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绍山 《安徽地质》2003,13(3):183-188
本文对“数字安徽”和“数字土地”的概念及内涵进行了理论探讨,并结合我省实际,对安徽“数字土地”的建设现状、存在问题、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内容以及需采取的关键措施等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建设“数字安徽”提出了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数字地震”的概念 ,讨论它的主要内容和问题 ,并对建设“数字地震”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数字地球”的一般原理 ,和对福建地震工作的总体了解 ,对作为“数字福建”有机组成部分的“数字地震”的架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玻璃油田”建设与油气勘探开发信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玻璃油田"与"数字油田"的关系,针对油田勘探开发及其信息化方法和技术的特殊性,详细阐述了"玻璃油田"建设的思路和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深部探测技术、三维地震数据智能解释技术、四维"数字油藏"表征与分析技术、四维数字油气成藏模拟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最后指出了"玻璃油田"建设将为油田勘探开发信息化带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安全岛”理论及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阐述了区域地壳稳定性和“安全岛”的概念和定义,以及在重大工程选址中研究它的重要作用。该课题从60年代至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研究发展阶段,已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学科领域。文章探讨了区域地壳稳定“安全岛”理论和评价方法,归纳为三种评价方法:主要指标分级评价法;分区评价法;区域稳定(CRUSTAB)专家系统及风险度评价法。最后提出相对稳定地块──安全岛”的识别标志以及从地表构造、深部构造和地震活动图象三方面与“地震空区”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漳州“1 0 9”地震谣传概况 ,总结了这次地震谣传的特点、发生原因及采取的措施。从这次地震谣传可以看出地震知识的宣传教育还需要大力加强 ,要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解释 ,加强如何识别地震谣传的宣传教育 ,增强群众对地震谣言的识别能力 ,特别需要向乡镇干部宣传 ,使他们能回答群众的询问 ,如果基层干部能在地震谣言出现时 ,就开始劝导解释、可能不至于发生这么大范围的地震谣传事件。  相似文献   

7.
《山东地质》2009,(8):72-73
一个普通的油田技术人员只要敲击几下键盘,进入统一的应用系统访问入口,就可以尽情在“数字新疆油田网站”所提供的庞大专业信息数据中“冲浪”。这个刚刚投入运行的网站功能强大,分生产指挥、应用集成、数字勘探、数字评价等14个板块,并汇集了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全部108套应用系统。半个多世纪以来,该公司负责了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勘探开发。据新疆油田分公司介绍,网站还为用户提供了统一认证、在线咨询、技术支持、权限申请、动态信息发布、应用系统介绍等多种服务。“数字新疆油田网站”标志着克拉玛依油田由“数字油田”进一步迈向“智能化油田”。2009年2月,新疆油田分公司“数字油田”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第一个数字化大油区全面建成。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评价说:“这是国内唯一的、全面的油田数字化体系。”所谓“数字化油田”,就是通过各种数据的集成,把实体的油田放到计算机和网络上,整个油田可以通过计算机呈现出来。1993年,克拉玛依油田信息化建设起步,用7年时间才完成数据采集、整理工作。2000年,大规模数据建设和信息平台开发首战告捷,提出“数字化油田”标准。2008年,新疆油田公司实现了档案资料桌面化、业务工作桌面化、数据正常化、系统集成化和生产自动化。  相似文献   

8.
黔南碳酸盐岩地震“亮点”,“平点”与“暗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秉让 《贵州地质》1998,15(4):338-344
黔南海相沉积地区,在可控震 与炸药震源的地震普查勘探中,地震反射剖面上,出现的振幅异常,有“亮点”、“平点”与“暗点”显示。研究认为:“亮点”可能为油气层的显示;“平点”可能是含气储层与不含气层之间形成的波阻抗界面;“暗点”可能为岩性变化的层间反射。  相似文献   

