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石层物理与动力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以当代国内外岩石层物理与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成就和最新动向为背景,对该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突出地讨论了以下四个方面:(1)当代岩石层物理与动力学发展的主导趋势和总特点;(2)岩石层物理与动力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势;(3)中国岩石层与动力学研究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地位和在发展进程中的作用;(4)中国在岩石层物理和动力学发展中的方向,目标和问题.岩石层物理与动力学研究在地球科学发展中是十分关键的领域.21世纪将是地球科学的世纪,它必将会对人类生存,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动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推动新技术和高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加速推广地球科学领域的科技成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表彰科技人员多年辛勤刻苦钻研的成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技术委员会设立科学技术奖,以鼓励在地球物理学中应用新技术、高技术和在基础科学实验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研究集体。主要包括地球物理仪器、观测系统和地球物理模型实验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动力学研究导向和思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陆动力学是研究和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大尺度运动和深化认识地球本体与其在整体运动中深部圈层耦合、介质与结构变异的物理-力学属性、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深层动力过程和机制的一门边缘科学.地球动力学集成了当代众多高、新学科技领域和学科交叉的研究成果,它涉及到成山、成盆、成岩、成矿、成灾和深化对地球本体的认识,它在地球科学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深入研究、综合集成与剖析讨论了该领域五个重要的基本科学问题,即:(1)地球动力学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国际上地球动力学研究的进展和发展动向;(3)中国地球动力学的研究状况;(4)当今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导向和战略思考;(5)地球动力学研究在我国的实现和开拓.  相似文献   

4.
回顾与展望——21世纪的固体地球物理   总被引:3,自引:13,他引:3  
回顾了20世纪固体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对地球科学发展的贡献,阐述了地球物理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和地位,并以中国反射地震方法取得巨大成功的实例,说明国民经济建设的巨大需求,是地球物理学发的重要动力。最后,给出了21世纪地球物理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强调地球物理学科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的地球物理研究是深化认识高原本体和东亚壳、幔结构、隆升机制与大陆动力学响应的基础,故为中、外地球科学家们所瞩目.为此本文主要讨论以下4个方面问题:(1)问题的提出与背景;(2)率先进行青藏高原深部地球物理研究取得的第一批重要成果与进程;(3)青藏高原地球物理研究中的开创性研究成果和得到的启迪与国际影响;(4)当今青藏高原地球物理研究中的核心科学问题与当前青藏高原地球物理学要做些什么与思考.研究结果表明:(1)在青藏高原地球物理研究中只有在清晰思路指导下,取得高分辨率的数据才能反演,并刻画其壳、幔介质的精细结构;(2)青藏高原地壳巨厚、岩石圈相对较薄的层块结构与壳、幔结构分区特征,特别是存在地壳低速层和地幔低速层及其不均匀展布;(3)在多维力系作用下、深部物质重新分展、调整、运移和在多要素约束下的物理-数学模拟及陆-陆碰撞动力学响应;(4)当今在青藏高原地球物理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圈层耦合及其深层动力过程.中国地球科学家们应当清晰地认识到,青藏高原地球物理研究乃是中国地球科学家摘取"桂冠"的一个契机,故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以建立起具有特色中国地球科学的理论和和运动学与与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征稿简则     
1 《湖泊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前沿性学术期刊 它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 ,交流湖泊科学最新研究成果 ,促进湖泊科学的发展和提高 ,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2 本刊主要刊载反映湖泊 (含水库 )及其流域的环境演变和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和综合评述 内容覆盖湖泊科学研究各领域如水文气象、湖泊物理、湖水化学、生态环境、沉积地貌、地球化学、水生生物等 ,以及与国民经济建设相关的湖泊及其流域整治、水体富营养化对策、湖泊及湿地…  相似文献   

7.
征稿简则     
《湖泊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前沿性学术期刊 .它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 ,交流湖泊科学最新研究成果 ,促进湖泊科学的发展和提高 ,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2 本刊主要刊载反映湖泊 (含水库 )及其流域的环境演变和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和综合评述 .内容覆盖湖泊科学研究各领域如水文气象、湖泊物理、湖水化学、生态环境、沉积地貌、地球化学、水生生物等 ,以及与国民经济建设相关的湖泊及其流域整治、水体富营养化对策、湖泊及湿地…  相似文献   

