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终端和控制系统更新改造项目”于 1 999年 1 0月 2 4日在昆明通过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主持的专家组验收。验收组一致认为 ,改造后的一米望远镜实现了预定的现代技术指标和总体目标。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是从前东德引进 ,于 1 978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的我国大型天文仪器。经过 2 0来年的天文实测工作 ,该望远镜的各种设备已严重老化 ,技术指标全面下降 ,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天文学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一米镜进行现代化改造已势在必行。从 1 994年底开始 ,以谭徽松和季凯帆研究员为首的项目改造小组 ,承担了对该…  相似文献   

2.
李鉴澄先生是我国最早研究地球磁场的专家,开辟了我国地磁研究的先河。他也从事古天文史的研究,特别对我国古代天文仪器的研究方面特有建树。在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他又带领我们进行人造天体的观测。这是一项开创性工作,他不顾当时年过五旬,仍然和年轻人一样起早摸黑,不  相似文献   

3.
高平子(1888~1970),原名高均,字君平,别号在园。1912年,高平子从震旦学院毕业,随即入上海徐家汇天文台及余山天文台学习近代天文学。1924年,高平子和蒋丙然从日本人手中接管了青岛观象台,这是当时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掌握的外国人建立的天文机构。1928年,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成立,高平子被聘为研究员。他还协助建设我国第一座现代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1970年3月,高平子因患冠心病在台北逝  相似文献   

4.
为配合1968—1969年太阳活动峰年观测,研究耀斑光谱在太阳活动强烈时期的变化过程,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厂和紫金山天文台于1967—1968年遵照毛主席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导,为云南天文台研制了水平式太阳望远镜和10波段自动摄谱仪.为紫金山天文台研制了9波段自动摄谱仪.  相似文献   

5.
超链接:云南天文台简史云南天文台的前身是南迁于昆明的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凤凰山天文台。1937年,日寇入侵,中国大地硝烟四起,中华民族面临着一场空前浩劫。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在南京紫金山上刚刚建立3年的紫金山天文台也未  相似文献   

6.
紫金山天文台建台后,虽有概略的经度值,但尚未有过准确的测定.1947年台曾与当时国民党政府国防部测量局合作,作过一次经度测定,发表天文台子午仪室的经度值为东经7~h55~m16~s.967±0~s.005_5.然当时的工作,在结果处理中,未考虑到时号的改正数,显见其结果的不可靠程度.新中国诞生后,随着祖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天文工作也有了新的发展,台上建立了经常的测时工作,并且测时工作于1957年12月正式加入苏联综合时刻系统,天文观测和时号接收的资料运用到苏联综合时刻系统标准时刻的计算中去.因此  相似文献   

7.
上期和大家介绍过望远镜和赤道仪,今期不得不提它的好拍档「天文台圆顶观测室」,大家还可以自己动手造一个呢!天文台的工作天文台史专门利用天文观测仪来研究天文学的机构.  相似文献   

8.
建成于1934年9月的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2月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她坐落于南京市东郊风景如画的紫金山第三峰上,至今已有68年的历史。紫金山天文台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开始。中国现代天文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和天文台站大多从这里诞生、组建和拓展。由于她在中国天文事业建立与发展中作出的特殊  相似文献   

9.
一.仪器和器材1.使用紫金山天文台的60厘米 f/5反射望远镜.2.Kodak 103_a-0底片,露光10分钟,Agfa 显影剥,显影8分钟(14℃).3.底片大小是9×12厘米(1.°5×2°),使用范围只在底片中心部分,杓15′×15的小面积内.4.使用紫金山天文台的 Ross 光度计进行量度,该仪器的光源由稳定度为±1%的电压稳定器供应.  相似文献   

10.
陈遵妫先生1901年生于福州,1921年东渡日本留学,1926年学成回国,在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同年受聘到观象台参与编历工作,此后一直服务于天文界,勤勤恳恳耕耘六十余载,自称"畴界老牛"。 陈老是我国现代天文事业主要奠基人之一,30年代先后参加过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和昆明凤凰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前身)的创建,曾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研究员,担任过中国天文学会秘书长、理事长,《宇宙》杂志总编辑,主持编纂过《天文年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兼上海徐家汇观象台负责人。1955年奉调筹建北京天文馆,并担任馆长职务。陈老有近三十部天文学专著和普及读物问世,代表作有《天文学概论》、《流星论》、《大学天文学》、《恒星图表》、《宇宙壮观》等。他穷毕生精力,收集整理中国古代天文学史料,于1985年完成了四卷170万字的宏篇巨著--《中国天文学史》。该书因史料翔实丰富,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 陈老一生历经过各种艰难曲折,早年饱经战乱之苦,中年蒙受不白之冤,晚年双目近于失明,但他始终以豁达的心态处之,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北京天文馆新馆即将建成之际,我们发表陈老生前撰写的回忆录,一方面对这位北京天文馆的创始人表示缅怀,另一方面希望年轻爱好者从  相似文献   

