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对汶泗河冲洪积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和污染源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不同含水岩组无机组分指标进行了分析,表明浅层孔隙水和部分地区岩溶裂隙水无机组分含量大幅增高,深层孔隙水无机物含量则变化不大。在有机污染方面,浅层孔隙水有机物检出率26.8%,但含量很低,远未达到饮用水标准限值;岩溶裂隙水有机物检出率46.7%,检出率相对较高,局部地段有机物超标;深层孔隙水有机物基本未检出。该区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浅层孔隙水和岩溶裂隙水无机污染呈面状污染特征,且污染程度较重,而有机污染则呈现点状污染特征,且污染程度总体较轻。对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现状,提出了地下水安全供水对策。  相似文献   

2.
主要阐述了大武湖田水源地岩溶地下水污染现状,地下水污染呈现:岩溶地下水无机组分含量普遍增长,其中硫酸根、硝酸盐、矿化度有明显增高;地下水有机污染则主要表现为卤代烃类检出率偏高。依据水源地污染现状从地下水污染特征入手,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黄河下游平原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大量的地下水测试数据为基础,从污染源分布及水文地质条件入手,对黄河下游平原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类型及污染程度进行了深入研究。黄河下游平原地下水普遍受到有机物污染并形成多个典型有机污染区,有机物总检出率为35.5%,检出的有机污染物种类达29种,单个样品检出的有机物种类最多达19种,部分有机物含量超过地下水饮用标准,致使地下水质量恶化。地下水污染区的分布及污染程度与污染源的种类和分布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为查明济南西部岩溶地下水有机物污染现状及原因,通过统计分析区内100件地下水有机物含量测试结果,有卤代烃、单环芳烃、氯代苯类、有机氯农药4类有机物检出;检出个数最多的为三氯甲烷和三氯乙烯,均为卤代烃;但检出值普遍偏低,远小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标准限值,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存在有机污染,但污染度较低。污水排放和垃圾堆渗透液是造成地下水有机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海岸带地区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沿海地区是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提高,地下水有机污染日趋严重。该文依据研究区内采集的1367组地下水有机污染测试样品数据,对研究区内地下水有机物检出情况、主要污染因子、分布特征及污染物来源途径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海岸带地区地下水有机污染明显,有机物检出率达39.3%,其中松散岩类孔隙地下水检出率最高,达49.3%;从区域分布看,黄河三角洲地区、寿光蔬菜种植区、弥河冲洪积扇顶部及小清河下游(东营段)化工密集区有机污染呈现面状分布。其中黄河三角洲地区胜利油田散落油污使这一区域地下水有机污染分布最为普遍,寿光地区深层孔隙水受到一定污染,主要由农药污染及地下水超量开采引起。有机污染分布与人类活动高度相关,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地下水的有机污染已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重视。该文通过对山东省滨州市浅层地下水污染调查,在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滨州市浅层地下水持久性有机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浅层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污染途径、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滨州地区浅层地下水已遭受有机物污染,有机物检出项目较多,共有20种,主要为卤代烃类和单环芳烃类,但总体浓度均较低,仅有3种有机指标超标,主要分布在工业园区、化工厂及皮革城附近。滨州地区有机污染物的来源主要为工业厂家"三废"的不合理排放和处置,导致流经污染源附近的地表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而这些受污染水体又通过不同方式如污灌等进入不同地段的土壤,以垂向入渗形式进入并污染到浅层地下水。典型地段和污染源附近,有机指标检出率和超标率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7.
中国69个城市地下水挥发性卤代烃污染检测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初步掌握中国主要城市地下水挥发性卤代烃污染状况和特征,在中国69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挥发性卤代烃污染检测与特征研究,采集地下水样品791组,采样井均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饮用水水井;依据US EPA 8260B检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器(P&T-GC/MS),分析和测试了氯仿、四氯化碳、1,1,1-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和二氯甲烷等15种挥发性卤代烃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在791组地下水样品中,有406组样品至少有一种挥发性卤代烃组分被检出,检出率为51.33%;各组分中,氯仿的检出率最高,为20.35%,其他组分的检出率为0.25%~5.06%;氯乙烯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有13组样品的单项组分超标,超标率为1.64%;超标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四氯化碳(0.76%)、氯仿(0.25%)、1,2-二氯乙烷(0.25%)、三氯乙烯(0.13%)、1,1,2-三氯乙烷(0.13%)、1,2-二氯丙烷(0.13%);超标井均为非供水水源地水井。检测与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主要城市地下水挥发性卤代烃污染物检出率较高,检测的69个城市中71%的城市至少有一种挥发性卤代烃被检出,且潜水的检出率高于承压水,但总体超标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分析博兴县20多年来的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研究总结了该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及主要水化学组分的动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大部分地段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较为稳定,7个长期监测点中仅有2个监测点阳离子或阴离子类型呈现出明显改变,有4个监测点部分水化学组分含量呈现出上升趋势,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与南部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导致北部咸水向南部补给有关。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有机污染质已对地下水污染构成威胁,研究有机污染质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机制,建立有效的预测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机污染质与地下水形成不溶混流体,对其运移进行评价的理论、方法及测试技术都不同于通常对易溶混污染质的评价。这项工作在我国刚刚起步,研究程度较低。