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震预警站点正常运行是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快速高效产出的基础,山西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站网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近一年,地震监测中心站在站网运维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相关经验。通过梳理运城地震监测中心站在预警站网试运行以来遇到的部分典型故障及波形异常现象,总结分析处理应对的方法,为提高预警站网的运行率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2.
选取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与阿古拉地震监测站分别记录的2019年2月1日至2021年2月1日418个地震事件,对2个台站所测定的地震震级分别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正式目录震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震级平均偏差为0.178,标准差为±0.312;阿古拉地震监测站震级平均偏差为0.194,标准差为±0.387...  相似文献   

3.
地震预警系统运维是基层运维工作者的核心工作,对基层运维人员知识储备有很高的要求,也对技能和经验判断有较高的需求。文章结合天水地震监测中心站全年的现场运维情况,梳理出波形异常、电路故障、通讯故障、设备故障等常见问题,并对各类故障的形成原因进行剖析,总结同类问题的处理方法,为地震预警系统运维工作积累经验,也为地震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山西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建成近15年,覆盖全省11个市级地震部门和全部地震监测中心站,在地震应急、地震演练和召开各类会议中得到广泛应用。从2007年至今,该系统的发展经历初始阶段、规范发展阶段、成熟完善阶段和云视频阶段。本文主要阐述该系统的节点建设、组网模式、运行情况等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与总结得出如何用好视频会议系统,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5.
选取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与阿古拉地震监测站分别记录的2019年2月1日至2021年2月1日418个地震事件,对2个台站所测定的地震震级分别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正式目录震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震级平均偏差为 0.178,标准差为±0.312;阿古拉地震监测站震级平均偏差为0.194,标准差为±0.387。MS(CIF)MS(AGL)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38,表明二者震级偏差间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另,统计分析了2个台站震级偏差与震级、震中距、方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2022年5月2日山东青州发生ML4.1地震,潍坊地震监测中心站昌邑青山深井综合观测仪钻孔分量应变、垂直摆、孔隙压力和静水位观测,于2022年4月25日均出现趋势异常变化。为明确异常性质,山东省地震局对该仪器工作状态及周边环境开展多次现场核实工作,通过对历史观测资料、周边区域观测资料、历史地震数据以及模拟抽水干扰影响的分析,认为昌邑青山深井综合观测仪出现的同步趋势变化非地震前兆异常,受干旱及农田灌溉水井抽水的影响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云南漾濞64级地震后川滇地块及其周缘的地震活动性进行初步探讨,选取东经95°~110°和北纬20°~42°区域的M≥30地震,应用全国测震学科搭建的网络地震分析会商技术系统中“地震空区”扫描自动识别产出《地震空区扫描报告》(2021年6月6日),对研判川滇地块及其周缘地震活动的危险性和攀枝花地震监测中心站流体水温、流量观测数据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根据研究结论推断川滇地块具有发生60级以上地震的背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17年5月土壤气CO2,Rn和Hg的野外流动测量以及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土壤气监测站Rn的连续监测,利用残差法和地震指数KS方法对黄庄—高丽营断裂南北段的活动差异和区域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首都圈地区其它断裂相比,黄庄—高丽营断裂是首都圈地区活动性相对较强的活动断裂,断裂北段的土壤气体浓度和通量较南段更高,且北段上盘的CO2和Rn浓度明显高于下盘,指示断裂北段具有更强的活动性。对土壤气连续监测站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监测站的Rn浓度与气温、土壤温度和气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2021年3月25日北京顺义ML3.0地震前6天,监测站记录到Rn浓度出现异常升高,增加了一倍,且震后异常持续了一个月。顺义ML3.0地震前后Rn浓度的异常变化表明监测站的土壤气Rn浓度对KS>0.1的地震有很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9.
选取2022年以来乌兰浩特地震监测中心站记录的非天然地震事件和地震数据,基于发震时刻、P波初动方向、振幅衰减特性、AS/AP(振幅比)、频谱特性等,对非天然地震事件特征及识别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非天然地震事件具有发生时间规律明显、P波初动向上识别率高、振幅衰减快、AS/AP比值偏小、低频特性明显等特征。此研究结果可作为地震台站识别非天然地震事件和地震的有效判据。  相似文献   

