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使用姑咱海子泉气氡观测数据,分析在不同脱气—集气(溅落式和自吸式)装置下观测数据的地震前兆异常反映。溅落式脱气装置在脱气过程中无空气混入,脱气效率较低,但地震前气氡观测异常明显;自吸式脱气装置在脱气过程中有大量空气混入,脱气效率相对较高,在地震前气氡异常不明显。分析认为:①空气混入起到稀释作用,致使气氡含量降低;②脱气装置前放置恒水位槽,将地震前泉水深部自然逸出气体释放,造成异常信息减少。  相似文献   

2.
观测地下水中氡含量的变化,作为地震予报的一种前兆手 段,已得到地震学界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继一九六六年苏联塔什干地震发现震前地下水中氧含量有明显的升高后,我国近些年发生的强震,也证实了震前地下水中的氡含量,不但有趋势性异常,而且有短期的突跳异常.国内利用人工爆破的机会,观测爆破后短时间内地下水中氡含量的变化,得到明显的脉冲式的异常效应.岩石样品的加压实验,样品中若含铀钍矿物较多,样品破裂逸出较多的氡气,数值可达样品未破裂前的几倍.作抽水、注水、注浓度较高的含氡水试验,观测水中氡含量的变化,得到明显的对应关系.上述事实说明,地下水中氡含量的变化,可以敏感地反映介质应力状态的变化.同时地下水状态的变化,也可以影响其氡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银川基准台小口子泉的概况以及水氡观测情况。研究了自1990以来银川台小口子泉周边地区300 km范围内ML4.0以上地震与银川台水氡资料的映震情况。通过对典型震例深入研究,总结了小口子泉水氡与周边地区地震活动的对应关系,探讨了小口子泉水氡对周边地区地震的对应范围和对应的震级范围。小口子泉水氡异常对该泉点西北方向的地震反映灵敏,且都是低值异常。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银川台小口子泉水氡多年观测资料在周边地区地震前的异常形态,发现资料的低值异常对应泉点西北方位的地震。通过研究震前异常形态的共性,结合观测规范,提出异常判定公式,并将以往的震例进行异常判定检验。在日常观测资料分析处理中,运用低值异常判定公式分析银川台小口子泉水氡观测资料出现的短临低值异常,比较成功的取得了两次会商、一次填卡短临异常预报。  相似文献   

5.
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市与西昌市会理县交界处发生了6.1级地震,在这次地震前,攀枝花川-05井的数字气氡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综合分析认为,气氡观测存在短期、临震异常的同时,还存在中期趋势异常。本文主要对8月30日地震前,气氡观测资料的异常、机理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对河南汤参1井的数字化氡与模拟水氡同期观测资料的对比结果表明:二相关性差;映震能力上数字化观测的地震前兆异常反映比模拟观测明显。  相似文献   

7.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与甘肃水氡异常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昱  陈瑶 《华南地震》2005,25(4):49-55
分析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甘肃东南部水氡观测点的资料变化情况,发现地震前武山1号泉水氡、武山22号井水氡、清水温泉水氡、天水花牛水氡、武都水氡、通渭温泉水氡等测点的观测值存在长时间的下降变化过程,在震前或震后一年左右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滇西红河断裂带北段布设了5个泉点,开展了砷含量变化的观测研究。通过近三年的观测,发现泉水中砷含量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该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地震前泉水中砷含量明显增高。以澜沧7.6级地震为例,讨论了地震前后地下水中砷含量的异常特征及异常机理,并对其在地震预报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滇西红河断裂带北段布设了5个泉点,开展了砷含量变化的观测研究。通过近三年的观测,发现泉水中砷含量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该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地震前泉水中砷含量明显增高。以澜沧7.6级地震为例,讨论了地震前后地下水中砷含量的异常特征及异常机理,并对其在地震预报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0.
选取新15泉水氡、新43泉气氡资料,利用氡观测异常预测发震地点和震级方法,对发生在新疆的两次中强地震进行反演,结果令人满意。氡观测台站数量少、分布不均匀造成该方法预测结果具有局限性;在异常点多、布局合理的情况下,该方法预测的发震地点和震级范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邱永平 《中国地震》2015,31(1):152-157
利用宁波地震台ZK03井的原气氡观测系统,将P2000型测氡仪应用于气氡连续观测试验,记录到较明显的潮汐现象且其波动幅度较大。功率谱估计结果显示,观测数据存在显著的固体潮效应。同时,与同井观测的动水位、同台观测的VS垂直摆NS向记录的潮汐波形进行对比,发现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每天都有两峰两谷,但存在约2h的时间差。P2000型测氡仪具有自动扣除本底污染的功能,其记录到的波形能更真实地反应地下流体中气氡浓度的动态变化过程,可应用于地震流体气氡的连续观测。  相似文献   

