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厦门市旅游气候资源评价及其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丽娜 《福建地理》2001,16(3):47-50
本文在评价了福建沿海城市厦门的气候特点和优势后,指出厦门风光秀丽,常年无冬,秋春相连,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四季咸宜旅游,有利于形成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及形成地方特色的农渔产品,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并提出利用厦门旅游气候资源,培育经济增长点,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
厦门的旅游气候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千盛 《热带地理》1994,14(3):260-265
本文介绍了厦门的气候和不舒适指数,认为厦门全年均可开展旅游活动,但其优势在秋冬季,在改善旅游环境中提出在夏季进行空调起止日期,并计算了凉房度热日。  相似文献   

3.
中国邮轮旅游竞争潜力测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分析邮轮旅游核心产业要素及竞争潜力构成的基础上,构建邮轮旅游竞争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从旅游资源禀赋、邮轮旅游经营绩效、企业运营能力、金融保险业服务能力、交通保障能力、城市支撑能力等方而进行分析评价.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沿海8大邮轮旅游重点城市进行评价分析;依据评价结果,将8大邮轮城市划分为邮轮旅游竞争优势区、较优势区和一般优势区的3个层级.提出未来中国邮轮旅游将形成以上海为邮轮母港.以深圳为区域中心港,辅以宁波、厦门、海口等挂靠港的对台湾、东南亚的南方邮轮旅游区;以及以天津为区域中心港,辅以青岛、大连的对日、韩的北方邮轮旅游区的整体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4.
厦门城市自助游网络结构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省外自助游客发表在携程网上的厦门游记中提取旅游流信息,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QAP相关分析对城市自助游网络结构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经济等多重制约因素的影响下,厦门旅游节点呈现高度的不均衡性,处于核心区域的7个节点间彼此联系密切,且节点间的距离较近,形成高度集聚效应,对省外自助游客形成了“刚性”吸引力,其他边缘区旅游产品是第二选择;边缘区节点“抱团”现象也很普遍,无论是节点较为密集的环岛路还是岛外的节点群,说明即便在交通体系已经很发达的厦门,距离摩擦对于游客游览路线的选择均起到一定影响;QAP相关分析得出旅游流的形成与距离对外交通设施和酒店的远近相关性不显著,与节点的公共交通通达性、网络知名度及节点的集聚程度有显著的相关性;针对岛内外节点应采取不同的策略来降低时间和经济成本,提高核心节点游览效率,完善预警机制,同时挖掘岛内外旅游产品的互补性,从而实现旅游空间的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5.
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中区位条件的分析——以龙陵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区位条件的分析非常重要,不仅能为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同时也是旅游开发最重要的基础。区位条件对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理位置、交通、经济、文化、信息等相互作用、密切联系而发挥作用的。以龙陵县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地理交通条件、经济条件、文化条件、旅游条件等4个方面对旅游规划中的区位条件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得知:龙陵县交通区位优势较为明显,是云南省通往滇西和缅甸的必经之路,相对云南省边疆县而言,游客的可进入性较好;作为滇西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周边的旅游风景区联系较好,有一定的旅游区位优势;交通和旅游区位的优势造就了较好的客源区位优势;旅游资源区位具有特色,可概括为温泉、气候、生态、历史等4方面;是云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水平低,在一定区域内缺乏经济中心地带,经济区位差。因此,规划中要考虑到滇西旅游圈这个区域环境,既要连片发展,又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在近期要保护好旅游的大环境,重点景区的建设要循序渐进,较长时间内做好周围较成熟景区的配角,在保护中逐步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6.
发展河南工业旅游有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业已被确立为河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而开展工业旅游可以优化其产品结构。文章基于对工业旅游特征的分析,结合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者和工业企业特点,从促进该省大旅游格局形成的角度,提出了发展工业旅游的项目选择原则和开发对策。要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的转变,既要发挥传统资源的优势,更要在旅游活动类型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7.
福建沿海主要城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境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当前,福建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加,为福建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带来了新的机遇.本研究选取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其入境客源总量占全省入境客源总量的85%)4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转移-份额(SSM)分析并结合波士顿矩阵法,分析这4个城市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市场竞争力及其总体发展潜力特征,提出优化主体客源市场,做好多样化旅游市场的目标定位;加强旅游市场细分营销,凸显区域竞争优势;深挖城市旅游市场潜力,促进城市之间联动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厦门及其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应该得到更好的开发,以便推出特色鲜明的专项旅游产品"厦门博物馆之旅".本文对厦门博物馆资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析,指出其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厦门博物馆资源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9.
环北部湾旅游圈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烈  沈静 《热带地理》2002,22(4):345-349
论述环北部湾旅游圈形成和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提出以两国四方八大中心城市,四大旅游板块为核心,兼收并蓄“陆、海、边、山”优势,形成两个扇面,共树一个区域旅游形象,面向三大客源市场,协同建立东亚国际旅游区,并就此目标的实现,提出了区域制度创新、协同发展、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整合、设施配套以及旅游组织等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建立泛珠三角的研究背景,通过对广州发展工业旅游的条件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由于地缘关系和历史原因,在泛珠三角的成员中,广东最早接受香港地区的经济辐射,港澳台投资者在广东大量投资建厂,工业优势也日渐凸显,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广东发展工业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通过对广东工业旅游示范点和其他适合发展工业旅游的企业进行调查分析和实证研究,总结了广东发展工业旅游的主要客源类型,并对广东工业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发展思路。工业与旅游相结合,两者完全可以达到双赢,并可以得到一定的社会效益,也是结论性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