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于基层台站气象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基层气象台站特别是县级气象台站气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要求,针对基层气象台站气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基层气象台站气象服务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在2014年新春到来之际,由全国各基层气象台站五千余人参与编写、历时五年、总字数达二千四百多万字的《全国基层气象台站简史》(31本)已全部面市。《全国基层气象台站简史》每省一本,开篇是全省气象台站概况(包括:部门概述、本省天气气候特点及气象灾害防御情况、省级主要气象业务以及全省基层气象台站的类型分布及概况等),之后分为两个层次写每个地  相似文献   

3.
加强基层气象台站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基层气象台站实际,分析了当前基层台站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深层次分析了基层台站人才队伍面临的困难及其原因,并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基层台站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构建基层台站人员终身教育制度,建立学习型基层台站;建立完善人才能力考核制度,促进干部职工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优化基层台站人才成长环境,不断创造人才辈出的良好机制;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把地方编制人员和编制外合同用工纳入人才管理;强化基层台站人才队伍建设领导责任制,上下形成共同推进基层台站人才队伍建设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徐法彬 《山东气象》2002,22(3):15-16
对目前基层气象台站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工作存在问题及系统内外部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 ,对基层气象台站农业气象工作发展的对策、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绿色台站"建设是"绿色气象台站"建设的简称。推动"绿色台站"建设是气象部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转变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方式、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具体行动。"绿色台站"建设以绿色建筑为基础,其内涵是尽可能地节约能源、推广应用绿色能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大力提倡回归自然;其本质是将低碳经济战略等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于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其核心是内涵式科学发展。开展"绿色台站"建设应从设计理念入手,着重在控制业务技术用房规模、科学运用建筑气候分区、推广绿色新技术应用、推动"海绵庭院"建设4个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6.
宋琦  程为 《山西气象》1997,(4):60-61
基层气象台站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初探@宋琦@程为¥晋中地区气象局基层气象台站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初探宋琦程为(晋中地区气象局030600)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探讨基层气象台站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7.
基层气象台站业务学习与业务工作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业务学习与业务工作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基层气象台站业务学习在“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下,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创新学习思路,增强学习效果,更好地为气象业务工作服务。现就基层气象台站业务学习问题作一点探讨。本人认为,为切实保证业务工作顺利运行,要提高基层气象台站业务学习质量,要注意“六忌”。  相似文献   

8.
2009年,中国气象局开始组织编纂《全国基层气象台站简史》丛书(每省1本,共31本),《全国基层气象台站简史》以全国所有基层气象台站的机构历史沿革(含:始建、站址迁移、历史沿革、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单位名称及主要负责人变更等情况)、气象业务与服务、气象法规建设与社会管理、党建与气象文化建设、台站建设等方面为框架撰写,主要反映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气象工作的发展变化情况,对新中国成立前就已存在的中国早期的气象台站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接手情况在相应的台站也有简单的介绍,基本把握新中国成立前略写,新中国成立后详写;曾经存在过的台站(后因各种原因被取消或合并)略写,延续至今的台站详写的编写原则。历时5年,这套由全国2600多个基层气象台站5000余人广泛参与资料整编、撰写并正式出版的图书,是新中国气象历史的缩影,亦是一部具有留存价值的气象台站史料文献。组织出版《全国基层气象台站简史》,体现出中国气象局对气象文化建设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面向基层气象台站的科研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基层气象台站的气象探测和预报服务工作实际情况,做好科学和有效的科研管理工作,要提高科研课题的数量和质量,也要推动科研和业务工作相结合,这样既培养和锻炼了人才,也促进了台站气象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层气象台站自身管理工作初探李晓纯(宕昌县气象局748500)目前基层气象台站的管理人员几乎全部来自业务第一线,对基本业务比较熟悉,对科学管理比较生疏。随着气象事业结构调整,“三大块”的形成,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从管理上加以解决。本文针对基层台站...  相似文献   

