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他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于是,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当人们谈论起美洲的时候,总是说:"哥伦布是第一个发现美洲的人。"  相似文献   

2.
正近段,全国各地热播反映1 300多年前大唐高僧玄奘孤身一人前往印度求法取经的电影《大唐玄奘》,五一期间笔者一睹为快。剧中,主人公玄奘不惧艰辛、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令人折服,而重温玄奘西游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也让笔者颇有感触。早在古代,我国就以丝绸、瓷器、茶叶等为媒介,与外界进行频繁的商业往来,由此成就了汉唐经济发展鼎盛时期;而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则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美谈。  相似文献   

3.
《1421:中国发现世界》作者加文·孟希斯(Gavin Menzies)将中国的海洋文明推向15世纪初,这个历史命题令世界震惊,"郑和航海图"就是证据之一。"郑和航海图"记录了郑和舰队巡航南海,远航印度洋国家的探索过程。该地图发现于明《武备志》240卷,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导航牵星图和针路图,充满了许多待解之谜。本文对郑和航海图中"更数"所代表的现代概念的距离和速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帆船航行"更数"的距离和速度在不同的地区存在差异;牵星图中的星座只能用来确定纬度坐标。将郑和航海图和现代地图做了实验对比,在进行大气折射校正后,郑和航海图的纬度坐标能够准确显示在现代Google地图中。在郑和航海图的许多航点上,我们可以在现代地图中准确找到带有明显中国特点的航海基地。  相似文献   

4.
海洋——人类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是战略性资源的重要基地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我们人类的一条重要的生命线。然而,在我们很大的一部分国民的心目中,它不过就是淼淼大水,滔滔巨浪,浩浩烟波。一谈到大海,充其量也就是味美的海鲜,迷人的风景,仅此而已。有多少人知道600年前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及其意义?倒是最近印度洋的地震引发的海啸以及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相似文献   

5.
苏梅 《国土资源》2001,(2):8-17
引子 一位来自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故乡的旅行家,在前不久遍游中国之后说:当今之中国有四处最值得中国人自豪,上海的浦东、大连的城建、青岛的海尔和西安的兵马俑.  相似文献   

6.
舒凝 《国土资源》2009,(8):22-24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在扎实、稳步推进中转入了第四阶段. 辽宁国土人善于自省,勇于自强,敢于自新.面临着诸多考验,辽宁国土人把"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作为辽宁地质找矿百年发展的一次历史机遇,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中,进一步破解难题、完善体制、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历史GIS)属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历史学相结合的交叉研究领域,它有机地集成了GIS的技术方法、地理学家的空间视角和历史学家的时间视角,量化历史时期的地理过程并构建相应的时空模型,为面向未来的科学预测提供研究基础。历史GIS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给GIS学科、历史地理学和历史学都带来了新的研究机遇与活力,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历史GIS向社会提供了日益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服务,并逐渐跨越系统的技术层面,向着科学层面纵深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回顾了历史GIS产生的背景,从数字化、数据模型、数据库建设与系统开发、空间分析和可视化5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历史GIS的研究现状。最后,从历史资料的空间化与数字化、历史地理时空大数据、历史地理空间框架构建及历史地理信息服务、历史地理时空过程及模型构建、历史地理信息科学和技术学科体系的形成等角度展望了历史GIS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历史GIS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被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于2015年9月27日采纳,包含17个可持续发展指标(SDGs)和169个目标。(http://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development-agenda/)。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监测方面为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其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是通过"地图集技术"(Atlas Challenge)展示遥感与空间信息科学。  相似文献   

9.
1977年以来,作者之一先后在大眼鲷类体内发现两类孢囊和大、中、小三类孢子,由于条件限制,前曾把这三类孢子,作为一连续体而描述为同一种,命名为大眼鲷匹里虫[Pleistophora priacanthusis(Hua,1981),Hua&Dong,1983]。通过对其卵片发育、孢子形成和孢子内部结构的电镜观察,发现这些孢子在结构上和发育过程方面都有明显差异,是属于不同属,不同种的微孢子虫。上述大、中类孢子属于匹里虫属无误,而最小一类孢子按其孢囊、孢子特征和发育过程,可能为一新属新种,拟作进一步深入研究,故暂列于收集群中。由于标本在湛江采集到,建议命名为湛江微孢虫(新种)(Microsporidium zhanjiangensis sp.nov)。本文描述了上述两种微孢子虫在光镜和电镜下的形态结构和部分营养期及其区别,在讨论部分与已知寄生鱼类的有关属种作了详细比较。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今地理学研究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以记录人类行为信息为主的时空定位、社交媒体等地理大数据蕴藏着多源、多粒度和多模态的时空信息,突破了传统研究中数据源的局限,为地理(尤其是人文地理)现象的多尺度精准理解与时空动态模式发现提供了更为成熟的条件。因此,面向地理大数据,深度挖掘地理现象时空模式,揭示地理要素互作用与协同机制,发现地理系统动态演化规律,实现地理大数据时空解析,可为地理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方法和技术支撑。本专辑面向时空定位、社交媒体等地理大数据,围绕时空模式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