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20世纪云南强震群体盛衰的天文背景,文中指出月亮白赤交角变化产生的交点潮[1]可能是影响地震长周期活动的一个原因。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以来云南的4个M≥6.7级强震活跃期有3个始发于月亮白赤交角极大年或其次年,仅第一个地震活跃期不是如此,所以总概率达80%。另外,无论太阳活动还是地震活动均存在11年的准周期,据此,作者利用20世纪云南历年最大地震的震级作了4组11年周期的外推,估计了下一个地震活跃期首发地震的时间和震级。综括上述2个天文条件,根据目前月亮白赤交角变化与太阳活动形势,我们认为云南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开始于2006/2007年,并可能持续活动至2015年,该期间将有较多M≥6.7级地震发生,将构成云南又一个地震重灾期。文中还对强震首发地点作了预测估计。  相似文献   

2.
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分析了20世纪云南强震群体盛衰的天文背景,文中指出月亮白赤交角变化产生的交点潮可能是影响地震长周期活动的一个原因。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以来云南的4个M≥6.7级强震活跃期有3个始发于月亮白赤交角极大年或其次年,仅第一个地震活跃期不是如此,所以总概率达80%。另外,无论太阳活动还是地震活动均存在11年的准周期,据此,作者利用20世纪云南历年最大地震的震级作了4组11年周期的外推,估计了下一个地震活跃期首发地震的时间和震级。综括上述2个天文条件,根据目前月亮白赤交角变化与太阳活动形势,我们认为云南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开始于2006/2007年,并可能持续活动至2015年,该期间将有较多M≥6.7级地震发生,将构成云南又一个地震重灾期。文中还对强震首发地点作了预测估计。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和云南地区的地震活动,在地震频度方面大体存在着一个与太阳活动11年周期相关的周期,地震活动的峰值对应于太阳活动的降段。这种相关性在云南地区的地震活动中表现得尤为显著。 二、进一步分析云南地区各区域地质构造类型的地震活动性与太阳周期性活动的关系,分析表明:太阳活动周期与由于地球自转速率改变而形成的那类地质构造区域的地震相关性最显著。从而认为太阳周期性活动对地震的影响是通过地球自转速率改变的途径而进行的。 三,将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应用于云南地区地震的中长期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4.
本讨论了1960年-1969年共10年间在我国发生的586次震级Ms≥4.75的地震与月龄、月球时角及地月距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地震的频率与月球明角、月龄无明显的相关性:当月球位于远地点附近时地震较多且与月龄无关;当月球们于地月平均距离附近时有几处发震几率较高,且地震较多发生在上下弦附近;当地月距离到最小值附近时地震都发生在朔望。  相似文献   

5.
在太阳活动与地震活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在周期性太阳活动的调控下,地震活动也显示出与太阳活动相关的周期性变化。云南22年的地震周期在20世纪形成了4个大震活跃期和4个相对平静期。根据地震活动和太阳活动的若干相关规律,对云南地区在本世纪第1次大震活跃期的到来作了趋势性预测:云南在本世纪第1次大震活跃期的第1个大震(M=7.0左右)将于2012年到来,那时正是太阳活动第24周下降段的开始,离上次大震活跃期的最后一个大震(丽江,M=7.0,1996年)恰好是16年。在该大震活跃期里,还将发生若干个M=7.0左右的大震和一些较小的地震,其大震爆发的时间将遵循Tx=(Tn-Tn-1)1/2(a年)的非线性经验规律发生。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云南第1次大震活跃期的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太阳活动与地震活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在周期性太阳活动的调控下,地震活动也显示出与太阳活动相关的周期性变化。云南22年的地震周期在20世纪形成了4个大震活跃期和4个相对平静期。根据地震活动和太阳活动的若干相关规律,对云南地区在本世纪第1次大震活跃期的到来作了趋势性预测:云南在本世纪第1次大震活跃期的第1个大震(M=7.0左右)将于2012年到来,那时正是太阳活动第24周下降段的开始,离上次大震活跃期的最后一个大震(丽江,M=7.0,1996年)恰好是16年。在该大震活跃期里,还将发生若干个M=7.0左右的大震和一些较小的地震,其大震爆发的时间将遵循Tx=(Tn—Tn—1)^1/2(a年)的非线性经验规律发生。  相似文献   

7.
1990年2月10日在江苏太仓发生了M2=5级的地震,在震前120天左右,离震中约60公里的上海天台光电中星仪的时间结果开始呈现显的异常现象。本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测定地球自转运动的天光学观测技术是和预报区域性地震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8.
地磁活动预报目前,国内外的工作基本处在统计性预报和相关性研究的水平上。我们现在进行的是月预报。 1989年有五次联测在我们预报的时间范围内。总体上看,发布的地磁活动预报有四次报的比较准确,有一次未报准。在6月中旬以后到8月初的这一较长时段中,地磁  相似文献   

