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本文推导了低纬子午环采用CCD测微器观测时所得测定值的各种星径曲率改正公式。针对云南天文台具体的地理位置(纬度为25°),在不同观测天顶距情况下,给出了CCD视场中不同位置的天体通过参考平面(子午平面或卯酉平面)时,星过记录时刻和天顶距测定值的星径曲率改正模拟运算结果。结果表明:对于偏离CCD芯片相对中心的天体,其星径曲率改正值比较大,且随天体偏离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视频CCD观测与低纬子午环原来设计的光子计数狭缝测微器观测有不同之处。在观测数据的归算过程中,应加以考虑的星径曲率改正包括三种改正量;卯酉方向记录时刻的星径曲率改正;卯酉方向天顶距的星径曲率改正以及子午方向天顶距的星径曲率改正。  相似文献   

3.
对于配置光子计数探测器的低纬子午环,在其观测数据的归算过程中应该加以考虑的星径曲率改正包括三种改正量:卯酉方向记录时刻的星径曲率改正;卯酉方向天顶距的星径曲率改正;子午方向天顶距的星径曲率改正。结合测微器的新视栅形式,本文给出了一种旨在解决星径曲率改正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献[1],[2]中,我们已经推得云南天台低纬子午环观测的星径曲率改正公式。本以定性方法论述和分析了昨径曲率改正,与以前的有关章相比,我们对星径曲率改正的部分计算作了校正,为便于进行定性分析,本给出了对应于云南天台地理位置的星径曲率计算公式的特性曲线图,最后,我们认为:中给出的星径曲率改正公式对观测天顶距大于25°的天体是比较有效的,在编制低纬子午环观测纲要时应当充分考虑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投影椭圆的方法推导了子午方向的天顶距测定值应加的星径曲率改正、以及星过仪器卯酉方向的时刻和天顶距测定值的相应改正;还推导了子午方向观测中由于过任一天体的赤经圈投影与子午面之间夹角的变化对量度坐标x测定值的影响,所有这些都是由于转轴观测和星象偏离芯片相对中心引起的。文章还推导了视场中任一星象相对于芯片相对中心的大气折射和周年光行差较差改正。并给出了以//2(x′-x)和1/2(y′-y)为引数的改正公式,同时还得出,对于天顶距大于15°的观测,量度坐标x的大气折射较差改正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解球面三角形和视场平面投影相结合的方法,推导出了卯酉方向记录时刻中星径曲率改正的表达式。并以给定的纬度和单边准直差为例,计算了改正值。对于转轴观测,在天顶距较小的情况下,这种改正值比丹容等高仪的星径曲率改正大几百倍。由于这种方法能根据需要导出高次项改正的表达式,作为一种推导的途径,可以满足不同数量改正值推导的要求。文中还给出了验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LLMC+CCD仪器系统的误差理论进行了综合性的探讨。文中所涉及的误差主要来自两方面:其一是来自仪器系统本身的误差,其二是来自仪器系统以外的误差。论文的第一章对CCD器件的特性及其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作了扼要介绍;第二章阐述了低纬子午环配备CCD的观测方法,还简述了低纬子午环的结构及观测原理;第三章对十七种不同类型误差的测定或消除方法作了详尽的探讨和分析;第四章推导了星径曲率改正;第五章对小角度天体测量技术和大角度天体测量技术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把三角函数展开成级数的方法,严格推导了卯酉方向视天顶距测定值中星径曲率改正的表达式。这种方法,虽然只能准确到二级小量,但比视场平面投影的近似推导法更精确。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在卯酉方向作转轴观测时,由于转轴前后的观测都是偏离于卯酉圈的观测,在仪器具有较大方位差,及一颗星从卯圈方向到酉圈方向观测过程中,存在水平差变化的情况下,转轴观测不能完全消除准直差,方位差的测定值需加几项二次项改正。文章中用给定的方位差及水平差变化对二次项改正作了数值估算,得出改正值与卯酉方向观测星的天顶距有关的结果,天顶距越小的星,改正值越大,天顶距大于40°的星,改正值可以忽略不计。文章还就卯酉方向观测时,周日光行差和蒙气差的影响作了估算,结果看出这两种影响都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0.
在光电等高仪和Danjon等高仪观测中,都要把多次记录时刻的平均值所对应的天顶距归算到过等高圈的天顶距,这是极为重要的一项系统改正。本文用一个公式表示等高观测中的这一项系统改正。众所周知,恒星的天顶距随时间的变化是不均匀的。换言之,天顶距的加速度不为零,因此,记录的平均时刻所对应的天顶距并不等于各记录时刻的天顶距的平均值。这二个值之间有一个差数,它随着方位的不同而不同,在等高观测的归算中必须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测定瞬时大气折射值以及建立电磁波折射延迟改正模型时,对视天顶距测定值的精度要求和消除系统误差的必要性;根据新的仪器误差理论,文章采取与国外高精度测量仪器的误差测量方法相对比的方式,介绍了专用测量仪器的各种主要误差的测定方法及其所能达到的精度;还介绍了在不同方位的观测时,视频CCD图像中星像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2.
根据测定天文大气折射的原理,叙述了利用相应的观测值获得瞬时大气折射测定值和建立大气折射实测模型的途径,并从各种测定值与最后结果之间的关系,指出了这里对数据处理的要求;文章介绍了对测定值进行波长改正和建立折射延迟实测模型的处理方法,分析了改正模型对天文大气折射测定值的分布要求,给出了观测数据随天顶距的增大而加密的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13.
DCMT主测微器不同于其它类型的子午环测微器,它具有自校准测定仪器参数的功能。该测微器采用了活动光栅的方案,其优点是能观测近极星和各类准直像;活动光栅另一个显著优点是不同赤纬星几乎可用相同的观测时间.对“V”形光栅的工作原理和误差进行了详细讨论,并给出了一组严格的公式。其系统误差来源有:光栅形状改正、光栅驱动方向相对于光栅的倾斜、光栅驱动方向相对于赤径方向的倾斜、星径曲率改正。  相似文献   

