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钻石的鉴别     
钻石是指经过琢磨加工的宝石级金刚石,被誉为五大名宝石之首,是宝石中的极品。钻石是由单一元素碳结晶而成的晶体矿物,也是唯一由单质元素组成的名贵宝石。金刚石是碳元素在地壳的深处大约2 0 0km ,摄氏1 1 0 0℃~1 6 2 5℃,4万~6万个大气压下结晶而形成的晶体。随着地震、火  相似文献   

2.
(1)宝石的化学组分宝石可由纯化学元素(钻石—碳)、比较简单的化合物(SiO2)、或多种不同的化合物和元素的混合物组成。我们熟悉的宝石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或硅酸盐(即它们含氧或硅),这些宝石材料往往在地壳内冷凝时间超过千年才能形成晶体。(2)宝石的晶体结构宝石可由简单的或复杂的非连续结晶体(如钻石)、大量微晶聚集的结晶体(隐晶质,如玉髓)、或(非晶质)块体(如蛋白石)组成。通常情况下,融岩冷却的慢,形成较大的宝石晶体;融岩冷却的快,形成较小的宝石晶体。另外,某些有机质(如贝壳和骨头)也通常被用作宝石材料…  相似文献   

3.
宝石及中国宝石资源开发(2)李家珍《矿产与地质》编辑部宝石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种天然的矿物单晶体,具有鲜艳的色彩、透明度好、硬度高和稀罕的特征,经琢磨成形,用来镶嵌装饰,具有鉴尝、使用和珍藏的价值。宝石种类繁多,世界五大珍贵宝石有钻石、蓝宝石、红宝石...  相似文献   

4.
宝石●玉石     
宝石●玉石宝石和玉石以其美丽、稀少,深受人们的喜爱。宝石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种天然的矿物单晶体。具有颜色瑰丽、透明度好、硬度大于7,经琢磨成型,有奇异的光学效应和稀有的特性。具有鉴尝、使用和珍藏的价值。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海蓝宝石和金绿宝石...  相似文献   

5.
金刚石的组成元素为碳,钻石即指达到宝石级的金刚石,它是自然界唯一由单元素构成的宝石。钻石具有无与伦比的物理性质和相当稳定的化学性质。从钻石的重量,净度,颜色和车工四个方面对钻石的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天然宝石和合成宝石的鉴别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石可分为四类:天然宝石(包括处理宝石)、合成宝石、人造宝石和假宝石。自然界中已发现的矿物约3100种,可作为宝玉石的天然矿物有230种(包括它们的种、变种、族).比较重要的近百种,如钻石、红蓝宝石,祖母绿、海蓝宝石、紫晶、翡翠、绿松石等。合成宝石是一种与天然矿物相应的人工复制品,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主要种类有合成的钻石、红蓝宝石、祖母绿、尖晶石、绿松石、黄玉、水晶、蛋白石、孔雀石等.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批量小颗粒钻石的筛查效率和准确性,研制了一种新型紫外光致发光图像高速采集装置——珠宝首饰观察鉴定仪(DDO),通过对激发光波长、工业相机等的选用和结构设计技术突破,以及对发光现象采集方式进行创新,实现了批量观察不同宝石间的光致发光现象和发光延迟现象差异等,从而实现对宝石高效检测。对20 000粒以上无色天然钻石、合成钻石和钻石相似品进行的DDO测试结果表明,98%~99%的无色天然钻石在紫外光激发光停止后的0.1~10 ms内可观察到的碧蓝色磷光现象,为天然钻石典型特征,合成钻石和其他无色宝石的发光特征(发光颜色、强度、持续时间、结构分区)明显区别于天然钻石,由此建立了一种通过观测包括荧光、衰减时间在100 ms内的连续发光(磷光)特征差异性作为筛分条件快速、准确筛分无色天然钻石的新方法。本装置提高了钻石鉴定的准确度和检测效率,对天然钻石的筛查通过率可高达99%,对合成钻石和仿钻石的筛查准确性可达100%。  相似文献   

