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1年9月由中国核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联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应用核技术寻找地下水源学术讨论会在山东平阴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二机  相似文献   

2.
王南萍  程业勋 《铀矿地质》1996,12(2):111-115
本文在简要论述核技术在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通过大量实例说明:核技术在地学、环境学等相关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现场核技术方法在勘查金矿中的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主要以化探手段找金,因而勘查金矿周期长、成本高、效益差。近年来,笔者在从事金矿勘查的研究中,引进了现场核技术勘查金矿的方法,将几种被证明有效的核技术方法综合应用,使其在进行野外研究和现场地质问题分析中,能提供必要、直接的参数。如何划分现场核技术方...  相似文献   

4.
核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晔 《物探与化探》1997,21(5):321-330
本文简要叙述了80年代以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几种主要核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的概况。这些方法有:中微子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应用核技术探测纳米级微粒和气体;航空伽马能谱测量;应用核技术原位测品位并计算线储量(包括X射线荧光辐射取样;中子活化辐射取样和伽马射线辐射取样);地面伽马能谱测量;互射线荧光测井;水底和海底天然放射性方法测量;水底和海底中子活化方法测量;水下X射线荧光测量;核磁共振方法;在工程中应用核技术;反射宇宙中子法;以及在环境科学中应用核技术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收集大量资料及作者本人的工作经历,论述了核技术方法在地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目前核技术方法除在地质找矿中继续发挥作用外,在地学其它领域也广泛应用,进一步显示了核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所谓应用核技术找水是指利用天然放射性探测技术来寻找地下水。其基本原理是依据在构造裂隙附近放射性显著增强。早在1905年初德国人开始利用天然放射性探测技术寻找铀矿床之后不久就有人发现断层切割地段的天然放射性显著增强。但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日本人落合敏郎等人才成功的解决了用天然放射性探测技术找寻地下水的问题。七十年代以来我国也开始应用这项新技术。近十几年来已积累了用核技术找水的一系列经验,但至今对应用核技术找水的机理探讨不算深透。本文结合已有资料做了初步探讨。在我国目前常用的  相似文献   

7.
全国水文系统计算机应用工作会议于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日至十五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贯彻水电部第二次计算机应用工作会议精神,交流各单位水文业务计算机应用工作经验和计算机选型的经验和意见,提出了“关于水文系统应用电子计算机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提交八五年元月五日全国水文总站及流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煤田地质总局浙江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技术应用研究所共同研制成的高分辨率中子俘获伽马能谱测井系统,于1992年7月31日在北京通过部级鉴定,它标志着我国又一项核测井技术跨入国际先进行列。这种系统,是在钻孔中用中子源向地层发射快中子,使地层中产生中子俘获反应,放射出伽马射线。采用具有高分辨率的锗半导体,探测这种俘获伽马射线。通过对特征伽马射线的能谱分析,得到地层中与之相对应的元素及其含量,据此来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有关的地质问题。目前,只有美国PGT公司和斯伦贝谢公司在开发这种技术,我国是第二个研制开发成此类核测井系统的国家,是我国核技术在地质勘探方面应用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扼要介绍了核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包括核电的发展,现状,核电站的世界分布、分行情况以及核反 研究应用情况等。核能还是海洋航行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测绘学会计算机在矿山测量中应用学术会议,于1988年10月16日至20日在西安煤炭部遥感公司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51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的矿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共31个单位,我院郑士璠、程朋根两位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95全国桩与地基动测仪器与应用技术交流会95全国桩与地基动测仪器与应用技术交流会于1995年5月28日至6月3日在北京翔云宾馆召开,到会代表60余人,其中特邀代表15人。大会宣读论文16篇。这次大会学术气氛浓厚。同时,在学术讨论过程中也贯穿着商业活动...  相似文献   

12.
全国矿物包裹体讨论会1983年11月4日至10日在南昌举行。这是包括1977年全州会议在内的全国第四次关于包裹体的学术交流讨论会。这次会议交流讨论了矿物包裹体均一法、冷冻法和淬火法的理论基础、适用范围以及在岩石学矿物学和矿床研究中的应用。会议收到论文102篇,到会代表194人。会议表明,矿物包裹体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地  相似文献   

13.
地质矿产部综合物探化探系统PC-1500袖珍机应用经验交流会于1988年8月9日至12日在宁夏贺兰县召开。来自全国20个单位的3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地质矿产部软件开发中心主任奚家鉴同志主持。会议交流了“六、五”期间以来PC-1500机的应用成果和经验,讨论了“七、五”后期应采取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地学核技术识别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界面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在本文中应用地学核技术方法进行了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界面的识别试验,结果表明,多元素X射线荧光测量技术、地气中子活化分析技术、γ能谱测量技术均可有效地识别地球化学界面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应用核技术方法寻找地下水源,自1974年试验开始到应用以来,多是测量天然γ辐射场的变化,以寻找含水构造的。应用α测量方法寻找地下水源,从理论和实践都被证明有着良好的效果。为使方法能更广泛地应用,本文拟就口测量的特点加以论证说明。一、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会微束分析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地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于1983年11月5日至9日在广西桂林阳朔县举行全国电镜、能谱在地学应用及探针标样审定会,参加会议的有18个部、总局、科学院64个单位的代表共计116人。会议主要由冶金部地质研究所筹办。大会报告后,会议分两组进行学术交流和审定。应用组共计宣读了38篇论  相似文献   

17.
继1978年10月第一届全国冻土学术会议和1981年10月第二届全国冻土学术会议之后,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铁道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水电部松辽委员会联合倡议和主持的第三届全国冻土学术会议,于1986年8月19日至24日在哈尔滨举行。  相似文献   

18.
全国古地磁学、岩石磁学和环境磁学应用研讨会于1993年9月14日至17日在成都召开。会后组织了野外地质考察。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委托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来自全国的近40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古地磁学是介于地质学和物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主要是借助测定在亿万年前形成的岩石中的剩余磁性特征,获得岩石生成时期地球磁场的信息。古地磁研究的突破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减轻地质灾害任重道远——《第三届全国减轻自然灾害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1998年5月7日至9日,中国科协在北京召开第三届全国减轻自然灾害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60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出席会议并...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诱发地震座谈会,于1981年11月20日至23日召开。 有27个单位的4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53篇。主要包括:水库诱发地震40篇、矿山诱发地震6篇、深井注水以及与油田开采有关的诱发地震2篇、新技术应用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