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勘察设计》2001,(11):6-10
新世纪之初,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强调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2017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提升建设工程的质量、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强质量管理,不仅是企业  相似文献   

3.
<正>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代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由于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以及国内市场不断向外资开放、建筑业改革步伐加快等原因,勘察设计行业  相似文献   

4.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提出并确立了“保护矿产资源,节约、合理利用资源,是我们的基本国策”.这是继《矿产资源法》颁布后,又一重大决策,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加强国家对资源管理的一个新的、重要的里程碑.矿产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从经济意义上讲,矿产资源的丰度及开发利用程度,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谈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也特别强调,"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用"工程技术创新体系,对推进我国技术进步和发展先进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首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质量工作纲领性文件本刊讯记者张颖报道9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指导意见》是第一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质量工作纲领性文件。《指导意见》共6个部分、30条,分为目标要求、主攻方向、主要举措、保障措施四大板块,回答了提升什么、怎么提升、怎么保障提升的问题。在目标要求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供给质量明显改善,供给体系更有效率,建设质量强国取得明显成效,质量总体水平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5年规划,也是统筹谋划和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纲领。《规划》共11篇、37章,分别从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矿产资源供给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正式出台,地质工作大发展、大转变的机遇也来临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充分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离不开人的作用,随着我国地质工作的升温,找矿人力资源却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人才危机日益凸显,特别是地质专业技术人员的断层已成为制约地质队地勘经济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9.
正1会议的筹备及其背景大数据已经成为社会发展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逐步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同样也在促进社会的发展。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又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大数据研究"能被列入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充分表明大数据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性和美好  相似文献   

10.
王强 《辽宁地质》2011,(8):58-58
江苏省委、省政府近日下发《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提出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通过加大农村土地整治、健全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等举措,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正近期,《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及《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相继发布。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为主线,以建设网络强国为目标,着力增强国家信息化发展能力,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着力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让信息化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5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的文章,这是自2015年5月以来"权威人士"自《五问中国经济》《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第三次在《人民日报》"发声"谈中国经济,权威人士的这三次"发声"都说了什么,对于设计行业来说,我们听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3.
陈圆 《广西地质》2013,(3):30-31
2013年1月29日,广西海洋局出台了《广西海洋观测预报业务体系发展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的出台,为全面加强广西海洋观测预报业务能力建设,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促进海洋观测预报业务体系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依据,为广西沿海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万磊 《湖南地质》2008,(3):73-74
土地资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土地供给日渐紧张。我国新颁布的《物权法》明确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分层出让,与此相应,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青岛市崂山区将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出让,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促进物质生产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是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前提条件.教育的发展程度与整个民族的素质密切相关,是一个民族先进或落后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手段.因此,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把教育工作摆在实现“四化”的战略重点地位.邓小平同志早在一九七八年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科学大会上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没有现代化的科学技  相似文献   

16.
《浙江地质》2012,(1):30-30
为积极推动基础测绘“十二五”期间转型发展,日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国防科工局、总参测绘局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基础测绘工作将大力加快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等,努力实现测绘信息化和建设测绘强国目标。主要任务为:大力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加速推进测绘基准体系现代化;丰富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加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着力转变基础测绘公共服务方式;大力加强基础测绘设施和装备建设;加快测绘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正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新出审[2019]1510号),《地质科技情报》于2020年第1期正式更名为《地质科技通报》(ISSN 1000-7849,CN42-1904/P)。《地质科技通报》办刊宗旨为:着力报道地学工科研究领域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促进地学学术交流,引领地学学科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更名后的《地质科技通报》继续为北大核心、CSCD核心和中国科技核心刊物,《地质科技通报》将秉承《地质科技情报》的优良传统,把刊物质量作为工作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正>据新华社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顺应社会期盼,持续推进"放管服"等改革,我国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为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必要制定专门行政法规,从制度层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和  相似文献   

19.
《江苏地质》设置地质经济栏目以来,共发表了近30篇文章,所涉及的地质经济领域也比较广,发表了一些有一定理论深度或应用价值的文章,如林洪民的《梅山铁矿经济价值分析》(1988年第2期),崔卫东的《外向型经济与江苏矿产供给战略》(1989年第2期)等。但总体上讲,地质经济栏目的重点不够明确、文章的质量有待提高。依笔者之见,一份刊物,要它同时满足多层次的需要,是不大可能的。特别是象《江苏地质》这样的专业性学术刊物,如果同时要求它不仅在地质理论、地质技术方面,而且在地质经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咨询综合报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多次视察上海并决定浦东开发开放以来,这一地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该地区虽仅占有全国1%的土地、6%的人口,但1996年所创产值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1%,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87%。同时,该地区也已成为继珠江三角洲之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往来最频繁的地区和海内外投资的新的热点。但是,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与布局、农业持续发展、长江口整治与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存在不少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受国家计委委托,中国科学院学部从1996年开始组织江、浙、沪地区的有关院士和专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咨询综合报告》及4个专题报告。本刊摘要转发该综合报告,供国内地学界科技人员从事有关研究时参考。《报告》认为,长江三角洲应在我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并带动长江沿江经济带和长江流域的发展。在现有经济支柱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长江三角洲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主导地位,建设成为三大基地,发挥四大功能,提供五方面服务,即:成为我国进入世界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