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健朝 《内陆地震》2002,16(4):306-316
通过对15年以来的流动重力重复测量资料的统计分析,认为在Ms5.0左右及大于Ms5.0地震前重力资料有显著的前兆异常.异常识别判据定为相邻两期段差变化绝对值大于、等于40×10-8m@s-2.预报指标发震时间为测出异常后12(±6)个月内;地点在异常测段周围150 km(特殊地质构造关系250 km)范围内;震级一般为Ms5.0左右(异常量大于70×10-8m@s-2时为5-6级).预报效能评价为66.13%.  相似文献   

2.
CG-5重力仪零漂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CG-5相对重力仪是加拿大Scintrex公司生产的全自动重力仪,传感器类型为无静电熔凝石英弹簧,其测量精度优于5.0×10-8 m·s-2,读数分辨率为1.0×10-8 m·s-2,残差长期零漂率通过软件实时改正优于2.0×10-7(m·s-2)/d,具有8.0×10-2 m·s-2全量程反馈、自动观测读数、可选择的潮汐、倾斜、温度、滤波等修正项进行自动重力改正等功能(曹金国等,2007).  相似文献   

3.
对2015年尼泊尔MS8.1地震的地壳均衡背景及其引起的地表形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尼泊尔MS8.1地震震中以南的印度板块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大约为9km,加载主要来自地幔;地震以北的拉萨地块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大约为2km,加载主要来自地表.(2)尼泊尔MS8.1地震震中以南地区的地壳均衡异常大约为-100mGal(10-5 m·s-2),但其北部的地壳均衡异常则为300~400mGal,尼泊尔MS8.1地震发生在地壳均衡负异常向正异常过渡的高梯度带上.(3)尼泊尔MS8.1地震使震中周围地区的地壳整体向南运动,最大水平位移超过1.5m,分布在震中东南.震中以北的同震垂向位移总体为负值,最大下降幅度超过0.5m,同震重力变化总体为正值,最大超过60μGal(10-8 m·s-2);震中以南的垂向位移总体为正值,最大升幅超过0.7m,同震重力变化总体为负值,最大降幅超过-120μGal.(4)尼泊尔MS8.1地震使"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产生沉降,最大同震降幅超过120mm,震后松弛效应将使"世界屋脊"持续缓慢下降.该强震使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降低了2~3mm,有可能被GPS、InSAR等现代大地测量工具检测到.  相似文献   