12.
水文地球化学地震前兆观测与新灵敏组分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在地震前兆探索中,不少国家都开展了利用地下水或土壤中气体——化学组分变化预报地震的研究工作。中、苏、日、美等国开展了地下水中的常量组分、微量组分、气体组分、同位素组分及其它物理参量的观测和研究,观测项目可达数十种。 多年来,我国以观测地下水中氡含量为主,对氡的地震前兆机理、氡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氡的地震观测点的环境条件、测试方法、预报效能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取得了不少有意义的科研成果。当前测氡仍是我国地震前兆观测中的主要项目,并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其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地区氡的数字化观测及其地震前兆监测效能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成龙  鱼金子  赵文忠  车用太 《地震》2006,26(4):113-120
京津冀地区已建成氡的数字化(气氡)观测井(泉)共12口, 目前正在运行8口, 其中有1口井观测的数值低于仪器检出限, 故实际有效观测井(泉)为7口。 文中系统分析2004年7口井(泉)气氡年、 月、 日动态特征, 根据以往的水氡震例评估其地震中期、 短期与短临前兆异常的可能性, 认为多数井中有可能识别出以破坏年变规律为标志的中期前兆异常, 但很难识别出以阶变或脉冲为特征的短期和短临前兆异常。 文中还对比分析了同一口井(泉)气氡与水氡动态的差异性, 发现气氡的动态稳定性明显不如水氡, 这不利于气氡在地震短期或短临前兆异常监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地震对断层流体逸出的影响和震后流体地球化学特征随时间的变化与余震对应关系,在玉树地震断层进行了震后断层土壤气氡、CO2以及泉水气氡等流体地球化学连续观测.观测结果发现震后一个月的时间内CO2和土壤气氡、水氡浓度都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此后浓度有一个先下降在上升的变化过程,在浓度下降变化的过程中,余震比较少;而在浓度上升过程中,余震活动比较活跃,数量多,震级大.玉树地震后断层带CO2和壤气氡、水氡浓度增加,表明地震前后断层的活动性增强,改变了区域内原有的应力场水平,导致了深部流体沿着地震断裂运移到地壳浅部.  相似文献   

15.
观测地下水氡浓度的变化,是预报地震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地震活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对水氡观测资料进行一定的数学处理,尽可能排除非地震因素的干扰,从变化的观测资料中提取真正的地震信息,是取得较好预报效果的关键。 根据浦沅井孔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我们对浦沅水氡资料进行了分段处理。所得结果对附近小震活动,异常显示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铀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以滇西及甘肃河西两地区部分泉水中铀的动态变化资料为依据,研究了地下水中铀含量变化与上述地区中强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地震前铀含量异常变化是明显的。本文还对地下水中铀含量异常机理及干扰因素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由于泉点所处地球化学球境的差异,铀异常并非普遍存在,只有活性铀在地下水或围岩中含量较高的水点,才适合于进行铀含量的观测。另外,本文还采用对比观测方法,首次对地下水中铀含量异常与氡含量异常之间关系及水氧异常机理作了新的解释,对利用水中铀含量异常预报地震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聊古一井气氡观测情况及其资料情况,分析了两次地震前该井气氡资料的异常.通过震例分析可以看出,气氡的异常属于短临异常,并且气氡测项对于发生在该区域内的4级以上地震有映震能力.在日常观测中,当出现异常时应注意首先排除诸如气温、气压及井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测逸出氡替代模拟测水氡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武建华  邢玉安  朱自强  叶威  林文峰 《地震》2002,22(4):100-105
模拟测水氡方法已有40年历史, 氡浓度异常变化预测地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地震短临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80年代中期, 人们逐渐认识到自流井中逸出气氡的信息量和异常量远远大于溶解氡, 随即开始对逸出气氡的微动态进行研究, 并在“九五”期间研制出目前国内功能、技术性能指标最佳的数字化测氡仪。然而数字化观测逸出氡能否代替模拟观测水氡存在不同意见, 通过理论上的分析和观测气氡实际震例的研究, 阐明模拟测水氡和测逸出氡的差异和一致性, 认为有逸出氡的井、泉测逸出氡完全可以代替模拟测水氡, 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在彰武地震前,辽宁省有几口水氡观测井的氡值出现了明显的异常,为这次地震的预报提供了较好的依据。本文在对这些异常的起始时间、变化幅度等作全面介绍的基础上,对其异常的形态,特征等作了初步分析和研究,对地震后的水氡异常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0.
苏联、美国、日本及中国在地震危险区均进行氡值的测量。然而,在预测地震方面用这些观测确定的定量指标暂时尚未给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