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华亭矿区5号煤层煤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华亭矿区5号煤层煤岩煤质特征,对其成煤植物、成煤环境、古气候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微观煤相标志,划分了5号煤层煤相,共划分出6种煤相类型:陆地苔藓沼泽相;浅覆水-滞流森林沼泽相;中等覆水-滞流森林沼泽相;深覆水-滞流森林沼泽相;浅覆水-滞流草木混生沼泽相和开阔水域沼泽相。并对5号煤层煤相类型在垂向上的演化规律及影响该煤层煤相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煤的成因类型通过煤的有机显微组成、矿物成分等来体现。从微观研究的角度出发,以各子样的显微煤岩组分统计值、镜惰比(V/I)、骨基比(F/M)、矿物质含量为依据,对西山煤田屯兰煤矿7号煤进行成因类型划分,分为4类6型,即Ⅰ-①、Ⅲ-①、Ⅲ-②、Ⅳ-①、Ⅳ-②、Ⅴ-①。自下而上对煤层划分了23个成因分层。7煤层以Ⅳ类成因类型为主,沉积了覆水森林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3.
为查明新疆吐哈盆地煤层的原始成煤环境,应用煤岩学方法,通过GI-TPI关系图解,划分了吐哈盆地侏罗纪煤相类型,将煤相划分为4种类型,即较深覆水森林沼泽相、湿地森林沼泽相、湿地草本沼泽相和湖沼低位沼泽相。通过煤相分析,进一步在盆地内划分出河成沼泽体系、河湖混成沼泽体系和湖成沼泽体系3类成煤沼泽体系,为吐哈盆地成煤环境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4.
根据黔北煤田花秋勘探区9、16号煤煤岩煤质鉴定资料,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研究了9、16号煤煤相及其发育特征。研究表明:9号煤形成于芦木芦苇沼泽相和潮湿的芦木芦苇沼泽相,芦木芦苇沼泽相分布于勘查区北部和南部东翼,潮湿的芦木芦苇沼泽相分布于南端西翼;16号煤基本形成于芦木芦苇沼泽相,少量形成于覆水森林沼泽相,覆水森林沼泽相仅分布于中部的西翼,沼泽的其它部位均为芦木芦苇沼泽相。通过分析煤相与煤中全硫、有机硫的关系,认为沉积体系所处的大环境整体控制了硫含量的高低,成煤沼泽类型控制了硫分的变化。勘查区北部、北西部及中部以东可能是9号煤潜在的低硫区,由于16号煤处于区域性的高硫层位,北东部可能是黄铁矿硫相对较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山东兖州矿区太原组16号煤层煤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微观研究的方法,对兖州矿区太原组16号煤层的煤相进行了研究。从煤岩学特征、沉积学特征和古植物特征等方面,系统总结了16号煤层的成因标志。在此基础上以沉积环境和古植物组成的变化为依据,对其煤相成因类型进行了划分,共为13种煤相类型,并对该煤层煤相类型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神东矿区煤岩学特征及煤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煤岩学方法,探讨了神东矿区煤的煤岩学特征及煤相划分方法,确定了煤相类型划分参数。研究表明,神东矿区煤显微组分中,半镜质组、半丝质体和粗粒体-1等过渡组分的含量高。煤相划分为3种类型,即干燥泥炭沼泽相(细分两个亚相:高位泥炭沼泽亚相和过渡泥炭沼泽亚相)和潮湿森林泥炭沼泽相,干燥泥炭沼泽相是其主要煤相。煤相类型垂向上分布特征表明其成煤环境由干燥到浅覆水再向干燥过渡。  相似文献   

7.