8.
金伯利—钻石的老家。1967年,一位英国人在南非发现一群孩子在玩一块亮晶晶的石头,仔细一看,原来是块价值高昂的金刚钻。很快,他们找到了钻石的原生矿床,在矿山周围形成了一个城市,并以当时英国殖民大臣金伯利勋爵的名字为此城命名。 安特卫普——钻石加工中心。全世界16个钻石交易所,其中四个设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市。 拉特纳普拉 钻石城。斯里兰卡因盛产宝石而被誉为“宝石城”,拉特纳普拉就是其宝石  相似文献   

9.
沈才卿 《铀矿地质》2003,19(4):255-256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促进了我国珠宝首饰市场的蓬勃发展 ,带动了对珠宝玉石原材料和加工成品的需求 ,尤其是对高档宝石品种及高档宝石中的优质品需求不断增加。然而 ,天然产出的珠宝玉石矿产资源有限 ,其中高档宝石及其优质品很少 ,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据统计 ,在钻石采矿中 ,平均每开采 4t矿石才能获得总重量约1克拉的钻石原石 ,且其中 80 %只能作为工业用钻石 ,剩下的 2 0 % (0 2克拉 )也未必是较好的宝石级钻石。换言之 ,开采 4t矿石方能产出 0 2克拉称得上是宝石的钻石 ,并且这些钻石绝大多数是小粒晶体 …  相似文献   

10.
钻石、红、兰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翡翠、统称五大名贵宝(玉)石。构成这些宝(玉)石的矿物在结晶过程中,会形成一些气液包裹体,裂隙、生长纹,色带等众多痕迹,给鉴定天然宝石提供了最可靠,最科学,最准确的依据。本文介绍了五大名贵宝(玉)石的主要鉴定特征。  相似文献   

11.
由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年10月7口发布的两项新标准:珠宝玉石名称(G旷Y16552—1996)和珠宝王石鉴定(GB/T19553—1996)于1997年5月1日实施,自生效之日起,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7T0043—93和DZ/T0045—93作废。现将新标准简介如下:珠宝玉石名称GB/T19553—1996—定义:珠宝玉石是对天然珠宝玉石(包括天然宝石、天然王石和天然有机宝石)和人工宝石(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的统称,简称宝石。天然珠宝玉石(naturalgems)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具有工艺价值,可加工成装饰品的物质。除…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天然锌铜金属互化物的发现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锌、铜金属互化物是罕见的天然合金矿物,由锌、铜两种元素组成。由于形成条件、环境不同及矿物中锌、铜元素含量不同,形成系列锌、铜金属互化物。经过对我国近二十年来发现的各类型天然锌、铜金属互化物产出的地质特征,物理、化学及光学性质进行的系统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在不同的地质体中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锌、铜金属互化物,该类矿物主要形成于高温、还原且缺硫的条件下,多数与造岩矿物共生,而与多数金属硫化物形成条件不同。  相似文献   

13.
在宝石的形成过程中。由于生长环境,条件的变化,在宝石内部产生晶格缺陷或空穴,周围的介质流体被捕获于其中,形成我们所见的包裹体,它的存在,给鉴别天然宝石与人造宝石、赝品以及天然宝石的产地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金刚石素有“硬度之王”和“宝石之王"的美称。实际上金刚石主要是由元素C结晶而成的矿物,其中发现了六十多种杂质元素。尽管这些杂质元素在金刚石中的含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其在影响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方面却非同小可。杂质元素不仅使金刚石呈现不同的颜色,同时也影响金刚石的其它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透光性等。  相似文献   

15.
国家黄金钻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收到待检的百余件群镶钻石首饰中发现混有大量HPHT合成黄色钻石.采用宝石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谱仪、紫外荧光灯、DiamondView^TM等对HPHT合成钻石样品做了详细地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这些HPHT合成钻石样品具有较为统一的黄色,放大检查可见合成钻石内部含有大量棒状、柱状、细小微粒状的铁镍合金包裹体,且几乎都有磁性,有些磁性甚至较强;样品的红外反射光谱非常特征,均具有明显的1 131 cm^-1处的吸收峰,为Ⅰb型钻石,而Ⅰb型钻石在天然钻石中极少见到;X射线荧光光谱测试显示有强烈的铁峰和镍峰,且在短波紫外线下多数具有绿黄色荧光.HPHT合成钻石在DiamondView^TM下具有不同程度的黄绿色荧光,部分具有黑十字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从世界范围看,当今宝石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有以下七个重点:(一)研究已知天然宝石的形成过程和成矿地质条件,为寻找和发掘同类宝石矿床提供理论指导。在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是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苏联、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地金刚石矿床的发现,都是借鉴了  相似文献   

