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前人取得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以水文地质调查、物探勘查、综合分析研究为手段,对烟台市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根据含水层岩性及地下水类型将研究区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岩溶含水岩组、喷出岩类孔洞裂隙含水岩组和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含水岩组。依据地形地貌及岩性构造差异,将研究区划分为山地丘陵和滨海平原2个典型区,分别描述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含水岩组的电性特征与地下水的赋存介质有关,根据赋存介质的不同将研究区地下水类型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类,并分别总结其电性特征。该文对烟台市含水岩组进行划分,总结不同含水层电性特征,为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小组对研究区碳酸盐岩地层的53处地下水点进行取样分析,发现有25处地下水的Sr元素含量达《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2018)的要求,研究区的富Sr地下水的形成与不同含水介质岩性密切相关,地下水中的Sr元素含量与含水介质中Sr的丰度呈正相关关系,同时还与地下水在岩石中的径流途径、水循环深度、溶滤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3.
由于岩溶发育的极不均匀性和岩溶含水介质的多重介质性等特征, 使得岩溶水系统的地下水运动规律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 在孔隙或微小裂隙含水介质中岩溶水满足达西流, 而在岩溶管道中可能出现非达西运动, 这给岩溶区地下水模拟带来了极大挑战。系统地梳理了岩溶水流和溶质运移模拟的主要方法, 总结了复杂岩溶多重介质系统地下水模拟技术的现状, 并结合我国南方岩溶和北方岩溶各自的特点, 提出岩溶水模型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关注的要点。主要包括: 需加强野外调查和观测, 提高模型中对岩溶含水介质结构非均质性表征的精度; 进一步深化对岩溶水运动机理的研究, 刻画岩溶多重介质的水流特征以及水交换机理; 针对北方岩溶水系统模拟, 可选择等效连续多孔介质模型, 重在耦合区域分布的岩溶溶孔-裂隙介质中慢速渗流与脉状分布的强径流带快速流; 对于南方岩溶区, 建议考虑建立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与能刻画集中管道流多流态变化的多重介质模型的岩溶地下水耦合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丰富的实际资料,论证了地下水的卤素元素(F、Cl、Br、I)的形成、含量及其分布规律与含水介质成分、上覆岩土性质、地下水退流条件、氧化还原环境、地下水矿化度之间的关系。根据江汉平原东部区和鄱阳湖区地下水中Br、I元素的调查研究结果及它们形成的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结合长江三角洲南部区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条件分析对比,指出该区是一个形成Br、I矿泉水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5.
采集中国北方某砂岩型铀矿床中的含铀矿石样品,共进行7组土柱模拟实验,分别探究氧化-还原条件、HCO-3浓度、有机质和微生物对铀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还原条件改变对铀迁移转化会产生重要影响,含氧入渗水带来的氧化环境使含水介质中沉淀态铀大量氧化溶解;HCO-3的促解吸作用及铀酰络合物的强迁移能力对地下水中铀迁移转化影响较大;有机质会参与含水介质中矿物吸附点位竞争,从而造成铀的解吸;微生物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剂,在氧化剂氧化沉淀态铀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氧化作用、解吸作用和溶解作用对地下水中铀迁移转化的贡献比例分别为65.28%、23.91%和10.81%。  相似文献   

6.
2010年以来,对研究区内水文地质背景及不同层位水质化学测试样品数据分析研究,重点阐述了微量元素Fe3+的富集与含水介质岩性、地下水的酸碱度、地层含水性和氧化还原环境的关系,认为地下水中Fe3+富集赋存的最有利的环境是变质岩类地层;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中水化学类型HCO3-Ca型水分布最广,碳酸盐岩的地下水中Fe3+平均含量最低;变质岩中硫酸型(包括复合型)的地下水中Fe3+的平均含量最高,对Fe3+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地下水中Fe3+含量赋存具以副井及其外围地区为中心高浓度分带性。  相似文献   

7.
