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中—晚石炭世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乌鲁木齐地区中一晚石炭世地层主要发育在乌鲁木齐市以东约20km的柳树沟、祁家沟和井井子沟等地。该区出露的石炭纪地层有:中石炭统柳树沟组、祁家沟组,上石炭统奥尔吐组。其中祁家沟剖面曾作为1977年北方槽区会议重点参观剖面。 本文引用的地层资料除1977年地层队测制的剖面外,还列出了1965年新疆区调大队六分队测制的柳树沟剖面。文中化石分别由侯鸿飞、张梓歆(腕足类)、孙巧缡(类)、  相似文献   

2.
柯尔碱膨润土矿为钠基膨润土矿床.它赋存于上石炭统火山岩系中,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方式多样,各家认识不一,现归纳整理于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位于北天山华力西褶皱带依林哈比尔尕复向斜东缘和吐鲁番—哈密山间坳陷西部隆起部位.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是中石炭统海相火山沉积岩和上石炭统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中石炭统巴音沟组为凝灰砂岩、硅质岩互层夹灰岩透镜体,灰岩中含海百合茎化石,厚度大于5326米.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1959年9—10月间,结合我院生产实习,我们承担了湖南省地质局在祁阳、零陵、东安、新宁等县以及包括广西全县一部分的区域测量工作。我们在区域测量的工作中,发现测区范围内的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之上和下石炭统孟公坳组之下普遍地发育着一层砂岩,而且比较稳定。根据中国区域地层表(草案)湖南中部地层表中,在锡矿山组之上的砂岩称之为“岳麓砂岩”,其时代为石炭泥盆纪。但是在我们的测区范围内以及北京地质学院湖南区测大队在湖南中部的区测工作中,在这层“岳麓砂岩”中均采得了不少锡矿山期  相似文献   

4.
<正> 湘东赣西早石炭世地层解放前几乎没有记载。1954年,廖士范等在茶陵潞水建立“大节湖灰岩”,划为下石炭统,与下伏的余田桥“系”(自下而上包括麻石岭段、煤炭冲段、井冲段、翻下段、荒塘段)为假整合接触。1963年刘亚光在萍乡麻山,1965年湖南区测队在株洲三望桥均找到珊瑚Pseudouralinia和腕足类,确定大节湖灰岩相当于湘中下石炭统  相似文献   

5.
石炭系—二叠系地层广泛分布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界山,即成吉思汗山与哈拉阿拉特山.本文针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界山石炭系—二叠系与盆地内玛湖凹陷等的地震地层,通过露头—探井—地震地层开展关联研究.界山下石炭统为海相碎屑岩地层,主要分布于成吉思汗山.上石炭统发育火山岩及海相沉积碎屑岩,二叠系下统发育—套陆相砂砾岩,主要分布于哈拉阿拉特山.盆内玛湖凹陷等的地震地层:下石炭统钻探见于中拐凸起,未获得可追踪对比有效地震反射;上石炭统佳木河组主要发育火山岩,局部变化为凝灰质砂砾岩夹火山岩层,风城组主要发育灰色白云岩、白云质泥岩,横向相变为凝灰岩或火山岩层,同位素测年结果明确时代归属上石炭统.通过探井地层岩性及同位素测年对比,地面露头区佳木河组与地震地层夏子街组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归属下二叠统;而地震地层佳木河组则对应地面露头哈拉阿拉特山组下部的火山岩发育段(局部夹灰色灰岩透镜体);地震地层风城组主要对应露头区哈山组上部的沉积岩发育段及阿腊德依克赛组.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南部中、晚石炭世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5年内蒙古区测队七分队在大兴安岭南部、即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与辽宁省林西县交界地区进行地质调查时,在巴彦宝力格公社(猴头庙)一带发现了连续的海相中、上石炭统。地层区划属准噶尔—内蒙古—兴安岭地层区,内蒙古—松花江地层分区,西乌珠穆沁旗小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阿尔泰—蒙古弧形构造带东段(即内蒙古—兴安褶皱系,内蒙古褶皱带)米生庙复背斜南北两翼。  相似文献   

