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岸线资源利用管理是沿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开展岸线集约利用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建立了岸线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建立了以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的岸线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遥感影像(SPOT)的解译并结合实地调查与经济统计数据获取相关评价指标信息,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岸线资源评价模型和岸线集约利用评价模型,并应用其对天津中心渔港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 天津中心渔港的岸线资源评价综合得分为3.004,其占用的岸线等级属于3级岸线;② 天津中心渔港的岸线集约利用综合得分偏低,只有0.3271。各项指标中,岸线利用状况指标得分相对较高,约占综合得分的49.25%;而中心渔港的岸线投入产出水平指标得分最低,仅占17.27%。研究表明,围填海面积开发强度过低是导致天津中心渔港岸线集约利用强度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意义重大。将资源与环境视为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依据多层次指标体系结构,建立了以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为目标层的集成指标体系。综合分析各指标间的相互联系,以及集成性指标对准则层指标、准则层指标对目标层的作用,构建了若干个集成指标模型、3个准则层指标模型,以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模型。运用GIS技术,形成了系统化、定量化的分析方法体系,实现了模型在网格单元的运算。研究结果反映了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的连续性和渐变性,克服了以行政区域为分析单元的突变性。以山西省阳高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应技术方法进行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验证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表明了所建立模型和技术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以县域为研究对象,从影响生态环境的自然因素、人类干扰因素两个方面出发,确定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在内的系统化评价指标体系;打破传统的以行政区域为单元分析的模式,通过GIS网格技术和模糊综合评价多属性特征分析,提出了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互相融合,以网格单元进行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主体功能区划评判的主要依据之一,其反映了资源环境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相互匹配与适应的关系,是主体功能区划研究和实践的重点.本文重点分析了现有资源环境承载力含义、相关指标以及指标测算方法等相关研究成果,并在省级主体功能区划中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和评价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现有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主要从资源...  相似文献   

5.
煤田火区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煤田火区对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田火区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建立了煤田火区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指标体系,包括5级32个指标.以内蒙古乌达煤田火区为实例,论述了煤火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实施过程.根据煤田火区特征,在一般指标体系框架内确定了23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综合指数法相结合,建立了火区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公式.评价结果表明,乌达煤田火区对环境的影响为较严重水平,与定性分析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6.
湘西地区地形起伏大,坡度陡,沟谷深,使得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任务繁重,技术保障难度大。以GIS技术为依托,结合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对耕地图斑的筛选、评分、排序,并依据综合得分划定基本农田,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符合上级规划下达的指标。为山地地区更高效、科学、合理地划定基本农田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进程加快,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承载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经济社会活动强度也将更高,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将不可避免地日趋激烈,因此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研究十分必要。以荣成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技术实现了属性数据的空间化,完成了各项指数的计算,分析了荣成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基础上,分乡镇对荣成市土地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并形成综合分区引导。研究结论显示,荣成市资源环境基础性评价为可载,基于水资源系统的综合承载状态判定为临界,基于生态条件与环境质量系统的综合承载状态判定为可载。基于评价结果结合区位特点,荣成市各乡镇可按新兴产业、制造业、服务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4个方向引导开发。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生态脆弱性现状GIS模型评价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江西省为例,依据生态脆弱性的内涵与成因,针对江西区域生态环境特征,构建了江西省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在GIS支持下,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计算生态脆弱度综合指数。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该省生态环境以中度脆弱为主,占全省总面积的85.36%,低度脆弱面积占14.64%,整体上属中度脆弱区;脆弱度空间分异特征明显:五河上游山区大多属于强中度或中中度脆弱区,五河中下游丘陵地区大多属于弱中度脆弱区;而低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鄱阳湖平原区和吉泰盆地。研究结果揭示了江西的自然环境条件是导致生态脆弱性的基础,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剧了其脆弱性。  相似文献   

