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刘槐亮 《地下水》2014,(4):135-136
宁夏地处黄河流域上中游,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欠发达是基本区情。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态建设用水的快速增加,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宁夏城市和农村饮用水安全及水源地保护现状调查,分析饮用水安全和水源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原因,提出保障饮用水安全和加强水源地保护的对策:加强水源地保护管理立法与执法;建设骨干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水源地实时监测传输系统;加强对地下水超采区管理;争取水源地保护资金,落实水源保护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20,(2)
济南市莱芜区供水以地下水为主,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需求日益增长,区域地下水过量开采,形成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区,加之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造成水质轻微污染。以济南市莱芜区羊里地下水水源地为研究对象,结合水源上游及周边污染源分布、水文水质和地形地貌特征,在分析羊里水源地地下水系统及水资源特征的基础上,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 338-2018)对水源地保护区进行划分,运用经验值方法并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进行修正,保护水源地免受污染,以期为羊里地下水资源的健康长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苏新礼  张学文 《地下水》2009,31(6):110-111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水体不同程度污染,城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受到威胁,加强水源地管理及保护工作,科学制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管理对策及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最后,提出综合利用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强化管理;合理开发及配置水资源,优水优用,改善现有城市用水结构,统筹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关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河道,水库污染源控制、治理和水源涵养,保障水源供水水质等四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饮用水的重要水源。对日照市境内浅层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划分了天然矿化异常和人类活动污染物基础上。然后结合日照市地下水污染现状、农村饮用水安全和地下水源地保护,提出了地下水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1,(5)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山东省枣庄市的丁庄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基于水源地及周围监测点历年监测数据,对水源地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丁庄地下水水源长期存在总硬度和硫酸盐超标现象,总硬度和硫酸盐最高值分别可达764 mg/L和577 mg/L。超标原因主要为地质及周边煤系地层影响。针对水源地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部分水质超标的实际,枣庄市应进一步完善机制,通过各种有力措施,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确保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3)
以甘肃省近年开展地级以下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为基础,分析了甘肃省97个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对水源地管理中存在的监测机构监测能力不足,环境综合整治有待加强,水源单一,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开辟第二水源、推进水源保护区综合治理、增强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完善应急体系等对对策措施。为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的制定,水质监测能力与应急能力的提升,水源地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饮用水水源保护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事关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是维护广大群众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中央、区、州县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确保饮用水环境安全、卫生,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保障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实现农村水源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5,(6)
饮用水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而确保饮用水安全,首先必须确保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分析辽宁省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对策措施,通过开展水源地安全保障公众,建立健全水源地保护法律体系等措施,使饮用水水源地向供水城市提供更安全可靠的水源,为城市供水和社会稳定起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晓辉 《地下水》2011,(4):67-68,78
西安市现有21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供水能力达180.6万t/d,服务人口615.9万人,但水源地保护区污染严重,水质综合达标率不足90%,主要超标项目是氟化物、锰、总氮等。本文在对21处水源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以上问题的成因,针对性的提出了水源地保护的相关对策,以期为西安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保障饮用水水源...  相似文献   

10.
丛亚丽 《地下水》2022,(1):129-130
在对昌图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概况和水质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县域内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中存在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存在的乡镇地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水源地保护区划定不全面和相关配套保护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保护对策:健全水功能管理机构、改善水质状况、提高水源保护意识、加强监督性监测等非工程措施和设立标识标...  相似文献   

11.
河北保定市区现有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分别是一亩泉地下水水源地、西大洋水库地表水水源地、王快水库地表水水源地。随着城市居民对饮水安全要求的提高,水源地供水水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城区三处水源地2017年水质监测资料进行整编分析,评价水源地污染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可知:市区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均满足城市供水要求。但应进一步加强库区水资源保护,改善库区的水环境质量,保护好地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15,(6)
张家口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共5个:分别为元宝山水源地、腰站堡水源地、陶北营水源地、孤石水源地、吉家房水源地。根据水源地的供水水文地质条件,现状两处曾被污染,采取保护对策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抚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理环境、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的介绍,分析了保护区内矿泉水的赋存与形成条件、矿泉水类型和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区内矿泉水的水化学特征和资源量进行了概要评价。为进一步研究保护区内天然矿泉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免受污染及防治水源地遭受生态破坏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有效利用矿泉水资源、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春林 《地下水》2010,32(1):131-132,156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饮用水将成为城市生存环境的基础和命脉。简单介绍了榆阳区水资源基本情况与特点,分析了城市引用水源地现状及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广泛宣传、统一认识、多管齐下、统筹兼顾、加强配合、强化管理、加大投入、尽快落实四个针对水源地保护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保障饮用水安全,保护水源地健康发展,对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社会和谐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遥感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的应用研究为课题,借助遥感技术,对石头口门水库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状况,进行快速、客观的监测,从而全面了解水源地及周边的水生态安全、风险源存在及变化情况,有效的提升水源地环境管理的综合监管水平。结果表明,该区域植被覆盖度高,水土流失环境质量总体较好,面源污染以农业污染引起的水质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16.
王凤香  赵楠  宋叶静 《地下水》2024,(1):116-117+150
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关系到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以西安市长安区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为例,针对长安区缺乏水文地质及长期动态观测资料,水源保护区划分无法采用经验公式法与数值模型计算法的问题,综合实际采用经验值法进行长安区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根据划定结果提出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建议。分别针对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源地准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外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治措施,分析结果为环境管理部门开展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时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晓亮 《地下水》2014,(3):81-83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HJ/T338-2007),科学合理地划分隆尧县水源地的保护范围,划分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的范围,建立饮用水源地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居民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8.
李秀丽  韩廷印 《地下水》2013,(1):176-178
科学合理的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保障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极为重要和迫切。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着手,对大曹庄管理区的概况、现状地下水动态和开发利用等情况进行分析,用《规范》对大曹庄管理区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保护区划分。切实保护好各级保护区内的水质,对需尽快完成的工作进行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6,(4)
城市饮用水不仅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而且关系到城市工业、第三产业等生产等用水,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命脉。针对辽宁省城市饮用水水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监督管理和饮用水水源监控体系建设及饮用水水源应急预案的管理型对策。旨在为今后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科学合理划分是实现水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强化水资源管理的根本保证,是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地下水资源数量,地表、地下水资源水质,陆地水文、工程地质水文,以及水利、环保等学科内容,是一项技术性较强,涉及学科较多的技术工作。通过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涉及关键技术研究和保护区划分工作的开展,合理确定水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目标,为地表、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供水安全、生态与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