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矿物包裹体液相成分特征及其矿床成因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德会 《地球科学》1992,17(6):677-688
近百个矿床的400多个矿物包裹体的F~-/Cl~-比值和K~+/Na~+比值数据的分析研究表明:矿物包裹体的F~-/Cl~-和K~+/Na~+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确定热液来源的辅助标志;与不同成因的花岗岩类有关的热液矿床具有不同的F~-/Cl~-和K~+/Na~+比值;如同伟晶岩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残余熔浆特征一样,石英脉型W、Sn矿床的成矿流体也可能具有熔浆—热液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2.
湘西黔东脉型金矿流体包裹体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余大龙 《贵州地质》1993,10(3):234-240
对湘西黔东11个脉型金矿床(点)66个样品包裹体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热液的组分与它们的宏观地质特征一样,具有许多共同之处,从成脉阶段→成金阶段(早→晚)的热液成分具有H_2O、CO_2、Cl~-、SO_4~(2-)等矿化剂含量增加、F~-减少的特点;各阶段金属以Na~+为主,K~+次之;成金阶段K~+减少。早期成脉阶段成矿流体为相对富F~-、K~+(KF)的NaCl-H_2O体系,晚期成金阶段是一种富CO_2、SO_((?))~(2-)的NaCl-H_2O体系。属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
哈图金矿带成矿流体组分、硫同位素分析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 《地质与勘探》2016,52(2):199-208
哈图金矿带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是新疆北部最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哈图金矿带内依次分布有哈图(齐Ⅰ)、齐Ⅱ、齐Ⅲ、齐Ⅳ以及齐Ⅴ五个金矿床(点),其成矿作用和地质特征相似。本文重点对哈图、齐Ⅱ和齐Ⅴ金矿石英脉样品中的石英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三者流体包裹体具类似成分特征。气相成分均以H_2O为主,其次是CO_2和CH_4,液相成分为Cl~-+SO_4~(2-)+Na~++K~+组合。按成矿作用从早至晚,流体中H_2O的含量增加,而CO_2含量和Cl~-+SO_4~(2-)+Na~++K~+含量均显著降低。对三个金矿床的矿石样品中的黄铁矿进行了硫同位素分析,δ~(34)S值为-2.0~3.7‰,集中于±0‰附近,表明三者具相同的硫同位素来源,其可能来源于岩浆流体或容矿岩石-玄武岩。哈图金矿带矿床的赋矿围岩、控矿构造、矿石类型和热液蚀变、成矿流体等方面与造山型金矿床相应特征相符,因此认为哈图金矿带中,哈图(齐Ⅰ)、齐Ⅱ和齐Ⅴ金矿均属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刘晓东  徐海江 《矿物学报》1991,11(4):413-421
流体包裹体的系统研究表明茅排金矿形成于中高温、中低压环境。从成矿早期至成矿晚期,成矿温度和压力、成矿流体的盐度、密度、Eh、pH、fo_2以及成分和氢氧同位素组成等具一定的演化规律。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属H_2O-NaCl-CO_2(+CH_4)体系,富含CO_2、CH_4等挥发分。成矿晚期成矿流体出现不混溶性,有利于金的富集沉淀。流体包裹体中某些特征参数K~+/Na~+、CO_2/H_2O和含CO_2包裹体的丰度可作为金矿化贫富的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水分析质量管理,地矿部委托水文工程地质研究所(水文地质专业测试中心)研制的水标样阳离子(K~+、Na~+、Ca~(2+)、Mg~(2+)和阴离子(SO_4~(2+)、Cl~-、F~-、No_3~-),已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为国家  相似文献   

6.
南坑萤石矿床萤石包裹体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坑萤石包裹体研究发现,成矿热液温度、压力、盐度低;成分以F~-,Ca~(2+)为主;CO_2/H_2O比值小;fo_2低;氢氧同位素组成与当地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特征相同,表明南坑产于花岗岩断裂破碎带中的萤石矿床,成矿热液与物质来源都与花岗岩岩浆期后热液活动没有发生直接联系,属于与大气降水活动密切相关的脉状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7.