14.
从以往的资料看出,太阳系天体中不同观测对象对天球参考架零点改正的权重是不同的,以不同的小行星为观测对象,其零点改正的结果之间也有较大的差异,因为它们的轨道根数是不相同,本文利用最小二乘法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轨道的小行星在测定E和D改正时最或然值的偏差量以及必须满足的观测条件。此工作是为今后有效地选取合适的小行星观测来测定零点改正作准备;同时,这一方法也能够分析实测所得到的E和D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从以往的资料看出,太阳系天体中不体观测对象对天球参考架零点改正的权重是不同的,以不同的小行星为观测对象,其零点改正的结果之间也有较大的差异,因为它们的轨道根数是不相同,本文利用最小二乘法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轨道的小行星在测定E和D改正时最或然值的偏差量以及必须满足的观测条件。  相似文献   

16.
低年组和高年组1.大气折射.天顶距(Z)的定义是从天体到观测者的天顶的角距离(在天顶时 Z=0°,在地平时 Z=90°)。大气折射效应会使天顶距的测量值(Zm)与实际的天顶距(Zt)相比有所减小,减小的值为 R(以角秒为单位)。下表可以用于海平面处温度为10℃时的观测。对于小于某个值 ZF 的天顶距Zm,一个近  相似文献   

17.
大气折射映射函数研究中的母函数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对流层大气折射改正的计算精度,进而提供了在近地平时低高度观测的足够高精度大气折射改正计算方法。作为高精度大气折射模型的进一步考虑,有限距离目标,例如小于几百千米高度,可能对大气延迟和天大气折射都能引入额外的改正。本应用了天大气折射一些新定义,以及详细地讨论了一种有限距离目标的大气折射改正的计算模型,其中包含在映射函数中的角自变量从传统的真天顶距到本征天顶距的改变,对大气延迟和天大气折射的模拟计算表明:本结果对小于向百千米的目标在低于10°的观测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测定瞬时天文大气折射值和建立本地实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文大气折射在空间大地测量中的新用途,并指出,为了满足这一新用途的高要求,必须有一种有效的方法,能直接测定瞬时大气折射值,建立与观测站周围地理环境相适应的大气折射模型,再转换成中性大气折射延迟改正模型.文章简述了测定大气折射值必须满足的条件.阐述了云南天文台探讨出的利用低纬子午环的观测原理,在不同方向和不同天顶距直接测定瞬时大气折射值的一套方法,并给出了用实测数据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建立的按恒星光谱型分类的大气折射实测模型.  相似文献   

19.
天津纬度站位于我国天津市西郊暂庄,1956年冬开始筹建,1958年春建成并安装仪器.天顶仪室的位置在选址时虽曾作过初步堪测,然精确的测定由我们在1958年3—4月间进行.观测使用的仪器为邦贝尔77262号子午仪和拉丁7302号天文表.子午仪物镜的口径为50毫米,焦距450毫米,挂水准分划值为2″.07.塔尔谷特水准分划值为1″.05.仪器备有接触测微器和目视测微器,目视测微器螺旋周值为114″.02.仪器安放在天顶仪室外距天顶仪墩子向正西7.86公尺处的砖墩子上.观测由一个观测员进行.经度测定采用一般测时站用子午仪测时的方法来测定钟表改正量,即由一组(8—12  相似文献   

20.
针对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对中性大气折射延迟改正精度的要求,阐述了折射延迟改正值应随测站和随方位而异的必要性.指出,在尚不能直接测定天文大气折射值的情况下,现有的各种改正模型对大气分布模型的依赖性,不能达到预期的精度和降低观测的截止角.根据云南天文台低纬子午环的特殊结构,和测定大气折射的实践,提出了提高折射延迟改正精度的新方法,即:利用各观测站不同方位从天顶附近直到低地平高度角的天文大气折射实测数据,求解得到折射率差和映射函数的参数,从而建立随测站和随方位而异的大气折射延迟改正模型.这一新方法的实施,将能在不需采用大气分布模型的情况下,把天顶延迟的改正精度提高到1 mm以内,低地平高度角的折射延迟改正精度提高到厘米级,并且把截止高度角压缩到5°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