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地震区域划分是在一给定区划内,采用一定的指标(震级、烈度、加速度、地震系数等)划分出今后若干年内地震危险性不同的地区。地震区划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未来地震的时间、空间(包括震源深度)、强度、频度和地震影响场的地震长期预报。但在目前,这种预报无论是对时间、频度或最大强度都是一个粗略的概率估计或统  相似文献   

2.
地震形势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中国大陆板块内部地震活动与其周缘地震活动的相关性,可以确定我国大陆未来地震活动的主体和地震活动高潮时间.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用长时间、大面积的地震活动信息,对重点监测区未来地震作出时、空、强综合评判.全文分为三部分: 1.地震强度的预报.对于确定的能有效地估计未来地震强度的5项地震活动性指标,选择加权平均型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监测区未来地震的震级给出明确的结果. 2.发震地点预报.对于扫描单元定义了反映b值时空变化的二项指标:b值异常次数A_y;和b值异常均值b_(yi).通过对二项指标空间分布的综合分析,可以估计未来地震发生的地点. 3.发震时间预报.把缺震时间T_l与b值回升时间T_(bu)作为描述大震前平静过程的二项定量指标.在对未来地震强度作出模糊综合评判后,可用T_l,T_(bu)二项指标综合推断监测区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 总结的九个震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地震预报定量化、实用化,可以用于地震形势的预测和中、短期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3.
华北未来 50—100年强震潜在震源区的判别可归结为地震活动高潮幕强震发生地点的预测。七级以上强震的发生与块体边界强闭锁区的破裂相联系。分析表明:(1)一个地震活动期有相应的活动块体,强震只发生在其边界地带。(2)块体边界长期地震活动的空段可以看作是强闭锁区的形成标志,它可能是高潮幕强震的长期前兆。根据一个活动期前期的地震活动图象有可能确定活动块体的边界位置,从而为预测未来强震发生地点和排除某些地区强震发生的可能性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中南部地区地震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湖南省中南部地区作为研究区域,以编制《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基础资料和近年来在湖南省中南部所作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资料为基础,根据近年来对中强地震衰减关系的研究结果,以及1970年以来现代仪器记录得到的地震资料确定的研究区域背景地震活动水平及其参数,对湖南省中南部地区进行了新的地震区划研究。结果表明,考虑了中强地震衰减关系,并重新考虑背景地震活动水平后,湖南中南部地区地震区划结果与现行区划图相比,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达0·05g的区域显著增加,其中包括邵阳、湘潭、吉首、怀化等重要城市。研究结果与近年来湖南中南部地区发生的中小地震的高震害特征比较吻合。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地震活动主要以6级以下中强地震活动为主的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地震区划研究以及编制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潜在地震滑坡危险区区划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地区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率是不同的.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地震滑坡危险研究在综合了地震烈度、位置、复发时间等因素的基础上,考虑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时空分布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潜在地震滑坡危险区区划.以汶川地震灾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的地质构造、地震活动特点等划分出灾区的潜在震源区,对该区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标法做出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所得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按照滑坡危险程度分为高危险、较高危险、较低危险和低危险四级,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研究区在遭受一定超越概率水平的地震动作用下,不同地区地震滑坡发生的可能程度. 本文给出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结果中,汶川地震滑坡崩塌较发育的汶川、北川、茂县等部分区域均处于高危险或较高危险区域;在对具有较高DEM精度的北川擂鼓镇地区所作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中,汶川地震中实际发生的地震滑坡灾害与地震滑坡危险区划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对区域范围而言,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地震滑坡区划,可为初期阶段的土地规划使用及重大工程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震形势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虞雪君  姚立xun 《地震学报》1990,12(3):265-273
由中国大陆板块内部地震活动与其周缘地震活动的相关性,可以确定我国大陆未来地震活动的主体和地震活动高潮时间[1].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用长时间、大面积的地震活动信息,对重点监测区未来地震作出时、空、强综合评判.全文分为三部分:1.地震强度的预报.对于确定的能有效地估计未来地震强度的5项地震活动性指标,选择加权平均型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监测区未来地震的震级给出明确的结果.2.发震地点预报.对于扫描单元定义了反映b值时空变化的二项指标:b值异常次数Ayi;和b值异常均值byi.通过对二项指标空间分布的综合分析,可以估计未来地震发生的地点.3.发震时间预报.把缺震时间Tlb值回升时间Tbu,作为描述大震前平静过程的二项定量指标.在对未来地震强度作出模糊综合评判后,可用Tl,Tbu二项指标综合推断监测区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总结的九个震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地震预报定量化、实用化,可以用于地震形势的预测和中、短期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7.
确定未来强震地点的问题,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研究。对世界上一些地震活动区来说,在格尔丰特(?)和凯利斯-鲍罗克(?)指导下于1969—1974年完成的几篇论文中,已采用识别法根据统一综合的地质地貌资料解决了这个问题,其成果就是这些文章中所发表的未来强震的可能地点分布图。本文的目的就是通报从上述文章发表  相似文献   