沂水县富锶(Sr)地下水分布广泛,白垩纪沂南序列侵入岩的锶(Sr)含量最高,平均含量1013.64×10^-6,其次为白垩纪火山岩,锶(Sr)平均含量为739.18×10^-6,太古代侵入岩、变质岩中的锶(Sr)平均含量为398.99×10^-6,寒武-奥陶纪灰岩、页岩中的锶(Sr)平均含量为201.54×10^-6;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地下水锶(Sr)平均含量为0.99mg/L,喷出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岩组地下水锶(Sr)平均含量为0.95mg/L,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地下水锶(Sr)平均含量为0.76mg/L,块状岩类(侵入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地下水锶(Sr)平均含量为0.48mg/L。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喷出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岩组、块状岩类(侵入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地下水中锶(Sr)主要来源为围岩的风化溶解;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地下水中锶(Sr)主要来源于沂南序列构造破碎带和风化带的风化溶解,其次为寒武-奥陶纪灰岩的风化溶解,锶(Sr)强变异性与不同含水层地下水的混合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水流途径、流速、滞留时间的差异及地表水-地下水的交换量从不同方面控制着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过程,并影响污染物在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的通量。因此,精细刻画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的水流模式是研究氮素污染物反应迁移及归宿的关键问题。受含水介质异质性、水流模式的复杂性及其与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耦合作用影响,地 表 水-地下水作用带内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和归宿极为复杂,研究十分困难。水流和污染物反应迁移耦合模型可将地下水流、污染物的物理迁移过程及其地球化学和生
物化学过程有机整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揭示氮素污染物反应迁移的过程和机理,预测其发展趋势,可 为 研 究 地 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和归宿提供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阳曲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资源状况.阳曲矿区具有第四系孔隙水、石炭系层间裂隙水和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三个含水系统,区内孔隙水已经超采,水位逐年下降,石炭系层间裂隙水和奥陶系岩溶水尚有开采潜力.提出未来矿井开发可采用岩溶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这样既解决了生产生活用水,又缓解了煤层带压开采的压力,但需进行排供结合的研究,以保护水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10.
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对于科学认识其内部的演化环境与结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岩溶水是水-岩作用后主要的信息载体, 定量分析其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是揭示岩溶关键带含水系统介质环境与水动力条件的有效手段。以滇中高原岩溶关键带3个典型岩溶含水系统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不同含水系统出露的岩溶泉进行野外采样与室内测试, 综合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水化学图解、离子比例系数与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 深入剖析了各含水系统岩溶水水化学组分特征、成因作用和含水层介质特性, 并对关键带中水循环与水化学的内在联系及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①HCO3-、Ca2+是各含水系统岩溶水中含量最高且来源稳定的离子组分, Mg2+是控制各含水系统水化学类型异化的关键因素; ②碳酸盐岩类的岩石风化、矿物溶解是各含水系统内岩溶水化学组分特征的主要成因作用, 岩溶水对华宁水系统含水层的溶蚀作用仍在发生, 阳离子吸附交替与硅酸盐岩类的风化溶解是区域岩溶水中Na+、K+的重要来源; ③区域岩溶的发育强度、岩溶含水层的出露条件及含水介质岩性与连通性共同塑造了滇中高原岩溶关键带不同含水系统地下水化学特性。研究成果丰富了对滇中高原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的认识, 为区域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基于水化学的证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基于济宁城区2处钻孔沉积物的物理力学相关试验数据,综合分析地层的物理特征、塑性特征和压缩特征,计算有效自重压力和前期固结压力,判断地层固结状态,研究地层物理力学特性变化与地面沉降的相关联系,并进行地面沉降压缩层组的划分。结果表明:济宁城区204.5m以浅土层的物理特性的总体趋势受自重压力控制,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是相对变化的重要控制因素,次级波动与矿物成分和颗粒分布关系密切,同时也是多重因素共同叠加的结果。100m以浅地层属中压缩性,正常固结状态,100~200m地层属低压缩性,超固结状态,产生原因与地下水过量开采有关,是历史地面沉降发生的主要层位;该区地层可以划分为5个特征较为明显的地面沉降压缩层组。  相似文献   

12.
