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黔南12个测站1961 ̄1990年的资料,对黔南秋风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根据气候特点提出减灾对策,分析结果表明:黔南有一个多秋风区,一个少秋风区,一个无秋风区。秋风灾害北部早强度重,南部晚强度轻,罗甸、三都、荔波历年无秋风出现。  相似文献   

2.
李仁莉 《贵州气象》2010,34(3):25-27
通过对1954—2007年54 a湄潭县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湄潭县历年秋风天气的出现规律,并提出秋风天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3.
2002年7~8月天气2002年7~8月新疆主要天气气候特点是:7月基本承袭入夏以来低温多雨的气候特点,8月则高温少雨。两月全疆大部地区光照适宜,但受7月下旬的连续降水影响,造成北疆沿天山一带的部分地区及伊犁河谷地区遭受暴雨、洪水袭击,给当地工农业生产造成一定损失。1月平均环流及旬平均环流形势特征分析1.1100hPa月平均环流形势7月份,北半球100hPa月平均环流图上,高纬度呈1+2波型分布,极涡主体位于阿拉斯加北部极区。中纬度地区呈5波型分布,太平洋北部为超长波槽,美洲西部为超长波脊、东部为超…  相似文献   

4.
2001年7~8月新疆主要天气气候特点是:北疆大部地区前期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的趋势在7月发生转折,7月北疆低温多雨,8月则为高温多雨;而南疆7、8月仍持续前期气温偏高趋势,部分地区降水转多。两月全疆大部地区光照充足,风调雨顺,农牧业丰收有望,但受7月28日至8月1日北疆的低温连阴雨天气使棉花遭受了较重的障碍型低温冷害。月平均环流形势特征从7月份500hPa月平均环流图看,极涡强度接近常年,中高纬呈4波型分布。欧亚范围内,欧洲为平均脊且强度偏强;乌拉尔山至中亚至新疆地区为深厚的平均槽区,该槽稳定维持…  相似文献   

5.
胡菊芳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7,30(1):I0001-I0001
2006年10-12月.江西省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北少南多;日照偏少。主要气候事件有:10月全省平均气温为22.4℃,比历史同期偏高2.7℃.创历史同期新高;11月15日以后,全省出现了一段连阴雨天气.有15个站降水量创该月历年最高记录;12月频繁出现的大雾天气.对全省交通运输造成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1994年夏季陕西省天气异常,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南旱北涝灾害。本文对造成这种灾害的主要影响系统西太平洋副高进行了分析,发现1994年副高有3次明显的北跳过程.且北跳时间早,到达30°N的时间较历年提前1个月。平均脊线偏北3个纬距,平均酉伸脊点偏西9个经距,副高面积指数和强度指数为近44年来同期最大。7~8月副高脊线稳定在30°N以北形成了我省南旱北涝的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7.
1994年夏季黑龙江省连续出现了4次暴雨,灾害严重,通过对1956 ̄1994年,6 ̄8月大暴雨的统计分析,找出6 ̄8月大暴雨的活动规律,找出了暴雨的主要落区及时间分布,可为中、短期预报提供气候背景资料,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和服务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当地影响7~8月降水的主要天气特征,统计分析了历年旱涝情况,从大量因子中筛选出相关好的预报因子并建立起预报方程.经检验,预报确率达80%以上.该方法可用于当地7~8月旱涝预报。  相似文献   

9.
杨勇 《贵州气象》1997,21(6):39-40
本文通过本站要素对独山县1954~1995年4~9月出现的146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影响系统作了初步分析,得出本站暴雨预报的着眼点,发现一些对预报有启示性的特征,对县站暴雨预报有一定帮助。1独山县暴雨气候分析暴雨每年在我县约出现4次,除冬季外各月均可发生,但主要集中在5、6、7月,暴雨强度一般在50~75mm之间,强度较大的降水主要出现在6‘7两月,历年一日最大降水量为160.3mm。1/J‘时的最大降水量为59.smm,最长连续暴雨口数为3天,总雨量达271.lmm。从气候带来说,独山县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从暴雨分布来看…  相似文献   

10.
黔东南州暴雨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顾欣 《贵州气象》2002,26(2):27-30
利用黔东南州18个站39年的降水资源对>50mm的降水进行统计分析,指出了黔东南州的暴雨及暴雨天气过程出现的时间,区域分布及强度等空间分布规律,为今后了解黔东南州暴雨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11.
张飒 《山东气象》1997,17(3):50-52,60
1天气概述1997年夏季(6—8月)我省的天气气候特点是:高温酷热,8月19日以前降雨特少,干旱极其严重,8月19—20日受9711号台风影响,全省降暴雨和大暴雨,干旱解除。全省季平均气温为27.0°C,较常年偏高1.8°C。降水较少,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6、7月份降水甚少,降水量主要集中在8月中旬。降水分布由东部往西部递减(图1),全省季平均降水量为276mm,比常年同期少170.3mm(偏少38%)。鲁东南、鲁南、半岛三地区部分县市在400—590mm,即墨最多,为594mm;西部地区在20…  相似文献   