4.
陕西重力网监测范围由关中盆地扩大到覆盖了鄂尔多斯块体南缘、关中盆地、秦岭山地及陕南、关中主要活动断裂带,同时与豫西、晋南、宁夏区域重力网实现了联网,测网监测能力由原来只具备对网内5级地震的监测提升到具备对发生在网内6级地震的监测。基于3个绝对重力基准约束下的重力观测平差结果表明,测网单位权中误差为7.7×10^-8 m·s-2,平均点值中误差7.9×10^-8m·s-2,当以2.5倍中误差作为限差时,可以识别发生在监测区域内40×10^-8m·s-2左右的重力相对变化,为研究鄂尔多斯块体南缘重力场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震地质》2021,43(4)
同震重力变化可为位错模型的检验和约束提供新数据。文中利用指数函数和阶跃函数法分析了玛多M_S7.4地震震中距≤800km的5个重力台的同震重力信号。结果显示:观测和位错模型模拟结果的方向一致性好,只是量级存在差异。通过对同震重力变化精度的讨论,同震重力变化和GNSS垂直位移的比较,九寨沟M_S7.0、玛多M_S7.4同震重力变化空间分布的分析,以及漾濞M_S6.4地震对同震重力变化影响的改正,分析认为:震中距为175km的玛沁台记录到(2.9~4.0)×10~(-8)m·s~(-2)的同震重力变化;震中距为763km的中甸台在改正了漾濞地震的影响后记录到1.09×10~(-8)m·s~(-2)的同震重力变化;松潘台记录的9.1×10~(-8)m·s~(-2)的重力变化信号中应包含其他因素的影响;林芝台的负变化规律和位错模型模拟结果方向一致。综合文中的观测结果认为,玛多M_S7.4地震能够在175~800km的远场范围内产生约(0.5~4.0)×10~(-8)m·s~(-2)的同震重力变化信号。该结果可为未来中强地震远场产生的同震重力变化量级的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陕西重力网监测范围由关中盆地扩大到覆盖了鄂尔多斯块体南缘、关中盆地、秦岭山地及陕南、关中主要活动断裂带,同时与豫西、晋南、宁夏区域重力网实现了联网,测网监测能力由原来只具备对网内5级地震的监测提升到具备对发生在网内6级地震的监测。基于3个绝对重力基准约束下的重力观测平差结果表明,测网单位权中误差为7.7×10~(-8)m·s~(-2),平均点值中误差7.9×10~(-8)m·s~(-2),当以2.5倍中误差作为限差时,可以识别发生在监测区域内40×10~(-8)m·s~(-2)左右的重力相对变化,为研究鄂尔多斯块体南缘重力场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重力剖面金川—芦山—犍穿越芦山震区,近垂直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长约300km,测点距平均2.5km,采用高精度绝对重力控制下的相对重力联测与同址GPS三维坐标测量,获得了沿剖面的自由空气异常和布格重力异常,并对布格重力异常进行了剩余密度相关成像和密度分层结构正反演研究.结果表明,芦山地震所在的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存在垂直断裂走向的宽广的巨型重力梯级带,重力变化达252×10-5 m·s-2以上(龙泉山以西),反映出四川盆地与松潘—甘孜地块地壳厚度陡变(约14.5km)性质;四川盆地与松潘—甘孜地块过渡区(龙门山断裂带与新津—成都—德阳断裂之间)存在(30~50)×10-5 m·s-2的剩余异常"凹陷",可能与上地壳低密度体、山前剥蚀与松散堆积和推覆体前缘较为破碎有关;剩余密度相关成像显示地壳密度呈现分段性特征,在芦山地震位置出现高低密度变化;地壳呈现三层结构,四川盆地上、中、下地壳底界面平缓,反映其稳定阻挡作用,而松潘—甘孜块体上、中、下地壳底界面明显往盆地逐步抬升,反映出青藏高原往东的强烈挤压作用;松潘—甘孜块体往东推覆变形主要集中在上地壳范围内,推覆深度随离龙门山断裂带愈近而越浅.本文通过对密度分布及结构特征的研究,分析了芦山地震及龙门山地区地壳构造背景和当前活动性的深部动力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8.
依据EIGEN-6C4重力模型和ETOPO1高程模型数据,围绕新疆精河6.6级地震展开岩石圈均衡与挠曲机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震中附近的布格与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分别为-221和-92mGal(10~(-5 )m·s~(-2)),震中位于重力异常高梯度带上;(2)震中周边地区地壳厚度约为50km,密度结构总体变化平缓,东西方向地壳厚度变化较小,但自南向北地壳厚度逐渐变薄,精河6.6级地震初始破裂发生在上中地壳分界面附近;(3)震中附近岩石圈承载的垂向构造应力为20MPa左右,震中位于岩石圈垂向构造应力极大值附近的高梯度带上;(4)地震周边地区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最优解为26km,加载比最优解为F_1=1,F_2=F_3=0,表明该区域岩石圈相对坚硬,且导致岩石圈变形的初始加载全部来自地表.  相似文献   

9.
收集了粤桂琼地区4个台站的连续重力观测资料和雷琼地区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研究了广西北流—广东化州5.2级地震前粤桂琼地区重力变化特征。其中连续重力观测资料的分析从重力扰动和重力M2波潮汐因子变化两个方面进行;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的分析从重力场差分动态和累积动态变化两个方面进行。连续重力观测资料的研究表明震前粤桂琼地区连续重力观测资料无异常现象;雷琼地区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流—广东化州5.2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地区存在重力场变化异常,异常持续时间约2年,异常范围约100 km,异常量级约50x10~(-8)m·s~(-2),地震发生于重力场变化的高梯度带上。  相似文献   

