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深层地下水人工补给--SPD人工补给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深层地下水回灌方式——SPD人工补给系统,并通过室内沙槽浑水模拟试验,对该系统和常规的直接井回灌法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补给深层地下水,具有回灌水质要求低、补给速度快、补给量多、不易淤堵等特点,是深层地下水人工补给的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以石家庄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开宁 《地球学报》2001,22(2):175-178
城市化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对研究城市水循环、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地下水超采、防治地下水水质恶化,以及揭示两大主要地下水环境问题(地下水超采与水质恶化)之间的有机联系都具有重要意义,石家庄城市化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具有典型示范性,本文以石家庄市为例,在分析地下水在城市供水中的作用及其开发利用基础上,通过研究城市化影响地下水补给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了城市化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机理,最终建立城市化影响下地下水补给增量的诱发机理框图,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会导致地下水补给量的增加;地下水开采诱发产生对城市周围井场和地表水的袭夺以及城市供、排水系统渗漏所造成的新补给源的引入是城市化诱发产生地下水补给增量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3.
黑河流域地下水循环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量野外调查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黑河流域地下水循环和更新演变具有重要影响;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主要是现代水补给,35%来自祁连山区基岩裂隙水通过地表径流转化补给,其他是降水和冰雪融水在山前戈壁带入渗补给,具有较强的更新能力;深层承压水主要形成于地质历史时期区域性补给,与现代水循环有联系;中游区人类活动是造成下游区地下水补给能力减弱、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和生态环境退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强化中游区人类活动的科学调控,是实现黑河流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和下游区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面型补给是底板承压水补给煤系的一种重要方式,阐述了面型补给的形成条件及突水机理,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了该补给方式下底板突水的特点,并对面型补给区的预测和处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大气降水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虎维岳  南生辉 《地下水》1997,19(4):168-170
本文通过对一实际岩溶地下含水系统中水位动态资料与大气降水动态资料的分析,揭示了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特点,分析了这些特点产生的根本原因,其分析结果对于正确评价特定水文地质环境下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机理及补给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平凉大岔河隐伏岩溶水补给的环境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干旱、半干旱的隐伏岩溶区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地下水的形成及补给是最基础,也是最棘手的工作。本文应用环境同位素技术对研究区隐伏岩溶水的来源、补给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不同时代的岩溶水均由大气降水组成。隐伏岩溶水的补给局限在大岔河流域内,并有大量现代降水的混入,混入量平均为54%,说明该区隐伏岩溶水汇水条件良好,具有可观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河水入渗补给是傍河水源地的主要补给来源,确定河水补给强度对于促进水源地长期安全的开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沈阳黄家水源地为研究区,通过对比研究区河水、地下水的水化学及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了水源地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及强度。结果表明:傍河水源地地下水主要接受河水的入渗补给和区域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受河床沉积物和含水介质的岩性及结构在空间上的差异影响,河水入渗补给后在向地下水位漏斗中心流动的过程中具有浅层和深层两条地下水流路径,深层地下水与河水的水力联系更为紧密;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强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点,表现为雨季河水入渗强度明显大于旱季,并且随着与辽河距离的增加,水源地地下水获得的河水补给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沙漠高原区白垩系含水层补给源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金廷  王文科  马雄德  乔冈  何渊 《地下水》2005,27(6):457-459
白垩系砂岩是部尔多斯高原的主要含水介质,对区内工农业、居民用水具有的重要的作用.大气降水面状入渗补给是白垩系含水层的主要补给来源,占区内补给量的78.5%.鄂尔多斯沙漠高原区影响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白垩系砂岩的因素有降雨特征、地形地貌和白垩系砂岩上覆岩性.研究表明,区内不同区域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特征不同,主要表现为:1、在区内南部大气降水间接补给砂岩,北部直接补给砂岩2、区内分水岭控制区内整体地下水循环;波状高原上具有梁地-过渡带-洼地分布的地貌特征控制着小区域地下水循环.认识大气降水对白垩系砂岩补给的这些规律,对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证当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白垩系砂岩的补给来源还有凝结水、地表水(河流、湖淖)、人工回灌等,补给量不大.  相似文献   

9.
傍河地下水水源地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再生 《城市地质》1997,9(4):33-35
1傍河地下水水源地的特征在紧靠常年性河流旁侧建立的地下水水源地称为傍河地下水水源地,它具有如下特征;1)供水的水量和水质都可得到保证。地表河水入渗补给量成为开采水量的主要部分。河水对水源地的补给状态可分为稳定补给和周期性补给。前者河水常年不断流,且流量充沛,河床渗透性能好。后者地表河水的补给是周期性或断续性的,枯水期需动用傍河含水层的储存量进行调节。2)傍河的含水层,般由第四系的更新统和全新统地层构成,河流由上游到下游,傍河含水层的颗粒由粗到细。山间河谷和盆地含水层一般为砾卵石、粗砂层,山前冲洪积…  相似文献   