以沉积学、煤岩学和煤相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煤相参数,结合宏观、微观煤岩特征分析煤相类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宏观煤岩类型以暗淡型煤为主,显微煤岩类型以微镜惰煤为主,煤田西北部属潮湿-弱覆水环境,东南部属极潮湿-覆水环境;西北部煤层沼泽类型为干燥森林沼泽相,东南部以潮湿森林沼泽相为主,次为干燥森林沼泽相,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沼相。综合分析认为,库姆塔格煤田煤层形成环境为低水位微弱水动力条件下、以潮湿森林沼泽为主、干燥森林沼泽次之的浅沼相,煤岩和煤相分析为聚煤环境分析、煤质评价、煤层对比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疆准东煤田五彩湾矿区西山窑组煤层厚度稳定,分布广泛,煤质优良.笔者从成因角度运用煤田地质学、煤岩学、煤地球化学及沉积学等,进一步探讨西山窑组巨厚煤层煤岩组分特征、煤相类型.结果表明,煤层微观煤岩以镜质组为主,惰性组次之,含少量壳质组.相学分析表明,该区聚煤沼泽类型以湿地森林沼泽相为主,干燥森林沼泽相次之.少数样品指示成煤过程中短时期、周期性深覆水或开阔水域沼泽相存在.煤相分析显示威煤环境具网状河三角洲沼泽相沉积特征.煤岩和煤相分析为聚煤环境分析、煤质评价和预测、煤的可选性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准东煤田西黑山勘查区西山窑组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成因参数法和煤相图解方法,同时结合沉积学方法进行煤岩、煤相分析,探讨泥炭沼泽类型及其演化规律。煤相参数研究显示,B1、B11、B21和B2煤层煤相总体为偏干燥的湿地森林和湿地森林沼泽,B12、B3和B4-5煤层总体为干燥森林沼泽;垂向上B1、B2、B3、B31和B6煤表现出显著的由湿地森林沼泽或偏干燥的湿地森林沼泽向干燥森林沼泽演化,反映覆水程度逐渐变浅,泥炭沼泽表面逐渐趋于干燥,表明成煤期泥炭堆积速率与基底的相对沉降速率持平或略高于基底沉降速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金沙县禹漠勘查区地质背景及区内勘查钻孔的煤质化验资料,对区内各煤层的煤质特征进行了系统整理分析,并分析了区内煤中硫分、灰分含量变化,通过对煤层灰分和硫分的成煤环境控制分析,确定其成煤沉积环境。结果表明:金沙县禹漠勘查区龙潭组各煤层均为无烟煤,变质程度高,其中4、7、9号煤层灰分、硫分含量普遍低于13、15号煤层;研究区各煤层硫分含量主要以硫化铁硫的形态存在,占比达76.91%,表明这些煤层中黄铁矿硫含量是导致煤层硫分含量较高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煤灰成分元素氧化物含量在纵向上变化规律反演的沉积环境与硫分、灰分分析的成煤环境一致,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13、15号煤层为泻湖相的泥炭沼泽成煤环境,总体受海水影响程度较大,古气候环境为潮湿,4、7、9号煤层为潮坪相的泥炭沼泽成煤环境,总体受海水影响程度较低,古气候环境为潮湿-半潮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蔚县煤田下花园组煤中植物残体——分散角质层、半丝炭化木材等研究,结合非煤层中植物化石和孢粉组合特征分析,认为泥炭沼泽植物群落主要由松柏类、银杏类、苏铁类和蕨类组成,它们都是本区成煤的重要物质来源。这种森林体系代表了一种温暖潮湿、雨量充沛的古气候条件。煤中丝炭及半丝炭化组分含量丰富是泥炭堆积速度快于盆地基底沉降速度,并最终导致泥炭沼泽覆水浅,泥炭层多处于相对干燥、氧化环境的表现。不同煤层中丝炭及半丝炭化组分含量的差异,为煤层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XF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方法测定了大同煤田塔山井田太原组5号煤的宏观煤岩类型、显微煤岩类型和地球化学参数,探讨了煤的煤岩学、煤地球化学及煤相特征,系统地分析了煤层的原始成煤泥炭沼泽环境及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5号煤层有4种煤相类型,即湖沼相、泥炭沼泽相、潮湿森林沼泽相和较干燥森林沼泽相,相应表现为湖泊、障壁岛后潟湖、上三角洲平原和洪泛盆地含煤沉积体系特征。