11.
30cm球载红外望远镜(BIT)是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原星的红外观测研究”课题面作。由紫金山天文台和南京天文仪器厂联合研制,是国内首创的点源观测,有偏置导星,能精密指向和跟踪的空间仪器。本文叙述了BIT的指向,偏置导星,跟踪,地平装置倾斜后的影响。几种误差分析,还叙述了BIT的仰角轴装置,偏置导星轴系,驱动系统,轴角指示,润滑等。这些内容对地面的地平式望远镜亦能适用,且可简化,仰角的工作范围为0°~90°,偏置量的工作范围皆为±10°;仰角轴的转速为0.08°/min~6.3°/min,偏置轴的转速皆为0.05°/min~3.75°/min。 1990年6月15日BIT首次飞行试观测。  相似文献   

12.
“国际紫外探测者”(IUE)把七十年代的紫外观测推上了顶峰。也许是IUE太过成功。导致八十年代该领域的航天活动相对沉寂。这十年里,唯一一颗成功的紫外卫星是苏联和法国合作的“天文1号”(Astron-1)。该卫星于1983年3月23日发射,工作到1989年夏天。其主要仪器是一架80厘米口径的紫外望远镜,同时兼顾X射线观测。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机载天文台开启了新的紫外观测纪元。  相似文献   

13.
1964年《天文爱好者》杂志曾刊登过题为“小型反射望远镜制作方法”的连载文章。该文极为详细地讲述了反射物镜的磨制方法,系统地介绍了牛顿式反射望远镜的原理和结构,寻星镜和目镜的制作以及组装调试过程。这篇文章对那一时代的天文爱好者有过很大影响,我便是当时的受益者。当时我在上高中,就是在这篇文章的指导下走上了业余磨镜之路。在此我要向该文作者,紫金山天文台的范一新老师和黄介浩老师  相似文献   

14.
1957年5月25日接到哥本哈根5月21日发出的专电,宣布于 M84北约1.5孤分处,发现一超新星。紫金山天文台于5月25日晚,即开始用60厘米,f/5反射望远镜进行照相观测.所用的底片是 Kodak 103a-O.至7月21日止,共取得底片16张,其中有2张是和选择星区 SA80的等高照相.参加取得这项观测资料的计有天文台同人  相似文献   

15.
自 1992年起云南天文台开始了在云南省西北部的天文选址。丽江高美古最终被选择作为未来中国地基天文光学观测的新址点。并且 ,在国家科技部 ,云南省政府 ,以及中科院的支持下 ,2m级天文望远镜项目在 2 0 0 0年 12月获得立项。在文中 ,我们简要的介绍了高美古台址的情况 ,并给出了 2 .4m望远镜的详细情况 ,以及其他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6.
五藤光学研究所是日本两家主要生产天象仪的厂家之一。1926年五藤齐三以日本惟一的天文仪器制造商的身份,创立了五藤光学研究所。自那以后,五藤光学一直以制造天文望远镜和天象仪为自己的主要业务,赢得日本乃至世界的专业和业余天文学家的极大信任。尤其从1959年起开始生产天象仪,乘着当时的“太空热”,把它的产品从日本推销到海外,占据世界市场的40%。五藤光学的天文望远镜也从面向学校类型发展为超大型反射望远镜、太阳望远镜、移动天文台等。  相似文献   

17.
光电测光──业余天文升级的好途径杜柏田前言随着我国天文普及工作的不断开展,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天文爱好者,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了小天文台,很多中小学有了口径达40厘米的天文望远镜,至于口径120毫米左右的望远镜,全国已有上千台。观星星,看月亮,拍营星,描黑子...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1958年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和南京教学仪器厂合作制造的60厘米反射望远镜的光学质量,紫金山天文台在1960年为该望远镜配制了新的卡塞格林副镜,接着在1961年又把原来的抛物面主镜作了抛光修改.这一工作,一方面需要掌握必要的加工工艺,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有可靠的检验方法来保证.这里仅就60厘米主镜在修改过程中所采用的检验方法和结果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天文图像的高分辨率重建技术日益成为天文观测的一种手段.随着云南天文台丽江高美古2.4m望远镜的建立,基于2.4m望远镜利用高分辨率图像重建技术,对恒星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暗弱伴星进行探测将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本文拟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来论证,基于2.4m望远镜,利用天文图像的高分辨率重建技术,对恒星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暗弱伴星在一定亮度范围内进行探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本刊创始人、我国著名科普作家卞德培先生继 1 998年获国际编号 674 2号小行星命名之后 ,近期又荣获了法国 2 0 0 0年弗拉马利翁奖。弗拉马利翁 ( 1 84 2~ 1 92 5)是大家熟悉的世界著名的法国天文学家 ,他的科普名著《大众天文学》也倍受人们喜爱。法国天文学会为了大力宣传天文科学知识 ,促进天文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而设立了弗拉马利翁奖。几十年来 ,该奖还从未授予过外国人。卞德培先生为什么能获此殊荣呢 ?向法国天文学会建议为卞德培先生授奖的法国天文学会副主席贝尔纳先生说 ,卞德培先生1 94 9年加入法国天文学会 ,是一个老会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