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主要金矿类型中黄铁矿导电类型的分析表明,黄铁矿“电子。空穴心”与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具有密切的联系,华北地台太古代变基性火山岩中的金矿床(绿岩带型)、热水淋滤型(卡林型)金矿床,黄铁矿多为单一的“电子心”型导电。大多数产于中生代岩体中的中深脉状金矿、火山次火山岩中的金矿床,黄铁矿为“电子心”、“空穴心”混合型导电,个别的为单一的“空穴心”导电。黄铁矿的“电子.空穴心”受杂质成分As、Co、Nl在成矿背景中的丰度,进入黄铁矿品格中的替代能力的差异、补偿类质同象现象、成矿时温度以及.f(S2)等多种因素的耦合制约。  相似文献   

2.
筲箕湾铅锌矿床位于黔西北铅锌成矿区中部,为该区铅锌矿床中的又一典型代表,其金属资源量(Pb+Zn)超过20万t。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了不同类型矿石中原生矿石硫化物(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中分散元素含量,结果显示除Cd含量较高外,Ga、In、Se、Tl和Re的富集程度均较低。不同分散元素在硫化物中表现出不同的富集规律,表现为Ga含量在闪锌矿中最高,黄铁矿次之,方铅矿最低;方铅矿中Tl含量高于闪锌矿,黄铁矿最低;Cd在闪锌矿中含量最高,方铅矿次之,黄铁矿最低;从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In含量依次升高;Re含量表现出在闪锌矿中最高,黄铁矿次之,方铅矿最低;Se富集程度从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依次升高。Ga、In和Re在不同颜色闪锌矿中富集程度相似,而Se、Cd和Tl则相对富集在棕色闪锌矿中。统计发现闪锌矿中Zn含量与Cd、Ga含量不呈类质同象的负相关特征,而其中的Fe含量与Cd、Ga含量间表现出曲线相关或负相关特征,暗示Cd、Ga可能是通过替代先进入闪锌矿中的Fe而占据其晶格,这可能是一种新的机制。闪锌矿Ga、Cd、In含量及Ga/In、Zn/Cd比值等参数,指示筲箕湾铅锌矿床形成于中-高温条件,其矿床成因类型与沉积-改造型相似。  相似文献   

