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者从《新疆巡抚饶应祺稿本文献集成》里,发现了14件新疆地方官上报地震灾情的电报,发报时间为光绪二十四年五月至二十八年九月。本文全文录出了这批电报的内容,简要说明了它们的地震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Stav.  GN 《世界地震译丛》1997,(1):54-57
根据有关电报前后的选定地区的地震学资料,我们重新检查了所有能得到的VAN电报,发现1981年-1985年期间VAN电极与地震的相关性是随机的。任何震级的地震,从非常短距离极低阈值,到大距离中的震级,甚至远震,被VAN用“表面上的”SES关联起来,这一关联是基于任何地方发生一次地震和通常基于VAN研究者之间用以交换的电报。  相似文献   

3.
本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将国内外地震台站的地震电报数据直接传送到机器的磁盘上建立起地震电报数据文件并将地震电报数据文件检索和排列或地震报告中所要求的地震数据形式建成地震数据文件。结束我国多年来地震电报数据传输在55型电传机上,输出地震电报数据,然后分析处理这些地震数据。再经手工将电报原始数据通过纸带(108乙机)或键盘上(860  相似文献   

4.
新疆在连续3年没有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背景下,2008年分别发生3月21日于田7.3级、10月5日乌恰6.9级以及2次5级地震.为了正确把握未来几年新疆地震活动状态和震情发展趋势,针对新疆境内6.7级以上强震活动的非均一性和新疆地震成组性活动特征进行了探讨分析,结合乌恰6.9级地震较深入分析了乌恰及周围地区地震活动的层次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乌恰6.9级地震发生后的未来几年新疆大区域范围处于7级左右地震的相对平静时段,未来2年或3年新疆仍处在6级地震成组活跃时段中,乌恰6.9级地震的发生预示着乌恰及周围地区将进入新一轮的中强震活跃时段.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2003-2009年新疆及其周边88次中强震震源机制解及其分布特征,并结合同期地震活动特点与区域应力场进行了讨论.认为:这一期间新疆主要受NNW向水平挤压应力制约,与1990-2002年新疆主压应力P轴NNE向分布有一定差异;中强震震源断层具有多样性,显示出新疆构造运动的复杂性;主压应力P轴仰角的变化与新疆地震活动的强弱交替相关;研究时段内不同强度的地震空间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层次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新疆地下流体数字化改造项目中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秋龙 《内陆地震》2009,23(2):160-165
新疆地下流体数字化改造只对温泉、库尔勒和乌什3个观测站进行了改造.这3个观测站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相差很大,各有特色,在改造中没有统一的模式,而是根据各自的特点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观测室与水井分离、用水位仪观测流量、扩频微波传输和同孔多项综合观测等措施进行了改造.实践表明这些措施的技术和方法在地下流体台网建设中有较大的参考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环境变化记录和考古发现,以及稳定同位素资料,我们对新疆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其对新疆农牧业格局形成的影响和时间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和气候变化过程导致新疆人口的主体分布在山麓绿洲地带.天山地带晚全新世的湿润程度增加,草原和绿洲面积扩展,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环境基础.距今3000年左右,新疆的农牧业格局基本形成,在南疆是以粟黍-小麦/大麦-畜牧为特征的混合经济,在北疆以游牧经济为主.新疆人口分布的空间聚集现象肇始于距今4000年,距今3000年已经非常明显,小麦/大麦-粟黍-畜牧为特征的混合经济是形成这一特征的直接动力.地理环境的差异,在历史上形成了新疆南重北轻的局面,主要的经济政治中心大都在南疆.到清末以来,随着近代技术和交通的发展,这一局面才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8.
周铁钢  胡昕  余长霞 《地震学报》2008,30(3):315-320
介绍了一种适宜新疆民居建设的新型绿色生土建筑. 房屋模型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单层石膏-土坯墙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文中对该结构的构造特点、工程实践也作了简要叙述,说明该结构形式在我国干旱少雨地区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前言     
"新疆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建设项目是我国"十五"期间"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重点工程项目的一部分,由新疆数字前兆台网、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动台网、乌鲁木齐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地震信息服务系统6个子项目组成.该项目自2002~2003年开始初步设计和勘选,2004~2005年铺开建设,2006年进行仪器安装调试,2007年全面进入试运行和分项验收阶段,从项目立项到通过验收,历时6年,建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地震观测台站和相关技术系统,部分功能指标优于设计要求,并有所创新.项目的完成,标志着新疆地震观测科学、地震预测研究、抗震救灾指挥和地震信息服务等进入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对新疆防震减灾工作的深入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希腊地电场监测项目的负责人说,从事该监测项目的雅典大学的科学家们对克法利尼亚岛1988年5月22日发生的地震做出了预报。80年代初研究出该地震预报方法的物理学家瓦罗特索斯(Panayotis Varotsos)教授说,这是用该方法在一周内做出的第二次确实准确的预报”。瓦罗特索斯在会见美联社记者时说:“昨天晚上,我们向部长联合地震委员会(Co-Ministerial Committee on Earthquakes)发出了电报,在电报中我们预报了今天的地震的时空强”。  相似文献   

