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随着三维地质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善,三维预测是大比例尺深部找矿预测的重要途径和发展趋势。文中以内蒙古柳坝沟矿区313号脉为例,探讨了基于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进行大比例尺三维深部综合找矿预测的技术流程和方法,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岩脉、矿体和蚀变带的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结合原生晕三维异常分析,建立了矿区钾硅化蚀变岩型金矿的综合找矿模型;通过三维块体建模及三维成矿预测因子的量化运算,采用要素叠加法完成了矿区3个预测靶区的圈定与评价。结果表明:柳坝沟313号脉中东部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基于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的大比例尺找矿预测方法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2.
河南萑香洼金矿床作为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通过研究分析该矿床F985矿化带的Ⅰ号矿体各类元素组分在不同地质体的含量变化特征,原生晕异常分带特征和地球化学轴向分带特征,建立了该矿床完整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带理想模型,得出矿床地球化学异常轴向分带序列确定为:烃类、Sb(前缘晕)→As、Hg(矿头)→(矿中晕)Au、Ag、Cu、Pb、Zn、W、Mn→(矿尾晕)Mo、Co、Ni、Sn,并总结出了找矿预测标志,为该矿区深部找矿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甘肃鹰嘴山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和赋矿破碎蚀变带中成矿成晕分布分带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矿区金的成矿作用主要伴生Ag、As、Sb、Hg、Cu、Pb、Zn等中-低温元素组合,垂向上表现出矿体上方100~200m前缘及近矿晕强异常分带指示信息,Bi、Mo、Mn、Co、Ni、Ti、W等元素强异常总体发育在矿体的下部,呈尾晕特征指示信息,以此规律构建了矿区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标志。主矿段含矿蚀变带走向及倾向构造叠加晕分布特征表明,在已知主矿体(群)及外围深部出现"头尾晕叠加、反分带"等深部盲矿存在指示特征,显示深部仍存在较强的成矿热液活动信息,依据标志圈定出有利赋矿靶位,经工程验证取得良好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卓 《地质与勘探》2018,54(3):535-543
宝兴沟矿区位于黑龙江省塔河县,2002年由1∶1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圈定,2007年通过1∶1万和1∶2万土壤测量进一步圈定了异常范围,并利用槽探工程进行揭露,首次发现了Au矿体,矿体主要为蚀变砂岩、蚀变闪长岩、蚀变闪长玢岩等,少量为含金石英脉,以中-低温蚀变为主。本文在充分收集矿区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矿区最新的钻孔采样数据,对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矿床构造叠加晕分布特征,矿床前缘晕特征指示元素为Sb、As,近矿晕特征指示元素为Pb、Ag、Au、Zn、Cu,尾晕特征指示元素为W、Mo、Bi,初步确定了宝兴沟金矿床串珠状矿体、不同深部矿体组合的构造叠加晕模式;并依据已知矿体及矿床构造叠加晕,对深部有利成矿部位进行了预测,指出I-1-1号矿体向下应有很大的延伸或I-1-3号矿体深部应有盲矿存在,I-2-1号矿体深部可能有盲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5.
