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1 毫秒
1.
资源与农业     
《地球》2012,(1):1-1
展望2012年,科技兴农将多渠道深入开来。2011年,中国的粮食生产实现了“八连增”,当年总产量超过1.1万亿斤。但是如何保持这一趋势,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严肃思考。农药化肥的物化投入,是否能继续推动粮食增产迈上更高台阶?目前来看,难度颇大。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表示,主要应该靠三点保持粮食增长态势: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尤其是种业科技。  相似文献   

2.
蓝颖春 《地球》2014,(2):46-49
过去的30年,中国利用占世界9%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总人口20%的13亿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到2012年已经保持了粮食连续9年增产,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但这30年问,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不断提升,牲畜粪尿、秸秆等废弃物也大量增加,已造成农村和农田的广泛面源污染和土壤肥力下降等严重问题,恶化了生态和城乡人民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3.
正1月16日至17日,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粮食工作的决策部署,传达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最近关于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交流2013年粮食流通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2014年工作任务。同时召开了全国粮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会议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和粮食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了李克强总理和张高丽副总理、汪洋副总理最近对粮食流通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与会代表  相似文献   

4.
郑仙蓉 《地球》2014,(2):12-15
1月16日至17日,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粮食工作的决策部署,传达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最近关于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交流2013年粮食流通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2014年工作任务。同时召开了全国粮食纪枪监察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5.
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的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中国是个自然灾害危害严重的国家,历史上有着优良的粮食储备传统和比较完善的粮食储备制度。1998年张北地震后,全国建立了救灾物资储备制度。经过6年来的建设和调整,已设立了天津、沈阳、哈尔滨、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10个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代储单位,在多次严重自然灾害救灾中发挥重大作用。但中央级救灾物资仓库多建在中东部,当我国西部发生重大灾害时,救援物资需要长途运输,对灾民的物资救助时间拉长了。合理的布局应该是西部地区也设置中央级救灾仓库,使仓库总量保持15—17个。国家财政对于西部地区仓库建设的投入应有所支持。另外,救援物资品种单一,也影响救援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国土资源部公布数据称,全国每年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200万吨,每年足以养活4000多万人。专家对比称,1200万吨粮食几乎相当于广东一年的粮食总产量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4,(2)
正前言没有汽车,我们可以步行;没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我们可以住在简朴的小木屋;没有绫罗绸缎,我们可以穿棉麻粗衣;但是,如果没有吃的东西了,人就无法生存,那就是天大的问题了!因此,和石油一样,粮食也是最基本的战略资源;"粮食战争"已经成为西方参与的、世界上最复杂的"隐形战争"。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而中国要养活13亿人口,在自身粮食生产方面面临许多挑战,比如土地利用方式粗放、水利基础设施陈旧、城市扩张和工业扩张加剧了耕地流失、粮食流通体系落后、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2,(Z1):52-53
全国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6000余万亩2011年全国实现补充耕地480多万亩,占补平衡后净增耕地70万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6000多万亩,为实现全国粮食"八连增"奠定了坚实基础。去年国土资源部"保红线"成效显著:首次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对  相似文献   

9.
政策     
《地球》2011,(2):19-19
中国将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环保部起草法案 近日,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在有关报告中提出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对立法涉及的粮食转基因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争取2011年将粮食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相似文献   

10.
贾飞龙 《地球》2013,(1):50-51
正宁夏内接中原,北抵大漠,本应是黄沙漫漫、人烟稀少的地方。孰料上天独厚这片土地,让黄河深入茫茫大漠,灌溉出千顷沃土、万亩良田;灌溉出鱼米之乡、塞上江南。自古说:天下黄河富宁夏。受黄河之恩泽,银川平原自流灌溉面积达600多万亩。近年来,宁夏高度重视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实现了农垦区粮食九连增,粮食总产由2004年的20.86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37.5万吨。粮食的增产离不开土地的支持,可是宁夏的土地面积  相似文献   

