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正英 《气象》1979,5(2):13-15
在县站的予报中运用群众经验时,应针对不同的予报对象,抓住实质,深入验证,灵活运用。现谈谈我们验证天气谚语的几点做法: 一、验证天气谚语要研究其内在联系 保定地区流传着很多关于偏东风与降水关系的谚语。如“偏东风,雨祖宗”;“东风不转,阴雨不断”;“雨后东风雨更凶”等,到底它们之间有何关联,如  相似文献   

2.
新书架     
《气象》2012,38(11)
中华气象谚语大观 这是一本以提供资料为主、兼顾科学普及和应用研究的气象谚语书。书中共搜集全国各地气象谚语四万余条。这些谚语被分为灾害、天气、气候、天体和光象、海况、农业气象、节气、物候、民间节令和干支、人体和行为等共十大类。在每一大类之前,简要叙述了谚语的相关科学知识。该书适合气象工作者、地理工作者、气象爱好者、文教工作者、农林牧副渔和图书馆藏等部门参阅使用。  相似文献   

3.
自一九七六年建哨以来,我们注意收集民间气象谚语和贫下中农的看天经验,并根据天象、物象、农时季节,及时报出天气予报和虫情予报,为农业丰产做了一些工作,发挥了气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群众看天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同大自然长期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资料,我们在应用中体会到:必须很好的结合地区性、季节性加以运用,如“大华晴、小华雨”这条谚语,一般在夏季比较准确,而在秋季和冬季一般只出现少云到多云天气,很少出现降水现象。除了注意季节外,还要结合当地实况使用谚语。在75年秋,我们发现了两次钩卷云,根据“钩钩云雨淋淋”,两次都报了有雨,结果两次都  相似文献   

5.
《气象》1976,2(9):33-33
天气谚语中充满着辩证法。我们通过验证天气谚语,用矛盾转化分析天气变化,指导预报实践,进一步提高了预报准确率。 例如我地流传着“南风吹吹,北风追追”这样一条群众经验。我们想:南风与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里的植物生长发育和枯荣都与天气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不同的天气气候条件下,物候期出现的迟早不同。我们通过对1980—1990年自然物候资料的分析结果看出,部分植物的芽开放期与柳州春季烂秧天气结束迟早存在着很好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可使用物候期来预测春季烂秧天气结束期的迟早,为早稻播种育秧服务  相似文献   

7.
朱振全 《气象》1981,7(10):5-6
天气谚语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在我国气象站、哨天气预报及长期天气预报工作中,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对它进行深入地总结提高却很不够。下面仅就几年来的工作和了解,谈几点看法。 一、使用谚语中的问题 1.在分析研究和应用天气谚语时,有的未经验证和分析就拿来使用,致使预报效果不稳定。我们知道,天气谚语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它的地区性、季节特点以及由于语言形式造成人们对含义理解不够具体等问题,就要求在应用之前,对它进行调查、分析和验  相似文献   

8.
一、天气谚语和点聚图的统计特征天气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天经验的总结,是在没有现代化观测仪器的条件下,凭记忆对天气现象进行统计加工的结果。例如“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说明春雨和梅雨的反相关关系。类  相似文献   

9.
《气象科技》1976,(4):32-33
[说明]日本前气象厅长官高桥浩一郎于1975年第4期日本《天气》月刊上发表一篇题为《季节预报的评论》的文章,对日本的长期天气预报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展望.现将主要内容简介如下.人们所以希望知道未来较长时期的天气气候,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的影响甚大.在日本的天气谚语中有许多是有关农业收成好坏与前期气象条件关系方面的,而且在反映经验规律的天气谚语中有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设备的更新和气象服务面的扩大,气象电报的种类越来越多,报量越来越大。因管理不善,在某些方面还存在混乱现象。例如:(OBS报类)只适用于基本地面天气报、补充地面天气报、高空风报、探空报、雷达天气报、船舶天气报、航空和危险天气预约报、航空天气报、危险天气通报和危险天气解除报等。而重要天气报、雨量报、小天气图报、气象旬(月)报、地面气候月报、高空气候月报、  相似文献   

11.
在地面天气报观测时间 (4 6~ 6 0分 )内 ,若有危险天气达到发报标准或符合拍发解除报条件时 ,按照气象电报的编报规定 ,可采用以下两种办法编发危险报 (或解除报 ) :第一 ,及时编发危险报 ,天气报的编报时间可适当顺延到正点后 6分钟内发出 ;若有危险天气符合拍发解除报条件时 ,天气报应按正常的情况编发 ,解除报在天气报 (和航空报 )之后拍发。该时次的航空报仍按正常情况从天气报中选组。第二 ,区分危险天气的出现时间 ,按下述方法编发 :①若危险天气达到发报标准的时间是 46~ 5 0分 ,应及时编发危险报 ,天气报的编报时间可适当顺延到正…  相似文献   