3.
扎西康矿床地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ITS)与主边界逆冲断层(MBT)之间,是藏南Au-Sb成矿带内以富含硫盐矿物为特征的Pb-Zn-Sb-Ag多金属矿床。通过对该矿床典型硫化物热电系数、晶胞参数及化学成分等标型特征的研究,得到黄铁矿导电类型以P型为主,α值介于17.4~384.6μV/℃之间,占总数的92%;所有方铅矿导电类型为N型,热电系数变化范围为-372.1~-419.9μV/℃。黄铁矿晶胞参数a介于0.54195~0.54239 nm,As置换S是其增大的主要因素;闪锌矿a值为0.54111~0.54210 nm,Fe、Cd进入闪锌矿使其晶胞参数增大;方铅矿中普遍含Ag而使晶胞参数低于理论值。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矿物化学成分标型均指示地层为矿源层,成矿过程与热液改造作用紧密相关;银矿物及硫盐矿物多以微细连晶形式产出,反映成矿的多阶段性。综合分析认为扎西康Pb-Zn-Sb-Ag矿床为多期次多阶段中低温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在有些沉积的硫化物矿床中,如含铜页岩中,金属富集具有Cu—Pb--Zn顺序(Weepohl)的层状分带性,有的地方矿化分带,正如Rentzsch所述,穿切了岩石氧化形成层。在这两种情况下,矿化分带顺序都相当于从更为氧化改变到更为还原条件。据Rentzsch(1974),矿物以次为:(1)赤铁矿(2)辉铜矿(3)斑铜矿—辉铜矿(4)斑铜矿(5)斑铜矿—黄铜矿(6)黄铜矿—黄铁矿(7)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8)方铅矿—闪锌矿(9)黄铁矿。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中段铜多金属矿床矿物微量元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盛继福  李岩  范书义 《矿床地质》1999,18(2):153-160
对大兴安岭中段铜多金属矿床硫化物矿同量元素研究表明,虽然该区矿床类型不同,但闪锌矿种属一致,多为铁闪锌矿和含铁闪锌矿,而方铅矿中Sb,Bi,Ag含量却明显不同;黄铜矿中的Co,Ni含量明显大于黄铁矿中的Co,Ni含量;各类型矿床中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等硫化物中Ag普遍有较高的含量,反映了大兴安岭中段银处于高异常区,银,金,镉,铟往往具有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辽宁青城子铅锌-银-金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进行了显微鉴定、电子探针和ICP-MS分析,获得它们的固结顺序为:黄铁矿早于闪锌矿,二者早于方铅矿(闪锌矿交代黄铁矿,方铅矿交代前两者)。从硫化物成分空间分布可以判断成矿流体以甸南-榛子沟为中心分别向二道-喜鹊沟和大地-白云迁移。根据方铅矿固结温度(327℃)参考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322℃),限定以方铅矿为主的矿床其硫化物形成温度约为322~327℃;利用Cd在方铅矿-闪锌矿分配系数温度计获得铅锌矿成矿温度在344~464℃之间,结合闪锌矿出溶黄铜矿温度(高于350℃),参考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300~360℃),并参考黄铁矿发生脆性变形温度(400℃),获得以闪锌矿为主的矿床硫化物形成温度约为360~400℃,银铅锌矿床的成矿温度被限定在390~400℃;由于自然金主要赋存在黄铁矿微裂隙中,利用黄铁矿发生脆性变形温度并结合石英流体包裹体温度(230~370℃)约束金成矿温度约为370~400℃。成矿温度较高可能归因于样品采集位置较深所致;最后利用矿石矿物、侵入岩、围岩微量元素对比分析判断成矿流体与中生代(特别是印支期)侵入岩具有亲缘性,根据印支期岩浆混合特征认为岩浆混合作用可能对本地区成矿作用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产在南祁连地槽带内的锡铁山层状铅锌矿床,是我国西部已知的重要铅、锌矿床之一。依据研究其容矿岩石主要为一套多旋回的火山沉积岩系,岩系底部为具双峰型的钙碱质火山组合,顶部为基性(枕状)熔岩和辉长-闪长岩组成的火山-侵入岩组合。硫化物(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层主要赋含在两种火山组合之间的大理岩、碳质板岩、绿泥板岩及薄层凝灰岩组成的层位内。在碳质板岩和绿泥板岩内亦见有凝灰物质。从硫化物层向上改变为浊流相硬砂岩沉积,矿化作用则相应改变为重晶石和含铁(锰)硅质岩(燧石),形成自下而上的硫化物→重晶石→含铁(锰)硅质岩的垂向金属分带。矿床中的黄铁矿保留有环带状及草莓状黄铁矿等原生组构,铅锌矿石部分显示受后期活化的伟晶硫化物集合体。依矿床地质和稳定同位素资料具有多期(原始沉积和后期活化改造)成矿作用。与世界上如欧洲的麦根矿床、腊梅尔斯伯格矿床,加拿大的苏列文矿床,澳大利亚的麦克阿瑟河矿床,以及我国秦岭南坡泥盆纪成矿期的一些矿床比较,如从腐泥相到浊流相的沉积环境,硫化物层的高碳质含量,所含火山物质和垂向(侧向)金属分带都有许多类似之处,但缺乏层状硫化物下盘的蚀变带和(网)脉状矿化以及礁相层等又可分别与之相区别。  相似文献   

8.
产在南祁连地槽带内的锡铁山层状铅锌矿床,是我国西部已知的重要铅、锌矿床之一。依据研究其容矿岩石主要为一套多旋回的火山沉积岩系,岩系底部为具双峰型的钙碱质火山组合,顶部为基性(枕状)熔岩和辉长—闪长岩组成的火山—侵入岩组合。硫化物(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层主要赋含在两种火山组合之间的大理岩、碳质板岩、绿泥板岩及薄层凝灰岩组成的层位内。在碳质板岩和绿泥板岩内亦见有凝灰物质。从硫化物层向上改变为浊流相硬砂岩沉积,矿化作用则相应改变为重晶石和含铁(锰)硅质岩(燧石),形成自下而上的硫化物→重晶石→含铁(锰)硅质岩的垂向金属分带。矿床中的黄铁矿保留有环带状及草莓状黄铁矿等原生组构,铅锌矿石部分显示受后期活化的伟晶硫化物集合体。依矿床地质和稳定同位素资料具有多期(原始沉积和后期活化改造)成矿作用。与世界上如欧洲的麦根矿床、腊梅尔斯伯格矿床,加拿大的苏列文矿床,澳大利亚的麦克阿瑟河矿床,以及我国秦岭南坡泥盆纪成矿期的一些矿床比较,如从腐泥相到浊流相的沉积环境,硫化物层的高碳质含量,所含火山物质和垂向(侧向)金属分带都有许多类似之处,但缺乏层状硫化物下盘的蚀变带和(网)脉状矿化以及礁相层等又可分别与之相区别。  相似文献   