11.
对江西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内容和方向进行了论述,认为江西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改革与建设,应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明确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定位,深入实施科技兴气象战略,深化气象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业务与科研的结合,形成科技创新引领事业发展的研究型业务,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气象科技水平和气象业务的科技含量,提高气象队伍素质,培养造就具有创新能力、既懂科研又懂业务的学科、技术带头人和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本单位气象影视的现有资源进行升级改造,在投入极少资金配置硬件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地市级人才技术和设备优势,自主设计开发炫影系统,建立地市级集约化气象影视制作平台。炫影系统采用节目模块化制作流程,通过气象符号叠加、特效模板组合、节目模块拼接等,可轻松地完成多套节目的同时制作。公用模块部分程序设计,采用内存虚拟盘作为暂存,对视频编码进行优化,高效率使用内存,极大提高了共享数据的访问速度。在视频采集的设计上采用独特的蓝溢出抑制功能,强化了彩色校正级别,通过模糊技术来处理可能因为细节丢失而发生的蓝溢出。炫影系统还提供视频和图形特技统一的三维设计空间,引入模板物件和透视模块层的概念,实现模板编辑三维创意交互。在节目网络传输方面采用虚拟专用网,使气象影视真正实现主动式光网传输。"集中制作、末端分发"的地市级电视气象节目集约化模式的运行,从整体上提高了气象影视节目的制作水平,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促进了气象影视节目的品牌形成。通过对集约化气象影视制作平台的研究,地市级的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覆盖面得到了极大提高,气象灾害预警更加及时准确,社会公众的防灾避险能力得到加强。该系统平台的研究也适用气象灾害现场电视节目应急制作发布,也为今后建设高标准集约化气象影视网络制作平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沈晔  徐志刚  李永才 《气象科技》2019,47(3):531-538
将虚拟现实与气象应用相结合,能有效解决气象领域中传统模式存在的局限性问题,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首先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与组成,将其发展分为萌芽、初步应用以及全面发展3个阶段,并综述了各阶段的代表性成果,随后,详细论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天气现象、天气系统和数值预报产品等气象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此外,分析归纳了气象领域中维修培训、影视宣传和气象科普等方面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典型案例。最后,从虚拟现实产业本身以及其与气象应用相结合两个方面,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气象应用上所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可能的研究方向以及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4.
南京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南京市31a常规气象资料,从影响人体舒适度基本3要素(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入手,利用综合模糊评价方法对南京全年的气候资源进行了评判分析,得到各候的气候舒适度指数综合评判结果,应用这一评判结果对南京地区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给出了南京地区旅游的最佳时段和景区。  相似文献   

15.
连云港市海洋气象业务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国海洋气象台站网布局和任务设置要求,结合连云港确立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建设国际枢纽港和开发海洋特区经济的规划以及连云港市气象业务现代化发展的实际,从海洋气象探测与灾害监测、海洋气象资料与实时信息通信传输、海洋气象预报和海洋气象服务四个方面提出连云港市海洋气象台气象业务服务系统的总体方案,并且在制作丰富的海洋气象预报产品和面向不同对象开展多媒体服务方面体现了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把发展作为气象工作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中国气象局提出的建设“四个一流”、完善“四个体系”,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阳泉市实际,提出加快阳泉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步伐,推动气象事业的稳定、持续、快速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7.
适应国家改革发展的公共气象服务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照适应国家改革发展的公共气象模式的内涵,分析了现行的公共气象服务模式中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并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的气象服务模式,发现气象服务模式与国家国民经济总量和科技水平有着内在的联系。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现阶段适应国家改革的高效率公共气象服务模式,建议开放省内专业气象服务市场,改组成立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和国有商业气象服务公司。  相似文献   

18.
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静电危害防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1985年开始,中国气象部门开始提供专业气象信息的有偿服务,气象经济也由此产生。气象信息所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已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随着中国加入WTO,气象经济这一新领域受到了种种冲击。面对来自内部的重重羁绊和外部的种种压力,我国的气象经济应如何发展,已成为每一个气象人深思的问题。利用行业优势,借助规模效应,通过配套体系逐步完善气象服务,把真正的市场营销交给更专业气象经纪人,打破气象工作的局限性,已成为中国气象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基层气象部门为农服务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当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基层气象部门如何做好为农服务进行分析和讨论,并着重从加强气象为农服务的组织体系建设,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的特色、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农村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促进气象为农服务的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将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和“均等化”、“一体化”的公共气象服务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共同推进,是基层气象部门当前及今后为农服务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In this paper two mesoscale meteorological models are applied to the Lisbon region. A special concern is directed to the initial conditions and input parameterization in order to assure that equal simulation constraints were imposed to both models. Results obtained for 4 August 1992 (a typical summer day) are compared to meteorological data acquired in three monitoring stations. Both simulations show similar reactions to the mesoscale forcings that occur in the modelling region. The minor differences found between simulation and reality for the meteorological situation can cause major errors in predicting air quality.With 8 Fig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