王伟  王敏芳  刘坤  魏克涛  柯于富 《地质通报》2018,37(6):1125-1141
对铁山铁铜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在石榴子石和透闪石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富液相、富气相和含石盐子晶三相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进矽卡岩阶段热液流体均一温度为499.2~594.8℃,盐度多集中分布在17.3%_(Na Cl)~19.5%_(Na Cl)之间,密度为0.45~0.62g/cm~3,形成压力为58.0~90.6MPa;退化蚀变阶段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356.2~428.6℃,盐度多集中分布在7.2%_(Na Cl)~15.5%_(Na Cl)之间,密度为0.52~0.83g/cm~3,成矿压力为23.8~29.7MPa,成矿深度为0.90~1.12km,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具有高温、中-低盐度、低密度、较低成矿压力的特征,属于浅成矽卡岩型铁铜矿床。同时,群体包裹体气液相成分结果显示,气相成分以H_2O和CO_2为主,并含有少量CH_4、C_2H_6、N_2和H_2S气体;液相成分阳离子以Na~+、Ca~(2+)、K~+为主,阴离子以SO_4~(2-)、Cl~-为主。研究表明,Cl~-、SO_4~(2-)和碳酸络合物在铁质搬运与富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流体混合和成矿热液p H值的系统演变可能是导致铁山铁铜矿床铁质超常富集沉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郑旭  刘琰  欧阳怀  付浩邦  贾玉衡  丁岩 《岩石学报》2019,35(5):1389-1406
木落寨稀土矿床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扬子克拉通西南缘,属于典型的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与其他成矿过程复杂的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相比,该矿床具有完整而连续的流体演化过程,且几乎不受热液蚀变和后期构造-岩浆事件的影响,因此是研究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成矿过程的理想对象。本次研究结合详细的1∶5000矿区岩性-构造-蚀变-矿化野外地质调查和流体包裹体研究,将矿床形成过程划分为三期,即岩浆期、热液期和表生期。热液期作为主要的成矿期,又可细分为热液早阶段、热液中阶段和热液晚阶段三个阶段。对热液不同阶段的重晶石、萤石、石英和氟碳铈矿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主要分为以下6类:(1)熔体(M类)包裹体;(2)熔流包裹体;(3)富CO_2包裹体(WC类);(4)含子矿物富CO_2包裹体(SC类);(5)含子矿物水溶液三相包裹体(S类);(6)气液两相包裹体(W类)。热液早阶段为岩浆-热液过渡阶段,以粗粒萤石和重晶石为特征,发育熔融和熔流包裹体,指示成矿流体来自岩浆出溶。WC、SC和S类包裹体主要在热液中阶段石英和萤石中而W类包裹体大部分存在于热液晚阶段氟碳铈矿中。WC类包裹体具有不同的CO_2充填度,表明热液中阶段成矿流体发生不混溶作用。结合WC类包裹体端元组成的显微测温结果和等容线法,模拟计算出不混溶作用发生的温度为280~320℃之间,压力为120~180MPa,盐度范围较大,为2. 4%~42. 4%Na Cleqv。热液成矿期晚阶段氟碳铈矿中的W类包裹体具有稳定的气液比,说明成矿环境较均匀,其测温结果显示大规模稀土矿化主要发生在200~260℃之间,压力200bars,盐度为6. 5%~11. 2%Na Cleqv。激光拉曼结果显示SC和S类包裹体中的子晶主要为重晶石、天青石和无水芒硝等硫酸盐,指示成矿流体富集Na~+、Ca~(2+)、K~+、Sr~(2+)、Ba~(2+)、SO_4~(2-)、F~-和Cl~-离子。成矿流体δD和δ~(18)O同位素组成分别为-96. 5‰~-50. 1‰和0. 9‰~6. 