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水秀南方》向读者展示了广西水族文化的鲜明特色和品格魅力,是一部让人们在惬意的阅读中步入五彩斑斓的广西民族文化长廊的作品,希望读者喜欢,并持续关注。水族和水有关吗?水族和水无关吗?仅有不到1.5万人的广西水族,又会在他们世代相袭的屋檐下怎样勾画自己朴素而神秘的生活画卷呢?事实上,水族之所以叫做水族,原因并不在于水。或者可以这样说,这一得名不是直接因为他们曾经"依水而居",尽  相似文献   

2.
正以农耕为本的水族,和其他许多稻作民族一样,对雨水有着几乎是与生俱来的生存依赖和强烈期盼。从雨水延伸开来,凡是水,都因此而成为水族人的生命琼浆。于是,"敬霞"节出现了。"霞"是什么?在水语中,这个"霞"专指水神。敬霞,明明白白就是敬水神。这个节日,很显然是来源于远古水族的自然崇拜,当大片水田因某一阶段的长期干旱而干渴呻吟时,无法抗御天灾  相似文献   

3.
稻香熏人     
正水族历史上的大迁徙,是以土肥水美之地作为终点的。这里,江河纵横,水源四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丰沛,日照充足。在桂北和贵州南部大片起伏的坡地和相对平整的山坳旁,水田映着明亮天光,一派美好的田园风景。水田,是水稻生长的绝对温床。相应的考古发现证明,作为水族先民的骆越人,至少在东汉时就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了。当水族先民离开海滨,又从邑虽山来到水网密集、气候温和的都柳江和龙江一带,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转化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稻作民族。  相似文献   

4.
更上一層樓     
<正>水族最传统的民居建筑,毫无疑问是布局紧凑、错落有致、依山势回环而建的"干栏"式房屋群。在水语中,"干"指的是楼,"栏"指的是房子或居家,"干栏"由此合成了楼房的特色表述。实际上,干栏也是更有厚度的古百越族群所留下的文化遗产之一。水族先民在走出原始的穴居生活后,他们最早建起来的房子是这样的:"民编竹苫茅为两重,上以自处,下居鸡豚,谓之麻栏。"(宋·周去非《岭外代答》)于是,水族后人起房子,就一  相似文献   

5.
正"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在中国,汉文化传说中的古代创世神几乎尽人皆知。充满诗意的图形描画、绘声绘色的神话叙述以及千千万人的心理承袭,让血脉认同的中国汉族牢牢记住了他们生命中沧桑而浪漫之极的想象中的始祖神。事实上,从人类学意义上说,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在心理和文化上拥有一两位只存在于传说里的辟世大神都极其正常。在现在的水族村寨之间,人们所能感受到的威望最高的神的名字,和水书的传递者相同,没错,是六铎公。  相似文献   

6.
有端也有卯     
正水族最盛大的节日有两个,一是端节,二是卯节。过端节的水族人只过端节而不过卯节,过卯节的水族人只过卯节而不过端节。一般而言,各个村寨的水族不会在同一天过端节或者卯节,即使这样的节日相当于"过年",他们也会按不同的习惯分期分批轮流过节。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生活中,水族人最离不开酸和辣. 每一户水族人家里几乎都有一个酸坛,坛子里腌的酸菜四季不断. 水族人平时用来送饭的配料,以酸汤最为普遍,也极具水族特色.酸汤分很多种口味,有以辣椒为主的辣酸、以毛秀才也就是西红柿为主的毛辣酸、以小鱼小虾为主的鱼酸和以猪牛骨熬制成的臭酸等,其中做得最多也吃得最多的,是辣酸.水族女子承担着制做辣酸的主要工作,她们先把新鲜的红辣椒洗干净,加水,放到磨子里磨成辣椒浆后倒进酸坛,再补进盐和一碗又一碗糯米发成的甜酒糟,密封好存放在阴凉处,经过约一个月发酵,坛子里就是可以随取随吃的酸汤了.  相似文献   

8.
我手做我心     
正客观地说,水族的历史不可谓不悠久。而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在生存和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拥有一系列独特而成熟的手工工艺就是一种必然。比如纺织和印染。水族的纺织是从最根本的栽种棉花开始的,然后收摘,经过晒、绞、弹、卷工序纺成棉纱,  相似文献   

9.
借卯的时光     
正山上的林子还在蒸腾着白天烈日的燠热,房檐下的狗儿依然伸长舌头注视着屋前走来走去的人们,田野蛙声一片,一个不一般的日子就在夏天里像金黄谷穗一样长成了。萤火闪闪,仿佛不停提醒着笼罩在炊烟里的水族人家。不知不觉,卯节就到了。卯节在水语里叫做"借卯",所谓"借",就是"吃"的意思。卯节是不兴过端的水族人家的节日,性质和端节相近,其规模仅仅次于端节。与端节相同的是,卯节也具有痛快吃喝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正>在日常生活中,水族人最离不开酸和辣。每一户水族人家里几乎都有一个酸坛,坛子里腌的酸菜四季不断。水族人平时用来送饭的配料,以酸汤最为普遍,也极具水族特色。酸汤分很多种口味,有以辣椒为主的辣酸、以毛秀才也就是西红柿为主的毛辣酸、以小鱼小虾  相似文献   

