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2017年9月6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UNCCD COP13)在鄂尔多斯市开幕。大会的主题是"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主要任务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公约》新战略框架,确认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并筹集资金支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李生宇副研究员和高鑫副研究员,参加了9月7日晚上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与“荒漠化”有关的定义“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全称为《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沙漠化的公约》,经过多轮政府间谈判,已就原则问题达成共识,准备年底由各国缔约国政府签约。作为缔约国,我国防治土地荒漠和...  相似文献   

3.
刍议我国的荒漠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12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与地区之一,荒漠化是危及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我国荒漠化的基本状况与特点;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危害;荒漠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提出了近期我国开展荒漠化防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是: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荒漠化防治指导思想;尽快开展全国性大规模荒漠化防治工程建设;制定和实行优惠政策,推动荒漠化防治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示范建设,提高防治荒漠化的速度与成效。  相似文献   

4.
走向世界的中国沙漠化防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3,自引:19,他引:24  
王涛 《中国沙漠》2001,21(1):1-3
沙漠化(Sandy Desertification)是荒漠化(Desertification)的主要类型,它作为极其重要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正困扰着当今世界,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根据1994年签署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的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相似文献   

5.
<正> 荒漠化是目前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的环境问题之一。它不仅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且也是制约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荒漠化被视为地球的“溃疡病”,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9亿人口、陆地面积的1/4(3592万平方公里)已受到危害,并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23亿美元。为此,联合国环发大会把防治荒漠化列为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荒漠化土地范畴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张煜星  孙司衡 《中国沙漠》1998,18(2):188-192
在论述了荒漠与荒漠化的内涵概念及演变后,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荒漠化定义,分析了荒漠与荒漠化土地的概念范畴,认为荒漠是气候变化影响下形成的较稳定的景观,也是土地荒漠化正过程的可能最终结果,其植被构成较稳定的顶极或亚顶极群落,组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并提出了荒漠化发展程度"先逆后正"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防治荒漠化的技术创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荒漠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的十大环境问题之首,荒漠化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经济贫困,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因而,防治荒漠化不仅是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且是影响全球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中国防治荒漠化的问题,是关系到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荒漠化逐年扩展是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西北地区荒漠化年复一年的加剧,并不断向东推进,如果不从现在起,努力使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在西北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会落空。”目前,荒漠化已成为西部地区重大的环境问题,要实现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必须加大加快以荒漠化治理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 一、我国西部荒漠化防治形势严峻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第二次全国荒漠化监测》公布的数据表明,19…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就是土地退化/荒漠化,其严重制约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Rio +20)"上共同提出的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与消灭贫困(Eradicating Poverty)两个主要目标的实现.土地退化/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被统称为干旱区(Arid land).干旱区覆盖了大约41%的地球陆地表面,养育了20亿人口.世界贫困人口中的一半以上生活在干旱区.  相似文献   

10.
陈勇 《山地学报》2000,18(6):583
为推动山区可持续发展 ,实现《2 1世纪议程》1 3章“管理脆弱的生态系统 :可持续山地发展”提出的目标 ,联合国大会在 1 998- 1 1 - 1 0通过了由吉尔吉斯斯坦提议的将 2 0 0 0年宣告为“国际山地学”的决议。考虑到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在推动山区可持续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以及该组织作为《2 1世纪议程》1 3章的任务管理者 ,该决议还邀请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作为国际山地年活动的领导机构 ,与世界各国政府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联合国系统其他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共同搞好国际山地年活动。同时 ,该决议号召世界各国政府、国际…  相似文献   

11.
从土地荒漠化的概念出发,对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土地荒漠化是目前困扰山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土地荒漠化的防治举措。  相似文献   

12.
荒漠化被列为当今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十大环境问题之一,土地荒漠化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经济贫困,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因而,防治荒漠化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影响全球社会稳定。我区虽幅员辽阔,但经济落后,目前面临着发展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双重任务。做好防治土地荒漠化工作,对  相似文献   

13.
西北干旱区土地荒漠化中人类活动作用及其指标选择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效应在总体上导致以土地荒漠化急剧发展为主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下降是目前干旱区突出的矛盾。基于1994年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给出的土地荒漠化概念和干旱区的特点,划分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探讨人类活动的涵义和特点,综合分析了土地荒漠化发展中人类活动因索,包括人类活动的驱动作用、人类各种活动方式的作用和人类活动的管理作用等。依据一定原则,构建出适用于干旱区人类活动对土地荒漠化作用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多为量化指标并可反映人类活动的动态变化,可为人类活动在土地荒漠化中作用的进一步(定量)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旅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对经济与环境间关系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Arson的《寂静的春天》一书问世,被认为人类自觉关心环境的开始;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4个国家代表参加的“人类环境会议”,并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此宣言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开始形成;1980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在制订世界保护大纲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题为《我们的未来》的报告,该报告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这样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第一次被真正地论述。  相似文献   

