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法 《四川测绘》2006,29(1):21-24
本文介绍了测度地图信息量的原理及方法,提出一种测度地图信息量的改进方法—特征信息量法,并在1:1万、1:5万、1:25万、1:100万地形图上分别选出图上100 cm2、实地域相重的三种地区,即居民地稀疏区(高山)、居民地中密区(丘陵)、居民地稠密区(平原)进行试验,最后对地图信息量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
地图上居民地空间信息的特征度量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慧敏  邓敏  樊子德  卢启栋 《测绘学报》2014,43(10):1092-1098
地图的基本功能之一是载负和传输空间信息。地图空间信息量是衡量地图上空间要素及其关系与要素空间分布状况复杂程度的定量描述指标,可为制图综合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本文以地图上居民地空间信息度量为研究对象,从地图空间信息的本质特征出发,结合空间信息认知的层次性特点,将居民地空间特征划分为三个层次,并相应地将其空间信息构成划分为:元素层次居民地面要素的几何形态信息、邻域层次相邻居民地的空间关系信息、整体层次居民地的聚群结构信息。进而,分别建立三个层次空间特征的定量描述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空间特征的几何形态信息、分布关系信息和聚群结构信息度量方法。最后,通过试验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王光霞  杨培 《测绘学院学报》2000,17(3):201-203,206
通过对数学形态学相关算法的研究分析,结合地图上居民地街区合并的特点,提出了用数学形态学中图像闭运算的算法进行居民地街区自动合并的方法,为地图上街区式居民地的合并综合,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数学形态学在居民地街区合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数学形态学相关算法的研究分析,结合地图上居民地街区合并的特点,提出了用数学形态学中图像闭运算的算法进行居民地街区自动合并的方法,为地图上街区式居民地的合并综合,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用专家系统技术实施居民地自动综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论述了利用现有地图数据库数据,运用专家系统中产生式规则表示知识的方法,对居民地要素进行自动综合,生成小比例尺地图上居民地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居民地信息量的测度试验,说明利用测度地图上的信息量,可以对评价地图及改进地图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计算居民地选取指标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来确定居民地选取指标的原理,并应用这些原理建立了各种比例尺普通图上确定居民地选取指标的数学模型。这种模型顾及到居民地密度和人口密度两个方面确定指标。利用这些模型来综合居民地可以促进地图的标准化过程,减少编图者由于认识水平的差别对图面的干扰,从而提高地图质量,增强地图功能,为用图者提供丰富的信息。并为机助制图中居民地的自动选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袁策 《测绘科学》2007,32(6):84-85,32
针对居民地地图形状化简的一个方面——建筑物多边形的化简,通过对综合规则的研究和居民地几何特征的剖析,提出一种与比例尺相关的切割实现建筑物多边形化简的方法,在Visual Basic6.0环境下实现了该算法,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在保持街区的形态特征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在地图制图综合中必须保持不同尺度同一区域地图要素之间拓扑关系的一致性,但目前有关的一致性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讨论了不同比例尺地图中居民地与道路之间拓扑关系一致性的模糊评价问题。从制图规则和视觉限制的角度,分析了多尺度地图表达中居民地与道路之间的应该保持拓扑关系的一致性的几项规则;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提出了制图综合中拓扑关系的一致性评价模型,并通过一个简单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地图代数系统对居民地编绘工艺进行设计和实验,并与常规编绘工艺比较,得出地图代数系统在技术,效率和质量上具有明显优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采用地图代数系统对居民地编绘工艺进行设计和实验,并与常规编绘工艺比较,得出地图代数系统在技术、效率和质量上具有明显优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刘立恒  钱新林  张福浩  韩惠 《测绘科学》2019,44(11):123-128
针对地图投影转换、地图概括等地图处理过程造成的地图面要素的匹配分析评价难以实现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多尺度下同名居民地的匹配分析方法,通过对应边、角度、位置信息的匹配,计算居民地的旋转角、拉伸关系、概括程度以及位移向量,进而对同名居民地的匹配度计算分析,较为准确地实现了对同名居民地的匹配。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较好地平衡影响居民地匹配的各因子,科学有效地计算地居民地的匹配度,实现同名居民地的匹配,计算匹配精度较高。本算法可应用于从同名居民地匹配度分析对地图自动综合的质量评价;对同类面要素匹配分析与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中比例尺地图上居民地表现为面状要素,其载负量可达总量的70%~80%,并且居民地名称与居民地要素表现为1∶n,使得面状居民地注记配置尤为复杂。本文参照标准图式规范,提出了一种面状居民地名称注记配置方法。首先,对居民地进行预处理,形成用于注记的注记体;其次,对注记体进行分类,不同类别的注记体分别生成相应的注记候选位置;然后,根据注记评价规则对候选位置进行评价;最后,依据冲突规则得到注记位置的最优解;以1∶5万地图数据进行了注记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杨云 《测绘科技》1998,(3):28-32