4‰,与区域上其他碳酸岩型稀土矿流体同位素组成相似,指示流成矿流体出溶过程中经历自岩浆脱气做作用,且晚阶段有大气降水加入。热液成矿期中阶段硫化物和硫酸盐的δ34SV-CDT分别为集中在-6. 10‰~-4. 77‰和4. 33‰~4. 90‰,与区域其他稀土矿床硫同位素值吻合,反应幔源岩浆硫特征。硫酸盐和硫化物的硫平衡分馏计算结果为16. 7‰~25. 1‰,远大于二者差值(9. 1‰~11. 0‰),显示成矿晚阶段为开放系统。以上研究结果和实验岩石学共同指示木落寨矿床稀土元素在热液中主要以[REE(SO4)2]-和[REECl]2+形式迁移,不混溶作用是流体演化的重要过程,提供成矿所需CO_2,而成矿流体冷却和大气降水混入致使络合物分解被认为是热液晚阶段稀土矿物大规模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干树金矿是豫西熊耳山西段最重要的金矿之一。主成矿阶段包括黄铁绢英岩以及多金属铁白云石成矿阶段,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与金矿的关系最密切。主成矿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30~388℃,峰值为150~250℃;盐度为6.16%~12.51%,峰值为7%~11%;包裹体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主要为Na~+、Ca~(2+),阴离子主要为Cl~–;Na~+/K~+比值为0.17~1.28,平均0.73;F~–/Cl~–比值为0.04~0.06;根据含CO_2包裹体估算成矿压力为90~119 MPa,获得成矿深度为3.3~4.4 km,表明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为浅成、中低温、低盐度、富钠钙的岩浆热液。主成矿阶段石英中H、O、C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流体的δ18O值为0.79‰~6.27‰,平均3.34‰;δD值为–104.1‰~–87.7‰,平均–95.6‰,表明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源于岩浆水,并混入大气降水,这与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结果相吻合。δ~(13)CPDB值为–4.1~–2.7‰,平均–3.4‰,与火成岩或岩浆系统相关,表明可能是在岩浆热液作用下,矿石发生蚀变而形成白云石、方解石等碳酸盐矿物,这与主成矿阶段铁白云石化的发育相吻合。综合研究认为干树金矿床属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云南毛坪铅锌(银、锗)矿床是川滇黔成矿域滇东北地区以碳酸盐岩为主岩的中-大型铅锌(银)矿床的典型代表。矿体空间分布严格受 NE 向层间断裂带和猫猫山倒转背斜的控制。主要脉石矿物(铁方解石、方解石及白云岩)中的流体包裹体发育,一般较小(3~15μm),主要为纯液相和液相包裹体,常沿矿物结晶面密集成群展布。成矿流体属 Na~ -K~ -Ca~(2 )-CI~- -F~- 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0~218(C,盐度为4.1 wt%~9.5 wt% NaCl,成矿压力为406×10~5~570×10~5Pa。在主要脉石矿物流体包裹体中,Na~ /K~ (1.54~4.53)与 Cl~-/F~-(0.72~156.33)较高,而重晶石流体包裹体中 Na~ /K~ (0.32~8.36)与 Cl~-/F~-(1.06~16.77)较低。成矿流体的(D 为-23‰~-64‰,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中流体包体(~(18)O_(v-SMOW)依次为0.3‰~6.2‰,-9.0‰~3.4‰和-6.8‰~-12.7‰。脉石矿物的(~(13)C_(v-PDB)为-1.1‰~-3.7‰。以上信息更好地揭示了成矿流体是变质水、岩浆水和建造水混合的产物,它们与沉积作用、昆阳群基底的变质作用及岩浆热液作用有关。该矿床本身可能是富含铅、锌、银等成矿流体对流循环沿构造"贯入"而成。该矿床不同于典型的 MVT 型铅锌矿床,是一碳酸盐岩为主岩的铅锌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11.
