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阜阳高氟地下水形成的地质环境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珩 《地下水》1999,21(3):129-132
阜阳市松散岩土含水系统广泛赋存着高氟地下水,氟含量一般在1.0~3.80mg/l最高可达6.90mg/l,本文通过对高氟地下水赋存的地质环境及地球化学特征等综合分析,认为本区高氟水的形成与其赋存的地球化学环境及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3.
4.
罗先香  慕山 《吉林地质》1998,17(2):70-75
作者在黑龙江省某地区采集大量地下水样品,针对与氟(F^-)可形成络合物的中心离子进行化验,采用化学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建立物理化学模型,定量地给出了氟病与饮用水中氟的存在形式的关系,初步探讨了引起氟病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凹凸棒粘土的除氟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凹凸棒粘土主要由坡缕石组成,后者为发育有一系列孔道的层链状硅酸盐矿物,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凹凸棒粘土的吸氟作用实验表明,其吸氟量随着溶液中氟离子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在酸性含氟溶液中,凹凸棒粘土对溶液中氟的吸附量及溶液的降氟率都明显增加,而在碱性含氟溶液中,凹凸棒粘土对溶液中氟的吸附能力则大大降低,甚至不吸附。  相似文献   

6.
闫海明  韩宗泱 《地下水》1995,17(4):180-181,184
通过对晋中地区平川区祁县、平遥、介休三县汾河沿线浅层高氟地下水中F、Ca、Mg组分存在形式与地方性氟斑牙病患病率之相关分析表明,F、Ca、Mg元素对地方性氟斑牙病之影响,不仅取决于F、Ca、Mg的总浓度,而且与各种元素在地下水中的组分存在密切相关,元素的组分存在形式不同,对地方性氟斑牙病的影响出不同。根据患病率与F总,F^-,MgF^+、CaF^+成正相关,以及浅层高氟地下水中MgF^+和CaF^  相似文献   

7.
8.
9.
刘家仁  王尚彦 《贵州地质》2005,22(3):192-195
地方性氟中毒病简称“地氟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地方病,是因人体过量摄入氟元素所致.燃煤污染型地氟病,是燃烧煤炭时氟元素挥发污染空气和被烘烤的粮食、辣椒等食品,人体通过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和食用被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氟中毒病.笔者通过对典型重病区织金县荷花村调查,获得如下认识:高氟煤炭和高氟粘土(岩)同为燃煤污染型地氟病的氟源,上二叠统龙潭组下部地层应为其重要产出层位;查明高氟煤炭和高氟粘土(岩)的成因、分布状况和分布规律,为政府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浅层高氟地下水元素的组分存在形式与地方性氟病之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邢台山前平原浅层高氟地下水中F,Ca,Mg的组分存在形式与地方性氟病患病率之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F,Ca,Mg元素对地方性氟病之影响不仅取决于F,Ca,Mg的总浓度,而且与各种元素在地下水中的组分存在形式密切相关。元素的给分存在形式不同,对地方性氟病的影响不也不。根据患病率与aMgF^+成正相关,与aF^-/aMgF^+成负相关,以及浅层高氟地下水中MgF^+活度高的异常情况可以说明MgF^+对  相似文献   

11.
应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岩石和矿物中的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元素,尤其是稀有元素的演化,迁移和富集,与氟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搞清楚这些元素的成矿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寻找有用的矿产资源,就必须对氟的行为有所了解。这样对氟的分析质量和数量都有更高的要求。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氟的方法与蒸馏法比较,前者具有设备和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度较好的特点。因此,近几年来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电凝聚降氟器降氟改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Z-I,Z-Ⅱ型降氟器在沧州市饮用水降氟实验结果的对比研究,发现水的pH值、反应器的工作电流是制约降氟效果的关键,由于Z-Ⅱ型降氟器对pH值具有控制作用,所以其降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高氟地下水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的分布与形成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内蒙古赤峰地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及形成机理,寻找生产、生活急需的低氟地下水,根据多年赤峰地区的水文钻探及水文地质普查资料,运用部分物探、水文钻探、水文地质普查、水化学及水质检测方法,初步探明赤峰地区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西拉沐沦河中、下游的北部,乌尔吉沐沦河的东部及老哈河两岸等区域,从水文地质方面基本阐明本地区高氟地下水形成的地貌条件、地层条件、气候条件、水化学特征及地下水中氟的来源,并查明该地区高氟地下水一般存在于潜水的上部,地下水中含氟量由上往下逐渐降低,深部含水层的地下水可供开采。  相似文献   