扫描数字化是GIS中快速获取地理数据的手段之一,其关键是对扫描图上的地图要素进行自动识别,本文针对地图模式识别中的矢量化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预测跟踪和轮廓跟踪方法对道路,居民地等要素进行了矢量化,并给出了矢量数据的压缩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定位服务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地图综合在专题内容、综合效率等方面已不能满足移动地图服务的需要。这就要求针对当前的移动环境,发展自适应地图综合方法。在系统分析当今移动环境自适应地图综合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移动环境自适应地图综合的理论基础与技术背景,提出移动环境自适应地图综合的基本思想、特征与关键问题,并以南京市湖南路商业区居民地为试验数据,实现了自适应于用户位置的居民地简化算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定位服务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地图综合在专题内容、综合效率等方面已不能满足移动地图服务的需要.这就要求针对当前的移动环境,发展自适应地图综合方法.在系统分析当今移动环境自适应地图综合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移动环境自适应地图综合的理论基础与技术背景,提出移动环境自适应地图综合的基本思想、特征与关键问题,并以南京市湖南路商业区居民地为试验数据,实现了自适应于用户位置的居民地简化算法.  相似文献   

17.
时态GIS的空间实体关联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松  唐新明  雷兵  杨平  周晓青 《测绘科学》2006,31(3):117-118,126
在自然界中大多数现实世界的实体都是动态的,地图上的公路、铁路、居民地等只是相对于一个很短的时间里是静态的,经过一个长的时间这些实体都将发生改变。本文根据不同时态地理实体的各种特征比较,将两个时态的数据进行关联,建立几何、位置和属性的变化模型,将这个动态的过程表现出来。试验表明,本文的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跨比例尺新旧居民地目标变化分析与决策树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利燕  张新长  林鸿  杨敏 《测绘学报》2018,47(3):403-412
变化分析与探测是跨比例尺地图数据更新的核心问题之一。以往研究主要关注时间维上地理实体时空演化引起的地图目标变化,甚至将地图目标变化等同于地理实体真实变化,忽略了尺度维上由地图综合导致的表达变化。本文以居民地数据为例,从表层形式和深层缘由对跨比例尺新旧地图数据间的目标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机器学习领域的决策树方法构建变化信息识别模型。该模型的目标是判别时态变化和表达变化两种类型,从而提取用于更新小比例尺地图数据的真正变化信息。结合广州市多比例尺地图数据库更新任务及实际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设计的变化探测模型可以达到90%以上的整体精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地图(包括地形图和各种专题图)中所采用的注记原则和方法,几十年来,有的方面已日臻完善、合理,而有的方面则与发展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相适应。总的说,对地图注记的不断深入研究,使之更加科学和符合实际,则显得不足。本文从地图上如何正确显示地名这一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市、镇名称在作为居民地名称和行政区划名称时所指代的地域范围截然不同的现状,讨论在保持市、镇名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对所指代的不同地域范围从通名上加以区分,以消除地图上一个市、镇名称要表示多层不同地域范围所造成的名称上的混乱现象。为此,笔者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原则。在这个基础上着重讨论市、县,镇名称及相应的政府机关驻地地名在地图上如何合理表示的问题,使地图上的此类名称注记更能体现我国的特点、符合我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20.
考虑到居民地的行政等级、位置特征、面积大小等因素对居民地选取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层析分析法的面状居民地自动选取方法。首先对影响居民地重要性的因素标准化;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这些因素构建单个居民地层次结构模型,使这些因素加以关联;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因素的权值,并综合评价地图上单个居民地要素的重要性程度;最终利用开方根模型完成居民地的选取。该方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对居民地重要性影响程度的差别,使权值分配更科学。试验证明,该方法选取的结果符合选取原则,较好地解决了居民地选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