12.
雷和雨     
陈柏林 《气象》1975,1(7):30-30
我哨位于长江中游地区,4月中旬的连阴雨对秧苗和春熟作物都很不利,因此,报准连阴雨在农业生产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今年,4月16日夜间我地出现雷阵雨,我们根据“一夜起雷二日雨,雷自夜起必连阴”这条天气谚语,加上雷声沉闷,预计可能出现连阴雨,就发布了连阴雨预报。结果,出现了三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总雨量达121毫米。16—18日连续三个晚上出现夜雷,我们又进一步分析,18日晚上的夜雷和16、17  相似文献   

13.
唐口是我县终南公社东面廿多里处的一个生产大队。站在我站观测场东望,常可看到该队附近的山脚下有一种云雾现象出现。当地群众称此为“唐口拉烟雾”。且很早广泛流传有“唐口拉烟雾有雨”的天气谚语。(一)烟雾与降雨的规律为了验证“唐口拉烟雾有雨”这条天气谚语,我们十多年来,一直对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未到惊蛰先响雷,四十五日暗天门”是一条天气谚语:运用1966~1980年丰顺县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扣验证,并自1981年以来,经10多年的使用.其准确率为7/8。作为中长期预报,具有一定使明价值,现重作整理,供作参考。1弄清天气谚语的含义3月份的倒春寒天气,是造成春插育秧烂秧死苗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因此,做好春寒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重要课题之一。“未到惊蛰先响雷、四、‘五日暗天河’早在群众中广为流传。谚语中雷是指出现在惊蛰日前的初雷。略是指惊蛰日后多出现阴寒(雨)天气。雷与暗的因果关系,初雷出现在惊蛰日之前,则…  相似文献   

15.
猪与天气     
邓先浩  王治国 《气象》1977,3(4):16-16
“猪拉草天气变”,这是牧区群众利用动物的反映预报天气的一条谚语。我们经过1974—1976年连续3年的观察发现: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气候多变的国家。很早就有天时晴雨的宫廷记载,广大群众中也广泛流传着有关天气气候、物候方面的谚语。但我国积累的器测气象记录比较晚,北京测候站建于1841年,香港气象台建于1853年,上海气象台建于1873年。直到1900年全国约有观测站23个,1930年增加到80个,到解放前夕共有101个(接收时),其中测风站、日射站各2个,另外还有100  相似文献   

17.
危险天气通报(危险报)是航空报的补充,其观测编报目的与要求均和航空报一致.在实效上要求更高,必须于测站出现危险天气后5 min内发出.危险天气是地面观测员经常会遇到的一种天气现象.出现危险天时各种气象要素都会发生相对应的变化.这时就要求观测员在拍发各种电报时要特别注意.本文就谈一下当出现危险天气时,关于拍发航空报、危险报、解除报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按(GD-11Ⅱ)和河南省气象局业务处1984年12月10日下发的<重要天气报告补充规定>,结合(GD-01Ⅲ)和(HNGD-05Ⅲ)中的有关规定,我省有拍发重要天气报任务的站,在规定的起止日期规定的时段内,观测到定时发报项目中的降水(累积降水量除外)、雨凇达重要天气发报标准时,在这些现象规定的发报时次,如果又要编发基本地面天气报时,应将其并入基本地面天气报中,由基本地面天气报中的相关组代替,不再单独编发这些现象的重要天气报(过去1、3小时降水量和累积降水量不能并入).否则,应单独编发一份重要天气报.  相似文献   

19.
《气象科技》1975,(2):30-31
我们河南省气象台在制作长期预报过程中,提出“天气阶段”这一概念,运用“天气阶段”制作夏季旱涝预报收到了一定效果。一、什么是天气阶段根据我省广泛流传着的“久雨必有久晴”,“久旱必有一涝”等谚语体会到,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冷暖空气活动规律及天气过程和要素变化具有相似  相似文献   

20.
“冻煞樟树脑,晒煞沿山稻”,是鄞县地区普遍流传的一条天气谚语,它的含意是:腊月天气奇寒,预兆夏季干旱。我们以这条谚语为线索,用本站1954—1972年19年资料,分析验证腊月冷暖与夏季少雨干旱天数的关系,并通过显著性检验,发现两者关系较好,可以用来作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