9.
新疆冰雪旅游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雪旅游正在成为冬季旅游出行的新选择。新疆冰雪旅游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成为当地旅游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旅游资源适宜性角度出发,选取自然条件、旅游资源、社会经济和交通可达性等方面的18个影响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EWM)确定组合权重,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多因子加权评价模型(MCE)对研究区冰雪旅游资源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① 就自然条件来看,伊犁东部、阿勒泰北部沿山脉边缘的丘陵和平原等地区较适宜发展冰雪旅游;② 阿勒泰地区和乌鲁木齐市的旅游资源相关基础设施完备,昌吉和伊犁在旅游资源方面也有较强竞争力;③ 社会经济来看,伊犁、乌鲁木齐市和阿勒泰地区为代表的北疆城市较南疆有更强的游客接待能力;④ 伊犁、乌昌经济带沿线地区交通可达性明显优于南疆各地州市。新疆冰雪旅游综合适宜性指数为1.8622-7.5724之间,其中天山北坡、阿勒泰北部、伊犁、塔城北部、哈密中部等地区为高度适宜;南疆大部分区域处于中低度适宜。建议通过加强新型旅游资源开发和整合,积极承办大型冰雪运动相关赛事,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交通道路建设,以加速推进新疆冰雪旅游发展。本研究可为冰雪旅游区开发和选址提供空间导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泳滩是滨海旅游业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以香港泳滩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的综合条件进行剖析,根据其影响因素的类型选取了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泳滩自身条件作为泳滩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因素,并对评价指标进行归纳和分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泳滩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比较评价指标之间重要性关系得到各影响因素对泳滩适宜性的影响权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模方法对各种因素进行空间分析,最终得到香港泳滩的评价等级结果。该模型的构建理论和方法可以为海岸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有利于泳滩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福州市晋安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本文探讨了应用 GIS技术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步骤方法 ,包括评价对象的选择、分类体系的确定 ,参评因子选择 ,参评因子指标分级、等级分值及权重值确定等.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湿地对长江洪水调蓄、候鸟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在两景Land-Sat影像解译的基础上,选择典型区域,在GIS支持下对湿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分析,同时对湿地生态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是湿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遥感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土地资源需求的增长与有限的土地资源量之间的矛盾 ,是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 ,土地资源在高强度的开发中发生快速变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人与土地资源的矛盾更加尖锐 ,成为当前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 ,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大面积粮食高产、稳产区。本文在利用遥感和 GIS技术对 1985~ 2 0 0 0年间全区土地资源进行动态分析 ,特别是在对耕地资源数量的定量分析基础上 ,结合区域土地资源的结构变化特点 ,深入研究其时空过程及动态变化规律 ,探索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动态平衡的措施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 ,为区域农业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近30年来长江源区土地覆被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源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本文利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期、2004年和2008年共4期土地覆被数据,通过土地覆被转类途径与幅度、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和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分析评价了长江源区近30年来土地覆被与生态状况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草地是长江源区主要的土地覆被类型,2008年草地面积占该区总面积的66.93%。在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2004年和2004-2008年的3个时段内,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变化率分别为-0.15、-0.24和0.01;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分别为-0.20、-0.66和0.08。近30年来,长江源区土地覆被和生态状况总体经历了变差-显著变差-略有好转的过程。2004-2008年,长江源区年平均温度比前期(70年代中后期-2004年)升高了0.57℃,年平均降水量比前期增加了17.63mm。区域气候变化有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后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对植被恢复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Sutainabl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is different fro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s the most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 is the essential guarante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nature of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 is to retain the quantity and productivity of land resourc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The evaluaton of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ensure land-use to get onto the sustainable track.Furthermore,building index system is the key of the evaluation.In view of tendency of the evaluation indexes chosen so widely,the evaluation indexes should include only three kinds in the researches on the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ece.The first is the stock and structure index of land resource,viz,Areas quantity structure of land resources.In China,it is especially paid attention to the per person index of landquantity and rate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farmland.The second is the productive index of land,which includes the productivity,potentiality,stability and renewal situation of land.The third is the sustained index of land environment .On the evaluation research of areal level,we should lay particular emphasis on statistic indexes.With a case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n China,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ustainable land-use in county area has been built in this thesis,Using the weighted average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means of sustainable land-use in each county,according to the land-using situation,all counties in the autonomous region have been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1)Sustainable Pattern contains 18 counties,which have higher land resource productivity,stronger sustained abilities of land environment.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land-using in these conties are obviously higher.These counties have gotten highly intensive farming,and tyey are all in the good circumstance.(2)Basically Sutained Pattern contains 48 counties,which productivity of land resource is of middle level.In part of counties are obviously higher.These counties can rapidly enter in a good circumstance.(3)Critically Sustained Pattern contains 14 counties,which are mostlyin the karst mountain areas.They have less stock of land resource,lower productivity and more extensive culitivation.The productivity of land renewing has been hindered.so it urgently need to be renovated.At last,the writers have explored the basic ways of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 in Guangxi,China-(1)Retain the stock of land resource and strictly manage farmland uses.(2)Strengthen the value accounting of land resource,and control the farmland occupation of non-agricultural controction.(3)Depend on technology advanced,optimize the land-using structure,and promote the productive level.(4)Carry out land management all-round,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land resource.(5)Enhance evaluation researche and land monitoring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level of land resource.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空间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现势性强、精细化程度高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以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研究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区域开发的适宜程度,对其自然条件和空间开发程度进行了评价,空间化、定量化地呈现了长江经济带空间开发的现状,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对黄河下游第四系覆盖区的综合地质调查是山东省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点.根据该地区的地质情况,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基础地质调查、农业地质调查、农业地质区划、农用矿产调查、水工环地质调查、旅游地质及城市地质调查.在调查过程中要力争解决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与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建立国土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综合体系,为黄河下游第四系覆盖区工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ON DEVELOPING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PANZHIHUA HuangJing(黄静)(RegionalEconomicInstitute,People’sUniversityofC...  相似文献   

19.
多尺度土地利用现状图缩编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尺度土地利用现状图缩编,是将比例尺跨度大、尺度多的地形图和地类图套合在一起,使地形、地物、地类等相关位置保持一致,各个要素分层明确,属性齐全。该文通过南京市多尺度土地利用现状图缩编,认为利用G IS方法与传统绘图方法相结合进行比例尺大跨度缩编地形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