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一.在两个已知点的同侧测设两个未知点。设A、B为已知点,x、y为未知点。(a)α_1,α_2,β_1,β_2都小于90°(图1):首先分别在两个未知点上测出α_1,α_2,β_1,β_2四个角,于是就可以用分角器及圆规用图解法绘未知点于图上。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二维后方交会有3个已知点,在未知点上观测两个水平角以求得未知点坐标,或有两个已知点,在未知点上观测一个水平角和一个方位角也可求得未知坐标。本文所要叙述的是在未知点上向两个已知点观测一个水平角和两个垂直角,就可计算出它的三维坐标。下面将给出它的几何原理和计算过程,并对误差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二维后方交会有3个已知点,在未知点上观测两上水平角以求得未知点坐标,或有两上已知点,在未知点上观测一个水平角和一个方位角也可求得未知坐标。本文所要叙述的是在未知点观测一个水平角和两个垂直角,就要计算出它的三维坐标。  相似文献   

4.
(一)按间接平差如图1,设A、B、C为已知点,P为待定点,S_(AP)、S_(BP)、S_(CP)是等精度的三个观测值(图9)。现以未知点坐标x_p、y_p为未知数,用间接平差得误差方程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一种在未知点P上设测站,观测两已知点A、B间的水平角θ及垂直角α、β(图1),按解析法求得未知点P的平面座标及高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由两个已知点到一个未知点的距离,即可确定未知点点位。由三个未知点得三段距离则提供了多余观测、较佳图形强度,并可以发现错误和便于精度估算。由三段距离可得未知点的三个参考位置,并由此计算最终的未知点点位平差值。  相似文献   

7.
后方交会.即三点问题,就是在一未知点观测它和三个已知点的方向,从而确定该点的位置。本文提出了后方交会的一种解析解法,即把已知数据及观测值直接代入一个简单公式就能确定未知点的坐标。  相似文献   

8.
一、用方向角进行前方交会A.用简单的计算机计算前方交会的起始值系应用已知点A与B的座标以及该两已知点对新点N的方向角,或倾斜角。  相似文献   

9.
随着煤炭的生产,井下巷道的导线点经常由于施工,打风门,恢复巷道等原因而遭到破坏,给井下测量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如图1所示,井下巷道C点缺失,现存只有A、B、D三个测点,因此在正常测量中是无法作边、角检验和校核。 在条件特殊,又急需在此处施工,而附近又没有导线点施测的情况下,BD通视如何利用现存A、B、D点进行边、角检验,来满足施测导线精度要求,是本文讨论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三维后方交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后方交会一般都是二维的,即根据三个已知点的坐标,观测两个水平角,求算第四点坐标,或根据两个已知点的坐标,在待定点上观测一水平角和一方位角的方法求算其坐标。本文描述了仅观测一水平角和待定点到丙已知点垂直角求算待定点三维价值的几何图形和计算方法,提出了迭代和直接两种解法。  相似文献   

11.
如图所示,已知点A、B,在点A上放样P点。设AB=α,AP=1,∠BAP=β,仪器对中误差为e。为讨论问题方便,设AB方向即为纵轴x的方向(如AB方向不是x轴方向,可用坐标系的换算处理),那么,因为e的影响使角顶点由A点移到了A′点。但在放样时,是由在A′点的仪器瞄准固定点B后,设置已知角值β的,故仪器的对中误差并不影响放样的角值,但它却影响了待定的方向,使欲放  相似文献   