该文详细论述了鲁北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以多期水准测量数据为基础,以校验后的多年insar解译数据辅助,获取了鲁北地区地面沉降速率及多年累积地面沉降量。结果表明,鲁北平原年沉降速率大于50mm/a的地区面积502.73km~2,区内存在2个显著的沉降中心,一个位于德州市城区西北部张庄,地面累积沉降量超过1.3m,一个位于广饶县县城东北部,多年地面累积沉降量达1.605m,200mm沉降等值线圈闭面积14 904km~2,占鲁北平原区面积的34.34%。分析了鲁北平原地区地面沉降机理,建立了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水位相关关系,并针对现状问题提出了防治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胶东地区金矿开采历史悠久,20世纪70—90年代产生了大量稳定性差的采空区。在采空区治理过程中,一般采取注浆法进行充填,以消除地面塌陷隐患。该文以文登市大时家废弃银金矿历史遗留采空区治理项目为例,针对治理区地下水资源贫乏的现状,首次选用中粗砂方案,采取干注法和水注法相结合的注砂方法进行充填,从而达到既消除采空塌陷地质灾害隐患,又形成新的蓄水空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3~2004年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调查结果,对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海水表层温度(SST)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9月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场主要集中在40.5°N~44.5°N、151.5°E~158°E,SST为10℃~19℃,捕捞群体以中大型个体为主;各月最高产量及最大CPUE时的SST各不相同,渔场的形成和丰度与亲潮和黑潮的势力强弱及其分布密切相关。经K-S检验,结果表明,各月SST与产量及样本平均体长、平均体重的差异均不显著。这些渔场可作为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兼作渔场。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3年芦山M7.0地震近场区域深反射剖面和P波、S波层析成像资料,使用接触单元模拟断层非线性破裂过程,利用二维有限元法模拟芦山地震强地面运动。在信度检验的基础上研究震源应力降和粘聚力参数对于水平向基岩地震动参数的影响。研究发现,芦山地震上盘场址处水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明显大于下盘场址处结果,且衰减速度更慢,呈现上下盘效应特征;应力降和粘聚力对地表水平向基岩地震动均具较为明显的正向影响作用,其中应力降对0.05~1.00 s短周期成分作用明显,粘聚力则对1.00~6.00 s中长周期成分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地裂缝从20世纪中期以来,发生频率及规模逐年加剧,已成为一种区域性的主要地质灾害。目前,山东省内已发现45处较大规模的地裂缝。该文对地裂缝形成特点及危害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山东省已经发生的几次典型的地裂缝灾害,并提出了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层地温能作为绿色可再生能源,若能得到广泛应用可大大降低城市建筑能耗、缓解环保压力。本文通过现场热响应试验、水文地质钻探与调查研究,查明了龙口市研究区范围内地层的热物性参数、水文地质条件、地温场特征及浅层地热赋存条件,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指标法展开适宜性分区,并得到以下研究成果:研究区浅层地温能主要分布于深层黏土、砂层及基岩中;钻孔平均导热系数为2.11W/m·K,平均换热量为42.53W/m;研究区地下水型换热系统适宜区面积为0.995km2,适宜性中等区面积为29.21km2,适宜性差区面积为34.795km2;地埋管型换热系统适宜性中等区面积为59.886km2,适宜性差区面积为4.94km2。  相似文献   

18.
传统地籍是以二维宗地为基本单元进行管理的,不能真实反应地上、地下的空间土地使用权管理的需要。为了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地上与地下、大场景真三维空间信息应用的新模式,提高三维GIS的技术水平与应用能力,建设三维地籍系统,真正实现地上、地下的空间土地使用权有效管理,该文以东营市垦利区三维地籍系统为例,结合地籍管理需求,以二维宗地为基础,结合数字地表模型(DSM),形成了三维地籍数据库,开发了适应于三维地籍管理需要的垦利区三维地籍系统,实现了地籍管理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利用京津冀地区214个强震台捕获的2020-07-12唐山市古冶区5.1级地震加速度波形记录,统计分析记录数量随震中距变化的特征,绘制峰值加速度等值线图。将近场6个土层台记录的线弹性反应谱与我国抗震设防反应谱进行比较,采用传统谱比法分析近场局部土层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将观测的谱加速度与国内常用的几种地震动预测模型进行对比,计算其归一化残差,研究中、远场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幅度和主要作用周期的影响,给出各周期谱加速度的空间展布,并结合场地环境分析中场地震动被显著放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大同市万泉河流域玄武岩地下水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武岩为一孔隙、裂隙双重介质 ,在特殊的条件下 ,为良好的含水层。大同市万泉河流域玄武岩分布广泛 ,其玄武岩地下水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根据该区玄武岩分布埋藏条件、地下水赋存规律 ,探讨了开发的可能性 ,并用解析法进行了水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