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文媛  杜尧东  刘尉  庞古乾 《广东气象》2021,43(1):封2-封3
2020年11-12月,广东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正常,有2次明显的冷空气过程,气象干旱持续发展.冷宅气天气对交通、电力等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2021年9-10月,广东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正常.9月晴热少雨,有两次大范围高温过程,气象干旱持续发展.10月有两个台风严重影响广东省,带来明显降水;有3次冷空气过程.台风及冷空气天气对农业、民生等造成一定影响,但国庆中秋期间晴好的天气带旺了周边旅游.  相似文献   

3.
2021年11-12月广东省气温偏高、降水持平、日照偏多.共有5次降水过程、1个台风影响、6次冷空气过程和阶段性气象干旱.冷空气、降水、气象干旱对农业、民生、电力等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饶方成  张柳红  杜尧东  庞古乾 《广东气象》2021,43(2):F0002-F0002,F0003
2021年1—2月,广东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多,有3次降水过程,冷空气和低能见度天气频繁,气象干旱波动发展。1月上旬冷空气过程对农业、民生、交通、电力影响大,但春节期间天气温暖和煦,旅游市场火爆。  相似文献   

5.
根据云南降水和蒸发的气候特征,剔除区域内降水多、蒸发小的站点,用剩余101个站1961-2012年的气象资料研究云南区域极端气象干旱标准。分析表明,云南气温与蒸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用气温作为蒸发变化的表征量。进而提出了用修正的降水气温均一化指数I_S作为云南气象干旱指数。利用滑动3个月的I_S指数序列和I_S累加强度作为指标,检测出云南1961-2012年的十次极端气象干旱事件为1962/1963年、1968/1969年、1978/1979年、1980年、1983年、1987年、1992年、2003年、2009/2010年、2011/2012年的干旱过程。对这10次干旱过程分析及其与相关文献的对比表明,将这10次干旱过程作为云南极端气象干旱事件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1961—2019年长江中下游区域性干旱过程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识别区域性干旱过程,评估其强度是开展精准监测、评估干旱影响业务的基础.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502个国家级气象站1961—2019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以及1971—2019年干旱受灾面积,运用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及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方法,识别出长江中下游地区126次区域性干旱过程,干旱过程的次数随着持续天数增多呈...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冬小麦拔节-抽穗期干旱天气指数保险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曹雯  成林  杨太明  许莹 《气象》2019,45(2):274-281
利用1971—2014年河南103个台站地面气象逐日观测资料和冬小麦产量资料,选择对产量有明显影响的拔节-抽穗期干旱作为天气指数保险设计的气象灾害类型,分析了河南冬小麦拔节-抽穂期干旱发生基本规律,并开展干旱风险评估。定义降水负距平百分率作为冬小麦干旱天气指数,并利用173组典型灾害样本建立了冬小麦拔节-抽穗期干旱天气指数与减产率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初步设计了冬小麦干旱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并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对天气指数产品费率进行修订。结果表明,河南冬小麦干旱程度总体由西南向东北增强;拔节-抽穂期,豫北地区的干旱风险最高;其次是豫西北、豫东和豫中;豫西南和豫南的风险相对较低;基于天气指数模型和历史赔付状况分析,将降水负距平百分率60%作为触发值,并确定了不同干旱天气指数等级的赔付标准;基于干旱风险评估结果修订后的河南各地区的天气指数保险费率在9. 2%~11. 2%,单位面积保费在29. 8~36. 3元·亩~(-1)。  相似文献   

8.
“畜牧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一书,由新疆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邓子风主编,气象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畜牧气象灾害的研究成果和牧区广大气象工作者的丰富工作经验.内容包括:新疆自然地理、气候、畜牧业概况、积雪、寒潮、大风、降水、高温、低温干旱等天气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预报方法,畜牧气象灾害的类型、指标、成灾原  相似文献   

9.
<正>2009年全疆年平均气温偏高,但北疆5-9月持续偏低;南疆降水偏少,北疆和天山山区略多;年内天气过程频繁,大范围的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偏少,局地强对流天气多、强度大、灾害重。年度内出现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寒潮、局地强冰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水热条件下干旱实时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何永坤  王勇 《气象》2006,32(8):102-106
从干旱实时监测气象服务的需要出发,研究并提出了考虑近期降水、土壤底墒(前期降水)和气温三种要素,利用实时天气资料来计算干旱指数的方案,即重庆市干旱动态监测指数。该指数考虑了造成干旱的三个主要原因:降水持续偏少、日最高气温高、前期降水少。利用该指数,建立干旱实时监测业务系统,对2004年重庆市盛夏发生的干旱进行了逐日跟踪动态监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我区春季天气多变,特别是大风、强降温和大降水、冰雹等,对农牧业生产影响很大.为了提高春季重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做好气象服务工作,我们利用1961-1986年春季(3-5月)共26年的天气图和本地气象资料,进一步统计分析了阿克苏春季大风、强降温、大降水等重大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2.
曾红玲 《气象》2009,32(10)
2009年7月主要气候特点: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全国平均气温为22.0℃,较常年同期偏高0.6℃.西藏7月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云南为次高值.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9.6mm,较常年同期偏少6.3mm.青海7月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值. 月内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黑龙江低温阴雨天气持续;热带风暴苏迪罗、台风莫拉菲先后在我国华南登陆;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西北、华北等地气象干旱缓解,内蒙古中部气象干旱持续;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24个省(市、区)遭受强对流天气袭击.  相似文献   