12.
针对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BDS-3)五频点观测数据和非差非组合精密定轨理论,介绍了非差非组合观测模型和参数估计方法,提出了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进行测站选取的策略,分析并讨论了非差非组合方法的优势.通过K-means和人工经验选取两种测站选取方案,分别使用BDS-3五频,B1C+B2a、B1I+B3I三种频率选择方式,利用30个观测站,对BDS-3中轨道地球卫星(MEO)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IGSO)进行精密定轨处理.结果表明:当接收B1C+B2a频点观测数据测站不足时,非差非组合方法可以通过利用五频观测数据增加观测数据数量、优化测站布局,提高定轨精度,与B1C+B2a频率组合相比,五频定轨结果切向(A)、法向(C)、径向(R)和三维(3D)方向均方根(RMS)月均值分别提升0.003 m、0.004 m、0.003 m和0.007m;K-means算法选取的测站与人工经验选取相比,分布更加合理,定轨精度更高,三种频率选择方案MEO卫星3D RMS月均值精度分别提升0.009 m、0.017 m和0.009 m.  相似文献   

13.
A.C.契巴塔廖夫教授在其所著“测量学”一书中,对于前方交会点,曾提出了如下的一个论断:“…对于一定的γ角值,当未知点到两已知点的距离相等时,最有利于交会精度。”(测量学中译本下卷一分册289页,所用符号如图)。这一结论,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4.
曾波 《测绘通报》2013,(6):45-47,89
采用统一的方法建立应用于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省级GPS D级控制网。采用A级主控基站、B级临时基站和C级基点观测,结合D级同步结网观测,完成对全省所有点的GPS观测,利用国家主框架点对主控基站和省级C级点框架成果联合进行平差解算,然后对各级成果逐级进行平差,求解高精度WGS-84成果,并提供CGCS2000成果;采用国家统一平差模型转换求得1980西安坐标系成果,采用统一的方法建立全省各地方满足精度要求的独立坐标系统。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求定未知方向的坐标方位角时,通常用天文测量仪器进行天文观测,并用天文年历进行较为复杂的计算。能否不进行天文方位角的观测、计算,而利用不通视的邻近点上的已知方向,用两台普通经纬仪,根据同时观测恒星将已知方向传递到未知方向上呢?回答  相似文献   

16.
在第二个高级点间,布置线形锁,有下列许多优点:(1)可以不必量基线。(2)在高等边过长时用线形锁联接能以较好的图形进行加密,既能保证相应精度且可提高工作效率。(3)因锁的二端方位角为已知,可以将方位角和观测角一并平差。综合以上许多优点,所以线形锁,在各种地形测量上,已被广泛采用,线形锁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下列四种,兹分述于后,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从两个已知点出发,求得另外两个未知点平面坐标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大地四边形或前方交会。但是,如果未知点只能与一个已知点通视,且未知点与已知点之间的距离丈量很困难,则可用本文提出的无对角线四边形法。  相似文献   

18.
最小二乘数据拟合方法的全局性较好,而非均匀B样条函数又具有良好的局部性,因此非均匀B样条最小二乘的稳定性及数值精度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本文根据已知点的GPS大地高和正常高,用非均匀B样条最小二乘法对GPS高程异常曲面进行拟合。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其高程转换精度达到四等结合水准精度,能够满足大比例尺测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相邻点海面高度差为观测量的沿迹调和分析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OPEX/POSEIDON卫星轨迹上相邻点的海面高差作为观测量,在交叉点分析结果的控制下构成同一弧段上观测量在两相邻交叉点间的综合观测方程,以轨迹上纬差0.1°的正常点的潮汐参数构成总体待估参数系列,实施最小二乘综合解算。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差分模式可以基本消除非潮汐因素的影响,提高潮汐参数估计的精度和可靠性,可比一般沿迹逐点分析给出更为平滑的沿迹参数分布,更符合海洋潮汐运动的物理背景。  相似文献   

20.
历元间差分定位模型的粗差探测法探测周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设前一历元的测站点为已知点,当前历元的测站点为未知点,当前历元和前一历元相同卫星的相位观测值取差作为观测值,观测值与当前历元点位坐标的函数关系式称为历元间差分定位模型.本文以历元间差分定位模型构造误差方程,进行最小二乘平差,提出应用Baarda数据探测法对差分观测值进行粗差探测,可准确确定观测值中的周跳.实际算例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