积岩变质基底组成,上震旦统为该地区在扬子古板块形成后的第一套沉积盖层。基底的性质、厚度、埋深在不同地区各不相同,从而决定了盆地内部构造区的划分。基底深断裂对盆地的形成与盖层构造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川东是我国锶矿资源远景最大,质量最佳的成矿区。铝矿产于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四段的灰岩-白云岩-天青石膏质藻层纹白云岩-石膏岩(或灰岩)韵律层中。天青石膏质藻层纹白云岩是含矿层。准同生阶段已有天青石沉积,局部富集形成矿源层。在后生阶段的热力、压力驱动下.四川盆地的热卤水(220~300℃)沿含矿层交代形成条纹条带状天青石矿层;第二期热卤水(150~220℃)在含矿层及其附近的碳酸盐岩裂隙中充填交代,形成四块状、脉状天青石;第三期热卤水(<150℃)沿断裂充填形成天青石、重晶石脉。一、二期热卤水成矿作用常相互叠加,形成工业矿床。川东褶皱带西部背料部位具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川西高原砂金矿床形成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克倍 《地质科学》1989,(4):308-313
砂金富集规律可归纳为五条:(1)砂金比重大,体积小,一般下沉于砂砾层底部基岩之上,形成富矿带。(2)河流流速减缓处是砂金富集之场所,如河流内湾处;两河会流处;河谷由宽突变窄处;河谷由窄突变宽处。(3)河床起伏不平是砂金富集之主要条件。最理想的河床是软硬相间之岩层,如砂页岩互层,且走向横穿河谷,倾斜较陡,这样,便形成具有无数隔梁与隔槽的起伏不平的河床,砂金受阻,易于停积。(4)位于谷旁之古老河床沉积阶地是无水患的易采砂金矿床,不容忽视。(5)红黄杂色铁砂及石英碎屑常为砂金富集标志。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层序发育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可容空间分析法,在野外剖面岩性、岩相厚度和旋回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对川东北地区宣汉县渡口镇羊鼓洞二叠系剖面的旋回层序进行研究,识别出3种类型5种亚类型的高频旋回层序类型,并将剖面中栖霞组、茅口组以及吴家坪组下部划分为118个高频旋回层序。根据测井曲线的旋回变化,将普光4井的长兴组划分出49个高频旋回层序,据此运用Fischer图解绘制了二叠系可容空间变化曲线。将可容空间变化曲线与相对海平面升降曲线之间进行对比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采测井曲线的频谱分析,对研究区长兴组进行了米兰科维奇沉积周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兴组中广泛地保存着124,44.89,35.11,21.16和17.72ka的米兰科维奇沉积周期;地层中的沉积旋回主要受古气候变化的控制,偏心率、地轴倾角和岁差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2.47—13.74m,3.56—5.21m,1.78—2.41m,其中受偏心率周期的影响最大。在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的川东北二叠系中,层序发育的动力学因素主要为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和气候变化两个方面。相对海平面的变化主要是三级层序的控制因素,而气候变化则是高频层序旋回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7.
张子枢 《沉积学报》1986,4(1):96-103
前言嘉陵江灰岩是四川盆地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c)的俗称。早在公元1840年前后,四川自流井背斜上的磨子井(誉称自贡火井王),就钻开嘉陵江灰岩中的气层(Tc~3),开始采气,到1980年底的统计,累积采气量占四川各气层累积采气量的42%;嘉陵江组剩余的天然气探明储量,是海相碳酸盐岩总探明储量的24%。无论从采气量,或剩余储量上看,嘉陵江组均是各气层之冠。因此,嘉陵江灰岩的油气形成问题是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安作相(1959)从有机质丰度及沉积环境,论证了嘉陵江灰岩有自生自储的天然气,同时也指出川南Tc的气也可能来自二叠系。  相似文献   

18.
川西杂谷脑“冰碛物”中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萍  邱维理  张斌 《第四纪研究》2009,29(3):484-493
对四川理县杂谷脑“冰碛物”的地层结构进行了观察,对河湖相地层中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进行了分析。综合研究表明,所谓杂谷脑晚更新世“冰碛物”是由泥石流、崩滑塌堆积物、堰塞湖沉积和河流相砂砾石层构成的多成因“混杂”堆积,湖相地层中发育的强烈褶皱和断裂是河岸陡壁岩石崩塌滑落导致古堰塞湖沉积物发生软沉积变形的结果。软沉积变形构造包括卷曲构造、液化泥块、阶梯状微断裂、球枕构造、火焰构造、落石沉陷构造、环状构造、同生断层和大型褶曲等。一次崩滑塌事件的典型沉积层序由崩塌体、不规则接触面和下伏的河湖相变形地层所组成。沿杂谷脑河上游发现的一系列大型崩塌褶曲构造以及伴生的多种典型的液化变形构造,指示可能是地震活动触发了群发性的崩塌、滑坡灾害事件。  相似文献   

19.
层序地层学研究最关键的是对层序界面的识别。以四川盆地包界地区须家河组为例,综合应用野外露头、钻井岩芯、测井曲线、地震剖面等资料,识别出4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它们分别是:冲刷面、岩性岩相转换面、古风化壳、沉积结构转换面。并阐述了研究区层序界面在钻井岩芯、野外露头、测井曲线、地震剖面上的特征、识别标志和表现形式。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正确划分研究区须家河组层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盐边稗子田志留系牙形刺生物地层的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首次在稗子田剖面发现Caudicriodus woschmidti并确认Pterospathodus eopennatus带的存在;以前报道的本剖面的Ozarkodinacrispa和Ozarkodina eosteinhornensis经4次样品分析,仍得不到确认。稗子田剖面的普里道利统(Pridoli)的沉积可能不全,不宜建阶。志留系与泥盆系之间可能为假整合。进一步讨论了牙形刺分带以及志留系内部统间的界线。认为金淳泰等(2005)依据稗子田剖面命名的6个新阶名,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