8.
征稿简则     
1 《湖泊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前沿性学术期刊 .它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 ,交流湖泊科学最新研究成果 ,促进湖泊科学的发展和提高 ,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2 本刊主要刊载反映湖泊 (含水库 )及其流域的环境演变和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和综合评述 .内容覆盖湖泊科学研究各领域如水文气象、湖泊物理、湖水化学、生态环境、沉积地貌、地球化学、水生生物等 ,以及与国民经济建设相关的湖泊及其流域整治、水体富营养化对策、湖泊及湿地…  相似文献   

9.
征稿简则     
1 《湖泊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前沿性学术期刊 .它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 ,交流湖泊科学最新研究成果 ,促进湖泊科学的发展和提高 ,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2 本刊主要刊载反映湖泊 (含水库 )及其流域的环境演变和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和综合评述 .内容覆盖湖泊科学研究各领域如水文气象、湖泊物理、湖水化学、生态环境、沉积地貌、地球化学、水生生物等 ,以及与国民经济建设相关的湖泊及其流域整治、水体富营养化对策、湖泊及湿地…  相似文献   

10.
征稿简则     
1 《湖泊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前沿性学术期刊.它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交流湖泊科学最新研究成果,促进湖泊科学的发展和提高,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2 本刊主要刊载反映湖泊(含水库)及其流域的环境演变和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和综合评述.内容覆盖湖泊科学研究各领域如水文气象、湖泊物理、湖水化学、生态环境、沉积地貌、地球化学、水生生物等,以及与国民经济建设相关的湖泊及其流域整治、水体富营养化对策、湖泊及湿地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当前世界上深钻井和超深钻井已取得的成就和发展动态,分析了它与由地震测深所获得的岩石圈结构和速度分布结果的差异。认为大陆深井和超深钻井的掘进不仅使多学科受益,而且可以开拓新的领域,直接探索地球的奥秘。  相似文献   

12.
Adam M.Dziewonski(1936~2016)生前是哈佛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教授,世界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与地震学家.鉴于Dziewonski教授在固体地球物理领域的重要基础贡献,1998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Crafoord奖(被誉为地学界的"诺贝尔奖"),1999年美国地震学会授予他Harry Fielding Reid奖章,2002年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授予他William Bowie奖章.Dziewonski教授的研究注重于利用地震观测资料来探索地球内部结构和地震震源机制,他最杰出的工作包括:(1)发展了地震矩中心位置和震源机制(CMT)反演方法,建立了实时自动反演全球中大型地震震源参数的系统,以及具有搜索功能的震源参数数据库以及相关的网站;(2)发展了被地学界广泛应用的一维地球参考结构模型PREM;(3)将层析成像方法应用于地球深部结构的研究中,反演获得三维非均匀地幔的速度结构模型,以及地球内部结构间断面的深度起伏特征;(4)证实地球内核的固态性,发现地球内核的各向异性和内核最深部的结构特征.Dziewonski教授是很多地震学领域的开创者,他在地震学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贡献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地震学家以及其他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者.本文简要介绍了Dziewonski教授主要的科研工作、核心的学术成就及重要的学术服务贡献,并探讨了他学术研究成功的因素,希望能够对从事地球科学研究的学者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地球物理学向何处去   总被引:22,自引:19,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0世纪的百年中,地球物理学在经历了以活动论为内涵的板块构造和行星际探测双重革命的重大发展时期以后,当今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从全球地球科学发展趋势来看,地球物理学的未来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富有挑战性,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科学全球化的复杂格局下.显然,当必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现和突破的机遇,同时也正在一个充满希望的新的转折点上.然而,当今我国的地球物理学却在不断削弱,并逐步入“消亡”,即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在这21世纪的新时期,中国地球物理学向何处去?它面临的“危机”在哪里?其机遇又在何方?它在社会发展与科学进步的长河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国人必须给予严肃的关注,以使其在中国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和逐步步入世界科技强国的进程中,发挥其本能的作用,并做出应有的新贡献.为此,本文将讨论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1)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导向和战略意义;(2)20世纪百年来地球物理学主要的重大成就;(3)当今中国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势态与危机;(4)当今中国地球物理学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深部地球物理探测7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规模最大、时代最新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几十个百万年以来高原隆升、喜马拉雅山系崛起是地球演化史上最为壮观的构造事件之一.青藏高原壳幔结构和深部过程备受国内外地球科学家关注.近七十年来的地球物理研究与探索表明:(1)青藏高原地壳巨厚,岩石圈较薄;(2)壳内存在软弱层,但厚度和联通性有限;(3)高原下地壳及Moho面广泛发育叠瓦状反射特征,存在明显的脆性变形;(4)喜马拉雅和拉萨块体南部存在双Moho现象/迹象;(5)印度大陆岩石圈向高原下方俯冲的形态存在显著的东西向差异;(6)高原主体上地幔各向异性以NEE向为主;(7)青藏高原布格重力异常四周高、中间低,异常场边界与地形梯度变化密切相关;(8)高原内部磁异常较弱,周边地区较强,其分界与区域构造边界基本一致;(9)青藏高原水热活动强烈,大地热流值高,主要来自加厚地壳的贡献.但是,有关青藏高原深部过程,诸如是否存在中/下地壳流、印度与欧亚大陆岩石圈的俯冲模式等重大科学问题目前仍存在争议.青藏高原地球物理和动力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以科学问题为导向,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在关键区域组织实施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可望在地学领域取得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5.
1919年,由天文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等组织成立了国际研究委员会。为使国际研究委员会具有广泛的国际代表性,1931年将其改组成为国际科学联合委员会(ICSU)。这是一个国际性组织,它由17个科学联合会组成,几乎包括了目前人类所致力的每一个科学研究领域。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是国际科学联合委员会(ICSU)17个科学联合会中的一个,它跟国际研究委员会同时创建于1919年,IUGG 致力于地球科学研究以及将其成  相似文献   