11.
王琼  王海涛 《地震》2009,29(2):88-97
该文基于1950年以来新疆周边强震与境内中强地震活动的统计分析结果, 解算了1976—2007年新疆周边强震活跃、 境内相对平静时段, 周边3组强震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 并结合其后3年新疆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特征, 分析探讨了周边强震活动对境内地震活动的影响作用。 结果表明, 新疆周边这3组强震活动对新疆境内具有一定程度的减震作用。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rge earthquakes surrounding Xinjiang and moderate earthquakes within Xinjiang since 1950, this article calculates the Coulomb failure stress change produced by the three groups of large earthquakes surrounding Xinjiang during the large earthquake active period outside Xinjiang and the quiet period inside Xinjiang from 1976 to 2007, and analyzes Xinjiang's moderate earthquake activity features in the three years after the large earthquakes surrounding Xinjiang.It then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large earthquake activity surrounding Xinjiang on seismic activity within Xinjiang.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rge earthquake activity surrounding Xinjiang may to a certain extent slow down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moderate earthquakes in Xinjiang.  相似文献   

13.
1991~2002年新疆中强震震源机制解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高国英  温和平  聂晓红 《地震》2005,25(1):81-87
系统给出了1991~2002年新疆44次中强震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结果认为:这一时段新疆主要受NNE向水平挤压应力制约,但还存在较为明显的NW向应力分布,此结果与新疆近SN向的背景应力场有一些差异。近期中强震震源断层具有多样性,表明新疆构造运动的复杂性;不同时期主压应力P轴仰角的变化,与新疆地震活动的强弱交替相关,显示出区域应力场的增强和恢复过程。多种分析结果表明,自1995年开始新疆区域应力场状态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地区每年地震应急5—7次,人工编辑震情简报的传统工作模式已无法满足地震应急工作的时效性要求。以Delphi XE为平台,开发新疆震情简报自动生成软件,实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震情简报从人工编辑转为自动生成,对提高新疆地震应急工作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疆北部汛期降水年际和年代际异常的环流特征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北部汛期(7~8月)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针对年代际、除去年代际后年际和不同年代际背景下年际变化三种时间尺度,利用NEC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相应的大气环流.结果表明,三种时间尺度降水变化的物理机制不同,年代际背景非常重要.新疆北部汛期降水异常时,欧亚中高纬环流系统具有相当正压结构的显著异常.从气候角度和年代际大气环流变化,提出新疆年代际增湿存在索马里越赤道急流到新疆的三段式水汽接力输送方式,索马里急流和热带印度洋是中亚和新疆的重要水汽补充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新疆北部降水的气候分布特片及其对ENSO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分析研究了新疆北部地区近50年(1951-2000年)全年各月降水的气候分布特征和各季降水的年际变化规律,重点揭示了北疆多雨季节(4-7月)及其各月降水量对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SST和南方涛动指数SOI的显著响应关系,并用前期SST和SOI作为预报因子,建立了北疆地区雨季水量的预报方程。该方程可用于北疆地区雨季降水量的长期预报。  相似文献   

17.
新疆和田小孔径地震台阵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天山 《内陆地震》2009,23(2):166-173
从地震台阵的布局设计、技术思路、工程建设、数据传输和台阵监测能力等方面介绍了新疆和田小孔径地震台阵的建设情况.建成后的小孔径台阵填补了新疆地震监测台网无地震台阵的空白,提高了新疆台网对南部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地区、阿尔金山及藏北等台网布局"盲区"的地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地磁场变化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新疆两个地磁台1985~2007年的地磁观测资料,对该地区地磁场的长期变,短期变活动规律进行了总结分析。这对进一步认识新疆地磁场各要素的变化规律及特征,对了解新疆地区地磁场各分量的变化规律和特征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1∶500 000地质图的基础上,参考了1∶2 000 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构造图和1∶4 000 000中国活动构造图,系统收集了近10年来的活动构造、新构造、地球物理、地震活动、盆地区第四系等厚线和GPS形变观测等资料的基础上,经综合分析研究编制新版1∶1 000 000新疆地震构造图.该图共含括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断层200余条,这些构造多经过ETM等影像资料的精确校对核实,其展布和几何特征与实际情况更为吻合.该图的编制,对新疆地区的地震烈度区划、震害预测预防、城乡建设、经济规划和地震应急等具有较重要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利用新疆和田地震台阵数据,应用宽频F-K分析方法,结合新疆数字地震台网部分台站数据,通过震相到时、方位角和慢度的线形化反演地震定位方法对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3级地震及2008年3月21日~2008年8月31日ML≥4.0的余震序列中119次地震进行重新定位,重新定位结果与新疆区域地震台网定位结果有明显差异。重新定位结果表明,于田7.3级地震序列呈近NS向条带分布,与野外考察发现地表破裂带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地震台阵结合部分区域地震台网数据,可以对台网相对稀疏地区的地震进行较为精确的定位,可为基础研究和震情趋势判定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