15.
高氟地下水混凝沉淀降氟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开展了山西运城地区高氟地下水的降氟试验,对聚铁、硫酸铝和明矾等不同混凝剂降氟效果进行对比,探讨了地下水硬度对混凝沉淀除氟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明矾混凝沉降效果优于其它混凝剂,0.3g/L的明矾溶液可使含氟浓度4.0mg/L的地下水降低到浓度1.0mg/L以下;地下水的硬度对明矾混凝降氟效果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江苏丰、沛、铜地区高氟地下水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该区太古界一新生界氟的地层地球化学剖面及岩浆岩和土壤中氟的丰度的研究,论证了该区为一高氟的地球化学区。根据重矿物对比研究和地貌分析,阐明了泰沂隆起区太古界和元古界的高氟古老岩系为该区土壤沉积物源,黄河多次泛滥堆积(粘土矿物对氟的吸附)对土壤氟起了叠加富集的作用。研究揭示该区土壤水溶氟较高,经降水淋滤和浸取作用氟转入地下水,并在凹陷区或河间洼地中聚集,水体停泄、蒸发浓缩形成高氟地下水区。  相似文献   

17.
氟在人体生长发育和骨骼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通过饮茶摄入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受到较大关注。本文以大巴山区紫阳县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64组茶园土壤和对应茶叶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氟形态、茶叶氟含量,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影响大巴山区茶叶氟含量的Freundlich模型,并检验了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显示:(1)研究区茶园表层土壤氟含量范围为487.37~1120.78mg/kg,平均值为730.63mg/kg;研究区茶叶氟含量为31.23~112.49mg/kg,平均值为57.58mg/kg,所有样品均未超过农业标准(NY659—2003)限值;(2)研究区茶园土壤氟的形态分布为:残渣态>水溶态>有机态>铁锰结合态>可交换态,水溶态氟含量范围为5.27~23.15mg/kg,平均值为9.72mg/kg,远高于中国地氟病发生区水溶态氟的平均含量2.5mg/kg,说明研究区存在一定生态风险。土壤水溶态氟与茶叶氟含量有显著相关性(n=64,r=0.82,p<0.01),其余形态与茶叶氟含量无显著相关性;(3)以水溶态氟、CEC、交换性铝、有机质、pH五个...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山西省运城地区十年改水的基本情况,指出了改水井口氟加升的主要原因,探讨了有别于国家饮水标准的重病区水氟防治有效值的确定方法、并对今后的降氟改水工作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调查搜集乾安县氟中毒病情基础上,结合对饮用水氟的质量浓度实际检测数值,对全县氟中毒与饮水氟的质量浓度之间关系进行了简单分析与探讨,确定了两者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20.
饮水氟化安全性与有效性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饮水氟化在学术界存在着两个对立的观点,一是支持,一是反对。支持饮水氟化者认为它不仅可有效的减少龋齿的发病率,还是最经济的预防龋齿的措施,适当地实施这一措施不会产生氟斑牙等氟中毒现象;反对饮水氟化者认为人体氟来源是多样的,过量氟对人体具有毒性,饮水氟化具有氟中毒的潜在危险。国内外大量的研究与观察已经证明,存在着一个既不造成氟斑牙流行又最大限度地发挥氟的防龋作用的饮水氟浓度。由于人种、地域、气候和饮食生活习惯的不同,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饮用水氟含量应不同。目前,全国性的饮水氟含量与居民口腔健康的相关性的研究还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因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是我国各城市饮水氟化防龋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