胶东台上金矿床矿物中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凤英  李兆麟 《矿物学报》1991,11(4):403-412
胶东台上金矿床是近年来刚探明的一个超大型金矿床。矿体产于滦家河花岗岩体内部,成矿热液主要来自滦家河花岗岩体中的含矿粒间溶液。成矿热液的盐度为5.5~9.0wt%NaCl,密度为0.76~0.92g/cm~3,富含K~+、Na~+、Ca~(2+)、Mg~(2+)、SO_4~(2-)、Cl~-、F~-、HCO_3~-以及挥发分(H_1O、CO_2、CO),并由于这些挥发分的存在,使金易与[(HS)~-]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存于溶液中及迁移过程中。当断裂形成时,成矿地球化学系统经历了瞬时减压沸腾作用,导致p、T、pHfo_1等物理化学条件明显改变,含矿粒间溶液迁移和富集,在适宜地点沉淀成矿。台上金矿床形成于弱碱、弱还原的化学环境中,220~300℃,(300~600)×10~5Pa的温压条件下,是一个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矿物包裹体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地质工作者越来越重视矿物包裹体成分的研究,因而近年来也促使我国矿物包裹体成分分析工作的开展和发展。由于包裹体很小,一般只有几微米大,它所含的物质约为10~(-11)克。其中液相一般是小于10%(wt.)盐类的水溶液,主要成分为Na~+、K~+、Ca~(2+)、Ma~(2+)、F~-,Cl~-和SO_4~(2-),其次还可能有Li~+、Al~(3+)、B_r~、NO_3~-、HCO_3~-,CO_3~(2-)、PO_4~(3-)以及其他物质。因此要分析如此微量的离子在分析技术上是很困难的,  相似文献   

13.
崤山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豫西地区,矿体大多呈脉状产于断裂带内。成矿期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1)石英-黄铁矿阶段;(2)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3)石英-碳酸盐阶段。成矿期石英中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WL型)和H_2O-CO_2包裹体(C型)。石英-黄铁矿阶段发育WL型和C型包裹体,它们的均一温度为300~393℃,盐度w(NaCl_(eq))为1.6%~11.0%,密度介于0.57~0.82 g/cm~3;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亦发育WL型和C型包裹体,它们的均一温度为261~298℃,盐度w(NaCl_(eq))为1.1%~11.8%,密度介于0.74~0.89 g/cm~3;石英-碳酸盐阶段仅见WL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93~258℃,盐度w(NaCl_(eq))介于2.2%~12.7%,密度为0.87~0.97g/cm~3。成矿流体具有中高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等特征,属于H_2O-NaCl±CO_2体系。崤山金矿石英的δ~(18)OH_2O值介于0.7‰~4.5‰之间,δDV-SMOW值介于-47.8‰~-69.5‰之间。H-O同位素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矿石硫化物的δ_(34)SV-CDT值为0.7‰~3.9‰,206Pb/204Pb值为17.391~17.728,~(207)Pb/~(204)Pb值为15.420~15.577,~(207)Pb/~(204)Pb值为37.420~37.923。S-Pb同位素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质岩浆。崤山金矿为中温热液脉型金矿,流体相分离和温度的降低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冕宁-德昌稀土(REE)矿带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受川西一系列走滑断裂控制,大陆槽矿床是矿带中唯一位于南部的大型REE矿床。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对整个稀土矿带地质填图和室内研究,重点对大陆槽矿床的成矿特征、赋矿围岩及其蚀变、矿石类型、成矿流体来源和流体包裹体演化等方面与同一矿带内的其它矿床进行了详细对比,进一步总结了碳酸岩型(含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REE矿床的成矿过程。