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为研究降雨观测站点间的相似性,提出了基于单场降雨类型直方图分析的降雨站点相似性比较模型。首先提取降雨时间序列中的雨量项,经过数据预处理,选择和提取单场降雨特征,并将这些特征统计量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采用基于Davies-Bouldin指数聚类有效性指数的K-means方法进行聚类,最后对聚类结果进行基于单场降雨的降雨类型直方图相似性分析。实验结果符合相关区域的站点相似性实际情况,表明该相似性模型是可靠的,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振亚  任立良  袁飞 《水文》2007,27(2):30-33
选取资水流域新宁水文站以上集水面积为研究区域,基于空间分辨率为30s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构建数字流域水系,运用新安江模型和NAM模型分别对新宁站的日径流过程进行模拟。采用确定性系数和信息熵对两个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在信息熵计算过程中,以实测流量为标准序列,计算两种日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序列残差,然后进行归一化,计算潜在信息测度和信息熵相对测度。信息熵越大表明流量计算序列与实测序列过程线在垂向上相似性强,但这并不代表确定性系数大、径流深相对误差小。  相似文献   

3.
新疆天山北坡山区流域水文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天山北坡的乌鲁木齐河、玛纳斯河和奎屯河作为典型流域,以出山口水文站多年序列水文气象实测资料作为分析样本,基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多种水文统计模型,全面分析典型流域近50年的流域水文综合特征、判断径流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深入了解天山北坡内陆河径流的多年变化过程和规律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天山北坡典型流域在近50年水文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上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集中度高;年际变化较稳定、Cv值逐步增大、多年平均径流量的距平变化幅度偏大,特别是1990年后各流域Cv值增大与径流变化增大趋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传统径流汇流模拟的时效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通用计算的径流汇流模型。模型采用纳维-斯托克斯作为基础方程。首先,文章探讨了利用通用计算进行径流汇流模拟的实现方法并设计了模拟计算流程。然后,以涪江流域中段为研究区域,将流域内25个常规站和区域站的实况降水数据为数据源,分别利用本文径流汇流模型和FloodArea模型对流域进行径流模拟,并将两种模型模拟结果与水文站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基于通用计算的径流汇流模型不仅在模拟效率上相对于FloodArea模型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且模拟结果具有更小的水位变化误差,与水文站实测水文数据具有更好拟合效果。模拟时效性和结果准确性的同时提升表明本文的径流汇流模型对暴雨洪涝预警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河流年径流量的R/S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径流过程具有分形和灰色特征。基于此,将R/S分析与灰色系统理论相结合,提出了R/S灰色预测模型以预报河流年径流量。针对黑河正义峡水文站60a(1949~2011年)的年径流量资料,首先进行R/S分析,确定径流量序列的Hurst指数H和平均循环周期T;然后在一个周期内进行年径流量灰色预测。结果表明:R/S灰色预测结果的精度明显高于直接进行灰色预测的精度。该方法拓宽了分形和灰色理论在径流过程研究的应用范围,为河流径流量的科学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开展河川径流的水源解析,构建过程描述和本构参数两方面均有较强物理性的分布式水文模型。以雅鲁藏布江为对象,利用水文分区曲线对降雨、融雪和融冰等不同水源主导的流量过程进行划分,以划分的流量过程线子集对相应水文过程参数进行分步率定,提高了水文模型参数的物理性,以此构建了雅鲁藏布江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参数集,内部多个水文站点和流域雪水当量的验证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性能。基于模型解析了2001-2015年间雅鲁藏布江的径流水源组成,降雨、融雪、融冰水源对总径流量贡献的比例分别为66%、20%和14%。本文方法对高山寒区径流的水源解析有普遍意义,结果对理解气候变化下雅鲁藏布江径流变化趋势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开展河川径流的水源解析,构建过程描述和本构参数两方面均有较强物理性的分布式水文模型。以雅鲁藏布江为对象,利用水文分区曲线对降雨、融雪和融冰等不同水源主导的流量过程进行划分,以划分的流量过程线子集对相应水文过程参数进行分步率定,提高了水文模型参数的物理性,以此构建了雅鲁藏布江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参数集,内部多个水文站点和流域雪水当量的验证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性能。基于模型解析了2001—2015年间雅鲁藏布江的径流水源组成,降雨、融雪、融冰水源对总径流量贡献的比例分别为66%、20%和14%。本文方法对高山寒区径流的水源解析有普遍意义,结果对理解气候变化下雅鲁藏布江径流变化趋势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宿强  王毓森 《地下水》2018,(5):181-182
为研究洮河流域径流预报,根据河流集合预报方法,利用红旗水文站实时监测资料,基于中国洪水预报系统开发的三水源蓄满产流、滞后演算和马斯京根模块构建全流域洪水预报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分析预测红旗水文站径流及其概率分布统计。结果表明:径流拟合过程拟合较好,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模型满足河流集合预报应用的条件,结论可为洮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汛保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黄河下游枯季径流的影响因素 ,主要为花园口水文站径流量和下游的引黄量这两个因子 ,花园口水文站径流量和下游的引黄量可作为输入层中的影响因子 ,下游利津站的流量作为输出层。应用多层前向人工神经网络理论 ,构造四套枯季径流实时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 ,使用花园口—利津水文站 2 6年的完整序列测流资料训练和检验网络并用于预测  相似文献   

10.