12.
利用包头市区1951—2010年历年7月气温、降水、日照、天气现象及1991—2010年历年7月自记风等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包头市区历年7月基本气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7月份是包头市区一年中最热的月份,97%年份的最高月平均气温、87%年份的最高月平均最高气温、60%的年份的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46%年份的月最多大雨以上降水日数、60%的最多月雷暴日数、40%年份的最多月降水量和冰雹日数均出现在7月份。7月中旬前后副热带高压雨带逐渐北抬至河套地区,暖湿气流强盛,开始进入主汛期,高温、降水和强对流天气明显增多,它们的到来不仅给"中运会"带来影响,还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灾难。通过总结7月份包头市区气候状况,提出重点关注和防御的重要天气过程,以此达到警示和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97年夏季(6~8月)天气气候回顾@王素卿@侯润兰¥山西省气象台1997年夏季(6~8月)天气气候回顾王素卿侯润兰(山西省气象台030006)1概况1997年夏季(6~8月)我省气温持续偏高,降水奇缺,夏伏连旱,尤其中南部地区出现了建国以来第1或第2个...  相似文献   

14.
1气候概况 青海省今年夏季气候呈现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大雨及以上天气过程出现站次和强对流天气日数较常年偏少、气温阶段性波动明显、入夏时间偏晚等特点。季总降水量东部农业区在151.5~275.3mm之间,比历年同期偏少约1~2成;环湖及祁连山地区在183.6~309.9mm之间,比历年同期偏多约1~2成;柴达木盆地东部在129.8-172.4mm之间,比历年同期偏多1~5成,其西部在13.6-55.8mm之间,比历年  相似文献   

15.
胡丽甜  谢炯光 《广东气象》2010,32(4):10-12,15
对广州市11月份气温、降水、台风、暴雨等要素和天气过程的气候背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1月广州市平均气温19.6℃,历年最低4.9℃,历年最高33.4℃,月平均降水量35.4 mm,历年最多月雨量142.7 mm;冷空气平均每月出现0.8次左右,中等强度冷空气每月出现1次左右,弱冷空气每月大约出现3~4次,没有寒潮影响;降水过程开始减少,强降水出现的概率也较少,虽然仍然有大雨和暴雨出现的可能,但机会不多,是小概率事件;59年中11月份登陆和严重影响广东省的热带气旋只有11个,是小概率事件。  相似文献   

16.
赵悦  程升壮 《贵州气象》1994,18(6):3-11
本文对1961~1991年贵州出现的40次秋风天气过程影响系统逐一进行了个例分析,讨论了贵州重秋风年和无秋风年500百帕平均环流特征,归纳出产生秋风天气5种不同的环流型,并对每种环流型的天气形势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1高温标准以日极端最高气温≥37℃为一高温日,连续3天≥37℃为一次高温天气过程。统计1952~1997年宝鸡市地面观测站资料,宝鸡最高气温是41.6℃,出现于1973年8月3日,46a中有34a出现过高温,12a无高温;高温天数共116d,高温过程9个;高温连续天数比较少,以2~3d高温为主。2高温的气候特征2.1宝鸡高温主要出现在6、7、8三个月宝鸡高温平均初日是6月17日,平均终日是7月18日,平均高温季节一个月。但是,高温最早初日和最晚终日间隔将近4个月,高温最早是5月8日(1981年)…  相似文献   

18.
陈占胜 《贵州气象》1995,19(6):21-22
暴雨是惠水地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它对工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建设影响极大;然而枯水季节,一场暴雨天气便可以缓解旱情,增加蓄水,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因此,我们对本县暴雨的气候概况、天气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为单站暴雨预报方法提供依据。上暴雨的气候分析普查1961—1990年记录资料,以日降雨量>so毫米为一次暴雨过程,查得历年从4月至11月份均有暴雨出现,其中6~8月出现频率最大,春季次之,秋季较少(表)按其出现时间最早是4月8日(1974年),战晚为11月3H(linU“),3O斗中出现水肉l)3次,L。【IJA中日放个乡山是1964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大兴安岭地区1979-2008年6个县(区)的气象资料,对大兴安岭地区大风天气发生的地理分布和月、季、年代的变化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其大风天气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从地形、地理环境条件及大气环流转换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以便更好的为大风天气的预报提供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区夏季6~8月云水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杨大生  王普才 《大气科学》2012,36(1):89-101
基于观测资料的夏季云水含量时空分布情况对于数值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以及人工影响天气试验都十分重要。本文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 分析了2006~2008年中国地区夏季月平均云水含量的垂直和区域变化特征。结果显示, 青藏高原地形以及东亚夏季风对月平均云含水量分布具有明显影响。中国中部纬度上对流层中层的月平均液态水含量比南部及北部的量值大。各月平均云液水含量垂直廓线存在两个不同高度上的峰值区, 原因可能主要是受大尺度参数的控制, 以及受到青藏高原和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平均冰水含量纬向垂直分布的高值区主要在对流层中上部。本文中所揭示的云水含量特征为天气和气候模式改进、人工影响天气及云—辐射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