陈进  毛先成  杨斌 《江苏地质》2018,42(3):379-385
随着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构建能定量表达地质体特征的可视化三维模型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已有地质钻探资料难以对研究区深部全面覆盖,因此难以定量描述蚀变带的深部特征,也无法获得蚀变带三维建模的关键形态参数。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地表的构造地球化学异常来推断蚀变带三维建模的关键形态参数——蚀变带中心深度和厚度的方法,并设计一种蚀变强度定量表达和蚀变带内部结构模拟算法来实现蚀变带内部结构的定量化表达。该方法在同等化探异常级别的条件下,以化探与钻探重叠区蚀变带中心深度和厚度构建蚀变带深度-厚度的映射模型,进而提供参数来构建蚀变带三维形态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实现蚀变带内部"强蚀变单元"和"非强蚀变单元"的分布模拟,最后获取蚀变带内部所有单元的定量化蚀变强度。将该方法应用于山东夏甸金矿,证明构造地球化学异常能够为金矿蚀变带深部推断三维建模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李惠 《地质与勘探》2021,57(2):351-359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在可以建模的已知矿床深部预测盲矿已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介绍了在尚未发现矿体、未建模的勘查(新)区采用构造叠加晕法预测盲矿的理论与方法,并根据作者总结建立的热液型金及有色金属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实用理想模型",建立了在勘查(新)区预测构造-蚀变带深部含矿性的构造叠加晕"参照实用理想模型"。据此模型可快速、有效地对勘查(新)区各构造-蚀变带进行评价、深部预测,筛选出最有利成矿的构造蚀变带,提出有利成矿部位或预测靶位,从而缩小找矿范围,为进一步勘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层间氧化矿是个旧高松矿田重要的锡矿化类型。加强该类型矿化的研究与勘探工作有望成为缓解老矿山资源危机、提升矿产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选择具有层间氧化矿良好成矿条件的芦塘坝—阿西寨地区为研究区,开展地表构造蚀变和原生晕地球化学研究,为该地区层间氧化矿的勘查提供新的依据。野外地质调查表明,研究区地表矿化蚀变明显受断裂控制,特别是NE向断裂与EW向断裂交汇部位蚀变强烈,主要由铁泥质蚀变和方解石脉构成。蚀变岩及围岩中13种关键元素组合分析揭示Cd、As、Sb、Pb和Zn对寻找Sn矿体有良好的指示意义。根据地表原生晕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分布,结合构造蚀变带特征,圈定出Ⅰ至Ⅳ4个成矿靶区。通过对比分析各靶区原生晕的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的元素组合特征,推测Ⅰ和Ⅱ号靶区深部层间氧化矿找矿潜力较好;Ⅲ号靶区地表氧化矿已被剥蚀,但深部有可能存在硫化矿;Ⅳ号靶区深部可能有少量剩余的未被剥蚀的氧化Sn矿体。  相似文献   

8.
红旗沟金矿床是青海省五龙沟矿集区Ⅸ号含金破碎蚀变带中的典型金矿床。文章通过对矿床元素组合、元素相关变化特点及主矿体赋矿构造中原生晕分布、组分分带、垂(轴)向分带序列变化规律、原生晕叠加特点等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探讨了该矿床成矿热液活动地球化学规律和找矿标志模型,圈定了矿床深部第二富集带及矿化带深部有利盲矿赋矿空间,预测矿区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
野马泉M14磁异常区位于祁漫塔格成矿带,为接触交代热液(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根据最新勘查成果,运用3DMine三维建模软件建立矿区三维可视化的钻孔模型、地表及范围模型、地层模型、断层模型、岩体模型、蚀变带模型、矿体模型、磁异常模型,进而建立矿区块体模型。通过综合分析矿区成矿地质特征确定矿床找矿标志,利用标志变量对块体模型进行赋值,从而进行定量成矿预测。通过属性约束圈定4个找矿靶区,并对各靶区进行找矿潜力分析。借鉴传统成矿预测方法,探索在三维建模的基础上进行定量成矿预测,实践表明该方法简便快捷、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0.
甘肃早子沟金矿是西秦岭成矿带上矿床规模较大,研究程度较高的构造蚀变岩性金矿典型代表。针对早子沟金矿床深部找矿方向与成矿潜力,本文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手段,成矿有利信息提取方法,开展基于找矿地质模型的三维建模与综合成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甘肃早子沟金矿适用于控矿断裂+有利岩体+有利围岩蚀变+等间距控矿的综合地质找矿模型;地质异常变量定量分析与提取结果在地质认识上均得到较好的印证,综合成矿预测结果显示矿床明显受多期次构造控制矿化叠加富集,Au1、Au9、Au30、M16等主矿体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为预测和评价山东蓬莱石家金矿床的深部找矿远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着重论述了该矿床的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对矿床的深部找矿潜力进行了探讨。原生晕元素组合特征分析表明,石家金矿床的矿体及近矿晕元素组合为Au、Ag、Cu、Pb、Zn、S、Te,前缘晕为Hg、As、Sb、Ba,尾晕为Mo、W、Sn。元素异常形态特征显示,326号矿脉南段以前缘晕和近矿晕为主,北段以前缘晕和尾晕为主,近矿晕元素异常较弱,矿体总体具有向南侧伏的特点。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在36线和84线均呈现反分带和前缘晕、尾晕共存的特点,结合地球化学参数在垂向上呈振荡波动变化的特征,说明矿体由多期次成矿作用叠加形成,同时预示矿体向深部还有一定延伸或有盲矿体存在。综合分析认为,326号矿脉南段为成矿的有利部位,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空间;矿体北段深部矿化减弱,但出现了前缘晕、尾晕元素的共存,预示深部可能还有盲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12.