7.
广东长坑—富湾银金矿区硅质岩时代的新资料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东长坑—富湾银金矿区的金银矿化产于碳质硅质岩—灰岩岩系中。该岩系下部为下石炭统,由下向上为石磴子组、测水组、梓门桥组,以含碳灰岩及砂泥岩为主,化石较多。硅质岩—灰岩岩系被认为属于梓门桥组上部,其上为碳质泥岩、碳质砂岩、碳质含砾砂岩等,有晚三叠世化石。但硅质岩及其上部紧邻的砂泥岩中化石很少。  相似文献   

8.
新疆巴什托—亚松迪地区是塔西南油气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是其主要油气储集层。碳酸盐岩具有多类型及其空间分布非均质性特点。为了总体认识该地区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通过分析该地区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不同类型的岩石特征,储层形成的影响因素、储集空间类型及其储层的储集性能与分布等特征,认为该地区以石炭系上统小海子组碳酸盐岩储层发育颗粒灰岩,颗粒白云岩,其储集性能最好,是研究区的主要油气产层  相似文献   

9.
▲1987年9月中旬,宁夏地矿局区调队对一分队承测的1:5万土井子、前古城子、马夫匣子三个联测图幅,二分队承测的1:5万阿拉巴拉岱、石炭井二个联测图幅进行了野外验收,以上图幅通过三年多的野外地质矿产调查工作,获得了较明显的地质与找矿效果。其中一分队在科学山北段采到先祖肿牙形石,为北祁连走廊过渡带存在上寒武统地层提供了证据;在下奥陶统首次采得较丰富的牙形石及头足类化石;还圈定了各类异常九处,新发现了双疙瘩、大战场等金、银矿点。二分队在五条山首次发现孙氏盾壳虫化石,并在原划归上寒武统下部分出了中寒武统地层;呼鲁斯太南侧的山西组中发现海相灰岩,对其沉积环境提供了新资料;在太古界变质岩区亦找到一些金矿化线索。验收组认为上述图幅原始资料搜集较丰富,各项工作程度已达到设计要求,同意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及编写最终报告。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阿尔泰震旦系的初步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阿尔泰山震旦系展布在中苏、中蒙边界线以南,为一套绿色片岩相的浅变质岩系。1935年,苏联学者划为卡宾岩系;1955年,地质部第十三大队苏联专家将其划分为“哈巴河群”。新疆地质局区测大队六分队于1978~1979年在阿尔泰山北部哈拉斯一带工作时,在该套变质岩系中采到早震旦世微古植物化石,定名为哈拉斯群(下震旦统)。  相似文献   

11.
川西地区下石炭统顶部生物灰岩层在江油含增一带较为发育,岩石类型包括灰白、灰色厚层至块状灰岩、介壳灰岩、鲕粒灰岩、瘤状灰岩或砾状灰岩和泥质灰岩,夹4层厚约0.22m~0.81m的紫红色钙质泥页岩,灰岩中普遍含珊瑚、腕足类、类等化石。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测制下石炭统大塘组生物灰岩层剖面(1条,359.56m长),发现珊瑚礁(Lonsdaleiasp.)灰岩层,生物礁可见长10余m,宽为1m~3m。系统分析研究区的构造发展史、岩相古地理及沉积环境特征,认为这套生物灰岩层属于典型潮间高能环境下浅滩相沉积的产物,与区域上的风暴沉积有关。该研究为地层对比、古气候的变化、海平面的升降和沉积盆地的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1985年5月广西省区调队岩相组,在北流县测制剖面工作中,在上泥盆统及下石炭统地层内,采获一批牙形石,这一发现为该地层划分找到了古生物依据。现将北流县城东3km螺圹村剖面介绍于下: 下石炭统(岩关阶-顶部不全) 灰、深灰色硅质岩夹灰岩透镜体,其中产牙形石:Siphonodella Siosticha  相似文献   

13.
1982年6月笔者等在弋阳县曹溪石灰厂测制上石炭统船山组剖面时,发现该组下部的生物灰岩中夹一层杏仁状玄武岩。据目前资料江西乃至华南的晚石炭世地层中尚未见有玄武岩层的报导(图1)  相似文献   