10.
大同地震监测中心站配备2套GM4-XL磁通门磁力仪进行地磁观测,探头置于同一地下地磁房。自2017年以来,2套仪器每年夏秋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数据漂移现象。从数据连续率、完整率及台站背景噪声、数据预处理等角度,对2017年以来观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价。通过与山西省其他台站地磁数据进行差值检测,结合地磁房附近地质条件、地下地磁室及观测墩建设、降雨等因素,分析认为,大同地震监测中心站地磁观测数据漂移的原因在于,夏秋季降雨致土层渗水,玻璃钢罩密封性较差,探头室地面积水,造成观测墩基不稳,使得置于观测墩上的仪器探头水平状态改变,进而引起观测数据发生漂移。  相似文献   

11.
目前,山西地震台站运维方式基本以现场运维为主,缺乏远程监测及控制手段。该研究依托成熟的物联网产品,并将其引入地震监测台站,通过手机APP和电脑监控程序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地震台站专业仪器的远程监控和远程控制等功能,最大限度降低地震台站的维护成本。从技术上有力推进"有人看护、无人值守、远程维护、多维产出"的地震台站运维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提升青藏高原地震监测能力,中国地震局在青海、西藏和新疆3个地区建设地震台站。为确保高质量产出地震数据,以青海地区新增16个地震台站为例,围绕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基于数据连续率、台基噪声水平和事件波形记录质量,对地震观测数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发现:青海地区新增地震台站观测环境较好,总体运行稳定,数据连续率较高,适合进行宽频带数字地震观测;地震台站空间分布更加均匀,青海省中西部地区理论地震监测能力从约MS 4.5提升到MS 2.0,地震监测能力提升。本项工作的开展,为我国青藏高原地震监测能力提升提供了业务化支撑。  相似文献   

13.
对黑龙江省直属地震台站运行维护进行实际测算,编制了《黑龙江省地震台站测震系统运行维护定额体系与框架》,解决了黑龙江省地震台站测震系统运行维护定额缺乏的问题。编制过程中,充分分析台站运行维护系统工作内容、定额编制的方法和结果。为使地震台站测震监测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做到安全可靠、切实可行、经济合理,采用统计分析法、估算法和测算修订法科学地分析了定额标准体系,并对定额标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分布着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和渠江等8大水系。由于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等流域的水电站基本处于高海拔、高地震烈度、高边坡和地质条件复杂的高山峡谷中,据相关法律法规,有必要加强水电站地震监测。经30多年的努力,8大水系共计16个电站建成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并投入运行,其余56座电站的地震监测工作推进较缓,文中对四川省主要水系流域地震监测情况予以详细阐述,希望为地震监测工作推进缓慢的流域提供参考,促进地震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地震台站是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基础,随着地震部门“国家地震速报与烈度预警工程”的实施,地震台站数量急剧增加,使得地震台站运维工作面临挑战。为此,本文使用ASP.net技术开发了陕西省地震台网运维故障管理信息化系统,该系统可对地震台站发生的故障进行信息化管理。该系统具备故障诊断、故障挂单、故障查询、故障完成等全流程信息化故障管理功能,还具备故障数据收集、导出、统计分析、企业微信通知、台站地图导航等多项功能,解决了台站发生故障后无标准化处置流程、资料均为纸质化、维修记录不全、管理不精准等问题。该系统可与陕西省地震局已开发的软件良好对接与使用,满足了陕西省地震台网管理工作的需要,大幅提高了运维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台站信息化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选取上海测震台网13个地震台站及周边省市地震台2008-2019年记录的171个地震,计算各地震台及上海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并模拟增加新的地震台站后台网监测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①地表基岩台的监测能力较深井台强,且受噪声和地铁影响,市区深井台监测能力较低;②整体上,台站密布的松江和青浦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较强,最小完整性震级为ML 0.7。台站稀疏的浦东、奉贤、崇明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较弱,最小完整性震级为ML 1.3;③若在上海南部增设奉贤海湾台,可整体提高上海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
雅砻江数字水库地震台网技术系统按照流域化建设和运行模式,以科学合理的测震台站布设、多样化及时通信组网方式和现代化台网中心,构成一个台站流域化布局、地震数据传输通信方式多元化、监测成果实时共享的水库地震监测系统,为工程安全监测和区域防震减灾及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准确详实的基础资料,并为同类工程及大规模水库地震台网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地震台站数字化观测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大部分地震台站都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地震观测的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对地震台站的运行环境和技术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在地震台站多年的工作积累和台站管理经验,对地震台数字化观测系统运行与维护的目标、基本要求作了说明,并提出了地震台数字化观测系统运行和维护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改进地震台站运行质量,通过基于Python的多个模块的应用,实现测震台站通信状态的自动监视与监视结果的快速发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改进地震台站运行质量,通过基于Python的多个模块的应用,实现测震台站通信状态的自动监视与监视结果的快速发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