17.
天然钻石中普遍含有聚合氮以及复杂的生长结构,而合成钻石不含氮或含少量单氮并有典型的与合成条件有关的生长结构,利用此类性质可对天然和合成钻石进行区分。但对粒度细小或镶嵌复杂的钻石样品进行检测时,现有仪器由于局限性难以实现有效测量。本文研制了一种新型宝石发光性测试装置——宽频诱导发光测试仪(GV5000),通过对激发光源和滤光片、结构设计和测试方式的研发,实现了可同时观察多个小颗粒样品(最小为0.002 ct)的荧光特征和磷光特征,建立了一种以发光特征差异性作为筛分条件快速、准确筛分无色小颗粒天然钻石和合成钻石的分析方法。应用本方法测试了9015粒样品,并通过红外光谱、光致发光光谱等方法对筛查结果进行验证,表明97%的天然钻石具有蓝白色荧光并无磷光,而合成钻石的发光特征明显区别于天然钻石。本方法避免了样品大小和形状的影响,提高了小颗粒钻石鉴定的准确度和检测效率,对天然钻石的筛查率可达97%,对合成钻石的筛查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8.
扬子地块西南部地球化学异常层与地壳演化和成矿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裘愉卓  于炳松 《矿物学报》1997,17(4):369-375
本文通过对扬子地块西南部自上元古界板溪群到三叠系发育在盆地和下斜坡背景中泥质岩的系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首次发现了下寒武统、上泥盆统和上二叠统这三个在元素地球化学性质上明显不同于其它层位的地球化学异常层。通过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层与本区地壳演化和成矿作用关系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后太古代沉积地层中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地壳演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可通过这些地层的元素地球化学体系来恢复地壳发育和演化历史;同时,在正常沉积地层中,元素的富集和亏损程度是有限的,只有在那些与地壳发展演化的特定阶段相对应的层段中,某些元素才有可能高度富集而成为重要的矿源层。这对应用元素地球化学体系正确认识地壳演化和成矿作用的时控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 (一)地壳中硅的丰度硅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元素之一,它在地壳上的分布量仅次于氧,占地壳质量的25.74%。硅在地壳中的含量随着深度而减少。玄武岩圈中的基性岩是含硅不很丰富的,仅含22%到23%的硅。位于地壳下方的地核,其含硅量还要小,因为,地核是由铁、镍形成的。因此,  相似文献   

20.
无色-近无色高温高压合成钻石的谱图特征及其鉴别方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宋中华  陆太进  苏隽  高博  唐诗  胡宁  柯捷  张钧 《岩矿测试》2016,35(5):496-504
实验室发现大量小颗粒的无色高温高压(HPHT)合成钻石与天然钻石混杂镶嵌在各种饰品中,前人提出荧光和磷光特征是主要的快速区分特征,然而荧光、磷光特征的差异并不能完全将HPHT合成钻石与天然钻石区分开来。本文将常规的宝石学观察分析与多种高精度谱学测试相结合,对五粒不同的无色-近无色HPHT合成钻石样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五粒钻石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无270 nm吸收或是只有极弱的270 nm吸收,随着颜色级别的降低,270 nm吸收越明显。红外光谱测试显示,各粒样品中都含有不等量的硼元素。光致发光光谱测试表明,HPHT合成钻石含有与微量N、Ni、Si等相关的晶格缺陷。超短波紫外光源激发下,所有的HPHT合成钻石都有强磷光,在钻石观察仪下可以观测到清晰的八面体和立方体分区特征。显然,不同的合成钻石的特征略有差异,但综合其荧光及磷光特征以及红外、紫外、光致发光光谱特征,可以准确地将无色HPHT合成钻石与对应的天然钻石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