13.
全国大部降水偏少两次寒潮影响明显——2008年12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杰 《气象》2009,35(3):120-123
2008年1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8℃,常年历时同期温度为-3.9℃,相比较偏高1.1℃,其中青海12月平均气温创下了自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的次高值.12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5.4mm,较常年同期(9.8mm)偏少4.4mm.本月我国降水分布明显不均,如海南降水最达到了100mm以上,其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大值.12月份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两次大范围寒潮侵袭我国;华北、黄淮、西北东北部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西南和江南地区出现大雾天气;我国部分地区森林、草原、城市乡村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西藏、江西、广西等地出现火点.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评估指标初探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利用3次多项式对河南省100多个县(市)历史冬小麦产量资料进行分解处理,求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然后用相对气象产量与小麦不同发育阶段的降水距平百分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冬小麦相对气象产量与不同发育阶段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冬小麦相对气象产量与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回归方程,并与农业干旱划分标准相结合,确定了冬小麦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干旱等级的干旱指标.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利用红河州12个气象观测站1963-2012年逐月降水资料,应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全州气象干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北部多年平均气象干旱强度最强、干旱发生频率最高,中部和西部次之,南部干旱强度相对较弱但夏季出现干旱的频率较中部和北部高;轻旱出现的次数增加时中旱和重旱出现的频率就会降低,反之中旱和重旱出现的频率就会升高;局域性干旱多发时区域性干旱和全州性干旱出现的频率就会降低,反之区域性干旱和全州性干旱出现的次数就会增多;2000年以后干旱发生次数和干旱强度迅速增加、增强,每10 a中春、夏、秋、冬四季之内轻旱约出现19~20次、中旱约出现5~6次、重旱出现约1~2次、特旱极少出现,局域性干旱出现12~13次、区域性干旱出现8~9次,全州性干旱出现5~6次.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62-2020年南澳县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采用干旱指数(DI)、线性趋势、M-K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南澳县气象干旱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南澳县年平均气象干旱日数为113 d,以0.41 d/年的速率显著减少;季节性干旱明显,11月-次年3月为气象干旱多发期;1965和2019年为气象干旱日数突变减少的2个时段;年气象干旱日数存在20年的完整周期;平均每年出现2.1次气象干旱过程,过程平均日数49 d,干旱过程持续时间以10~60 d为主.  相似文献   

17.
新书介绍     
畜牧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邓子风主编1991年7月气象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在新疆基本气候背景下,讨论了积雪、寒潮、大风、降水、高温、干旱等天气过程的基本规律,对畜牧气象灾害的类型、指标、成灾原因,预测及防御对策等问题作了系统的总结,并对畜牧气象灾害基本情况与灾害成因、出现规律及分类特征等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辽宁省1114个国家级和区域级地面台站1961年以来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利用距离平方反比法差值生成了1717个乡镇的气象资料序列,采用气象干旱综合监测指数统计分析了辽宁省2017年4—8月精细化到乡镇的气象干旱特征。结果表明:2017年辽宁省春夏季异常高温,同时降水异常偏少,致使气象干旱不断发展;干旱在4月5日前从中部和北部开始,4月末扩展到西部,5—6月再向东南发展,波及88%的乡镇,7月以来气象干旱程度开始减轻;气象干旱持续时间长的乡镇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北部,最长持续时间153d;受气温偏高和降水过程的影响,中度以上气象干旱面积呈阶段性变化,且极端干旱的发展伴随高温时段。由于气象干旱不同于农业干旱,在开展为农服务时要因地制宜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望谟县气象局1959-01—2010-04逐月降水量及2009-10—2010-03逐月蒸发量、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0~10 cm土壤相对湿度实况资料,根据R与干旱等级的关系及土壤相对湿度与干旱的关系,对这次干旱天气过程的强度进行综合分析判定。结果表明:望谟县2009-10—2010-03的干旱天气过程是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的同期特重干旱。其出现频率是:1/51,稀遇程度约为50 a一遇。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广东省前汛期总降水量明显少于常年同期平均降水量,降水的地区分布、降水的时间长短以及降水的强度大小出现明显的不均匀性,造成本季度内部分地区出现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个别地区还出现了雷雨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2003年前汛期内无明显热带天气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