11.
姚鹏飞 《地球》2014,(6):1-1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在中国,国家又称社稷。社,代表土地;稷,代表粮食。这种对土地至高无上的崇拜,反映了几千年来以农业为主的中华民族对土地的依赖。我国人口达到13亿,这么多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住房,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这是不容否认的客观现实。因此,在中国,吃饭问题历来是最大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安定。多年前,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曾发问:"未来,谁来养活中国?"为了让自己的论点更有说服力,莱斯特·布朗甚至从"农田在消失"等方面预测21世纪中国在耕地和粮食保障方面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危机。  相似文献   

12.
正过去的30年,中国利用占世界9%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总人口20%的13亿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到2012年已经保持了粮食连续9年增产,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但这30年间,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不断提升,牲畜粪尿、秸秆等废弃物也大量增加,已造成农村和农田的广泛面源污染和土壤肥力下降等严重问题,恶化了生态和城乡人民的生活环境。根据2007年中国污染普查的结果,全国农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COD)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3.7%(1320万吨);农田排放的氮、磷分别占总量的57.2%和67.4%(270万吨和28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1,(7):43-43
湖北省国土总面积27883.26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052.95万亩。全省已发现矿种150种,其中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93种,保有矿产资源储量潜在价值居全国第14位。目前,湖北省已建成地质遗迹保护区7个,已被批准的国家级地质公园有6家、国家级矿山公园2家;2004年以来,全省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712万亩,农业产出水平提高了10%~15%,实现了项目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地质找矿及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4.
刘焕启 《地球》2014,(2):30-33
民以食为天,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粮食。粮食是燃烧人类生命之躯的最为重要的能源。中国的历代帝王都重视粮食生产,每年都要“祈谷于上帝……天子三推、三公五推”。毛泽东时代还提出“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口号。现在没有这样的口号,并不等于粮食在国计民生领域中地位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正1月16日至17日,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为深化粮食流通领域改革指明了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做好粮食流通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正晓作工作报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流通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责任重大。那么,  相似文献   

16.
粮食丰歉是理解中国过去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影响过程及其机理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缺乏足够的长时段连续和高分辨率的粮食生产定量记录,尚无过去2000年粮食丰歉序列重建,使得气候变化影响机理的认识出现"断链".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历史文献资料和量化粮食生产丰歉等级的方法,首先建立词汇的语义分级标准并进行逐年农业丰歉定级,再根据各丰歉等级的结构关系计算丰歉指数,进而进行每10年的农业丰歉等级评定.搜集了《二十四史》中逐年的作物收成、温饱状况、农业灾害、粮价及仓储和民生等记录共1636条,据此重建了西汉至五代(206BC~960AD)时期10年分辨率的农业丰歉序列,并分析了温度和干湿变化与粮食丰歉的关系.结果表明:西汉至五代时期丰收、平收和歉收的年代分别占33.3%,39.3%和27.4%;丰歉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206BC~51BC偏丰、50BC~590AD偏歉和591AD~960AD偏丰.丰收通常对应着暖宜(温暖、降水适宜)的气候组合条件,而歉收则多为冷干的气候条件.气温与农业丰歉呈正相关关系,而降水过多造成洪涝灾害或过少造成旱灾均会导致农业歉收,体现了中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农业生产受有限热量条件和极端降水制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姚鹏飞 《地球》2014,(2):1-1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作为重点内容被列入文件之首。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15,(8)
健康的土壤对全球粮食生产至关重要,但是我们却没有给予这一重要"无声盟友"足够的重视。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若泽·格拉济阿诺·达席尔瓦在2014年12月5日庆祝"世界土壤日"前夕说:"健康的土壤不仅是粮食、燃料、纤维和医药产品的基础,而且还在水资源管理和促进碳封存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其成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战略工具。"  相似文献   

19.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尚华 《地球》2014,(2):50-53
当前,我国的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连续增长,但未来持续增长的人口数量、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业的冲击,都给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不小的压力,粮食问题依然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20.
王国起 《地球》2014,(2):38-41
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最基础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休戚相关,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些民间谚语形象地说明粮食在民生中的战略地位。而水利作为农业的命脉,则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资源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