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用化学品对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省内农用化学品(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历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评价了农用化学品的使用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引起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相应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虽然湖南农业目前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取得了显著成果,生态环境和污染治理现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生态危机,维护好农业生态环境,解决好农业发展问题,不仅对湖南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促进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分析湖南省农业生产特点和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农业生态危机突出地表现在5个方面:水资源失调、农用化肥使用过量、农产品质量低劣、水土流失和城市工业污染严重。在深入分析这些生态危机的基础上,同时提出了解决生态危机的8条对策:进行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优化和生态设计,加强科普宣传,培养生态农业典型,施用生态肥,完善生态税制,制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强化检测,推行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3.
广西岩溶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蓝福生  莫权辉 《热带地理》1995,15(3):235-243
广西岩溶面积较大,分布范围广。岩溶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恶劣,土壤瘠薄,植被稀少,降雨分布不均,农用水源不足,加上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失调,生态系统的特和能量入不敷出,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导致生态环境条件进一步恶化,生态平衡失调,自然灾害加重,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下降,严重地影响岩溶地区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在资源开发利用上扬长避短,切合实际地发展林业和恢复植被  相似文献   

4.
四川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何毓成 《山地学报》2000,18(6):541-546
调查和分析卫四川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措施:(1)促进农村剩劳动力转化,减轻农业生态环境压力;(2)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由于较高的农业人口基数,我国人地紧张的矛盾已经非常突出.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污染不断向农田排放和蔓延,而大量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又加重了农业生态和农产品的污染,污染面由局部扩大到了整体,使得本已短缺的耕地受到严重破坏,脆弱的农业生态环境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也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就是在论述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农业生态环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合理开发利用新疆水资源发展绿洲生态农业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通过对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有关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农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对绿洲生态农业在新疆的发展提出了具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甘肃黄土高原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农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通过对甘肃黄土高原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成因的分析,指出是人类的掠夺性行为加速了本区脆弱生态环境的恶变,并提出了甘肃黄土高原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汉江流域农业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它已给当地社会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 .从流域农业生态环境基础出发 ,着重探讨区内农业生态问题的现状 ,并建议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方面加以整治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畜禽养殖污染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福建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各地区农业畜禽养殖产生的粪尿污染特点及其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促进福建省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林年丰  汤洁  卞建民 《地理科学》2003,23(5):597-603
阐述了中国三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性,提出了农业生产内部环境和农业生产外部环境的概念,为进行农业生态环境研究指出了新的方向。从数字地球的角度讨论了应用数字化方法开展农业生态环境研究的必要性。在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系统概念模型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将农业生态环境模拟系统与GIS耦合,进行数字信息技术集成,实现了农业生态环境研究的信息化、数字化、模型化及可视化。借助于用户界面可对有关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检索、咨询。通过变量调控、优化决策,可以达到调整系统结构,提高系统功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12.
农业标准化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业标准化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产业升级换代的催化剂,同时,在标准化基础上形成的产业化能促进服务体系的社会化。推进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产业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讨论了实施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的意义、二者关系以及在买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14.
The paper explores the extent of regional variations in farm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the broadacre livestock sector in Australia between 1984-85 and 1990-91. Widespread regional shifts are demonstrated. From a series of multivariate analyses, it is suggested that financial performance has been maintained by shifting the burden of production into more marginal physical environments, with the implication that the practices may be environmentally unsustainable.  相似文献   

15.
16.
《New Zealand geographer》1961,17(2):235-236
THE MAORI AGRICULTURE OF THE AUCKLAND PROVINCE IN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R. P. Hargreaves, Journal of the Polynesian Society
MAORI AGRICULTURE AFTER THE WARS: ibid.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和土地集约化利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在这一形势下,人类社会开始反思农业发展的政策、模式和技术,认识到农业的发展,不仅要提高产量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数量需求,还要提高产品质量,保证食物安全,发挥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20世纪末,中国生态学家和农学家共同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概念。经过近30年的实践和发展,中国生态农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总结了适应中国国情的成功模式,开展了不同层面的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与赞扬。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农业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缺乏市场化引导、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品牌化推广等。面对着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资源环境瓶颈,中国生态农业需要在产业循环、多功能化、高品质、产业化以及融合传统精华与现代技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多做努力。  相似文献   

18.
19.
20.
社区互助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多功能性综合开发与城市多元文化传承需求相交融的实践模式,这种非主流的农业模式近年来在国内主要大中城市相继出现并发展迅速。通过系统分析近年来国内的实践,探索社区互助农业的发展脉络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促进社区互助农业在国内健康发展的建设性建议。社区互助农业作为一种非主流农业模式,是城市沟通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生产者与消费者建立和谐关系的一种有益尝试,符合健康生态理念,适合中国的家庭农场及中小规模农业企业运营,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