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研究地图学与神经科学相互影响和交叉融合的基础上, 探讨了深度地图的内涵, 提出深度地图是神经科学与地图学的结合, 是应用认知神经科学理论和方法理解地图, 以揭示地图的神经学机理。神经科学的新发展为地图学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特别是空间细胞的发现, 为深度地图的研究奠定了神经科学基础。通过对大量神经科学研究资料的分析, 提出地图功能是大脑空间信息处理功能的反映, 构建了深度地图概念模型, 并构建了空间细胞和编码机制与地图功能之间的关系, 以阐明地图的神经机制, 从而深化人们对地图本质的认识, 促进地图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与深化应用。  相似文献   

2.
地图学新产品与人类空间认知能力变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图是人类空间认知能力的图形化表述,地图如实地记载了人类思维发展的历程。同时人类的空间认知能力也随着地图学新产品的深入开发与普及应用不断地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本文将从四组关键词的角度:1)现实空间、思维空问、虚拟空间;2)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思维;3)空间、时间;4)显性知识、缄默知识(意会知识),详细探讨地图学新产品对人类空间认知能力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俊  曹雪峰 《测绘学报》2021,50(6):711-725
地图与空间认知的不解之缘,连续而深化.地图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空间认知的历史,空间认知的理论与方法为地图学打开了另一扇门.空间认知的研究促进了地图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地图是大脑空间思维功能的物化.技术进步提高了地图空间认知的效能和价值.依据人的空间认知的进步来定义地图史的阶段,可以划分为远古地图、古代地图、近代地图和现代地图.面对近年来科技浪潮与社会发展对传统学科结构提出的挑战,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即地图学需要重新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以更丰富的基础知识,更有针对性的先进技术和更广阔的服务面,来培养新型的地图工作者.  相似文献   

4.
《地图》1990,(4)
编者按:地图应用已成为地图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地图应用于国民经济、科学文教卫、国防建设等部门日益广泛,而人们科学使用地图的知识尚不足,因此拥有丰富信息的地图没有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国内在地图学教育中除少数讲义外尚未见有关地图应用的教材出版。本文编译自国外1988年出版的地图学手册中的地图应用篇,约分4至5次载完。  相似文献   

5.
从地图认知的角度分析了心象地图在一则寻亲成功事件中的重要作用。首先,介绍了地图认知的空间认知、心象地图、认知制图等基本概念,阐述了心象地图在传统地图学三角形模型中的位置和作用;然后,对该案例中寻亲者和被寻者双方的认知过程进行细致的实证分析;最后,探讨了访谈中的3个地理空间认知问题:地图工具对空间认知阶段的适应性差异,心象地图匹配的空间尺度和时间特征,以及认知主体的知识经验对认知结果自上而下的影响;并由此提出地理空间认知在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的推动下稳健进入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认知科学是地图学基础理论之一,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思想,建构主义倡导的"知识主动建构"的理念被广泛接受。地图是地理空间环境认知的结果,同时也是认知地理空间环境的工具。建构主义认知理论所倡导的新理念与"互联网+时空大数据"时代地图服务的理念高度吻合。分析了建构主义视域下的地理信息传输和地图认知,提出了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地图服务模型。  相似文献   

7.
科学活动的哲学三要素包括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及工具要素。地图学实验研究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科学活动的方式之一,也应该具有以上基本属性。其中,主体要素是制图者和用图者,客体要素是地图,工具要素是各种地图学认知实验方法。文章从哲学角度对地图学实验研究科学活动三要素进行解析,介绍了问卷调查、眼动实验、出声思维等目前常用的各种地图学认知实验方法,并对眼动实验在地图学研究中的作用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8.
别.  АМ 张克权 《地图》1993,(3):33-35
地图应用是地图学的独立分支,其中研究在实践的、科学的、文化教育活动的不同领域中使用地图作品(地图、地图集、地球仪等)的特点和方向,研究用地图作品工作的方法,评价所获得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现代计算机制图中,这个分支处于显著的地位。但是,作为现实活动模型的地图应用方法的研究,不仅是在地图学中进行,而且在自然地理学和社会经济地理学、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  相似文献   

9.
地图学教学中学生空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地图在空间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基于地图的基本特点,探讨地图学教学提高学生空间能力的可能性。提出地图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空间能力培养应采取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新近出现的更加强调数据深加工、更加侧重解决地学问题的一系列新地图概念和产品,基于行为地理学和地图学基本原理,提出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地图是面向地理行为决策的,并从空间认知、信息传输和地图可视化3个维度对知识地图进行了考察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知识地图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特点。与传统地图相比,知识地图更加强调知识传输和知识发现,更加强调视觉思维。  相似文献   