大陆槽矿床的No.1号和No.3号矿体均位于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内,分别由不同隐爆角砾岩筒所控制。以往研究认为两个矿体的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侵位的年龄都在12Ma左右,本次研究发现在26.49±0.63Ma已经存在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岩浆活动。大陆槽REE矿床受隐爆角砾岩构造活动和风化作用的影响,矿石类型以角砾岩型和风化型为主,脉石矿物和矿石矿物在手标本尺度和镜下很难辨认。通过野外观察、镜下矿物共生组合、包裹体显微测温等研究发现,大陆槽矿化过程和牦牛坪矿床相似,只是矿化规模较小,矿化阶段分为岩浆岩阶段-伟晶岩阶段(600℃)-高温热液阶段(450~350℃)-低温热液阶段(350℃),氟碳铈矿形成于热液阶段的晚期。根据伟晶岩阶段至热液阶段氟碳铈矿中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发现多期次隐爆角砾活动导致大气降水和碳酸岩中脱出的CO_2的加入,使得成矿流体的密度(0.732~0.631g/cm~3)、压力(2436~101bar)逐渐降低,直至成矿。此外,岩相学观察和拉曼测试分析也表明包裹体从熔融包裹体过渡到含重晶石、萤石、天青石子晶的富CO_2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显示了成矿流体由岩浆至热液的转化过程。大陆槽矿床中的包裹体阴离子以SO_4~(2-)为主,气体以CO_2为主,成矿流体中阳离子主要为K~+、Na~+、Ca~(2+)、Sr~(2+)、Ba~(2+)和稀土元素阳离子,表明流体属于SO_4~(2-)-CO_2-H_2O体系,与矿带中其它矿床的成矿流体体系一致。成矿流体的主要成分是岩浆水、大气水和碳酸岩脱碳作用形成的CO_2,后者导致热液方解石和氟碳铈矿的O同位素(氟碳铈矿和方解石:δ~(18)O=5.8‰~12.5‰)值升高。已有研究显示矿带中不同矿床的脉石矿物如重晶石、天青石的Sr-Nd-Pb同位素与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的相关数值基本一致,表明这些脉石矿物来源于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多期次隐爆角砾岩化作用及大陆槽断裂相关的构造活动促进了成矿流体的循环,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大陆槽隐爆角砾岩型和风化型矿石的形成。尽管在大陆槽和牦牛坪矿床可以识别出表生氧化阶段,但这一过程并不伴随稀土矿化,热液阶段才是稀土沉淀的主要阶段。研究还强调了碳酸岩发育的大陆槽No.3矿体和里庄矿床主要出现的霓长岩化与矿化无关,而牦牛坪矿床地表并无霓长岩化蚀变。在以往和本次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川西碳酸岩-正长岩型稀土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哀牢山北段金矿成矿带成矿规律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哀牢山北段金矿成矿带位于扬子地台西部边缘,长100 km。受区域性滑脱构造带、石炭系变基性火山-沉积岩系和无序蛇绿岩带的复合带控制。北西向之脆-脆韧性剪切带与东西向逆冲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是形成矿田、矿床的最佳地段;矿体常赋存在上述两组断裂的次级断裂及其派生的层间破碎带中。成矿带南段的近矿围岩蚀变以强硅化为主,北段以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及去硅作用为特色。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化和毒砂化则是金矿化的显著标志。成矿阶段划分为:(1)交代石英岩阶段;(2)早期硅化阶段;(3)黄铁矿碳酸盐绢云母化阶段;(4)黄铁矿碳酸盐化阶段:(5)多硫化物硅化阶段。包裹体之均一温度280-110℃成矿深度1.11—2.67km,成矿流体为H_2O-CO_2 -NaCl溶液及SO~(2-)_4 性质的钠质溶液,并地质条件、稀土配分、稳定同位素及矿物包裹体研究,将带内金矿床划分为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变质热液型、蚀变超基性岩型、岩浆热液型、残余(铁帽)型等五类。主要金矿床为多期多阶段、多物源、多成因的中-深成矿条件(作用)卜的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6.