文章讨论了有机污染质—地下水体系的一般物理、化学特征和运移控制方程,指出吸附作用是使有机污染质运移滞缓的重要原因,介绍了目前国外研究有机污染质吸附作用的几种试验及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长葛市规划区地下水化学分析资料 ,利用污染指数法对该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指出该区局部地下水的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污染指数大于 1的原因是生活、工业废物处理不当和引用污水灌溉而引起 ,并提出了该市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According to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 and using As, Cd, Cr, Cu, Hg, Ni, Pb, Zn elements as evaluation index, the author evaluated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Xihe area of Shenya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il in Xihe area is polluted rifely by heavy metal elements. The polluted area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near the upstreams of Xihe River, Shenxin River and Shenliao irrigation canal. There exist large distinctions among the heavy metal elements to the pollution degree. Cd pollution area is the biggest and the most serious in pollution degree.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地下水污染特征与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世纪80年代以前地下水水质测试资料为背景,利用近几年工作中取得的大量水质测试资料,采用“污染指数法”进行区域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价。研究表明:目前地下水仍以无机污染为主,但有机污染危害程度更大。“三氮”是浅层地下水的主要无机污染指标,其中又以硝酸盐污染为最。有机污染指标主要为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和四氯化碳等,裂隙岩溶水较孔隙水更容易受到有机物污染。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石油类污染、纺织印染污染、城市垃圾和生产生活污水的不合理处置以及农业生产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本来有限的地下水污染状况日趋加重。以20世纪80年代时期地下水水质测试资料为背景,利用2015年以及近年来取得的大量水质测试资料,采用"污染指数法",对山东省滨州市进行区域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滨州市地下水无机污染以硝酸根、亚硝酸根、氯化物和硫酸盐为主,有机污染以二氯甲烷、三氯乙烯、1,1-二氯乙烯、三氯甲烷为主。相比而言黄河以北地区因地下水水位埋藏较浅,包气带岩性以砂岩为主,而且化工和皮革鞣质加工企业较多,因此受到有机污染危害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短缺的鄂尔多斯盆地内地下水遭受硝酸盐(NO3-)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识别盆地不同地下水流系统的NO3-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湖泊集中区白垩系地下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化学和聚类-主成分分析划分地下水流系统级次,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级次地下水流系统中NO3-分布特征,综合水化学和环境同位素分析识别多级次地下水流系统中NO3-来源及其潜在过程。研究表明:研究区ρ(NO3-)超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水标准的地下水样品集中在局部-中间地下水流系统,其超标率达到28%;区域地下水流系统中ρ(NO3-)均值约为1 mg/L。研究区不同级次地下水流系统中ρ(NO3-)分布特征主要与人类活动影响程度有关,而地下水蒸发富集和反硝化衰减作用对ρ(NO3-)的影响可以忽略。其中,局部-中间地下水流系统受到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影响显著,其NO3-污染主要来源于无机铵肥和粪便污水等;区域地下水流系统可能尚未受到人类活动污染,其NO3-来源于天然有机氮矿化。   相似文献   

15.
作者应用随机模型中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沈阳地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模型。沈阳地区地下水位受气象、水文、开采等因素影响,因此建立了3种地下水位短期预测模型。即:气象型、气象开采型、气象水文开采型。为使预测模型接近于地下水位的实际变化状态,作者用有效开采量来提高模型的拟合精度。通过预测成果与实测值的拟合对比,表明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沈阳地区地下水位进行短期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银川地区地下水氮污染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银川地区1991-2000年的地下水水质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发现其地下水氮污染严重.其中尤以氨氮污染最为严重,对其氮污染的成因作进一步分析得出:引起潜水氮污染的主要因子是农田大量施用化肥和地面污水下渗,引起承压水氮污染的主要因子是大量开采承压水造成的潜水对其越流补给.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招远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类工程活动对土壤造成的污染问题也逐渐显露,加强土壤环境管理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查明界河流域地下水及土壤现状,在界河流域自上游到下游布设监测点位,共取水质分析样品66组和土壤样品19组进行化验,分析了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监测数据,总结了招远界河流域的水土污染特征,认为界河上游和中游流域土壤以有机污染为主,下游土壤污染为重金属污染,部分区域叠加有机污染形成复合污染,主要重金属成分为镉、砷、汞。结合环境工程领域的环境修复技术,提出了适宜的水土修复方案,为招远市环境修复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某生产CaCl2化工厂因环境问题被停止生产,厂区周边土壤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为掌握污染土壤中污染因子的含量和地下水受污染情况,布置了土壤采样点和地下水监测点,利用厂区周边已有机民井进行水样采集,通过室内检测、分析研究等工作,得出在厂区周边土壤60~300 cm深度范围内存在Ca^2+,Cl^-富集,鉴于土壤的天然吸附和自净能力,目前条件下,厂区及周边地下水污染状况受影响较小。通过抽水试验、渗水试验和弥散试验,圈定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查明了污染物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污染物影响变化情况的预测分析,为后续区域污染地块的风险评估和修复治理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According to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 and using As, Cd, Cr, Cu, Hg, Ni, Pb, Zn elements as evaluation index, the author evaluated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Xihe area of Shenya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il in Xihe area is polluted rifely by heavy metal elements. The polluted area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near the upstreams of Xihe River, Shenxin River and Shenliao irrigation canal. There exist large distinctions among the heavy metal elements to the pollution degree. Cd pollution area is the biggest and the most serious in pollution degre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