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利用多渠道收集到的地震灾害资料,对2021年全球地震活动及地震灾害进行了整理,绘制了21世纪前20年全球灾害地震频度与伤亡情况变化曲线及2021年灾害地震分布图,汇总了造成人员伤亡的地震信息及灾害情况,对重大地震灾害做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2021年全球地震灾害的主要特征。与往年地震情况相比,2021年全球地震活动性较强,尤其8级以上强震发生频次大幅增加;2021年地震灾害造成的伤亡有所增加,且灾害地震呈现频度高、伤亡集中、次生灾害频发等特征。针对地震频度高、伤亡原因突出的情况,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及建议, 强调未来地震防御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利用多方收集到的地震灾害资料,对2019年全球地震活动性及地震灾害进行了整理,绘制了全球灾害地震分布图,描述了造成人员伤亡的地震信息及灾害情况,对重大地震灾害事件进行了详细描述与分析,并总结了2019年地震灾害的主要特征。2019年全球地震与往年相比,其活动性较弱,且强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2019年地震灾害造成的伤亡较小、但灾害呈现频度高、范围广等特征,针对此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及建议,强调了未来的地震监测防御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7年全球地震灾害资料,总结了2017年全球地震灾害数据,对当年主要地震灾害进行了描述,并对当年重大灾害地震事件的灾害损失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当年震级相当的几次地震,可以发现设防建筑在地震中受损较小,能够有效地减少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而非设防建筑则会在地震中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根据近三年以来全球5.0级以上地震数据,以季度为单位进行统计分析,汇总不同季度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损失情况。重点对2023年7—9月发生的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5.0级以上地震开展数据搜集、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通过对重大地震灾害及其伤亡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和总结近三年来同季度地震灾害活动情况,提出地震灾害应急避险及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2015年全球地震灾害概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15年全球地震灾害资料,总结了2015年全球地震灾害数据,对本年度的主要地震灾害进行了描述,分析了本年度重大灾害地震的灾害损失特征。地震造成古迹损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对比本年度震级最大两次地震人员伤亡差异的原因,发现抗震设防建筑和民众较强的防灾避灾意识,能够在地震中有效地减少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6.
对全球2020年以来发生的5.0级以上地震活动进行统计,以季度为周期并通过多渠道收集地震灾害相关信息资料。重点对2023年1—3月发生的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的5.0级以上地震进行数据搜集、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对典型地震的地震灾害及其影响进行了概括和阐述,总结了2023年第一季度地震灾害活动情况主要特征,分析了全球地震活动和人员伤亡特点,强调日常抗震设防和培养应急避险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统计分析2020年中国5.0级以上地震目录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地震灾害损失评估资料,总结2020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情况和主要特点。总体全年地震灾害程度较轻,但小震致灾致亡的现象突出。将1991—2020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相应数据和特性进行比较,得到中国大陆致灾地震频次、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地震灾害损失影响因素反映了不同地区影响地震造成破坏的差异,影响地震灾害损失的因素众多,在确定地震震级、发震时间及地震烈度后,不同区域的不同特征都是造成地震伤亡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人口分布、经济水平、房屋建筑、交通情况及气候信息等五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空间分析。通过对地震主要灾害损失影响因素进行阐述,以便更好的进行地震应急处置,大幅减少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相关新闻报道及EM-DAT (OFDA/CRED)国际灾害数据库等不同信息源给出的数据,提取全球2020年地震灾害的相关信息,对2020年国外地震活动情况进行汇总,并对主要受灾国家的地震灾害及其影响和国外地震灾害损失特点进行概括与阐述,为后续国际地震动态分析、地震灾害研究、应急救援探索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以季度为周期通过多渠道收集地震灾害相关信息资料,对全球2020年以来发生的5.0级以上地震活动进行统计,重点对2023年4—6月发生的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的5.0级以上地震进行数据搜集、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对典型地震的地震灾害及其影响进行概括和阐述,总结2023年第二季度地震灾害活动主要特征,分析了全球地震活动和人员伤亡特点,强调日常抗震设防和培养应急避险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2020年以来全球5.0级以上地震数据为基础,按季度进行统计分析,重点对2023年10-12月发生的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典型地震开展数据分析整理归纳,对地震造成的灾害及其影响进行分析汇总,分析地震活动特点,进一步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12.
《震灾防御技术》2022,17(4):674-681
本文根据芦山6.1级地震及泸县6.0级地震现场调查资料,对比分析2次地震伤亡人员的空间分布及伤亡原因,得出避震不当是造成2次地震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芦山6.1级地震重伤及遇难人员多集中在Ⅶ度区,多数因次生地质灾害躲避不当致伤;泸县6.0级地震伤亡人员数量与地震烈度呈现正相关性,重伤及遇难人员均因房屋及其附属构件震损致伤。根据分析结果,从科普宣传、房屋及其附属构件抗震设防、次生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提出建议,为当地防震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21年、2022年中国5.0级及以上地震目录,结合应急管理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的地震灾害评估报告和相关资料,对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情况、主要地震灾害事件及其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此外,按省份总结了各省地震灾害事件及地震灾害特点。其中,云南省中强震多、强震少,震区房屋抗震能力较高,人员伤亡较小; 四川省中强震少、强震多,次生灾害较为发育,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青海省虽然震级高、破坏性强、致灾范围广,但震区地广人稀,房屋抗震设防等级较高,人员伤亡少。最后,结合历史震害统计数据,分析对比近2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致灾特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90—2020年地震灾害损失(包括经济损失、人员死亡和人员受伤)数据,分析了过去30年中国大陆地区地震灾害损失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常规标准化方法分析了1990—2019年我国大陆地区地震灾害经济损失的时间分布,认为地震灾害在过去30年间逐渐由人身安全威胁向经济财产威胁转变。通过整理分析2011—2020年各省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四川、云南、甘肃的抗震设防工作,提升其抵御灾害地震风险的能力;在中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应尤其关注地震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受伤情况。通过各省的提取地形坡度因素,采用地统计方法定量计算地震损失与地形坡度因素间的空间相关性系数,认为在以自然条件为基础分析地震灾害的过程中,因震致死与地形的空间相关性不如经济损失和因震致伤高,结合过去30年地震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得出因震致死和因震致伤总体保持平稳,但经济损失急剧增长,且增长趋势越来越显著,这主要是由经济发展等社会人文因素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