9.
余德清 《湖南地质》2001,20(2):157-160
“数字湖南”是在“数字地球”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能嵌入海量数据、多分辨率和三维的湖南自然与人文信息的数字化描述方式,是以湖南为对象的真实地球的数字经再现,是湖南信息高度富集的统一体。湖南信息基础设施和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是“数字湖南”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数字湖南”的研究为湖南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将极大地推进湖南的科技发展,并在湖南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我省地震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台网的现状 ,并对已完成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十五”数字化改造的台站和测项进行分析 ,阐述了地下流体数字化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福建省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现状 ,指出在“数字福建”的总体架构下 ,利用“数字福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新技术、新方法建设防震减灾信息体系 ,可望使福建省防震减灾工作实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数字国土"工程的方法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吴冲龙  刘刚 《地球科学》2002,27(5):605-609
“数字国土”是新世纪的一项宏伟工程,也是对“数字地球”和“数字中国”战略计划的响应,其核心问题是分布式点源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建设。分布式主题数据库建模,“多S”结合与集成,三级网络结构,信息标准化体系,海量数据入库,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关键技术的攻克,是实现区域地质调查了与矿产资源的信息化前提,而信息安全是“数字国土”的保障,作为合理而完善的解决方案,除了制定总体规划和系统结构外,还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实施步骤,这需要借鉴国际上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和地球信息科学方向发展和最新成果,并根据我国国土资源勘查与管理的特殊布局,通过周密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来制定。  相似文献   

13.
分秒必争的地震速报在防震减灾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进行了模拟测震地震 速报与数字测震地震速报的对比,总结分析了两者的差异。对地震速报工作的不足之 处提出了看法.对以后地震速报的改进、提高作出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滑坡与地震参数及地质地貌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汶川地震诱发的典型滑坡进行野外调查和相关资料收集、分析和整理的基础上,对汶川地震滑坡与地震参数及坡度、岩土体特性等地质地貌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1)汶川地震滑坡主要发生在Ⅶ~Ⅺ烈度区, Ⅵ度及以下烈度区中发生的滑坡较少; (2)汶川地震滑坡主要发生在距震中300km的范围内,且距震中200km的范围内滑坡分布最为集中; (3)汶川地震滑坡的易发斜坡坡度为30~50,其中30~40是汶川地震滑坡发育最为敏感的坡度; (4)汶川地震滑坡主要发生在600~1500m的高程范围内,在600~1000m高程范围内的中低山和丘陵区滑坡分布最为集中; (5)砂泥岩、板岩、片岩、千枚岩等软岩类和土质类岩性是汶川地震滑坡的易发岩性,其次是软硬岩组合类,在统计的47个典型滑坡中,花岗岩、碳酸盐岩等硬岩类中发生的滑坡最少,而且由汶川地震直接导致复活的老滑坡也比较少。  相似文献   

15.
A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tools to reduce the earthquake loss,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Management [EDM] and Insurance [EI] have been highlighted and have had a great progress in many countries in recent years. Earthquake disaster management includes a series of contents, such as earthquake hazard and risk analysis, vulnerability analysis of building and infrastructure, earthquake aware training, and building the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EI, which has been included in EDM after this practice has been done for many years, include these contents: insurance model, financing.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EDM and EI.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1) the statue and trend of earthquake disaster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in china; (2) the progresses and new methods about the seismic risk zonation and vulnerability analysis, and the future developing trend, the application of GIS in earthquake disaster assessment is introduced; (3) the way and illustration in building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e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后,一块名为地震石的巨石伫立在青川东河口地震遗迹地质公园里。对其来由,大家众说纷纭。通过实地调研,对其进行了显微鉴定,认为该石(蚀变辉绿玢岩)形成于海西—印支构造运动时期,并经后期的蚀变作用。在此次地震中,该石借王家山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之力,最终抵达现在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P. Shebalin   《Tectonophysics》2006,424(3-4):335
“Earthquake chains” are clusters of moderate-size earthquakes which extend over large distances and are formed by statistically rare pairs of events that are close in space and time (“neighbors”). Earthquake chains are supposed to be precursors of large earthquakes with lead times of a few months. Here we substantiate this hypothesis by mass testing it using a random earthquake catalog. Also, we study stability under variation of parameters and some properties of the chains. We found two invariant parameters: they characterize the spatial and energy scales of earthquake correlation. Both parameters of the chains show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magnitudes of the earthquakes they precede. Earthquake chains are known as the first stage of the earthquake prediction algorithm reverse tracing of precursors (RTP) now tested in forward prediction. A discussion of the complete RTP algorithm is outside the scope of this paper, but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are important to substantiate the RTP approach.  相似文献   

18.
该文在简述“九五”闽南地区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取得的重大进展的基础上 ,重点介绍了“十五”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工程的内容及其目标 ,以及我省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工程在数字福建示范工程中的贡献与作用 ,最后对“数字福建”工程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