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月掩星预报     
月球在天球上每小时大约向东移动半度,这样我们有时候就会看到它会遮挡住一些恒星或行星等天体,过段时间后,这些天体又会重新出现,这就是月掩星。对这些现象进行计时观测,得到的时间数据可以用来修正月球轨道精确数据、准确预测月球的运动、研究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2.
掩星驿站     
月掩星预报 月球在天球上每小时大约向东移动半度,这样我们有时候就会看到它遮挡住一些恒星或行星等天体,过段时间后,这些天体又会重新出现,这就是月掩星。对这种现象进行计时观测,得到的时间数据可以修正月球轨道精确数据、准确预测月球的运动、研究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3.
月球物理天平动对环月轨道器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巍  刘林 《天文学报》2005,46(2):196-206
月球物理天平动是月球赤道在空间真实的摆动,会导致月球引力场在空间坐标系中的变化,从而引起环月轨道器(以下称为月球卫星)的轨道变化,这与地球的岁差章动现象对地球卫星轨道的影响类似.采用类似对地球岁差章动的处理方法,讨论月球物理天平动对月球卫星轨道的影响,给出相应的引力位的变化及卫星轨道的摄动解,清楚地表明了月球卫星轨道的变化规律,并和数值解进行了比对,从定性和定量方面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于天体的几何形状、自转、内应力、内部运动和自引力等提出假设,计算得到天体自转四极引力辐射功率公式改正的明显表达式,并估算了脉冲星PSR1937+214的引力辐射功率。  相似文献   

5.
拉格朗日点是以著名的法国科学家拉格朗日的名字命名的空间中的几个点,也被称为太空中的天平点。它存在于两个大的天体之间,由于受到两个天体的重力影响,位于这一点上的小型物体可以相对保持平衡,不需要动力推进以抵挡引力作用。在每两个大型的天体之间,比如太阳和木星、地球和月球之间.理论上都存在5个拉格朗日点,利用拉格朗日点的原理,科学家们就有可能制造出不需要能源动力的太空船和空间天文观测台。  相似文献   

6.
深空探测中的轨道设计和轨道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空探测相对于地球卫星而言,指探测器脱离地球引力范围,进入行星际空间甚至距离地球更远的空间对太阳系内或者太阳系以外的天体进行探测. 从20世纪末尤其是21世纪以来,随着航天领域科技的进步和提高,对月球和太阳系其他大行星的探测,越来越多地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近几年,我国也加快了对月球的探测步伐.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1个月球探测器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实现了精确变轨、成功绕月的预定目标,获取到大量科学数据和全月影像图,并成功实施受控撞月任务.2010年10月1日,我国又成功发射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取了分辨率更高的全月影像图和虹湾区域高清晰影像,并成功开展环绕拉格朗日L2点等多项拓展性试验,为深空探测后续任务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刘林  季江徽 《天文学报》2001,42(1):75-80
主要阐述近年来在近地小行星轨道演化研究工作中所获得的一些基本结果,即合理的力学模型和相应的有效算法,并以实际预报算例(近地小行星与地球的交会状态)与有关权威性的结果作了比较,证实这些研究结果确实是可信的。在给出的力学模型中,考虑了所有可能影响近地小行星运动的力学因素,包括各大天体和较大的主带小行星的引力作用、有关天体的扁率影响以及源于太阳引力的后牛顿效应。而在计算方法中,合理地处理了变步长问题和月球位置量这种相对而言的快变化问题,使得数值求解一个高维方程组时,对各天体而言,可采用同一步长进行 积分,避免了求解过程中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刘林  张巍 《天文学报》2007,48(2):220-227
论述的短弧定轨,是指在无先验信息情况下又避开多变元迭代的初轨计算方法,它需要相应的动力学问题有一能反映短弧内达到一定精度的近似分析解.探测器进入月球引力作用范围后接近月球时可以处理成相对月球的受摄二体问题,而在地球附近,则可处理成相对地球的受摄二体问题,但在整个过渡段的力模型只能处理成一个受摄的限制性三体问题.而限制性三体问题无分析解,即使在月球引力作用范围外,对于大推力脉冲式的过渡方式,相对地球的变化椭圆轨道的偏心率很大(超过Laplace极限),在考虑月球引力摄动时亦无法构造摄动分析解.就此问题,考虑在地球非球形引力(只包含J2项)和月球引力共同作用下,构造了探测器飞抵月球过渡轨道段的时间幂级数解,在此基础上给出一种受摄二体问题意义下的初轨计算方法,经数值验证,定轨方法有效,可供地面测控系统参考.  相似文献   