煤层自下而上存在5次比较明显的沉积旋回韵律,与之相随的水介质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海陆、咸水、淡水交替变化,从而形成了一套以陆相为主、海陆交互的成煤泥炭沼泽环境,沉积环境逐渐从海相、海陆过渡相向陆相演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海域区煤型油气资源量丰富,然而海域煤型烃源岩的研究程度却相对较低,严重制约了海域区煤型油气资源勘探。选取与海域区煤盆地成煤时代基本一致、地质条件相似、研究程度高的近海断陷含煤盆地——黄县盆地为例,开展沉积控煤作用与成煤模式研究。在充分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精细重建了成煤期的古地理格局、演化及其沉积控煤作用。结果表明:(1)黄县盆地古近纪煤系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可以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煤层主要发育在湖扩张体系域时期的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环境。(2)综合恢复了涵盖古近系整个成煤过程的层序I湖扩张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层序II低水位体系域和湖扩张体系域的层序-古地理格局,并分析其沉积演化特征与沉积控煤作用;煤层主要发育在低水位体系域晚期-湖扩张体系域早期,湖平面缓慢上升的辫状河三角洲前部湖沼环境,并逐步向辫状河三角洲扩展;其次,煤层发育在湖扩张体系域的中晚期,湖平面频繁变浅-变深的湖沼-浅湖沉积环境。(3)建立了古近纪近海断陷盆地2种典型的沉积成煤模式。一是滨浅湖湖沼-辫状河三角洲成煤模式,主要发育在低水位体系域晚期-湖扩张体系域早期湖水平面缓慢抬升的过...  相似文献   

14.
应用煤岩学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黄陵矿区2#煤层的煤岩学特征及煤相类型。研究表明:2#煤层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为主,煤层从底部到顶部煤相由潮湿森林沼泽向开放沼泽过渡,包含五个次级演化层序,潮湿森林泥炭沼泽相是煤层煤相类型的主体,水动力条件较弱,成煤植物以木本植物为主,形成环境整体上为潮湿—覆水环境。  相似文献   

15.
大同矿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西南,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大同组和石炭二叠系山西组、太原组,是我国典型的双纪煤田。在收集大同矿区以往勘查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大同矿区5#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煤质主要为中灰、高挥发分、中硫、高热稳定性煤,整体以弱黏结煤为主,煤层的黏结性变化规律受深成变质作用影响,变质程度由低至高,煤的黏结性也随之逐渐增强。5#煤层煤岩特征以半亮-半暗煤为主,镜质组含量较高,以较干燥森林沼泽相和湖沼相为主。绘制了煤质指标的等值线图,研究其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并参照焦化、气化、液化用煤指标体系对5#煤清洁利用方式进行划分,结果显示,5#煤洗选后大部分可作为焦化用煤,部分煤可作为直接液化用煤。  相似文献   

16.
黄河北煤田煤系广泛发育潮坪沉积体系,通过对其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的研究,认为潮坪沉积体系主要包括潮道(潮沟或潮渠)、泥坪、沙坪、砂泥混合坪及潮坪沼泽和潮坪泥炭沼泽相等沉积相类型,其特征是砂泥比值较高,沉积厚度大,为含煤地层发育提供物质基础;在沉积环境演化方面与整个鲁西南地区沉积特征相似,整体为海水逐渐衰退的过程;在潮坪沼泽和潮坪泥炭沼泽中形成含硫量相对较高的煤层与海平面的变化密不可分,潮坪沉积物中发育的10煤、8煤、7煤、6煤等与潮坪泥炭沼泽沉积在该区分布特点具有一致性,由此可知,潮坪沉积体系的沉积物与煤层形成特点和形成规律有着密切关系,为研究区成煤作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