9.
大井锡多金属矿床矿石矿物成分及时空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总结和划分了矿床的矿石类型、矿化阶段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对不同阶段、不同地段和不同类型的黄铁矿类、毒砂、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和锡石等6种主要矿石矿物进行了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结果显示,矿床中主要矿石矿物的化学成分明显受时间因素控制,尤其是黄铁矿类和锡石。毒砂、闪锌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硫化物,更具空间上的分带性,总体上,老区东部-北区南部的矿物成分特征显示出其形成温度较高,可能是本区的重要矿化中心,而南区和西区可能还存在其他的矿化中心。  相似文献   

10.
左家庄金矿矿质来源于近矿地层,成矿热液为同生沉积建造水,硫化物石英脉的形成是含矿热液流体沿左旋剪切扭动构造隐蔽面充填的结果,对其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的热电性测定,表明黄铁矿空穴型导电,该矿床剥蚀程度不大,属上部出露。  相似文献   

11.
肯德可克矿床是祁漫塔格成矿带最重要的铁多金属矿床之一。前人对肯德可克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年代与物质来源以及成因进行了研究,但对于成矿类型与成矿环境存在不同的认识。肯德可克矿床中的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黄铁矿与磁黄铁矿均富Co贫Ni,且磁黄铁矿以单斜磁黄铁矿为主;黄铜矿、闪锌矿与方铅矿硫含量较高,且早期磁铁矿较晚期磁铁矿更富集MnO、TiO2。综合各矿物标型特征认为,肯德可克矿床为具矽卡岩型和热液型特征的中低温矿床。  相似文献   

12.
混合价态和中间价态硫的Fe、Pb和Zn化合物在带状闪锌矿、黄铁矿-胶黄铁矿和方铅矿中形成普遍的包体和残留物。带状硫化物的品位常随带状的混合价和中间价态硫化物的提高而提高,后者具有纤维状的微细结构。纤维状微细结构同样存在于比利时和波兰Zn-Pb矿床中的带状闪锌矿和黄铁矿中。  相似文献   

13.
吴胜华  孙冬阳  李军 《岩石学报》2020,36(1):245-256
华南包括两个世界级的W矿带,分别是南岭和江南造山带W成矿带。柿竹园W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地区,香炉山W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东北部。两个矽卡岩W矿床都发育硫化物成矿阶段。但硫化物和成矿元素组成存在显著的差异。前者由含Pb、Zn、Ag硫化物和黝铜矿、银黝铜矿、含Ag斜方辉铅铋矿和铁硫锡铜矿硫盐组成;后者主要为磁黄铁矿。柿竹园远接触带Pb-Zn-Ag矿脉中硫化物(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和磁黄铁矿)较富集B、Mn、Cr、Sb、Sn和Hg,香炉山似层状矽卡岩和硫化物-白钨矿矿体中硫化物(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较富集W、Se和Bi。两个矿床中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较富集Ag,黄铜矿、闪锌矿富集In和Sn,闪锌矿还富集Cd。两个矿床中的硫化物微量元素分析表明与矽卡岩W矿成矿相关的硫化物可载有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参与到硫化物中程度由多种因素控制。具体如下,硫化物中B含量高低与成矿相关岩体中B含量相关;在相对高温和还原条件下,硫化物中W含量较高;闪锌矿中Mn和Cd与Zn发生取代作用; Cr可以一定程度进入到硫化物中,并受成矿流体中Cr含量影响; Se与S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取代进入硫化物,并受流体中它的含量控制; Bi在闪锌矿与黄铜矿易形成固溶体;硫化物中Sb含量受初始流体中它的含量影响,方铅矿中易包裹一定的辉锑矿(Sb_2S_3)或含Sb的硫盐矿物; Ag是否形成独立的矿物相和进入哪些硫化物中,取决于流体中Ag的初始含量和硫化物的沉淀次序;硫化物中Hg的含量受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14.
山西堡子湾金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成因矿物学及找矿矿物学观点出发,系统研究了堡子湾金矿床黄铁矿的产状,形态,化学成分,热电性质和热爆特征,该矿床黄铁矿富含Co,Ni,As,Ag,Au与W,Cu,Hg,Ag,As,Bi,Ni,Co,Pb相关性较好,构成特征元素组合,与通常认为的与火山-次火山热液有关的明矾石-高岭土型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特征元素及其组合基本一致。黄铁矿空穴型导电性与明矾,石-高岭土型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特征元素圾其组合基本一致。黄铁矿空穴型导电性与As,Au正相关,与Co,Ni呈明显的负相关,P型和N型导电性是由As/(Co Ni)值决定的。利用黄铁矿热电性及热爆特征空间分带与赋矿空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成矿预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陕西镇安太白庙金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满堂 《西北地质》1995,16(1):26-31,35
陕西镇安太白庙金矿床是在山柞间地区发现的以中粗粒金为特征的小型石英脉型岩金矿床,是区内的新类型。矿床中分布最广泛的硫化物为黄铁矿。黄铁矿有6个世代,晶体形态以{100}为特征,具正向分带;化学成分为亏硫富铁型,Co、Ni、As、Bi、Au、Ag、Cu、Pb、Zn为特征元素;热电性以N、P混合型为特征,具正向分带;晶胞参数值较大;硫同位素为+15.06‰,变化范围狭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容矿地层,属  相似文献   

