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国英 《现代地质》2013,27(6):1445
以ETM+遥感数据为主要遥感信息源,应用遥感技术对喀喇昆仑山温泉地区进行1∶25万图幅的水文地质调查。根据地质体的影像特征并与前人地质填图结果对比,建立了遥感解译标志。重点对新生代地层及与水文地质有关的要素等进行解译,编制1∶25万新生代遥感解译图。根据遥感图像对研究区的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和分布范围、地貌特征及河流、湖泊、泉群、地下水溢出带、湿地等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基于区内地下水形成环境的差异,地下水资源体系可以分为南部河谷冲积层地下水系统和北部内流湖盆地下水系统。总结地下水的分布特征认为,南部冲积层储水条件较为优越,且补给充分,其地下水与地表水构成一个统一的水资源系统;北部内流湖盆地区多为湖相沉积,受气象因素制约,山前巨大的冲洪积扇存在丰富的地下水外,地下水资源总体贫乏。遥感水文地质调查表明,遥感技术在高原区域填图与水文地质调查中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优点,可以在青藏高原水文地质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岩溶》2006,25(2):107-107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关于抓紧做好2006年水工环地质调查项目设计审查(预审)的通知”精神,国家地质调查计划项目“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所属7个工作项目的2006年度设计评审会于2006年5月19日至23日在桂林召开,项目负责单位岩溶地质研究所及项目参加单位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四省(区)国土资源厅和地调院、国土资源部航遥中心的3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南方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总结南方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示范6个方面成果,得出南方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具有10个特性:岩溶发育受层组结构类型、地质构造格局和水动力条件等因素控制的综合性,岩溶地下水分布的非均一性,岩溶含水介质由孔、隙、缝、管、洞构成的多重性,岩溶地下水流运动的多相性,岩溶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剧变性,岩溶水资源时间分布的季节性,干旱与洪涝的交替性,岩溶地下水污染的隐蔽性,岩溶地下水的深埋性,岩溶地下水与生态经济的相关性;论述了对碳酸盐岩层组结构类型、构造演化与岩溶发育期次、岩溶形态组合关系、表层岩溶带、岩溶地下水系统、岩溶地下河、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和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8个关键科学问题调查研究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论述成都经济区水文地质特征和水资源现状:总体上属于贫水区,分布极不均匀,局部存在相对的富水区。介绍了用1:5万水文地质调查成果采用激发极化法等物探科技找水新方法勘查开发农村地下水资源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该方法对解决干旱缺水地区人畜饮水,促进成都经济区仍至整个四川经济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计划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九大计划之一,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地质调查,按调查监测内容不同在全国部署了重要活动构造与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工程、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调查工程、生态脆弱区和特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程、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主要含水层水质综合调查工程以及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等6个工程。文章简要介绍了该计划自2016年实施以来,各工程在解决基础地质与资源环境问题、服务国家需求、科学理论创新与技术方法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成果。  相似文献   

6.
雄安新区地下水资源概况、特征及可开采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资源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地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北方地区。掌握一个地区地下水资源状况、动态变化特征及可开采潜力,对该地区的供水安全保障至关重要。本文选择雄安新区,在近年来开展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监测及综合研究等成果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对雄安新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等进行分析总结;以恢复地下水降落漏斗为地下水可持续开采利用方案的目标,从白洋淀流域平原区尺度,设置现状开采条件、河流补水、工农业节水及地下水禁(限)采等不同情景方案,采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综合分析不同情景30年后的预测结果,提出白洋淀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可持续开采利用方案;在流域地下水可持续开采利用方案基础上,分析雄安新区地下水可开采的最大资源量,进而评价雄安新区地下水可开采潜力。结果显示,雄安新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浅层富水性中等,深层富水性较强;地下水位为多年下降状态,近年来,浅、深层地下水整体呈企稳或回升状态,局部地区仍有所下降;地下水质量总体良好,且较为稳定。根据评价结果,雄安新区地下水可开采潜力约为1.80×10~8m~3/a,其中,浅层地下水可开采潜力约为1.50×10~8m~3/a,深层地下水可开采潜力约为0.30×10~8m~3/a。  相似文献   