管耀宗  张继国  朱永忠 《水文》2015,35(5):11-14
充分挖掘降雨变量语法信息,利用基于差异序列信息熵测度理论的遗传算法聚类分析方法,对淮河流域蚌埠站以上区域99个雨量站进行了分区研究。根据各子区域内雨量站降雨序列差异测度得到最优分区,从而使得降雨信息在区域内具有较大的同质性。最后,以插值精度为标准,将不分区的情况为参照对象,对2、4、8三种分区结果进行校验,结果显示,相对于不分区,分区明显提升了降雨插值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设计水文条件是流域水环境容量分析的重要前提,然而在一些小流域,水文站点相对较少,给设计水文条件计算带来一定难度。本文采用区域化方法,以袁河流域为例,根据其现有的水文站及其毗邻锦江流域水文站的水文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函数建立了设计流量和集水面积的关系,采用幂指函数Y=aQb分别建立了流量与流速、平均水深及河宽的关系。根据建立的模型对袁河流域各控制断面的设计流量、设计流速、平均水深及河宽进行了计算,从而为水文站较少流域设计水文条件的计算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三水、马口水文站1959~2004水文年实测流量资料的月均序列,应用经验模式分解(EMD)方法分析三水站分流比水文年序列的周期变化及趋势变化,应用启发式分割算法(BG)识别变异点,并采用R/S分析方法探讨分流比变化的持续性特征,结果表明:近46年来,三水站分流比序列具有3.2a、6.6a、15.3a、30.7a的波动周期,表现出复杂的多时间尺度性;三水站分流比的变化趋势是显著增加.增加速率为0.0022/a,并在1992年发生了突变,且为均值向上跳跃;该序列具有非常强的状态持续性,存在长期记忆性,未来仍将呈显著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3.
环境变化改变了河流水文情势,影响了河流的生态系统健康,亟需开展变化环境下河流水文健康演变定量归因方法研究。选取北方半干旱地区老哈河流域为研究区,依据流域内3个水文站、17个雨量站和6个气象站1964—2016年数据,基于可变下渗容量模型还原河流的天然流量序列;采用概率密度法计算河流生态流量,基于生态流量阈值推求河流水文健康等级;基于"观测-模拟"对比分析法,定量分离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健康情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是甸子和太平庄子流域自1980年以来河流水文健康情势退化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分别为86.9%和87.9%;大面积农业灌溉用水引起地表径流下降以及水利工程改变天然水文情势,影响了河流水文健康情势;90年代降水量较为充沛,研究流域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较小,河流水文健康等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综合生态流量阈值和"观测-模拟"对比分析方法可定量识别河流水文健康情势演变原因,为适应环境变化的河流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Research on large northern rivers suggests that as permafrost thaws, deeper groundwater flowpaths become active, resulting in greater baseflow, increased concentrations of weathering ions and reduced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in the streamflow. In contrast, at the headwater-catchment scale, where understanding of groundwater/surface-water interactions is develope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climate and hydrology result in complex hydrological and chemical responses to change.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4-year runoff investigation in an alpine discontinuous permafrost environment in Yukon, Canada, using stable isotopes, major dissolved ions and hydrometric data, to provide enhanced insight into the inter-annual-variability runoff-generation processes. Stable isotope results suggest that pre-event (old) water stored within the catchment dominates the snowmelt hydrograph, and dissolved ion results reveal that groundwater pathways occur predominantly in the near-surface during freshet.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varies inter-annually, reflecting changing melt patterns, whereas weathering ions generated from deeper flowpaths become diluted. The total snow-water equivalent does not have a major influence on the fraction of snowmelt water reaching the stream or the runoff ratio. Results from multiple years highlight the considerable variability over short time scales, limiting our ability to detect climate-change influences on groundwater at the headwater scale.  相似文献   

16.