16.
滇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热液型铅锌矿床具有普遍的矿物组合分带特征,研究矿床矿物组合的共生分异特征,是了解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成矿元素迁移和沉淀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共生矿物的热力学Eh—pH相图可以有效的诠释成矿流体中成矿元素在迁移、沉淀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本文以滇东北茂租铅锌矿床为例,对滇东北热液型铅锌矿床的金属矿物共生组合在时间、空间分带特征进行热力学相图分析,选取373K、423K、473K、523K四个温度截面对金属矿物共生组合稳定存在的Eh—pH范围进行计算,相图显示成矿流体中矿物迁移、沉淀机制主要是由于成矿流体的Eh、p H值双重制约:Eh值的变化控制着硫化物沉淀的时间分带,成矿流体从深部向浅部运移,Eh值将会逐渐增大,主要矿物从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依次开始析出;p H值控制硫化物的空间分带,随着p H值的增大,成矿元素从离子的形式转变为硫酸盐矿物进行迁移。研究表明,控制成矿流体中硫化物迁移、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除了温度、压力、金属离子浓度及流体的氧硫逸度之外,流体的酸碱度及氧化还原电位同样是控制矿物组合共生分异的重要影响因素,此研究对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的演化和成矿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阴沟矿床为例,通过岩相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指出该类矿床指示矿物(岩石)为重晶石、硅质岩、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指示元素为Cu、Pb、Zn、Ag、Au、As、Sb、Mo、Ba等;并分析这些矿物和元素垂直分带,水平分带规律;确定了找矿标志,为重晶石脉或帽和黄铁矿化带.然后分析了二郎坪群海相火山岩形成海底火山喷流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地质环境和条件,并指出在该区进一步扩大找矿的远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韶关梅子冲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中部一六矿田内,矿体赋存于下石炭统孟公坳组不纯灰岩中,属于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矿床成矿元素地表分带和钻孔中的垂向分带现象明显。主成矿元素银主要以独立矿物和类质同象混入物形式赋存于方铅矿等硫化物中。文章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下一步本区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于洪军 《地质与勘探》2011,47(4):615-623
在前人对玲珑金矿矿体浅部的研究基础之上,通过对矿体深部黄铁矿的热电性测试与分析,得出:西山矿区380m—90m中段,黄铁矿导型以P—N型(空穴型-电子型导电)为主;东山矿区50m—850m标高范围内,黄铁矿导型以P—N或N—P(电子型-空穴型导电)混合型为主。东、西山矿区的P型出现率在垂向上呈高-低-高的韵律式脉冲变化...  相似文献   

20.
新疆哈密卡拉塔格块状硫化物矿床金银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哈密红海黄土坡VMS矿床位于东天山卡拉塔格隆起带,是卡拉塔格矿集区内新发现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矿体产于卡拉塔格隆起带核部火山沉积岩建造中,具有典型的VMS型矿床“上层下脉”二元结构特征。该矿床中含金硫化物矿石主要有块状黄铁矿黄铜矿、块状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块状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和块状闪锌矿。文中在对各类含金硫化物矿石进行详细的矿相学研究基础上,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联用技术(SEM/EDS),对硫化物样品中金、银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块状硫化物中的主要矿物形成于多个期次,主要包括VMS成矿期(黄铁矿阶段、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方铅矿阶段、石英重晶石阶段)、热液叠加期(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阶段)和表生期(铜蓝纤铁矿阶段)。矿区首次发现4颗金银金属互化物(银金矿、碲银矿),其较大的化学成分差异指示了热液环境由中酸性中性转变为更有利于Au、Ag迁移沉淀的偏碱性。后期的偏碱性热液对VMS成矿期形成矿物产生了交代作用,使得Au、Ag活化再富集。由于后期热液叠加改造,红海VMS型矿床中Au、Ag不仅赋存于VMS成矿期后期中低温闪锌矿黄铜矿阶段,也赋存于VMS成矿期早期中高温黄铁矿阶段,并贯穿整个热液叠加期。各含金矿物组合中除4颗金银金属互化物外Au多呈显微不可见状态,推测Au、Ag主要以原子或离子形式赋存于矿物晶格中或矿物空位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