7.
郝永刚  陈源  陈超 《地下水》2014,(4):69-70
通过水文地质测绘、物探、钻探、涌水试验、取样测试以及地下水动态观测等多种手段,综合研究了皮山县皮山河谷雅普泉水库以北锶型矿泉水形成的地质、水文地质、水化学特征以及地下水动态等条件,为当地矿泉水的合理开发提供了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对长江流域水文地质和地下水资源的认知程度,突破以往单独从地表水或地下水角度进行评价的局限性,长江流域水文地质调查工程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和水循环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将水文地质单元和地表水流域有机结合,划分长江流域地下水评价单元,建立典型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开展了新一轮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水循环要素时空分布不均,降水以中游最多,并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地表径流主要集中在夏季,且长江北岸比南岸集中程度更高;蒸散发量总体上呈现东部高于西部的特征,最大值集中在长江中游一带;长江流域地下水位总体保持稳定,丰枯季水位变化总体不大,一般小于2 m;长三角超采区的地下水漏斗面积已明显减小,相关环境地质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2)2020年长江流域的地下水资源总量2421.70亿m~3/a,其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2092.79亿m~3/a,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331.35亿m~3/a;地下水储存量较2019年整体略有增加趋势,其中四川盆地最为明显,共增加23.72亿m~3。(3)长江流域的水质上游优于下游,优质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赣南地区和大别山南麓一带,部分地区水质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原生劣质水的广泛分布。长江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水平整体很低,局部地区由于过往不合理的开发所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已得到缓解,岩溶塌陷、地面沉降等问题得到了较好控制。建议适当开发利用赣南地区和大别山南麓一带优质的基岩裂隙水。  相似文献   

9.
西昌至香格里拉(四川境)高速公路工程位于松潘甘孜褶皱系和扬子准地台衔接部位,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区内褶皱、断裂比较发育;山川地势变化大。地下水流动、埋藏条件受其影响,类型和特征复杂,在这种地质条件地区修建隧道可能对地下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研究隧道区域地质条件,调查地下水流动类型,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方式,降低对隧道危害,使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最小;成为隧道建设较关注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分析潮水盆地自然地理及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前人工作成果的总结和野外现场调查,对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类型、地下水动力特征、水源点水文地质属性及水文地球化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对潮水盆地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本数据集为2017年在海南省龙门市幅开展的1:50 000环境地质调查的调查信息、水文地质钻孔、地下水采样及化学成分测试结果,包含机民井点221个,泉点21个,地表水点7个,水文地质钻孔10个,进尺808.77 m,地下水全分析采样点56个。调查点符合规范要求,钻探施工质量可靠,采样过程规范,测试均由符合资质要求的实验室完成,数据质量可靠。数据集可以真实反映该时段龙门市幅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并依托调查成果,为地方圈定1处地下水后备水源地,可有效缓解季节性缺水问题,为科学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西昌至香格里拉(四川境)高速公路工程位于松潘甘孜褶皱系和扬子准地台衔接部位,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区内褶皱、断裂比较发育;山川地势变化大。地下水流动、埋藏条件受其影响,类型和特征复杂,在这种地质条件地区修建隧道可能对地下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研究隧道区域地质条件,调查地下水流动类型,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方式,降低对隧道危害,使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最小;成为隧道建设较关注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修田 《地下水》2008,30(4):24-26
根据地质、水文地质、水动力特征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联系将豫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分为:漳卫河地下水系统和黄河地下水系统,并进一步划分为7个地下水亚系统。在此基础上对各地下水系统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西昌至香格里拉(四川境)高速公路工程位于松潘甘孜褶皱系和扬子准地台衔接部位,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区内褶皱、断裂比较发育;山川地势变化大。地下水流动、埋藏条件受其影响,类型和特征复杂,在这种地质条件地区修建隧道可能对地下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研究隧道区域地质条件,调查地下水流动类型,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方式,降低对隧道危害,使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最小;成为隧道建设较关注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5.
熊云松 《江西地质》1996,10(3):208-211
根据地质调查,对帽子山,烟家山两候厂址的区域地质特征、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对区域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指出两候选厂址都具有可选厂址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6.
红层地下水富集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在山地丘陵区控制红层地下水富集的岩性、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等主要地质因素,论证了红层地下水富集的水文地质特征,认为富水块段的形成通常并不是仅仅由某一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岩性、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等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些因素的组合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进而根据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调查研究成果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反映红层地下水富集的水文地质因素组合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7.
开展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科研与生产工作,以区域水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开发利用及其相关技术方法为研究对象,利用新理论与新方法,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预警和解决重点地区潜在和已出现的相关问题,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中有关水资源评价与管理项目;研究地下水多参数测试技术、G1S与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耦合技术、“3S”技术集成等在地调科研中的应用;在上级部门领导下,修编水文地质相关规范与规程。  相似文献   

18.
《辽宁地质》2011,(2):57-57
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成立了环境地质应急调查中心,并出台了《水环所环境地质应急调查工作实施方案》,应急调查的工作包括:地下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调查处置,应对干旱缺水的水文地质调查和找水打井,  相似文献   

19.
李赛  刘宇成  吴万红 《云南地质》2011,30(4):490-493
对跑马坪矿段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划分水文地质单元,对比矿段开采前后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矿段涌水量与大气降水的关系等,分析矿段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委托和统一安排,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于2011年8月17—19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亚洲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编图、江西萍乐坳陷带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