10.
赵甫  丁栋 《工程地质学报》2021,29(3):798-806
大型复杂滑坡受断裂构造的水力补给作用,常发育丰富的地下水。断裂构造水力补给主要受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控制,具有水质、水量较为稳定等特点,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巨大且具有长期性。目前,有关断裂构造对滑坡的水力补给作用的研究成果较少,缺乏断裂构造对滑坡水力补给作用类型、形成条件等共性规律的系统性研究。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国内断裂构造水力补给滑坡的典型实例,根据断裂构造的分布位置、力学性质及其对滑坡地下水的补给方式和水力联系等,将断裂构造对滑坡的水力补给类型划分为边界补给型、滑床补给型及复合型3种类型,分析了地下水对滑坡的4种作用机理——滑带孔隙水压力增高、滑床承压水顶托、滑带黏土矿物遇水膨胀及滑带化学溶蚀。研究成果对于揭示滑坡地下水运移规律、定量评价地下水对滑坡的作用及合理确定地下截排水设计等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永定河对北京西山岩溶水和玉泉山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介质赋水各向异性使岩溶含水层具有不均一性和复杂性,增加了刻画地下水流场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为深入理解岩溶水系统不均一性,基于水化学和同位素数据研究了西山岩溶水系统补径排路径,为厘清岩溶水流场特征提供了新的依据。水化学和同位素证据表明西山岩溶区有3个补给源区:军庄、潭柘寺降水补给区和永定河渗漏补给区,每个补给区各自具有独立的径流通道。军庄补给区为降水和河水补给,降水补给向温泉-永丰屯方向径流;入渗河水补给沿永定河断裂向南东方向径流,在古城一带转向北东方向补给玉泉山泉。潭柘寺降水补给沿八宝山断裂北侧经回民公墓,八宝山朝四季青方向径流。自北而南可分为军庄-永丰屯径流带、永定河-香山径流带、潭柘寺-八宝山-四季青径流带。潭柘寺和永定河是西山岩溶水和重要补给源区,对玉泉山泉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北山预选区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芬  郭永海  王驹  王志明  宗自华  周佳 《铀矿地质》2007,23(6):356-362,370
本文论述北山地区不同类型地下水的形成和赋存规律。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沟谷和洼地,主要为潜水。沟谷潜水的形成以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及洪流渗漏补给为主,洼地潜水可由沟谷潜水、断裂带或基岩裂隙水、古洪积扇潜水侧向补给,也可由地表洪流渗入补给;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在由自垩系或第三系砂砾石构成的山间沉积盆地中,以承压水为主,洪水下渗和盆地周围基岩裂隙水的侧向径流是此类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变质岩、岩浆岩、碎屑岩、碳酸盐岩节理、裂隙中,以潜水为主。降水垂直渗入、侧向补给或洪流渗漏补给为其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包头平原地下水水循环模式及其可更新能力的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同位素研究表明,包头平原中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区地下水具有不同的水循环模式。山前倾斜平原中,潜水的补给来源为当地雨水的补给,具有大型冲洪积扇典型的水文地球化学分带特点;承压水来源于补给高程较大的基岩裂隙水,主要通过山前断裂侧向补给。在地下水位漏斗区中,承压水δ^18和^3H浓度较高的现象反映有潜水向承压水的越流补给。黄河冲积平原中,黄河灌溉水入渗补给是该地区潜水的重要来源。相比于承压水,山前平原潜水的更新时间较短,循环速度较快,潜水的更新能力明显大于深层承压水。  相似文献   

14.
《四川地质学报》2019,(Z1):91-99
在强烈地震后的高烈度山区,准确认识泥石流物源的分布特征及补给模式对于正确认识泥石流及其危害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汶川地震后张家坪沟沟域泥石流物源分布特征的剖析,提出了地震高烈度山区暴雨沟谷型泥石流固体物质的7种补给模式,即远程崩落补给模式、远程滑移补给模式、坡面侵蚀裹挟补给模式、冲刷铲扫补给模式、近岸滑坍补给模式、沟床冲刷揭底补给模式和壅堵回淤-溃决拉槽补给模式,并从释义、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基本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还原了张家坪沟"7·10"泥石流的成灾过程,指导了张家坪沟泥石流治理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5.
应用回归分析方法推求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梁文彪 《地下水》2002,24(2):72-73,81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是地下水资源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利用地下水动态资料推求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方法最多,可是在现状地下水开采条件下,地下水动态已改变了其天然状态,降水后的地下水动态已不能真正反映降水入渗补给所引起的地下水位回升,通过动态资料直接推求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就显得较为困难。为了消除现状条件的影响,应用部分无影响的动态资料,建立起降水量与地下水位升幅值之间的回归方程,通过插补计算推求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为地下水资源计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人工补给提供了可持续储存水和改善水质的方法,是地下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第四届国际地下水人工补给会议交流了人工补给的新技术,讨论了其社会、经济、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土地下水的补给与赋存形式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通过对调查和试验资料的分析,得出大气降水对黄土地下水补给是非均匀面状进行的。黄土地下水的赋存,具有裂隙,孔隙不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补给温度与降雨量是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已有的测定方法大多只能给出其相对变化。本文介绍的惰性气体法能同时求得地下水补给温度与降雨量的值,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地下水中惰性气体的平衡溶解量计算出地下水补给温度;在得到地下水补给温度的基础上,利用地下水中惰性气体的“过剩空气”量计算出降雨量。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封闭条件下的深层地下水。  相似文献   

19.
岩溶水系统降水入渗的随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焦作岩溶水补给区为例,将降水有效入渗作为降水量等随机变量的函数。通过多年的统计分析,求出补给山区降水有效入渗、超渗溢洪等降水阈值的上下限及不同雨强的滞后参数,建立起一个能反映上述特征的随机数学模型。大大深化了对不同雨强状态下不同补给区补给方式的认识,也为北方岩溶水系统资源评价提供预测边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阿勒泰地区河流水文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阿勒泰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点出发,阐明了以季节积雪融水补给为主,雨水混合补给型河流的水文特征及高寒地区具有的冰情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