9.
通过统计分析 1 990~ 1 998年中国Ms≥ 6级地震与太阳系主要天体的特殊位置的关系 ,说明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 ,结合其它预报手段 ,对中国地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针对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用于日长变化预报过程中,样本的输入方式对预报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2种输入方式:即样本按不同跨度输入以及按连续输入,对日长变化进行预报。最终证明不同的样本输入方式对日长变化预报精度的影响较大,样本按跨度输入在超短期预报中预报精度较高,样本采用连续输入的方式在短期和中期预报中预报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期强震与天体的特殊位置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统计分析1990~1998年中国Ms≥6级地震与太阳系主要天体的特殊位置的关系,说明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其它预报手段,对中国地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地震的发生是应力释放的必然产物,但应力在何时释放,这可能是多种偶然因素的综合结果。在地震条件已具备的条件下,外天体相对于震区的某些特定位置所产生的引力作用,很可能是这诸偶然因素之一。本文谨依这种考虑,就云南省1970年以来Ms>6.0的地震与太阳系内天体的一些特殊位置(简称天象)的关系作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地磁二倍法[1]预报地震是我国地震预报研究工作中取得初步成效的一种方法。它是我国地震战线上贯彻群测群防科研路线的一个硕果,最早是大港油田工人工程师张铁铮同志应用磁暴二倍法[2]预报华北地区的地震时间要素取得较好效果,后来上海天文台地震室应用磁偏角二倍法[3]预报太平洋地区M≥7的地震时间要素也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月震、LTP和地震喻传赞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经常会发生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观测表明:太阳有日震,星球有星震。那么月球有震吗?回答是肯定的,称为月震。自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以来,人类共6次登上月球,在上面安置了4个月...  相似文献   

15.
黑子相对数与黑子群在日面纬度上分布的蝴蝶图表征着太阳长期活动演化的特征 ,本文主要对这二者尤其是后者进行了研究。太阳活动在日面上分布表现为不对称 ,这是近 30年太阳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对这一领域进行了详细调研 ,发现太阳活动的南北半球分布不对称性的确存在 ,是否存在东西半球分布不对称性目前还没有定论 ,但在日面经度上的分布肯定是不均匀的。本文还利用太阳 2 2周活动极大时期X射线 (Imp≥M1 .0 )耀斑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给出了不对称演化特征 ,发现不对称性并不是事件活动剧烈程度的函数。统计分析表现 2 1周太阳活动既不是已往文献中所述的南半球占优 ,也不是北半球占优。本文总结了以往对太阳长期活动特征研究的结论 ,也分析了黑子面积描述的活动周特征 ,发现可用一个二参数函数来描述太阳活动周 ,这个结论对太阳长期活动预报是有用的。本文还详细解剖了蝴蝶图 ,揭示了其所含的物理信息 ,同时将不对称研究引入到这种解剖工作中 ,或是定量再现已有的一些定律 ,一些效应 ,或是揭示一些新的长期活动特征。本文最后对太阳长期活动预报方法和预报结论进行了总结 ,2 1~ 2 3周的预报事例说明前兆因子方法比其它方法要好。本文用Moscow中子监测值对 2 3周作了预报 ,其峰值为 1 51 .1  相似文献   

16.
采用Harvard目录中1977-1994年及1960-1993年间的地震有关参数,由Dahlen理论和Lam-beck推出的有关公式估计了地震引起地球轴向惯性矩的累积变化,分析了地震和El Nino事件之间的联系,特别是震级大于5级地地震引起的位错所产生的地球轴向惯性矩的变化会有一个跳跃,这个跳跃的El Nino事件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将预报对象的全部情况看成一个概率系统X,在太阳预报的情况下,X的取值x_i为质子事件或X射线事件的各种等级。最简单的情况是只考虑这些事件的有无而不管其级别大小,例如可取x_1=1为有质子事件发生,x_2=0为安全事件发生。将我们给出的预报值看成另一个概率系统Y。Y的取值最简单的情况下为y_1=1时相当于预报有质子事件,y_2=0相当于预报安全事件。对预报结果进行检验时,就是对X和Y的取值进行比  相似文献   

18.
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汶川地震发生时的天体位置、月亮白赤交角、太阳活动与地球自转等天文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从地震的孕育还是从发生来看这些天文因素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9.
<正>太阳大气中时刻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爆发活动现象,例如耀斑、暗条爆发、喷流、日冕物质抛射以及各种磁流体力学波动现象等.过去的大量观测研究表明,太阳磁场在各种爆发活动现象中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许多太阳爆发活动现象都会对地球空间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太阳爆发活动现象的研究和预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也是人们唯一可以近距离观测的恒星.太阳爆发活动现象的研究,对其它恒星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日震     
日震良辰地球上每年大约发生500多万次大大小小的地震,但是象2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毕竟少见,地震主要发生在地壳中,地震工作者通过记录研究来自地壳中的震波,可适时作出预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用月震仪发现厂“月震”,月震波表明月球内部是热的和易塑的物质。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