15.
刘文兆 《地理学报》2014,69(7):1040-1040
正我国是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严重制约着我国相关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强对荒漠化的研究和治理十分重要。我国科技工作者对荒漠化与防治开展了很多研究,出版了许多荒漠化及荒漠化防治的专著,但关于荒漠化与防治方面的教材尚少。到目前为止,出版的少数相关教材一般是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和水土保持工程学方面的,缺少关于全面、系统的荒漠化发生理论与治理技术相结合的教材。由陕西师范大学赵景波、罗小庆和邵天杰主编的、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荒漠化与防治教程》弥补了我国荒漠化与防治教材的空缺。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荒漠化宏观监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马立鹏  李晓兵 《中国沙漠》2002,22(2):122-128
"甘肃省荒漠化宏观监测研究"是全国荒漠化监测的组成部分。文章依据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公约》中有关规定,结合《全国荒漠化监测技术方案》,首次划定了荒漠化气候类型区,确定了甘肃省荒漠化潜在发生范围;应用先进的"3S"技术与抽样理论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荒漠化本底现状与演变动态进行了全面评价;首次查清了全省荒漠化(风蚀、水蚀、盐渍化)的有关翔实数据并进行了程度分级。结果表明:①甘肃省荒漠化潜在发生范围为2300万hm2,占省实际管辖面积的50.57%,荒漠化土地面积17784918.25 hm2,占荒漠化潜在发生范围的77.33%,占甘肃省实际管辖面积的43.73%。@荒漠化土地按程度划分:轻度荒漠化面积1777482.86 hm2;中度荒漠化面积5464505.98 hm2;重度荒漠化面积5862203.28 hm2;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4680726.13 hm2。③荒漠化土地面积按气候区分:干旱区9919533.90 hm2;半干旱区6320399.25 hm2;亚湿润干旱区1544985. 10hm2。④荒漠化土地按类型划分:风蚀荒漠化14290986.25 hm2;水蚀荒漠化2806446.45 hm2;盐渍荒漠化687485.15 hm2。⑤甘肃省沙化土地总体呈蔓延趋势。本监测期沙化上地总面积为1113.4万hm2,占监测总面积200554.0 km2的 55.52%,较1994年增加了18491.32hm2,每年增加37898.26hm2,年递增率为0.34%。  相似文献   

17.
对河西走廊荒漠化现状做了调查及分析,并对河西地区经济发展,荒漠化防治,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河西走廊荒漠化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域现状和人类不合理活动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加剧了河西的土地荒漠化;探讨了河西地区环境协调发展及荒漠化防治;针对各类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廊荒漠化防治及生态农业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康玲 《中国沙漠》1999,19(2):195-198
对河西走廊荒漠化现状做了调查及分析,并对河西地区经济发展,荒漠化防治,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河西走廊荒漠化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域现状和人类不合理活动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加剧了河西的土地荒漠化;探讨了河西地区环境协调发展及荒漠化防治;针对各类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12月17~18日,应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亚洲办事处的邀请,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蒋进研究员参加了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举办的"梭梭林可持续管理的最佳实践技术研讨会"。会议旨在交流梭梭林可持续管理的经验和技术,建立梭梭林可持续管理的技术平台,为蒙古国逐渐退化的梭梭林及环境恢复提供服务。会议由韩国森林服务局、蒙古环境和绿色发展部、东北亚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网络(dldd-nean)、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UNCCD)以及韩国-蒙古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调控区划(纲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涛  刘树林 《中国沙漠》2013,33(4):959-966
中国干旱区绿洲化的发展一直伴随着荒漠化的威胁。为了维持绿洲化的稳定,控制荒漠化的蔓延,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我们通过大量野外实地考察、观测和调研,基于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的环境与社会-经济基础分析、成因与过程研究、绿洲与荒漠化土地时空演变的动态评估等,确立了“生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利用、统筹协调发展”的绿洲化、荒漠化调控主导思想。综合整个干旱区主要自然要素、人文社会经济要素特征,基于大地理单元功能主导性原则、地理单元相对完整性与地域特征差异性原则、区域开发保护方向相对一致性原则等,采用定性分析与图层叠加综合分析的方法,在GIS软件分析平台上,将中国干旱区分为绿洲化、荒漠化调控三大功能类型区、18个区、60个亚区,有望为中国干旱区有针对性地实施绿洲可持续发展战略、荒漠化防治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