8.
关于下一代地震区划图编制原则与关键技术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12  
本文在回顾我国四代地震区划编图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对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地震安全政策变化的分析,同时对国际上地震区划研究进展与编图工作的现状了解,探讨了下一代地震区划编图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与之相关的基本科学技术问题,对第五代地震区划图的编制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铁岭地区几个较大历史地震资料的分析,认定了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确定了震中烈度,进而估算了震级。认为铁岭地区是地震活动较强的地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铁岭至开原一带,未来发生5—6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应该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0.
陈yong 《中国地震》1990,6(1):10-15
地球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板块运动的发现,使得过去二十年期间板块边缘地震预报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板块内部地震的预报研究仍然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攻克这个难题的努力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以确定板块内部未来地震的地点和强度为主的长期预报研究,包括板内地震的构造环境和孕育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大陆地区强震危险性和地震灾害的预测等。二是以确定未来大地震发生时间为主的短期预报研究,包括强化地震前兆的观测改进观测技术以及前兆的分析和机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70年以来辽宁地区7次5级以上地震,分别从震前中小地震活动图像和时序扫描的角度,对历次地震前的地震学指标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提炼,结果显示:空区、条带、b值、A(b)值、D值、缺震及XY值对辽宁地区5级地震的映震效果较好。因此结合以往关于辽宁地区中等地震集中增强和震群特征的研究结果,综合起来初步将其构建为辽宁地区5级地震的地震学指标体系。其中强度预测指标主要有中等地震集中增强、震群序列、条带和空区,未来主震最大震级估算方法为上述四种情况中的最大地震震级加1.5~2.0;地点预测指标与强度指标相同,判定方法是未来5级地震通常位于条带上和空区边缘及其附近地区,若有中等地震集中增强活动,则未来5级地震靠近最近一次中等地震的位置,若出现震群序列,则未来主震发生地点为震群周围200km(前震序列时,主震就发生在序列原地附近);时间预测指标除了强度和地点指标中的4项外,还包括b值、A(b)值、D值、缺震和XY值,总体看来后三者异常通常出现在震前的一年左右,空区和条带的解体时间以及b值异常通常出现在震前的半年左右,前震序列开始时间距离主震发生通常在1~2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地震历史中表现出来的统计规律去推测未来是一种概率预报方法。本文试图用韦布尔(Webull)分布对中国各主要地震区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概率统计,以取得地震在所预测时间内的发生概率,无疑它对烈度区划及地震预报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概率预报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地震历史中表现出来的统计规律去推测未来。在一定概率意义下,给出下次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界限,或是在指定时间内,给出地震发生的概率,对于研究地震区域划分,提供抗震烈度等问题都是有一定意义的。这里仅从地震序列本身提取预报信息,没有考虑发震时间与各种前兆观测的关系,也没有考虑时间与地点和强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地震预报问题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以查明潜在强震源为基础的地震构造预报是其重要方面之一。现行的地震地质方法有一定的客观性,它通过对不同震级的地震构造状况和条件,以及地壳的构造特征和动力学研究,从而确定出强震的地点和强度。对中亚地区,结合遥感方法的分析应用,进一步开展成效的研究,以解决大范围的地震预报问题。为研究地震活动区震中的构造状况和地震强度,应用《礼炮》系列的长期轨道站上取得的中亚卫片判读资料,就能得到业已查明的断裂和褶皱构造形态的定性新资料,同时,还证实了横向构造单元和丰富了它们的数量资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中,作者根据滇东地区的三个三角网复测资料,确定了测区内17个断层模式参数。从断层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出发,指出测区内1966年东川6.5级地震和1970年通海7.7级地震之前和地震期间,主断面和其它断面在力学成因上是紧密联系的,形成了各自的断层运动体系。 作者从平面应变分析的角度,指出通海地震地区平面应变张压区呈明显的四象限分布,东川地震前三角网复测资料表明张压区也呈象限分布,并指示主断层的运动方向。作者用弹性回跳理论解释了这一重要现象。 以上结果说明研究地震带内的断层运动有可能揭示未来大震的地点和强度;观测断层闭锁区两侧块体的应变,能够揭露断层闭锁区域所在。关于震前震压周围应变量四象限分布的特点,在地震预报上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家地震局1984年下达的结合重点工程项目的地震基本烈度,开展东北地区烈度区划原则与方法研究的内容要求,国家地震局东北地震监测研究中心综合地震大队承担此项科研任务.组织了课题组,确定项目负责人.从1984年到1985年历经两年野外工作和对十几年来资料,进行了大量的室内整理分析研究,于1986年1月完成了总结报告即"东北地区烈度区划原则与方法初步探讨——东北地区烈度工作阶段总结.  相似文献   

17.
中短期强震危险地点的跟踪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车兆宏  孙士宏 《地震》1996,16(4):363-371
系统研究强震前活动及各种前兆空间上的演化特性,提出确定危险区,危险地段,危险地点的基本原则,顾及地质背景及前兆的时序特点,提出用累积危险度跟踪预测强震危险地点的方法,并在对唐山地震及大同地震的验证中收到预期的效果,累积危险度的高值葬,是未来强震发生的地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地震区划概率水准确定与地震区划图预编试验研究”的成果,本文广泛收集了湖南省境内核电工程的安全性评价报告等有关资料,从地震活动性、地震构造、地球物理场及地震地质野外考察等室内、外分析工作的层面上,得出了湖南地区潜在震源区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并对7种划分的方案进行了对比,最后提出了湖南省抗倒塌地震区划预编原则.这一结果对相类似的中国大陆东部地区地震区划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海域地震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国内关于海域地震问题的研究作了较全面的介绍。1987年首次进行了海域地震烈度区划研究,并编制了国内第一张海域区划图。近年来,一些学者相继开展了海域地震问题研究,其中包括进一步的海域地震烈度区划、南黄海海域及其他沿海地区地震活动性研究、海域强震的中期及中短期预报问题等。本文还简要介绍了海域地震烈度区划图的编图原则。它与陆域地震烈度区划不同之处是,在编图中考虑了地壳类类型与地震强度的关系及减震作用,  相似文献   

20.
韩恒悦  刘海云 《内陆地震》1992,6(3):223-231
用微小地震在单元体内所累积频次和累积能量资料,分析研究汾渭盆地带中、南段地震活动和现代构造运动的某些特点,并以此为依据,讨论未来中强震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