9.
月亮趣谈     
《天文爱好者》2008,(12):88-89
月球是怎样来的? 很多学者认为,月球是由大碰撞而来的。在太阳系演化初期,原始太阳附近的星际空间形成大量的物质环,在地球轨道上开始形成原始地球,在附近也形成了一个类似火星大小的天体。  相似文献   

10.
“掩”,顾名思义,遮盖,掩蔽。当两个天体与地球在同一个轨道平面排成一直线时,从地球上看去,发生了一个天体被另一个天体掩蔽的现象。这现象被称为“掩星”现象。对于不同天体相互之间的遮掩,天文学上给出了不同的名称,例如:月球部分或全部挡住了太阳,称之为“日食”;地影部分或全部遮盖了月球,称之为“月食”;掩的天体的直径比被掩的天体小时,被称为“凌”,等等。水星、金星凌日;  相似文献   

11.
一走出地球是人类发展的必然1969年7月20日应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值得记忆的日子,这一天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这是人类首次踏上地球以外的天体,它是人类科技文明经过数千年,特别是近百年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人类开始走出地球进入地外天体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2.
MOND理论和暗物质模型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杨  赵文  韩金林 《天文学报》2003,44(4):375-381
从理论上探讨在地球引力系统内,修正动力学的引力理论以及暗物质模型的预言.着重研究修正动力学(MOND)的引力理论中一些常用的模型,对其中一个最简单模型,给出了球对称情况下引力势的一般表达式,计算了地球引力场中这些模型预言的卫星角速度,发现不同模型给出的角速度是不相同的,并且将这些值分别与牛顿理论的角速度值相比较.虽然这些模型的角速度与牛顿理论角速度的差异都很小,但简单模型的差异更大一些.对于月球作为卫星的情况,目前的技术有可能对这个角速度差进行实际观测.最后估算暗物质模型中月球绕地球运动角速度所受到的影响,证明它远远小于MOND理论的效应.由此对这个角速度差的观测,就构成检验MOND理论与暗物质模型的一个判据.  相似文献   

13.
余恒 《天文爱好者》2012,(10):80-82
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星空是无数天体在夜幕上的投影,分不出远近。直到最近两百年人类才开始逐步测量出诸多星体的距离,并籍此认清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但是对于长年被引力束缚在大地上的人们来说,进入太空还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无从感受星原的广袤和寰宇的寂寥。当夜空从城市的霓虹间消隐,我们对太空的认识就全由特效华丽的科幻电影和纪录片包办,为了娱乐而渐渐远离了真实。就连地球和月球之间大小和距离的真实比例这种基本问题,也没多少人能有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天文信箱     
问:不久的将来,人们会对月球开发,将月球上的矿产资源运回地球,长久下去,会改变地球和月球的质量,这样一来会不会对地球和月球的轨道造成影响,如果会,怎样解决? 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是6×10221吨和7×1019吨,即便将开采量定位在10亿吨,即109吨,二者分别差了12个和10个量线,这样规模的开采量仍可以视为忽略  相似文献   