开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玢岩型铁矿床轴向原生晕地球化学分析及建模,可弥补地球物理勘探结果的多解性及探测精度的局限性,对定位和评价深部盲矿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庐枞盆地泥河玢岩型铁矿床钻孔原生晕的研究工作,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查明了主要成矿指示元素在不同地质体中的富集和亏损,确定了磁铁矿、硫铁矿和硬石膏矿体的矿中、近矿及远矿指示元素组合,结合矿床成因模型,建立了泥河玢岩型铁矿床地质-原生晕地球化学找矿模型,通过罗河和小包庄玢岩型铁矿床的佐证,认为该模型可以应用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玢岩型铁矿床的勘探工作中。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是一个主要赋存于海底基性火山喷流细碧岩中的金矿床。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主矿带样品的测试数据进行了数学地质分析和原生晕分带序列计算。结果表明,Au11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Hg-Sb-Ni-As-Bi-Cu-Au-Co-Zn-W-Mo-Mn-Pb-Ag-Cd;Au8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Cu-Co-W-Au-Ni-Sb-Mn-As-Pb-Bi-Hg-Mo-Ag-Zn-Cd;并提出了主矿带理想原生晕分带序列:Sb-As-Cu-Hg(前缘晕)→Au-Ag-Bi-Pb-W(近矿晕)→Ni-Co-Mn-Mo-Zn-Cd(尾晕)。结合微量元素衬值空间变化规律,建立了2个矿体的原生晕叠加理想模型。Au11矿体在1 150 m中段以前缘晕和尾晕叠加为特征;在1 110 m中段,发育较强的尾晕。Au8矿体在1 150 m和1 070 m中段以前缘晕和尾晕叠加为特征;在1 110 m中段,矿体减薄,近矿晕减弱,发育很弱的前缘晕和尾晕。综合分析认为,Au11矿体到达中下部,向深部仍有一定延伸;Au8矿体已经接近尾部,深部可能存在新的矿体。  相似文献   

14.
白云金矿床60号脉带原生晕分带特征及深部含矿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云金矿床产于华北地台东端辽东-吉南裂谷带内,是古元古代变质岩地层中的代表性矿床,60号脉带是现有埋藏最深、规模最大的矿脉群,矿体赋存在黑云母片岩、黑云母变粒岩与大理岩接触界面附近,主要受近东西向层间滑脱构造控制,最大延长1240 m,倾斜延深600 m,平均品位3.82×10-6.为了评价60号脉的深部找矿潜力,进而...  相似文献   

15.
刘孜 《地质与勘探》2019,55(5):1132-1142
新疆哈密红石铜矿位于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北段的卡拉塔格地区,为浅成低温热液脉型铜矿床。在矿床深部300m中段开展1:100原生晕地球化学剖面测量,选择Ag、Cu、Mo、Zn、As、Sb、Hg、Au、Pb、W、Ba、Bi、Sn等13种元素进行测试分析,查明与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预测成矿有利地段。研究通过R型因子分析,识别Sb-Hg-As-Au前缘晕指示元素组合、Ag-Cu-Mo-Zn近矿晕指示元素组合、Ba-Bi尾晕指示元素组合,以及Se-Zn-Pb等元素共同代表岩浆期后中高温热液活动阶段,显示出该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成矿的特征;依据C.B.格里戈良分带指数原理,建立(Sb×Hg)D/(Ba×Bi)D矿体定量预测指标,并结合矿化-蚀变特征,圈定1处成矿有利重点地段和1处成矿有利一般地段,分别为300m中段25线~19线成矿热液角砾岩筒的深部或周边,以及300m中段13线~7线1、6、9号脉矿(化)带的深部和周边;验证孔ZKY2101揭露了角砾岩筒深部的矿化情况,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都龙矿区为滇东南多金属成矿系统(个旧—薄竹山—老君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评价曼家寨矿段深部找矿潜力,对其进行了原生晕分带的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原生晕形态特征显示,前缘晕为Cd、As,近矿晕为Pb、Ag,尾晕为W、Mo;由格里戈良法获得轴向分带序列由浅至深为BiAs-Cu-Cd-Ag-Sb-W-Mo-Pb-Zn-Hg;根据原生晕轴向分带以及w(As)/w(Mo)、w(Cd×As)/w(W×Mo)等勘查评价指标由降转升的变化趋势,建立了原生晕叠加找矿模型。结合曼家寨矿段因子得分异常、主量元素找矿标志w(Fe+Na)等值线分布趋势,综合认为深部仍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上述认识已得到探矿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17.