崤山地区位于豫西小秦岭―崤山―熊耳山―外方山金银钼多金属成矿带的中西部,但其金矿探明储量远低于西部的小秦岭和东部的熊耳山地区。因此,崤山地区的进一步找矿潜力成为产业部门关注的重点。综合前人的研究资料,本文提出区内金矿主要以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为主。通过对典型矿床的分析,认为该区的金成矿作用从早到晚可划分为(1)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2)黄铁矿-石英阶段,(3)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4)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2)和(3)为主成矿阶段。对各成矿阶段石英晶体中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均一化温度及硫、氢、氧、铅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发现流体成分为富含CO2的水流体,且溶解了数量较多的Na+和Ca2+离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43℃~285℃,表明崤山地区的金矿床属以中温为主的热液矿床,缺少高温阶段的流体包裹体。金属硫化物δ34S值为-0.5‰~5.4‰,具深源硫特点;δ18 OH2O值变化为0.1‰~9.4‰,δ18 D值变化为-134.9‰~24.3‰,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混有大气降水和变质水。结合崤山和小秦岭地区花岗质侵入岩出露面积对比,崤山地区找矿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剥蚀程度较低,因而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金堆城钼矿床成矿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矿物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本矿成矿温度及压力都很低;成矿热液的盐度也较低,且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降低;成矿热液早期富K~+,以岩浆水为主,中晚期富Ca~(2+)和HCO~_3~-,有大气降水加入.  相似文献   

18.
广东庞西洞银矿床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矿床地质、矿物包裹体及向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庞西洞银矿受韧性-脆性剪切构造带控制,成矿与燕山期同熔型花岗岩有关。矿床围岩蚀变钾化、黄铁绢英岩化强烈。成矿流体K~+>Ca~(2+)>Na~+>Mg~(2+);SO_4~(2-)>Cl->HCO_3->F-;CO>>CO_2>CH_4。流体低盐度(2.2wt%~4wt%NaCI)、弱酸性(pn为4.6)、密度0.81。成矿温度270℃,压力700×10~5Pa,fo_2=10(-39)~10~(-41),fs_3=10~(-12)~10~(-15),为中深中温岩浆热液银矿床。这类矿床是我国银矿新类型,许多方面与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特征相似,在粤西、桂东极具远景。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灵寿县土岭、石湖金矿赋存于太古代阜平群变质岩系中。矿体严格受构造破碎带制约,控矿构造具有多期性、复合性特点。岩浆岩发育,麻棚岩体属I型花岗岩,其金的丰度值为9.7ppb。硫、碳、氧和铅同位素特征反应成矿热液来源于岩浆岩。黄铁矿中Co/Ni为2.59,Au/Ag<0.5。成矿温度190~373℃。石英包裹体成分中Cl~->F~-,Na~+>K~+。金可能以[AuCl_2]~-、[AuCl_4]~-或[AuS]~-、[AuS_2]~-等络合物形式迁移。太行山区土岭、石湖金矿床为岩浆期后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陈博  侯泉林  冯宏业  郭虎  许英霞 《岩石学报》2019,35(7):2086-2104
阿沙哇义金矿位于中国新疆南天山造山带,属于著名的中亚南天山锑-汞-金成矿带的东延部分。该矿床严格受断裂所控制,以浸染状黄铁矿化、毒砂化为特征。矿化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无矿或贫矿石英阶段,中期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晚期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中期是主要成矿阶段。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以H_2O为主,摩尔含量为75%~93%,其次为CO_2,摩尔含量为6%~25%,其余为CH_4、C_2H_6、H_2S、N_2和Ar;液相成分阳离子以Na~+为主,含少量K~+、Ca~(2+)离子,阴离子以Cl~-为主,SO~(2-)次之;矿石的Au含量与其流体的CO_2含量呈反相关,与K~+含量呈正相关。硫化物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围岩地层和矿石中的黄铁矿和毒砂是重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Au含量为0~0. 09%,平均值0. 03%;毒砂Au含量为0~0. 28%,平均值0. 07%;(2)黄铁矿和毒砂Au含量与其自形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3)环带状黄铁矿较均质结构黄铁矿具有更高的Au含量;(4)岩体中的黄铁矿几乎不含Au。在成矿构造环境、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金矿富集机制、成矿温压条件等方面,该矿床与世界上大多数造山型金矿显示出一致性,成矿类型应属于剥蚀程度较浅的造山型金矿。断层阀作用控制的断层愈合-破裂导致的流体不混溶作用是本区金富集、沉淀的最重要机制,但流体混合机制对金的富集沉淀也发挥了作用。黄铁矿、毒砂发育及较多的含炭物质三者共存是本区寻找富矿的关键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