16.
Nicholas John Shackleton生前是英国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因为在利用氧-碳同位素研究第四纪气候变化方面的奠基性工作,他于1995年获得Crafoord地球科学奖.他的主要学术成就包括:(1)改进了同位素质谱仪,使得小样品测试成为可能,并确立了深海氧同位素可以作为全球冰量的指标;(2)提供了验证米兰科维奇假说的深海氧同位素关键证据;(3)对建立轨道调谐年代序列作出了突出贡献;(4)在古大洋环流及CO2对全球气候的驱动和响应方面做了开创性研究工作.Shackleton教授被誉为"深海氧同位素之父",他的里程碑式的研究影响着20世纪下半叶古气候的发展历程.本文简要介绍Shackleton教授的学习与科研工作经历、主要的学术成就及成功的素质,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对中国科学家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国际地球物理年(IGY)50周年.这段经历虽然过去了半个世纪,然而,它与新中国的艰苦创业史是那样的紧紧相连,与地球学科发展的新历程如此相依,而记忆犹新.它是上个世纪最辉煌的科学活动而为人们所庆贺.它搭建的认识地球--探索宇宙的科学平台和合作经验,更是光照千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地热学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集肠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Z1):249-256
简要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地热研究的现状及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大地热流、岩石层热状态、地壳-上地慢热结构、地热与气候变化、灾害环境以及矿山地热、油田地热、地热资源等;并从固体地球科学发展动向及国民经济需求两个方面,展望我国理论地热学和应用地热学研究的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当代地球物理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发展导向   总被引:20,自引:1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物理学在20世纪的百年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提出了一系列有待研究和探索的科学问题.基于国家战略需求和自主创新的方针,基于国家在金属矿产资源、油气能源、地震与火山灾害和军事与国防的需求和防范,则必须深化研究和认识地球本体.为此,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已成为21世纪地球科学研究和发展的核心,地球物理学必须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地震工程经济学”,它是一门新兴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研究地震区的生产建设与抗震防灾的经济规律,及其城乡规划、工程建设投资和效益评价与优化方法的科学,其最终目的是减轻地震灾害的经济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国民经济有条不紊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