11.
一族四姓     
在"两山夹一水,众壑闹飞流"的浙江景宁县,散居着一个古老纯朴的民族--"畲族".而景宁县则是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上的人.历史上畲族聚落以地为主.闽赣交界的武夷山,闽东的太娃山、白云山,浙江的敕木山,广东的凤凰山都是畲族世居之地.  相似文献   

12.
"欢欢喜喜汾河水,哭哭啼啼吕梁山,凑凑合合晋东南,死也不去雁门关." 一首民谣生动地说明了山西省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情况.山西的古村落很多,但是其中历史悠长,保存完整而且宅院格局完美,又能大量集中在同一区域内的是汾河湾一带的晋中地区.晋中大院在山西最华丽、最具代表性,被建筑学家称之为"汇江南河北之大成".其中常家庄园又是佼佼者.  相似文献   

13.
正九曲黄河,源远流长;万里长江,奔腾不息,润泽着富饶的神州大地,孕育出璀璨的华夏文明,哺养了亿万的中华儿女,更负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寄托着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文明之源。水与土地,共同塑造了人类繁衍生息的环境。从古至今,识水、治水、引水、给水、节水、用水、护水……贯穿于历史文化发展和土地开发利用的始终。一方水土生万物"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如果把土地比作承载万物的肌体,那么水便是贯通生命的血脉。正是缘于  相似文献   

14.
更上一层楼     
水族最传统的民居建筑,毫无疑问是布局紧凑、错落有致、依山势回环而建的"干栏"式房屋群. 在水语中,"干"指的是楼,"栏"指的是房子或居家,"干栏"由此合成了楼房的特色表述.实际上,干栏也是更有厚度的古百越族群所留下的文化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水族的"苏宁喜"节,日子选在农历十二月中。我们已经知道,农历十二月,也就是水历的四月了。在水语里,"苏宁喜"直接表示"水历四月丑日"的意思。一般情况下,这个丑日,指的是水历四月第二个丑日。在传说中,这是生母娘娘给人间送子嗣的日子。男人们心里非常清楚,到了苏宁喜,就是天大的事,也绝不能乱动女人和孩子一个指头,否则,生母娘娘和野神牙却都会让造次的男人遭到应有的惩罚。  相似文献   

16.
正丹霞地貌是在中国发现并由中国专家命名的一种特殊地貌类型。目前在中国已发现780多处丹霞地貌,而广西资源国家地质公园的丹霞景观到底是凭借什么脱颖而出,并被人们称之为"丹霞之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处被《中国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丹霞的胜地,感受"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雄奇曼妙景观,撩开那层神秘的面纱。广西资源国家地质公园包括资江  相似文献   

17.
<正>很多人都记得一部名叫《简爱》的英国电影,记得影片中那位年轻的女教师对罗切斯特先生说过一段话:"不管你是谁,我是谁,都将同样地经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水族人的世界没有上帝,而且也没有关于天堂的传说,但在他们一代又一代与"生"及"死"的遭遇中,一直顽强地坚持着一个特殊的"老家"概念。这个"老家"是如此的空灵和遥远,谁也无法详细描述,更不可能抽个时间去看看,因为,所有去到"老家"的人,没有一个能够再次回到  相似文献   

18.
男子身上衣     
正天蓝如水,远远的群山顶上,白得耀眼的云团以人们不易察觉的速度极其缓慢地飘移着,并不断变换出各种新鲜的姿态和形状,仿佛在无声地向这个世界演示着一个又一个山间民族的前世今生。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广西水族当然也就成为无数云团所要演示的内容之一。这样的远山风景几乎是永恒的,在不可知的以前它就已经存在着了,今天以及以后数不清的日子里,它依然还存在。  相似文献   

19.
有位哲人说过,时代的列车在拐弯处,常常会摔出一部分人.这部分人,都是灵魂浮躁的人.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精神信仰,就会成为了无根的游魂;而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自己的价值品格,就等于"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就会丧失灵魂、迷失方向.所以说,"国之魂,文以化之;国之神,文以铸之."这个"魂"与"神",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共同的文化价值核心. 民无信不立,国无魂不强.任何社会,无论古与今、中与外,核心价值都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是民族生命力之源、国家凝聚力之基、政党战斗力之根.  相似文献   

20.
太原面食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素有"食之乡"的美誉,而太原则是"面食之乡"的窗口。太原集山西面食之大成,荟萃"面食之乡"的多种精品,形成了"一面百样吃"、"百样百味"的面食特色。著名的太原十大面食有:拉面、刀削面、手擀面、刀拨面、剔尖、擦蝌蚪、揪片、拨鱼、猫耳朵、莜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