参数区域化方法是解决资料缺乏地区水文模拟和预报的有效手段,主要包括回归法、空间邻近法和属性相似法三类方法,可将有资料流域的水文模型参数移用到资料缺乏流域。首先回顾了区域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并分析了三类主要区域化方法的适用性。从流域特征因子、水文模型及参数、不确定性探讨三个方面综述了区域化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发现,当前区域化方法缺乏完善的理论基础,流域特征因子选择存在主观性,水文模型及参数的适用性方面研究不足。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1)多维度适用性比较;(2)水文过程和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3)参数的尺度问题;(4)参数区域化的不确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360年径流量的重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在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所建立的树轮年表,重建了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360年上年7月~当年3月的平均径流量。校准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670,交叉检验的误差缩减值达0.366。在重建的360年径流量的变化中,有4个偏丰期和3个偏枯期,第2,3两个偏丰期与乌鲁木齐河河源1号冰川的两次冰进期相对应。对重建径流量的丰枯频率分析发现,平水年份出现最多,偏枯水年份多于偏丰水年份约5.8%,特枯水年没有出现,特丰水年出现6次,约占1.7%。这表明360年来径流量变化基本上稳定。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对江河流量变化趋势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气候变化对基于自然稳定气候假定的流量变化趋势的检测和水资源评价方法提出了挑战。在流量变化趋势的检测中分离出气候变化的影响,不仅对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设计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有助于了解气候变化以何种方式、在何时、何地、已经或尚未对水文循环产生影响,对改进气候模型的模拟与预测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统计方法是检验流量变化趋势显著性的有效工具。直接用气候模型模拟和预测未来径流变化的可靠性取决于模型对当代降水模拟的可信度。多个气候模型集合分析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模型对降水、径流模拟的不确定性。近年发展起来的多个气候模型集合分析与统计显著性检验技术结合的方法,有可能模拟并预测出气候强迫导致大尺度径流空间分布的变化。随着气候模型尤其是陆—气耦合的区域气候模型对降水模拟的改进,可以预见径流变化的检测、归因和预测的趋同化模拟已为期不远。将温室气体外强迫导致的水文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因子引入到水资源评价中,对于水资源管理经济与生态评估,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将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变革。   相似文献   

19.
Droughts are complex natural hazards that, to a varying degree, affect some parts of the world every year. The range of drought impacts is related to drought occurring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hydrological cycle and usually different types of droughts such as meteorological, agricultural, hydr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al are the most distinguished types. Hydrological drought includes streamflow and groundwater droughts. In this paper, streamflow drought was analyzed using the method of truncation level (at 70 % level) by daily discharges at 54 stations in southwestern Iran. Frequency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for annual maximum series of drought deficit volume and duration. 35 factors such as physiographic, climatic, geologic and vegetation were studied to carry out the regional analysis. According to conclusions of factor analysis, the six most effective factors include watershed area, the sum rain from December to February, the percentage of area with NDVI <0.1, the percentage of convex area, drainage density and the minimum of watershed elevation, explained 89.2 % of variance. The homogenous regions were determined by cluster analysis and discriminate function analysis. The suitable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models were ascertained and evaluated for hydrological drought deficit volume with 2 years return period. The significance level of models was 0.01. The conclusion showed that the watershed area is the most effective factor that has a high correlation with drought deficit volume. Moreover, drought duration was not a suitable index for region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