11.
基于阅读实验方法的认知地图形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刚  高俊  刘颖真 《遥感学报》2008,12(2):339-346
地图空间认知理论是地图学的基础理论,其基本命题是"地图是人类空间认知工具",核心概念是认知地图.对认知地图的形成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给出了地图空间认知的过程框架,进行了基于纸质地图、电子地图、遥感影像和虚拟地理环境阅读的认知实验.论文认为基于阅读行为的认知地图形成过程是从整体到局部的,这和基于亲历的过程是不同的;在基于阅读行为建立对环境的空间认知过程中,大比例尺和小比例尺是存在差异的;基于阅读的认知草图基本上属于"空间型"草图,以区位导向为主;四种不同的认知手段所造成的空间认知结果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地图》1992,(2)
数据的视觉显示和地图作品: 今天,地图学家不再局限于生产一种产品。一幅由符号组成的纸质地图,仅仅是地图学家给出的许多选择之一。一大批新的地图产品不仅包括印刷好的地图,也包括数字化文件,阴极射线管的暂时显示和人机对话地图的生产和使用。结果,一个新的专业术语词汇表——虚拟地图、漫游、变焦、刷新、只读存贮器、袖珍激光盘及许多其它词汇,被编入了传统的地图字典。理性地看,地图产品的这一变化对地图学家来说是重要的,而目前它的效应可能还为人们所低估。  相似文献   

13.
现代地图学理论对地图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国坤  张洪岩  徐艳艳  张丽 《测绘科学》2007,32(2):26-28,20
现代地图学理论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对地图及地图学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使地图学基础理论及地图学体系得到完善和充实。现代地图学理论的提出,对进一步阐述地图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建设,认识地图学与地理学、测绘学、计算机科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统一关系,理解现代地图制作与应用的特点,揭示现代地图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都具有指导作用。现代地图学理论促进了地图学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了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发展,使建立在计算机地图制图基础上的地理信息系统日益完善和快速发展。现代地图学理论对地图学的影响意义深刻而久远。  相似文献   

14.
《地图》1989,(2)
为了便于高等师范学院、师专、教育学院等院校地理学、地图学教师和学生,在使用地图时了解地图是怎样形成与制作的,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张从宣副教授对此作了  相似文献   

15.
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等的发展使现代地图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地图趋向数字虚拟空间方向发展,地图学的研究方法、主题与传统地图学大相径庭,地图虚拟空间的理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互联网技术(internet technology,IT)领域的学科跨界迫使地图逐渐发展成为互联网产品的附属物,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使得地图学亟待完善和更新理论。地图学发展的难题促使学者向其他领域进行探索。计算机游戏通常具有明显的地理意义,"数字+文化"的发展将游戏推向高新技术的前列,游戏地图则是现代ICT技术和地图的合体。以游戏地图的结构为研究对象,以游戏地图的维度、交互性、叙事探索性和文化传播性来探究虚拟空间的特点、本质及对现实物理世界的启示,发掘其对地图理论的扩展,从而完善ICT时代地图学的知识和理论,促进地图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丁建伟 《地图》1994,(2):6-10
本文对地图哲学的概念、地图哲学在整个地图学中的地位、地图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地图哲学的研究内容等进行了探讨,试图从探讨中更好地认识地图学。作者从哲学的角度初步讨论了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的学科体系、地图学的分期、地图学的方法论以及地图学争论的哲学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CH951039试论地图哲学/丁建伟(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地图/《地图》编辑部.—1994,(2).—6~10 对地图哲学的概念、地图哲学在整个地图学中的地位、地图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地图哲学的研究内容等进行了探讨,试图从探讨中更好地认识地图学。从哲学的角度初步讨论了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的学科体系、地图学的分期、地图学的方法论以及地图学争论的哲学意义等问题。图3参9 地图制图学  相似文献   

18.
可视化与现代地图学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科学可视化概念出发,探讨地图可视化的概念模型以及可视化与现代地图学发展的关系.可视化与现代地图学的发展联系紧密,它对现代地图学的理论、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拓展了地图的功能和应用,是现代地图学的核心.讨论地图学可视化研究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9.
关于加强地图应用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万华  郭玉箫 《地图》1992,(1):18-21
地图应用是现代地图学三大分支学科之一。本文从地图学体系结构和地图应用范围迅速扩大两方面简要论证了加强地图应用研究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详细列举出现阶段地图应用研究的主要任务与内容,就加强地图应用研究的组织与协调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孟立秋 《测绘学报》2017,46(10):1637-1644
在历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地图由曾经的无所不能的珍稀品逐渐演变成无所不在的生活必需品,服务于不断增加的移动人口,而地图学依然是制作和使用地图的科学、艺术和技术。本文重访地图学4个恒常的核心议题:何为地图,地图何用,如何制图,谁在制图,笔者回顾了自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引入地图学以来地图品种、地图功能价值、制图流程以及制图者角色的发展过程,举例说明贯穿其中的恒常性和易变性,并指出在云计算平台支持下,一个可持续的制图生态环境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