哈达门沟金矿床13号脉受断裂构造控制,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晕)的特点.矿床分为4个成矿阶段,各成矿阶段元素含量和地球化学特征参数表明,金成矿与金属硫化物关系密切.第Ⅰ阶段成矿较弱,第Ⅱ、Ⅲ阶段为主成矿阶段,第Ⅳ阶段不成矿.确定矿床的头晕元素为As、Sb、Hg,矿体晕元素为Au、Ag、Cu、Pb、Zn、Bi,尾晕元素为Ni、W、Co、Mo.建立了原生叠加成矿成晕模式,矿脉在垂向上形成串珠状分布的多个富集矿体,各富集矿体上部存在头晕元素异常,中部对应矿体晕元素异常,下部存在尾晕元素异常,富集矿体之间存在头、尾晕元素共存区.总结了应用模式找矿的准则,认为在含矿构造带内,Au品位较低时,如果存在头、尾晕元素共存,则指示深部有矿,当再叠加Cu、Pb、Zn等元素异常时,指示深部矿体还很富.同时,利用构造叠加晕模式和深部预测标志对已知矿体深部进行盲矿体预测,在实践生产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18.
西藏柯月Pb-Zn-Sb-Ag多金属矿床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IYS)与藏南拆离系(STDS)之间的北喜马拉雅成矿带。该矿床经详查验证,4 300 m以浅的矿体赋存于日当组钙质板岩夹薄层泥晶灰岩中,严格受北东向断裂控制,但深部延伸不明。本文通过该矿床I号矿体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前缘晕元素为Hg、As、Tl,近矿晕元素为Pb、Zn、Sb、Ag、Au、Cd、Cu、Mn,尾晕元素为Sn、In、Bi;采用改良的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计算分带序列为In-Mn-As-Cu-Zn-Cd-Bi-Pb-Sn-Hg-Tl-Ag-Au-Sb,重心法计算分带序列为In-Mn-As-Cu-Cd-Zn-Hg-Bi-Sn-Pb-Ag-Sb-Tl-Au;同时,讨论原生晕地球化学参数变化规律,并以各元素的几何平均值累乘比建立矿体的剥蚀参数模型及矿体原生晕叠加理想模型。综合以上分析,推测矿床有多次成矿作用叠加,上部存在剥蚀至尾部的矿体,而深部可能有矿体延伸。  相似文献   

19.
通过系统采集紫金山铜金矿床4~11线共41个钻孔的岩矿样,绘制原生晕剖面图,建立垂向元素分带序列、矿体剥蚀程度准则,结合深部指示元素的特征,进行隐伏矿预测。该矿床金矿近矿晕为Au-Ag-Zn1,尾部晕为BiGa-Mo-Sn-Ti-Co-Ni-W1-V;铜矿前缘晕为Hg-Sb-As,近矿晕为Cu-Pb1-Zn2,尾部晕为Be-W2。矿体剥蚀程度评价表明,高硫型铜矿体往深部已尖灭。深部F-Mn-Pb2-Zn3的异常形态和元素组合符合典型斑岩矿床的外带特征,斑岩体延伸至矿床周边;深部的蚀变矿物组合、金属矿物组合、流体包裹体特征等均表明深部可能存在斑岩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