14.
东昆仑卡特里西铜锌矿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特里西铜锌多金属矿是新疆东昆仑地区首次发现的海相火山沉积型硫化物矿床,该矿产于下石炭统托库孜达坂群内的火山岩地层中,矿体分布明显受地层控制,含矿岩性为一套双峰式火山岩上部的灰绿色基性凝灰岩,一般呈平行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夹于灰岩中及灰岩与含炭粉砂岩的接触处。该矿海相火山沉积特征明显,为在相对封闭的浅海盆地内,火山活动形成的成矿物质在火山机构边部洼地内堆集形成。东昆仑下石炭统托库孜达坂群地层中海相火山岩带分布有众多铜多金属矿点,为一较有前景的海相火山岩型铜矿成矿带,卡特里西铜锌矿找矿及成因认识上的突破不但填补了东昆仑一带该矿床类型的空白,而且对在该区广泛分布的托库孜达坂群内火山岩系地层中寻找该类矿床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在秦岭、大别山以南,龙门山、哀牢山以东的我国南方大陆,下石炭统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从沉积学角度来看,可做为清水—浑水混生沉积的代表。笔者试图从沉积相划分、沉积相的基本特征论述入手,探讨华南地区下石炭统清水碳酸盐岩—浑水碎屑岩的沉积模式。目的在于引起对“混生沉积模式”的关注和讨论。一、华南下石炭统沉积相特征华南下石炭统主要由一套暗色薄—中厚层状的砂、泥岩、微晶灰岩、各种颗粒灰岩以及泥灰岩与硅质岩等组成。地层厚度变化大,由几十米至1600m。生物以珊瑚和腕足类为主,  相似文献   

16.
黑石岗硫铁矿区首次发现的苔藓虫呈树枝状,虫室为圆形、椭圆形,呈有规律的定向排列,虫室间有利孔。经有关专家鉴定为窗格苔藓虫群体(8~9cm)。产于黑石岗花岗闪长岩(γδ)与下石炭统石磴子组大理岩、灰岩接触带的含银铅锌矿溶硐矿石中。其发现说明阳春黑石岗硫铁矿区的下石炭统石磴子组大理岩、灰岩形成于一个海水动荡较弱的浅海(静水海湾、礁体内侧或较深海域)环境。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山西组与太原组的分界,以太原西山地区研究最详。自1922年以来,中外学者曾相继发表过许多论著。在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上,也曾依据充足的地层古生物资料,将上石炭统太原组顶界确立在东大窑灰岩之顶(即北岔沟砂岩之底)。1975年华北区二叠系专题会议期间,重新作了实地观察与讨论,仍将石炭系顶界定于东大窑灰岩(或海相层)之顶。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是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上的唯一深钻,是揭示南黄海中-古生界海相地层时代,恢复其沉积环境和构造运动的基准井。本文针对该井开展岩心描述并进行薄片观察,结合测井数据、古生物化石等资料,将志留系-石炭系划分为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侯家塘组、坟头组,上泥盆统五通组,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和州组,上石炭统黄龙组、船山组。其中,志留系沉积了一套浅海陆棚相的细碎屑岩,沉积物以浅海-滨海相砂泥岩为主;泥盆系五通组同样为碎屑岩沉积,稳定的石英砂岩和紫红色泥岩并存,下部为潮坪相,上部则为三角洲相;而石炭系发育台坪、泻湖、颗粒滩等碳酸盐岩台地亚相,岩性以生屑灰岩和泥晶灰岩为主。区域地层对比表明,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海相地层是下扬子区由陆域向海域的延伸,其志留系-石炭系岩性序列与下扬子陆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近期勘探成果,重新确立了该区石炭纪地层层序,将原小海子组解体,以其内部存在的沉积间断为界,其上划为下二叠统南闸组,其下归为上石炭统,并命名为喀拉拜勒组;将原巴楚组解体,其上部“双峰灰岩”段及泥岩段仍为下石炭统巴楚组,下部砂泥岩互层段及砂岩段(东河砂岩段)归入上泥盆统,称东河塘组,并对井下石炭系进行了横向对比。  相似文献   

20.
1958年以来,新疆地质局及有关科研单位对达拉布特基性超基性岩带进行了大量工作。1979年,我们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着重从地质构造方面,对岩体的分布、侵位方式及其构造控制条件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些资料。现将其整理成文介绍如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区域地质概况达拉布特岩带位于新疆西准噶尔界山华力西褶皱带达拉布特大断裂北侧。区内广泛分布着下石炭统,次为上石炭一下二迭统,余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下石炭统为一套浅变质海相碎屑岩夹火山岩。依据沉积岩相、层位关系,可将该套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