15.
对月球形状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99年,Laplace发现月球的3个主惯量矩,与月球的轨道和自转状态并不相符.有些学者认为,这可能是现在的月球仍保留了早期的"化石"形状.大约在三十多亿年前,月球曾经离地球很近并且转得较快,然后月球逐渐迁移远离地球并且转动得慢了下来.在此迁移的较早时期,月球受到了引潮力和自转离心力的作用,成为一个椭球体.并且很快凝固.所幸的是,固态月球的岩石圈较为稳定,使我们现在仍然能够看到很早时期月球的形状.文中利用月球天平动参数以及引力场系数,计算了椭球体3个主向径a,b,c的长度和月球的平衡潮形状,得到如下3个结论:(1)开始时月球离地球是非常近的,大约在三十亿年前月球可能已经冷却和固化,现在的月球基本上保留了凝结时的形状.(2)证明了液态月球的潮汐形变是月球平衡潮高度的1.934倍.因此用月球引力场推算月球形状时,必需考虑到流体勒夫数hf=1.934的影响.(3)根据月球三个主轴a,6,c的长度之差,推算了月球临凝固时的月地距离为1.7455×1O8m,自转周期为3.652 day.从而推算出月球临凝固时的恒星月长度为8.34day.因此在月球凝结时,月球被锁定在与自转速率比为2:1的共振轨道上.  相似文献   

16.
月球的起源     
月亮是夜空中最为明显的天体,自人类文明之初,它就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大多数古代文明都相信,月亮是由神放置在天空中的。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人们以更现实的方式考察月球的起源。今天最广为接受的理论认为,地球在年轻时曾与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相撞,而月球正晕场大冲撞溅出的碎片凝聚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2010年6月13日,在太空飞行了7年之久的日本“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克服了艰难险阻返回地球。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月球以外的天体着陆并回归地球的航天器,有望为揭晓太阳系的诞生之谜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8.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人类对它的研究探索一直没有停止。月球不仅反射可见光,还在红外和微波频段遵循热辐射机制辐射能量。亮温度是反映微波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由月球亮温度,可以进行月壤特性的研究,从而进一步分析月球表层及近表层结构和物质组成。另外月球亮温度也是影响月球探测器星地链路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月球的亮温度出发,阐述了月球射电辐射机制;并对地基射电望远镜的多波段观测进行总结,分别从设备、方法、结果等方面给出月球亮温度观测的发展;最后对我国地基射电望远镜对月球亮温度的观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制约卫星轨道寿命的另一种机制(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歆  刘林 《天文学报》2002,43(4):379-386
对于制约低轨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寿命的耗散机制,人们已有足够的重视,但在深空探测中,另一种制约低轨卫星轨道寿命的引力机制同样应予重视,前文讨论了高轨卫星的情况,在第三体引力作用下,有可能导致卫星轨道偏心率产生变幅较大的长周期变化。特别是极轨卫星,其轨道偏心率在一定的时间内可增大到使其近星距rp=a(1-e)≈Re(Re是中心天体的赤道半径),从而落到中心天体上,结束其轨道寿命,目前对低轨卫星作了详尽的理论分析,研究表明,与高轨卫星有类似结果,但其力学机制却不相同,低轨卫星的轨道寿命与第三体引力无关。它取决于中心天体非球形引力位中的扁率项(即J2项)与其他带谐项之间的相对大小,这不仅是一个纯理论结果,也有实际背景,在太阳系中慢自传天体(月球和金星等)的低轨卫星就存在这一问题,还给出了有关判据,并以计算实例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田伟 《天文学报》2021,62(2):16-62
作为一颗与地球共轨道的小行星,(469219)Kamo'oalewa是一个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近地小天体,也是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计划的目标天体之一.针对其轨道特性,建立了兼顾太阳、地球和月球非球形引力作用的小行星动力学模型.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国际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er,MPC)提供的2004|2018年间的光学观测数据对该小行星的轨道进行确定.拟合后观测残差的均方根误差约为0:2″(与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Horizons在线历表系统相当),其中2004年期间数据的观测残差有所改进.最后,对小行星(469219)Kamo'oalewa的轨道误差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预报了2020-2025年期间该小行星的轨道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