10.
利用玉树震后地质调查获取的地表破裂位移,参考余震精定位结论以及地震波和InSAR反演结果,构建了玉树Ms7.1地震发震断层模型.基于弹性-粘弹分层介质模型中平面矩形位错理论,考虑介质自重的影响,模拟了玉树地震同震形变和重力变化.图像显示,玉树绝对重力点刚好位于同震重力变化极值附近,变化量达到25.02 ×10-8 m·s-2.通过对震前重力变化以及对两台FG-5绝对重力仪的一致性进行讨论,认为实测玉树台27.2 ×10-8 m·s-2为同震重力变化,这与基于位错理论的同震模拟结果一致,是对位错理论近场变化的1次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11.
地震预报效能评分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鸣津  陈献忠 《地震》1994,(5):31-35
以前的各种评价地震预报效能的方法只考虑预报意见对应实发地震情况,而未顾及预报意见本身中所预报的区域的大小、时间的区间的长短和震级的范围对评分应起的作用。本文首先评价地震预报本身的确定率,而不管此预报意见未来是否报准了地震。其次是本文给出了实际发生的地震超出预报意见所限定的范围时地震预报报准率的计算方法,进而给出了地震预报成功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地震社会学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对地震危险度感觉的三要素是;可预报的地震的摧毁程度,预报意见的准确度以及所预报的地震来临的迫切程度。这三要素既是地震预报问题,同时也是在地震社会学问题密切相关的。今后要研究多种严重不利因素与地震问题重合下的地震社会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水库诱发地震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清源  陈献程 《地震地质》1998,20(3):78-273
从三方面对水库诱发地震进行预测:根椐水库区的地质、地震和工程条件,在水库的设计阶段进行诱发地震的前期评价预测;按国内外已有震例资料预测可能诱发地震的水库发生最大地震的时间;在已初发震的水库对地震的发展趋势和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地震预报决策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地震预报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能否达到减灾目的。科学的地震预报决策程序是实现正确的地震预报决策的保证。本文就地震预报决策中有关决策目标的确定,地震预测,震害预测,地震对策,预报决策备择方案的制定及评估,决策方案的选择及实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日地系统学中, 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的关系研究, 导致了自然灾害预测与太阳活动预测之间关系的探讨本文比较了太阳活动预测与自然灾害预测, 指出它们在目的、用户、观测资料的特征、预报方法以及面临的问题几方面的差异; 介绍了自然灾害预测与太阳活动预测的几点可能的关系; 简单讨论了衡量预报水平的指标问题最后列出了第23 黑子周特征值的一些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
用三性法按华北历史地震资料讨论了邢台大震的发生年份。三性是指周期性、倍周期性和每个周期的黄金分割性。用异年倍九法讨论了邢台大震的发生日期。异年倍九是指某地区某季节内历史大震的发生日期与后来地震发生的日期其差值呈倍九天关系。因为现在单一解的地震预报还很困难,所以三性法和异年倍九法所预测的年份和日期是若干个固定的时间,对此应采取“不断拦截”的预测战略。  相似文献   

17.
钱晓东  刘祖荫 《地震研究》1999,22(4):357-364
详细表述了森下指数的原理和如何选取工作参数。通过云南省几次中强震前森下指数图像动态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森下指数对复杂的地震空间分布图象具有较高识别判断能力,是一种是短期地震前兆指标的有效判定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地震预报效能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地震预报效能评价是个重要而复杂的科学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来研究:用均值预报保证率法和最大振幅法来判定有震综合预报的成败;在几项可接受的基本假设条件下,经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到若干重要定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地震预报有效性的统计检验,借以判断地震预报方法或手段是否与地震流显著相关(即与盲目预报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合地震预报现状,推荐效率值Z系列和相关评分(广义Wallen评分)V系列作为定量表示地震预报有效程度的两种统计评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对青海地区强震综合预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玉虎 《高原地震》2005,17(3):8-17
以一个青年地震工作者的认知程度分析了青海省地震活动特征、地震监测预报现状,并简要回顾了青海在地震预报方面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及课题攻关的部分成果,着力分析了几次强震前地震活动图像的普适性和前兆异常的时间演化特征。基于青海地质构造复杂,强震频繁,台点稀疏且分布不合理的现状和特征,探讨了青海省强震综合预报开展的思路和方法,并以2000年9月12日兴海6.6级地震为例对某些思路及预报实践遇到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利用qc,D50评价砂土地震液化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国内外地震液化调查资料,建立了利用双桥静力触探锥头阻力qc和平均粒径D50判别地震液化势的半经验性方法。这种方法对评价地震液化势是颇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